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周维顺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肝癌经验
2017-06-20 | 阅:  转:  |  分享 
  
414逝遥生酉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2O卷第7期Zh~iangJITCWM(Vo1.20No.72010

周维顺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肝癌经验

方晓芬赵磊吕宇克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关键词肝癌四逆散周维顺

吾师周维顺教授系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浙

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O

余年,对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经验丰富,疗效颇佳。

笔者有幸待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周老师应用四

逆散治疗肝癌肝郁脾虚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周老师认为,肝癌属中医“臌胀”、“黄疸”、“肝

积”范畴。其病机主要由于七情内伤、饮食劳倦,或

邪毒内侵,致脏腑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湿热、痰毒

等互结于肝所致。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常见右胁闷胀刺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

肝气犯脾则腹胀便溏;气机阻滞进而血行不畅,导致

气滞血瘀,日久成积,则见胁肋胀痛刺痛,部位固定,

胁下可触及积块,按之疼痛。若饮食不节或不洁,损

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湿浊凝聚成

痰,痰阻气滞,络脉瘀阻,痰瘀互结,形成肿块,见肋

下肿块巨大,表面高低不平,胀痛刺痛,部位固定而

拒按。因湿热瘀毒蕴结于肝,日久而成癌肿,胆汗外

溢则身目俱黄,湿热内蒸则心烦口苦,溲黄便秘。因

邪毒久伤阴液则肝肾阴虚,除胁痛腹胀外,可见形瘦

口干,舌红,头晕目眩等症。邪毒日久,耗气伤阴,则

见胁肋隐痛,神疲倦怠,四肢乏力,低热,口干,自汗

盗汗,纳呆。常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毒聚、

脾气虚弱、肝肾阴亏、气阴两虚六型。

2四逆散释义

四逆散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组成。柴胡味苦微辛,气香质轻微

寒,疏利气机,畅达郁阳;枳实行结气而降浊,理气消

积,以利脾胃,气行则血自通;芍药苦酸微寒,疏利血

脉,调畅气血郁滞;甘草甘平,炙则安中,生则泻火,

能调和诸药。柴胡与枳实同用,一升一降,共奏气机

枢转之能;柴胡与芍药同用,一气一血,共调气血郁

滞;枳实与芍药同用,是取“枳实芍药散”配伍之意,

枳实芍药散善治气血郁滞之腹痛。理气剂中用血

药,取“治其阳者,必调其阴,理其气者,必调其血”

之义。芍药甘草同用,即取“芍药甘草汤”配伍之

意,功能缓急止痛。枳实收缩内脏平滑肌,芍药弛缓

内脏平滑肌,~弛一收,起到调节作用。芍药配甘草

可以缓解神经性疼痛及平滑肌痉挛性疼痛。诸药相

合,共奏宣畅气血郁滞、透达郁阳之功。

3肝癌肝郁脾虚证治

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常见

右胁闷胀刺痛,随着志变化而增减;肝气犯脾则腹胀

便溏;气机阻滞进而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日久

成积,则见胁肋胀痛刺痛,部位固定,胁下可及积块,

按之疼痛。故肝气犯脾证可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

善叹息,纳呆食少,或有大便溏薄,或胁下痞块,舌淡

红,苔白微腻,脉弦等症。方予四逆散加减,胃纳欠

佳,脘腹胀闷者可加焦六曲、麦芽、炙鸡金等健脾助

运;胁痛明显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活血理气止痛;

大便溏薄加石榴皮、乌梅炭、白术等健脾止泄;若肝

不藏血致出血者,加仙鹤草、血见愁、白芨、茜草炭等

止血;若肝气郁久化火,加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

猫人参、三叶青、龙葵等清热解毒,亦可抗癌;若肝火

上扰清窍,致夜寐不安,可加用夜交藤、合欢皮、青蒙

石等安神助眠。周老师认为,采用四逆散治疗肝癌,

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牢牢抓住病机辨证用方。此

外,四逆散是一首调畅气血的良方。气血是人体的

基本物质,百病皆与气血有关,认识到这一点,也就

抓住疾病最根本的病机,治疗也就有的放矢。

4结语

周老师认为,肝癌的预后,与正气强弱,邪气盛

衰,诊治早晚,治疗当否等多种因素有关。病之初

期,正气不虚,邪气未盛,扶正祛邪,预后良好;病至

中期,邪盛而正不虚,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使邪去

正安;病至晚期,邪盛正虚,祛邪则伤正,邪未去而正

先衰,预后不良。该病最终因邪气日盛,正气渐竭,

阴阳离绝而不治。因此,治疗上,应在中西医结合综

合治疗的原则下,中西医并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

疗,准确辨证、用药,并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生

活态度,进行综合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收稿日期:2010-04-06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