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朱进忠老中医应用大半夏汤经验举隅
2017-06-20 | 阅:  转:  |  分享 
  
·老中医经验·

作者简介:胡兰贵,男,42岁,副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医

药研究院(太原030012)。

朱进忠老中医应用大半夏汤经验举隅

胡兰贵

关键词朱进忠老中医经验大半夏汤呕吐

朱进忠是山西省名老中医、硕士研究生

导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

贴。他擅长治疗疑难杂证,对中医经典著作的

研究精细入微,尤其对经方应用得心应手。笔

者随师临证,目睹其应用大半夏汤多获良效。

现将朱老运用大半夏汤加减治疗呕吐的经验

举例介绍如下。

1神经性呕吐

阎某某,女,56岁,1998年7月18日初

诊。

患者食后即吐4年,吐物为食物及粘液,

无恶心,辅助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经治疗

呕吐未见改善。伴大便干、2日1次,舌苔白,

脉弦滑、重按无力。证属脾虚不运,津停为饮。

治予大半夏汤加味。处方:半夏12g,人参9g,

生姜3片,蜂蜜30g。每日1剂,水煎服。药尽

2剂呕吐大减,大便干好转。继服4剂呕吐痊

愈。

按:本例呕吐病程长、反复发作,损伤脾

胃,脾虚生痰,痰饮中阻而致升降失常,故久

吐不愈。大半夏汤中半夏祛痰止呕,人参大补

元气,生姜温胃止呕,蜂蜜滋养胃阴,4药相

配正合“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金,得阴

自安”之意。

2胃溃疡恶变呕吐

孙某,男,41岁,1998年10月19日初

诊。

患消化道溃疡8年,疼痛时轻时重,近1

个月来胃脘部持续疼痛,虽用度冷丁疼痛也

未明显减轻,反复呕吐食物粘液。上消化道钡

餐造影:胃窦部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部溃疡

恶变。舌苔薄白,脉弦紧。证属痰饮阻滞,脾

虚不运,久吐伤阴。治拟化饮降逆,补脾养阴。

处方:半夏15g,人参10g,生姜3片,蜂蜜

30g,麦冬15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小

时后疼痛、呕吐缓解,2小时后疼痛消失、呕

吐停止。继服1剂后患者自诉疼痛、呕吐均未

发作。1个月后随访呕吐未作,胃脘部疼痛轻

微偶见。

按:《金匮要略》谓:“脉双弦者寒也,脉偏

弦者饮也”。紧脉主寒,溃疡病脉见弦,说明寒

饮内郁,寒饮阻滞不通则痛。故用半夏开结降

逆,人参、蜂蜜补益脾胃之气,生姜温胃止呕,

又因久吐伤阴,故加麦冬以养胃阴,共奏化饮

降逆,补脾养阴之效。

3幽门梗阻呕吐

刘某某,男,52岁,1999年4月21日初

诊。

患者数年来胃脘部经常疼痛,呕吐1年,

加重4个月。吐物为粘液及食物,大便秘结、

3~4日一行,胃脘灼热隐痛,舌苔白,脉虚

大。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幽门不全梗

阻。证属脾虚挟饮,久吐伤阴。处方:半夏

15g,人参10g,蜂蜜60g,生姜4片。每日1

剂,水煎服。服药2剂,呕吐减轻,大便正常,

胃脘部仍稍感灼痛。6剂后呕吐停止,胃脘部

·1·山西中医1999年12月第15卷第6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灼热隐痛未再发作。

按:本例幽门梗阻乃脾胃虚寒,痰饮内

生,阻于幽门而致。方中半夏化饮降逆,人参、

峰蜜补虚润燥,生姜温胃止吐,共奏和胃补

虚,降逆润燥之功。饮邪结聚得除,梗阻之症

消失。

大半夏汤是《金匮要略》中的一个方剂,

由半夏、人参、蜂蜜组成。《呕吐哕下利病脉证

治第十七》篇的第16条谓:“胃反呕吐者,大

半夏汤主之”。尤在泾认为,“胃反呕吐者,胃

虚不消谷,朝食而暮吐也。”朱老认为,大半夏

汤是一个具有化饮散结、降逆止呕、健脾养阴

作用的方剂,可用于脾胃虚损不能消化水谷,

反挟冲气上逆的胃反呕吐;还可用于脾虚挟

食,呕吐久不能愈,而致胃阴受伤;或食入即

吐,久久不愈,脾胃气阴两伤证。若挟饮而呕

吐者加生姜3片,若阴液亏损大便干燥者加

麦冬12g,若大便稀溏者加白术10g。本方加

味用于治疗神经性呕吐以及贲门痉挛、幽门

梗阻、胃扭转、胃癌等引起的呕吐均有一定疗

效。

(收稿日期:1999209207)

本文编辑:王福岗

作者简介:刘荔,女,38岁,主治中医师,山东省临沂市

中医医院(临沂276002)。

刘启庭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经验

刘荔

关键词刘启庭老中医经验疲劳综合症

我省著名老中医刘启庭主任医师,根据

40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辨症求因、标本兼

治的原则,治疗疲劳综合症疗效满意,兹介绍

如下。

1临床表现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

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证候群,表现为精神倦

怠、情绪低沉、嗜睡懒动、低热、头痛、肌肉关

节痛、失眠多梦、工作注意力不集中、说话办

事无条理性、记忆力减退,或见心烦意乱、心

悸怔忡、头晕耳鸣等症,多见于20~50岁的

脑力工作者。

2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大量资料表明,

长期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和营养结构

不合理,生活不规律,以及应激能力差等原

因,都可造成人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

的功能紊乱,骨髓、肌肉的病理变化,均与本

病的发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五脏

功能失调是导致疲劳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因

心主神明,脾主肌肉,肝主筋脉,肾主骨生髓,

肺主清肃,尤其是肝脏,尚可通过其疏泄作用

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气机和情志。正如

《素问·六节脏象论》所云:“肝者,罢极之本,

魂之居也。”《景岳全书·虚损》指出,“不知自

觉而务从勉强,则一应妄作妄为,皆能致损。”

《医家四要·病机约论》指出,“曲运神机则劳

心,尽心谋虑则劳肝,意外过敏则劳脾,遇事

而忧则劳肺,色欲过度则劳肾。”皆说明五脏

功能失调是导致疲劳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3辨证施治

311气阴两虚、五脏俱损型:多见于心脑烦

劳过度,精神过度紧张、忧虑、急躁,加之烟酒

无度,嗜食肥甘厚味。久则五脏积劳,正气受

损,阴阳俱伤。症见精神萎靡,倦怠乏力,注意

·2·SHANXIJOFTCMDec11999Vol.15No.6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