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自拟桑枇饮治疗肺燥咳嗽88例临床观察
2017-06-20 | 阅:  转:  |  分享 
  
2010年第31卷第6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37

自拟桑枇饮治疗肺燥咳嗽88例临床观察

张宏,叶建州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关键词:肺燥咳嗽;桑枇饮;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8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OO7—2349(2O10)O6一o037一O1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肺系疾病,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其中肺燥引起的咳嗽尤为常见,笔者认为肺燥咳嗽不单是外

感燥热引起,阴虚内热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互为因

果、相互作用,共同致病,在临床辨证治疗过程中,自拟桑枇饮

加减治疗肺燥咳嗽8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88例,其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

18~30岁58例,31~5O岁24例,51~7O岁6例;发病时间

1~3d60例,4~10d20例,11d以上8例。以上病例均排出

慢性肺系疾病所导致的咳嗽。

1.2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1~14d以内)。(2)咳嗽、咽

干、咽痒或咽痛、痰少、不易咯出,鼻腔干燥,自觉呼出气灼热,

口干欲饮,大便干燥,心烦不寐,或咳嗽夜间较重。(3)体检:

不发热,或发热T<38.5℃,咽部充血,双肺听诊呼吸音正常

或双肺呼吸音粗糙。(4)舌质红,苔薄黄或少津,脉浮数或弦

细数。(5)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正常

或减少,淋巴细胞正常或相对增多。

2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桑枇饮治疗,组成:桑叶15g,枇杷叶15g,太子

参10g,射干15g,牛蒡子10g,玄参20g,浙贝母15g,瓜蒌

壳10g,天花粉10g,陈皮10g,桔梗6g,茯苓10g,杏仁10g

(冲),苏梗10g,炒枳壳10g,神曲15g,夜交藤30g,灵芝

10g,具清肺化痰、养阴润燥、止咳的功效。咽痛较重加马勃

1Og(包煎),板蓝根10g,蒲公英3Og;口干明显、大便干燥加

生地20g,麦冬20g,胡麻仁l5g;心烦不寐或咳嗽夜间较重,

加柏子仁15g(冲),炙远志10g,炒酸枣仁20g,合欢皮15g;

月经期感冒咳嗽加生地10g,当归6g,赤芍10g,川I芎1Og;

舌尖红加生地15g,淡竹叶6g,通草1Og;舌质红,无苔少津

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以上诸药,先用冷水浸泡30min,

然后加热煎煮25min,取汁200mI内服,每剂药煎3次,分

早、中、晚3次内服;重症病例日服2剂。所观察病例均采用

单纯中医治疗,不加用其他西药。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

及临床体征消失,咳嗽在2周以上未发作;好转:咳嗽减轻,痰

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3.2治疗结果治愈77例,好转8例,未愈3例。治愈率为

87.5,总有效率为96.6oA。

4典型病例

吴某,女,38岁,于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2天前

吃烧烤后,感发热,咽痛、咽干,咳嗽、痰少、夜间较重,痰不易

咯出,鼻腔干燥,大便干燥,自服青霉素V钾、急支糖浆无效而

来就诊。查体:T38.3℃,P90次/分,R20次/分,BP

120/80mmHg。急性病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表浅

淋巴结无肿大。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

居中,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哕音。心界不大,心

率9O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明显病理性杂音。腹

部平软,无压痛,肝脾不肿大,肠鸣音正常。舌质红,苔薄黄,

脉弦数。血常规:WBC5.8×10/L,N74,L26。中医

辨证为肺燥咳嗽,治宜清肺化痰、养阴润燥止咳,方用桑枇饮

治疗:桑叶15g,枇杷叶15g,射干15g,牛蒡子10g,玄参

20g,浙贝母15g,瓜蒌壳10g,天花粉10g,陈皮10g,桔梗6

g,茯苓10g,神曲15g,杏仁10g(冲),苏梗10g,炒枳壳1o

g,蒲公英30g,夜交藤30g,灵芝10g,柏子仁15g。水煎内

服,1日1剂,共服5剂后诸症消失而痊愈。

5讨论

肺燥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由外感燥热和机

体内部阴虚所引起。外感燥热与全球气候变暖、干燥少雨有

关;机体阴虚与现代人熬夜、睡眠不足、过食烟酒、过食辛辣香

燥、经常吃烧烤、吃膨化食品、吃方便面等密切相关。

临床上治疗肺燥咳嗽,用药不能单一,既要注意清热,又

要注意养阴,二者结合,清热不伤阴,养阴不留邪,标本兼治。

桑枇饮中,桑叶、枇杷叶、射干、牛蒡子、浙贝母清热化痰;

杏仁、瓜蒌壳、苏梗、桔梗、茯苓、枳壳宽中下气、降逆止咳;玄

参、天花粉、生地滋阴润燥、育阴清热;夜交藤、灵芝镇静安神

止咳。《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可见肺与大肠、胃等脏腑密切相关,且

肺与大肠相表里,六腑以通为用,生地、玄参、瓜蒌壳相配,润

肠通腑而降肺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陈皮、神曲

健脾消食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降逆止咳、润肺养

阴、镇静安神之功。

临床上患者的病证不可能如此单纯,多有兼症,如热邪偏

盛,可加蒲公英、马勃、板蓝根等清热之品,或加重桑叶、枇杷

叶剂量;妇女月经期感冒者,加用四物汤养血调经、扶正祛邪;

心肺同居上焦,心火上炎,损及肺经者,加用导赤散清心泻火;

素体阴虚、虚火上炎者,加用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火。

(收稿日期:2010~04—05)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