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当“熊孩子”遇到了“长大的熊孩子”
2017-06-23 | 阅:  转:  |  分享 
  
当“熊孩子”遇到了“长大的熊孩子”“大学生踹4岁女童”一个关于教育理念的争论,一个4岁的熊孩子在餐厅里奔跑尖叫,一个暴躁的女大学生过去就踹了
一脚,然后孩子妈和踹人者便猛烈地厮打起来。小的没有礼貌,大的没有教养,纯属熊孩子的火拼,并不能出英雄,却反映出来的是家长的错误教养
理念。您是否也在有同样的错误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着最基本的需求:在公共场合不去打扰别人的义务,同样也有不被人打扰的权利。但是
因为公共场合的熊孩子,不免打破了这样的原则。公共场合不得体的孩子,往往是因为有同样不得体的家长,他们自身的举止有失体面而不自知,同
时,他们还自认为一直在管教孩子,但是这种“管教”,是完全无效的,管教方式也是简单粗暴,毫无智慧可言,只能是把孩子往更坏的环境里推。
这样的熊孩子很多基于以下的两种情况: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产物在餐厅里耐下心来观察一番,也会发现,那些聒噪的孩子,基本都会有一
个和他们有沟通障碍的家长。这种沟通障碍,一种是对孩子长期的漠不关注,导致孩子负面情绪积累甚多,需求总得不到满足,便形成以最擅长的哭
闹为表达模式。另一种则恰恰相反,一直在絮絮叨叨问孩子吃这个不吃那个不,要擦手要喝水要撒尿,不要摔筷子不要敲碗要坐直。孩子刚吃一口米
饭,妈妈便塞过来一口青菜。家长关注得太多,而且自以为是,并不真的去理解孩子的想法的家长。小孩像被一万只嗡嗡叫的苍蝇围绕,估计不管换
做谁,若不能掀桌,也只能哭闹了。家长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的产物在交通工具上陪同大人度过漫长的旅程时间而感到身体不适的幼童,是无
法克制自己的情绪的;在餐厅里陪同大人度过漫长用餐时间的低龄儿童,也根本不可能安安静静地坐两个小时。家长们根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
一下孩子应该面临的状况——孩子的身体情况和忍耐程度是否已经适合长途远行?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前做好预防或提前的训练?既然不能忍受餐
厅里无聊时光,那是否可以缩短用餐时间或选择有户外活动余地的餐厅?有没有方法既尊重他们的年龄特性,又可以满足自己的种种计划?所谓相互
尊重,便是孩子和大人同样作为人的权利要彼此退让取舍,完全迁就任何一方,都是有失偏颇的。我们总是在谈教育,旁观者大学生粗暴的一脚、孩
子妈妈疯狂的对骂、一群狂暴的人在穷凶极恶的争论着别人的教养问题,争着放狠话,表立场。如果大家也承认网络也是公共场合,那这些人其实也
是在撒泼的已经长大的熊孩子。而这些长大的熊孩子该何去何从呢?这就需要回归到礼法的本质,那就是尊重,一个没有被尊重过的孩子,和一群不
知道何为互相尊重的大人,是无法来深入探讨谦恭、隐忍和克制这些词汇的。作为孩子的家长,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绪的时候,需要的是家长稳住自
己的情绪,控制住局面,并寻找损耗最低的方式去解决。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也并非一个粗鲁的命令就能解决,而是要在为他们着想的基础上,
让他们懵懂的模仿。而那些被打扰到的人(在场大学生也好、网络的网民也好),其实也可以有一些文明人的风度,既然年轻人都不能避免头脑冲动
地爱上一个蠢货,又为什么不能宽容一个孩子偶发的状况呢?难道使用那样粗暴的行为和语言去指责别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失态呢?面对这样的熊
孩子,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内心的烦躁和愤怒,带着宽容和善意的心提醒一下孩子的父母,让事情平稳和谐的解决。
献花(0)
+1
(本文系迈科思DHA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