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观鼻知病对症调理
2017-06-25 | 阅:  转:  |  分享 
  
观鼻知病对症调理

...





?





1.两眉之间-肺







浮青:寒症



浮红:热邪



淡白:肺气虚



发黄、发灰、变暗,有痰;发红则发烧。

此处的痰是中医病理学概念,有时称痰病、痰证。它不指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那是外痰。这里的痰指内痰。内痰是机体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途径和规律,逐步停蓄凝结成为一种留伏在体内产生病变。“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它可产生各种病证,比如:

●某些中青年妇女,形体丰满肥胖,食欲旺盛,妇科检查,没有发现与不孕有关的病理变化。但婚后长期不孕,这是“痰阻胞宫”不孕,通过以化痰为主进行治疗,可以祛痰而使之孕育。

●有的人周身皮下出现结节或肿块(也有仅仅在颈项和肢体的某些局部发生),经细胞学检查并非恶性肿瘤。这种病证称为“痰核”或“痰结”。如常见到的颈淋巴结核、皮下脂肪瘤等。中医按化痰散结医治可起效。

●有的人肢体某一部位发热,有的人一些部位凉冷如冰,或肢体某些地方麻木不知痛痒,而精神、食欲均好,经检查并无阳性指征,这就是内痰阻遏气血运行而产生的病证,通过化痰,可以收效。

●有的人常年头痛、头重如裹,闷重不适,遇阴冷天病证更为严重,舌苔白腻,厌食油腻和多饮水,这是痰气上注于脑,阻碍头部清气正常运行的病变。称为“痰厥头痛”或“痰湿头痛”。这类病人中,有的血压较高,但长期服降压药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头重、头痛的症状得不到改善。如果按中医化痰的方法治疗症状则可很快消失。

●有的人肝脏或脾脏肿大,胀闷不适,并兼有面色灰暗、食欲不振等证。肝功能检查可见轻微不正常,所以常按慢性肝炎治疗,但效果并不好,肝脏肿大、胸闷不适的病证中,有一些是痰、瘀交阻,中医称之为“肥气”,如按化痰活血治疗,则肝脏肿大、胀闷等证可逐渐消失。

●有的人皮肤溃疡、糜烂,常年渗流黏稠痰水,但不特别瘙痒、灼热,这就是“流痰”之证。这种病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以化痰为大法,却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有的人咽喉中整天如塞败絮,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者时有时散,而实际上咽喉处并无实物可见,这是痰气阻滞于咽喉,多因情志抑郁不畅所引起。治疗这种病也要化痰解郁,方可收效。

●有的人身体尚好,但多吃一点腥荤油腻食物则感恶心或呕吐。这是因为脾胃虚衰,腥荤油腻食物容易转化为内痰的缘故。有的人一闻到腥荤油腻之气,甚或一看到腥荤油腻食物就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的反应。这类病人如能经常以健脾和胃化痰的方法治疗,恶闻腥荤油腻之证也不难减轻或消失。

●有的人大便并不干结,但常年不爽,或大便中夹有黏液,每因不能顺利排便而深感苦恼。人们常将这种大便不爽称之为“习惯性便秘”。大便不秘结而称为“便秘”,当然不确切,认证不准,用药自然无效。这是痰浊与肠中津液互相胶着遏阻,因而不能顺利排便,只要进行温化痰浊,大便即可通畅,收效很快。

等等,不一而足,挂一漏万。中医痰病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临床各科,中医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以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之说。又由于痰病、痰证的临床表现离奇古怪,故又有“痰多怪病”之说。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灾”,对痰病的广泛性作了高度的概括。



2.两眼之间-心脏

发白,心气虚;发红,心火旺;变暗,致命疾病;青紫:气滞血瘀;黄黑,心脏有痰有湿,痰迷心窍



3.鼻梁-肝



变浅,肝气不足



4.鼻尖-脾



发白,脾气虚,不想吃饭,吃饭不香,一吃就胀。



5.左眼角垂线与鼻尖横线交叉点,即鼻翼,是胃



发红则胃火尤重,口干,口渴

6.左眼角垂线与鼻梁中线交叉点-胰;右眼角垂线与鼻梁中线交叉点-胆。它们的颜色变化同样反映了肝和胰的健康状况。



右侧是胆



子宫、膀胱在鼻唇线上端



人中沟,生殖器官



男子精室在唇下



脑在额头



额头发干、发暗,脑有病



鼻正中线为脊柱



内脏有病,可以按压相关的色部。



颜色变深,重揉。



心病,也可以按压劳宫。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