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今生与来世
2017-06-26 | 阅:  转:  |  分享 
  
今生与来世

听说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穿好了又脱了;躺倒了又起了;出门了又回来了;吃饱了又拉了;生下了又走了”。这是人类的大同,没有例外,最终都走到坟墓。但有些人不甘心这样的结局,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特别是生来便是弱势群体的人们,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既无钱财可依,也无权势仗,更无“爹可拼”,一辈子难以翻身,唯一的指望,就是下辈子投胎到“好人家”。我周围就常常遇到这样的人,他(她)们的口头语是:“这辈子是就这样了,还是修修来世吧!”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我虽然谈不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可我并不相信有来世。但我却认为相信有来世并非坏事,因为,至少可以给那些贪得无厌,损人利己专门做坏事的人,因惧怕因果报应而有所收敛,也可以给那些生活得太苦的人,有点虚无的精神寄托,不至于极端悲观厌世。

在一切生物中,人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必然要死去,但可怕而神秘的死,却是谁也不愿意面对的,超越生死的梦想一直在人类延续,人类尽管已经登陆月球、探测火星,遨游太空……但对如何超越生死的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可是,宗教却明确无误的告诉众教徒们对生与死的认识。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认识了生死,才能坦然面对生与死。

生与死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一个自然的生命历程,因此要珍视生命必须完整理解生与死。儒者坚信宇宙间的所有事物“其必有死,所不免也。”既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何必将自己弄得紧张不安;佛者认为生死是一个自然的轮回过程,“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延续了前世的死,死将转换成来世的生。佛者还认为在轮回中不论生还是死,都不是完美的,也都是一种痛苦,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因此,不必过分纠缠生死,生时不必过分地兴奋,死时不必过度恐惧;道者认为通过修炼可以通过提升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而可以坦然地面对生死,有效地消除人类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即使身患重病绝症也能增强自身的正能量,要学会“坦然面对”。

其实,也不必过于纠结于这生死二字,有生必有灭,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小到生物个体,大至地球太阳,除了宇宙是永恒的,其他无一例外。世上也只有这一点是最公平的,否则天下就更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了。

十多年前我突发奇想写过这么一段小文,《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蛋白质的新陈代谢,自然科学家如是说;基督徒则断言生命是上帝创造;而佛教信奉者则坚信“生命是世间芸芸众生的无限轮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又有谁能说得清?

吾以为:人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来到这五彩缤纷、纷繁喧啸的尘世,经过无数坎坷崎岖、聚散离合,遭受多少磨难艰辛、喜怒哀乐,一直到筋疲力尽的老年,尝尽甜酸苦辣、看透是非善恶,当一切归于虚无的时候,又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

既知此理,我们不妨把生命的终结,看成是一个远方的游子,在外漂泊多年,当他感到身心疲惫时,又回到温馨宁静的家中一样坦然面对;假如你设想:魂归故里到了另一个世界,又能见到先你而归的朋友、亲人、知音,大家再相聚时,又该多么令人向往》。假如人们真能如此坦然面对生死问题,内心就将会轻松得多。

























1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