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瑞兄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吴三桂其人——留下何魂
2017-06-29 | 阅:  转:  |  分享 
  




吴三桂其人

——留下何魂





明末清初吴三桂,其才所向披靡,人生选择可佳?

一、明末思想沉沦

明末问题多多,而不在水旱盗贼奸臣昏君精神支柱腐烂支撑社会运转社会道德水准空前低落,陷入严重道德危机之中。明朝重视名教纲常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教条之下平稳运转。儒教的价值,在明朝张扬到极致。孔子受到前所未有尊崇读书人必须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每个乡村在朔望之日都必须集会听老人宣讲圣道。名教纲常道德约束作用,因朱氏家族透支而遭到严重损害。儒教伦理规范有着天生缺陷基于人性本善的虚妄假设,要求每个人都压抑心中活泼的自然欲望通过极大自我克制,服从僵硬道德教条。它没有为人自然本性中软弱丑恶一面留下弹性空间,不承认人的平庸和趋利避害的本能,缺乏对人的基本物质需要的尊重与关怀。它不适宜作普遍意义上人性调节器。以前儒教作为软约束发挥作用而在明朝,这种软约束越来越硬化,使这一伦理标准陷入困境。伪标准人们一方面通过伪饰装点门面一方面沉沦在道德禁区享受物质欲念。结果是整个价值体系削弱扭曲人欲中卑劣丑恶一面大放纵大宣泄。嘉隆以来,整个明朝陷入奢靡淫纵之中,上至公卿士人下至平民百姓,每个阶层都沉陷于自然人性的放纵之中。末代皇帝崇祯,在诏书说: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如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扑任意;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嗟此小民,谁能安枕!明朝就像一辆沿着下坡奔向悬崖的马车,势能此前几个世纪积累起来。崇祯皇帝竭尽心力,反而加速这一进程。在三纲五常的覆盖之下,整个社会成一盘散沙人们之间深刻不信任。皇帝信不过大臣,上司信不过下属,朝中大臣信不过外面征伐的武将。一遇大事,廷议经月不决,大家都怕承担责任,都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敷衍。杰出的军事领袖袁崇焕,因满洲人反间计,被崇祯皇帝活活剐死。最有才干将领洪承畴,也因猜忌怀疑身败名裂。总督辽东军事总结前几任屡战屡败教训满洲人羽翼已成现实,采取屯田久驻、步步为营策略,逐步把满洲人赶回老家朝廷激烈反对认为天朝大国对付不了小小异族,是奇耻大辱主张速战速决1642年,洪承畴十三万大军土崩瓦解,锦州陷落,被俘。继洪承畴之后,三十一岁的吴三桂统率辽东兵马,成宁远城最高军事长官饥民呻吟叛军呐喊越来越多的人投向满洲包括吴三桂三位舅舅,赫赫有名的祖氏三大将在辽东建立功业相继栽培和提拔吴三桂父亲吴襄以及吴三桂本人。他们写来亲笔信,替满洲人劝降。随信而来的,还有皇太极的敕书,上面写明,满洲人许诺给吴三桂的官职远比崇祯皇帝给的高。少年吴三桂十六岁带领二十几名家丁驰出城门,杀入四万满洲兵重围父亲吴襄吴三桂十分珍重自己忠臣孝子的社会形象,拒绝舅舅的建议。皇帝诏命吴三桂不可能挡李自成步伐拖延。从宁远到山海关,距离里,两天竟然走了八天。他摆出对朝廷尽职尽责姿态,在行进路上等待大明朝灭亡。陈圆圆。明朝灭亡从京城里逃出来家人入城第一件事是追赃助饷,剥夺高官显宦家财解决财政困难。搜刮得空空荡荡。陈圆圆已是李自成驾下将军刘宗敏的人五年之后,1678六十七岁的吴三桂在绝境中痛苦死去。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2015-6-7

























献花(0)
+1
(本文系瑞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