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任课教师 申英淑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思,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息。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基本结构与内容体系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教材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数学的重要方面之一。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放大或缩小。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百分数(二)、圆柱、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思想方面,教材除了结合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类比法、符号思想、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思想方法,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模型思想、归纳法、演绎推理思想,体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发展学生的四能。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能力。
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全班26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4人。从上学期了解来看,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究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地完成任务,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督促辅导。 教学措施 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2.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4.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对困难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朴雪菲、桂敬、金美月、韩金龙、金梦、崔旭紫进行计算方面的辅导,对李桓宇、金明俊、李太银、徐美娜、林伟博、张浩源进行基础知识方面的辅导,对崔勋、宋佳航郑美艳进行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分析)的辅导,使他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数学科上有一定的进步。 教学评价 日常学习行为评价(每项4分,共20分)
每天完成作业时间长短。
作业完成质量。
是否对数学学习有信心、感兴趣。
遇到难题时是否能够积极努力克服和解决。
是否愿意接近老师,乐于与同学合作,帮助同学。
课堂教学评价(每项4分,共20分)
是否认真听讲和做练习。
是否积极发言、提问。
是否善于积极与人合作,参与讨论;同时又能独立思考。
是否用不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知识掌握情况。
考试成绩评价(共80分)
平时平均成绩。(10分)
其中成绩。(10分)
期末成绩。(6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