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文
2017-07-05 | 阅:  转:  |  分享 
  
运用手语,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吉林省柳河县实验小学姜春月

小学的数学课堂,主要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会获取大量的信息,又会输出不同的信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所发表的见解有时是正确的,但往往有一部分孩子,没有自己的见解,随风倒,缺少的是数学思考。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采取个别的提问的方式,教师往往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状况。凭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根据不同知识反馈的需要,设计和运用了不同的手语,来加速学生对信息的反馈,让全班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积极的参与活动,也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快速、全面的得到来自学生的信息。运用手语,不仅增加了学习气氛,也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兴趣中有注意的去学习。

数在课堂的手语运用:

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数的认识后,教材呈现的是图和数字,如一面国旗图后面就搭配上数字“1”,为了今后教学的方便,我不仅仅只限于运用教材,在用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来帮助学生记忆数字的同时,还教给他们手语,伸出拇指就为1,食指和中指为2,中指、无名指、小指同伸出为3,这样从0到9,根据民间的手语也让学生来掌握,这样不仅在课堂上学生感受到了手语的兴趣,缓解坐姿的劳累,还为以后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后,常常需要进行口算练习,为了避免有些学生不动脑筋来计算,附和其他学生的答案,每次口算时,都运用几次手语来检验,口算效果有很大提升。

简单应用题的手语判定:

一二年级的应用题,一般都是加减乘除的一步试题,解决起来比较简单,在课堂上,无论是新知识还是练习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手语来进行信息的反馈,如加法,就用左手和右手的两个食指垂直交叉在胸前;减法,就用右手食指横在胸前;乘法,左右手的两个食指斜着交叉在胸前;除法;左手小臂平放胸前,右手握拳在其上。这样做起来简单,有易于教师检查学生的信息,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尽收眼底。

三.判断题“√”和“×”的手语判定方法:

判断题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如果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会影响到教师对学生以及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而运用手语,就会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信息,当出现判断题后,需要学生判断时,教师下令预备后,学生就用拇指和食指张开呈“√”状,或者是左右手的食指交叉呈“×”状。教师可以不用巡视,直接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情况,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比较大小的手语判定方法:

一年级教材,在认识了1到10的数字后,就安排了比大小的新知识,刚刚接触数的孩子,有部分孩子不知道数的大小的意义,通过三只小猴分水果,初步学习了数的比较方法,由于有的孩子认知能力差,判断大小时还是会猜想去做,答案不够准确,这时恰当的运用手语,如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张开,开口向左,即为“>”左手反之即为“<”左右手食指上下平行,即为“=”。

选择正确答案的手语判定:

当学习新知识后,练习时会出现选择题,这时,让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发出开始的指令时,左手不动,右前臂抬高与桌面垂直,先握成拳状,然后伸出食指,表示第一种答案正确,选择第二、三、四、五种答案时,原来姿势不变,伸出食指与中指2根表示第二种答案准;伸出中指、无名指、小指表示第三种答案正确,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表示第四种答案正确;五指张开表示第五种答案正确。

组织课堂时的手语运用。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组织课堂常常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也会耽误教学时间,为此,教师可设定左右手的哪个指分别来表示哪一排,当提示或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就可以举起这个手指,简单易行,又有利于保护好教师的嗓子。

在数学课堂,恰当的运用手语,能够使师生的双边活动有效配合,减少了检验时间,有时还避免了差生的尴尬局面,增加了学习气氛,提升了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献花(0)
+1
(本文系姜春月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