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哲学对生活的反动与超(下)
2017-07-08 | 阅:  转:  |  分享 
  
哲学对生活的反动与超越(下)

——从驴的寓言看哲学的局限性和危害性

作者:花间挹香



三、抽象人性,用理性解释社会、以规则裁量生活。自古以来,哲学往往从人性的角度对民众的社会行为进行解释,流行于世的主要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但古典哲学很少用人性论解释社会制度及其变化,而主要是从本体论的进路推演出社会及其法则。近代工业革命对传统社会秩序产生了巨大冲击,为了解释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构筑新的社会秩序,哲学家们逐步开始从人性的视角进行尝试,但仍未脱离与本体论的关联,在近代影响比较大的天赋人权和自然法理论等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痕迹。十八世纪,以休谟的《人性论》和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为标志,哲学家开启了以人性论解释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历程,以致形成了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比较完备的思想体系。以后的哲学家认识到,社会制度及其变化不能从本体论中寻找根源,哲学社会科学的根基必须立足于人性的基点之上。受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在研究社会时,对人性进行分析抽象,从中解析出最能说明和解释个人行为的原因。最有典型意义是“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机会主义的倾向。“经济人假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学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最先成熟的社会学科,现在已经逐渐扩展到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以致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倾向。但抽象人性论乃至“经济人假设”,将人的多种行为动机理想化和简单化,与现实生活中人的真实动机和选择行为相去甚远。尤为突出的是这种抽象人性能够洞察一切可能、没有交易费用,脱离具体社会历史情景,不受社会历史条件和语境的限制,所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当代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兴起,正是为了克服这种抽象人性的局限性,修正提出了“有限理性论”,并由此开拓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境界。“有限理性论”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根本特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人们应对和处理这些挑战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完全的。一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复杂变动的世界,人员和交易越多,信息的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人们没有时间、精力和资金去获取所有的信息;信息具有不对称性特点,获取的信息需要筛选甄别。因此人类心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经过最充分的考虑来完全理性地处理与行动相关的所有信息。二是对最优方案的抉择能力是有限的。从理论上说,任何抉择所要考虑的目标和手段都是很多的,所面临的备选方案甚至是无限的。但是“人们关于每个备选方案后果的知识和预见,不可能是完备的,只能是零散的、片段的和模糊的;对于未来事件的价值,人们的想象和猜测,肯定是不完整的;在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当中,人们做决策时想得到的,只有其中很少一部分”(杨砾徐立《人类理性与设计科学》P91)。三是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关注于很少目标,不能同时关注太多的事情。有限理性论强调人的思考、权衡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要求现实决策者不要纠结于从所有的关系及其权衡中选出最优,只要注意其中有限的部分,找到相对满意的就行。现在我们来看看哲学驴饿死的原因:哲学驴追求的目标是崇高的,它要在两堆草之间选择最好的才吃。但是它把自己当作了“完全理性人”,企图收集掌握所有相关信息,力图在分析权衡两堆草料的数量、质量、颜色和新鲜度等综合价值上选取最优。它无视自己的知识理性是有限的,自己的精力和选择能力是有限的,妄图以有限之躯行无限之事,本来有限目标即能满足需要却在无限的方案中进行最优化,结果就在来回的权衡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最终不仅嘴边的草没有吃上,反而可悲地饿死了自己。杀死哲学驴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哲学思想和理念,在于它的理性偏执狂:宁要“最好的草”而不要身边的草,宁愿饿死也要按照最佳方案行事。哲学驴是被自己的美好追求害死的,是被自己最优化的崇高理想害死的,它为自己的理性偏执狂付出了生命的沉重代价。可怜的驴,必有可恨之处:它违背常识,违反常理,置眼前、身边的(现实)草料而不顾,非要追求完美、理想的结果,最终纠结而死。透过哲学驴的寓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此简单明了的问题,被哲学搞得如此复杂,如此费劲,如此纠结,如此模糊不清,使人迷失于理想的迷宫之中不能自拔,以致丧失对最简单问题的判断力和选择力,并以理性的名义戕害生命。这种事只有哲学能够做得出,也正是哲学对民众和社会产生危害的主要形式。哲学误驴,哲学也会误人,更可能误国误民。这是我们应该从驴的哲学寓言中汲取的深刻教训,也是我们应当时刻牢记和防范的警示。可怜呀,会思想的驴;可悲呀,会权衡的驴;可恨呀,难以抉择的驴!

四、超凡入圣,鄙视现实的芜杂、以理想型塑现实。现实的社会斑驳陆离、稂莠并存、藏污纳垢;世俗的世界人欲横流、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其中有正义,也有罪恶;有良善,也有堕落;有秩序,也有混乱。哲学家放眼世界,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缺陷与丑恶,有的将其归结为人的原罪(基督教),有的认为社会本身就是荒诞的(存在主义),有的则论证社会矛盾及其斗争正是社会历史的基本特征(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除了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绝大多数哲学流派和思潮并不满足于芜杂纷乱的社会状况,并分别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和改造社会的目标措施。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了“理想国”的蓝图。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反对和改造现存国家政治为目的,是其理念论和知识论应用在社会政治领域的产物,所设想的政体模式主要依靠德性,建立在知识和真理之上的贵族政体。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唯有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的庸人驱除到一旁去的时候,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天日的可能(关于哲学王的教训,本文第二部分已有论述)。哲学思想在古代早期并不真正影响社会,第一次大规模参与改造社会的运动是在宗教进入国家权力以后才开始的(在西方是基督教定为国教,在中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方宗教思想将世界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极端,明确区分世俗与神圣、天堂与地狱、上帝与魔鬼,企图“超凡入圣”,将人类带入神圣的天堂而远离魔鬼的地狱,并通过设立宗教裁判所,清除异端和巫术,维护宗教所确立的神圣秩序。“一切已知的宗教信仰,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必定都把人所想的一切实在的与理想的事物分成两个对立群体,这两个类别通常可以由‘世俗的’和‘神圣的’这两个不同的词来加以表示。把世界区分两个领域,一个领域包含所有的神圣事物,而另一个领域则包含所有的世俗物,这是宗教思想的特征”(鲍柯克、汤普森《宗教与意识形态》P45-46)。我们现在看古典小说戏曲,常常为封建礼教害人而痛恨不已,其实真正的源头是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及其所提供的社会蓝图(“三纲五常”)。漫长中世纪结束以后,科学理性逐步取代了上帝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西方社会开始进入理性化的进程。尤其经过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哲学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思想理论基础,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使许多国家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但理性主义哲学也有非常显著的负面效应,在促进社会理性化的过程中,同时造成了社会生活的“规训化”倾向,“理性和科学成为资产阶级用来对整个社会进行规训与宰制的重要思想工具,在现代规训社会科技理性等工具理性日益肆虐”(胡颖峰《规训权力与规训社会》P145)。现在社会在人们行为的主要方面都制定了细化标准,并通过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检查的结合等措施,惩罚和纠正偏离规范的行为,训练和造就温顺、守秩序的人,“每个人发觉自己陷入了一个动辄得咎的惩罚罗网中”(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不仅如此,理性主义哲学也包含野蛮与暴力,这在极权主义国家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表现尤为突出。当代思想家的反思认为:对智慧的爱也会引致癫狂,在思想的暴政与政治生活的暴政之间存在关联,“启蒙运动不仅催生暴政,而且它在思想方法上就具有暴政性质。它兼具绝对主义、决定论、不灵活、不宽容、冷酷无情、傲慢自大、盲目这种种不是”(美马克里拉《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P193)。西方哲学主流传统对多样性和多元主义的敌意,这始于柏拉图,于启蒙运动中在思想上达到顶点,最终在20世纪导致了政治上的后果。启蒙运动创设的理念“使得在我们的时代,为之牺牲的人们或许比历史上为了任何别的理由而牺牲的人都多”(美马克里拉《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P193)。说了这么多,我们回到驴的哲学寓言上。哲学驴的行事风格和柏拉图式的爱情如出一辙,也是在用一种理想的状态框定自己的行为,它认为存在着一种完美无瑕的生活境界,在其中可以吃到最甘甜美味的草料,对身边的草料总感觉不够理想,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完美状态,所以宁愿饿死也不吃。它没有想到,现实总是不完美和有缺憾的,现成的草料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不是数量少,就是质量差;不是颜色枯,就是味道涩。总想以上界九天王母娘娘蟠桃级的草料(柏拉图纯粹的爱情)作对比,过分苛责身边草料的缺陷和不足,最终只能饿死。它的理想是伟大的,非要达到最美的口味才下嘴;其结局是悲惨的,因为根本不存在它想象的美味佳肴。

哲学驴死了!它的死,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教训。它不屑于愚昧无知之徒,具有高深的学问知识,为了寻求合乎绝对理念的目标而殚精竭虑;它鄙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固守经典的思想范式而死;它不同于凡夫俗子,怀抱崇高的人生追求,不达最优目的誓不罢休;它不满足于现实的瑕疵与缺陷,向往令人神往的美好生存境界,为最甜美的果实奋斗终身。它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思辩哲学家,忠诚的理性主义战士,崇高的理想主义者。它是理想的殉道者,是理性的偏执狂。生于哲学,死于哲学。



后记:本文的思绪年初就曾闪现于脑际,因无暇顾及一度搁置。近来又浮现出来,展开细缕几条线索,感觉可以成篇,于是就深入琢磨。国内学界此类文本稀少,非常值得展开探讨。矻矻几天,终于完工,倍感欣慰。粗审之,感觉视角独特,观点新颖,主线明确;各部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首尾衔接,尚可适意。本想搞一两三千小制,没想到竟成八千言中篇。夏日炎炎,汗流浃背,非深思学问之时。写哲学驴,自己反成了哲学驴。本人学力有限,欢迎网友批评指正,同时欢迎转载共享。



本文属于一家之言,版权由花间挹香所有。

2016年7月5-8日草8日改定



献花(0)
+1
(本文系花间挹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