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乾卦原文解读张武忠初稿2015.3.11.1卦辞【原文】乾,元,亨,利,贞。【白话】乾卦描述天道运行的规律,确立了宇宙时间和空间的基 准,制定了时序万物就有时可依,创立了空间万物就有位可居。乾天是宇宙的主宰,蕴含着充沛刚健的元气,万物得以始生,故为“元”。日月普照 ,万物成形无不亨通,故能“亨”。阴阳和合,万物各得其利且和谐相处,故获“利”。万物秉承乾天之道不断地凝聚固化,融化成自身之德,故称 “贞”。天道运行从元到贞,再贞下起元,循环往复永不停息。乾父坤母,天施地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大地跟随天道养育万物,春生曰“元 ”,夏长曰“亨”,秋收曰“利”,冬藏曰“贞”。君王也要效法天道,居万民之首为“元”,保万民繁衍生息为“亨”,使万民和谐相处为“利 ”,保万民安居乐业为“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乾卦既是为天为君之道,也可延伸到所有君子的建功立业之道上。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都要 效法乾道刚健之德,历经元亨利贞,并且终而复始永无止境。【解读】1.1.1“乾,元亨利贞”,高度概括天道运行的总规律。“乾”读作(q ian),是周易第1卦的卦名。“乾”字由“十、日、十,乞”组成,“十”是天数之极,“日”是太阳,“乞”既像“气”,又从“人、乙”, “气”代表上升为天的轻盈之气,“乙”描述乾天之气像草木弯弯曲曲生长的情形,加上“人”之头告诉人要像天那样自强不息。所以“乾”字既代 表天体自强不息地旋转,又象征其过程的曲折性,还表明其无首无尾连绵不绝。“元”描述时间和空间的起始,是宇宙的源动力,也像人的元气,元 首开元纪元。“亨”是亨通无阻,古人仰观天象,看到日月星辰运行不受任何阻碍。“利”是利益利用得利,天道运行使万物各得其利和谐相处。“ 贞”是贞洁坚贞贞固,天上的日月星辰永远按着固定的轨道运行,亿万年来没有出过差错,也从来没有停息过,这就是“贞”。卦辞是文王所写,综 述一卦的大义,言简意赅。乾卦描述天道运行的规律,天文学是华夏先民最发达的一门学科,人们仰望天空布满了星辰,有北斗七星和北极星为我们 指引方向,还将天上的星系划分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组,“日月”是天上最明亮的两个星球,也是与地球上的万物最息息相关 的,太阳给地球带来温暖,月亮晚上给地球照亮,尤其是太阳的作用最大,太阳光线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复转照耀,由此形成了地球上的春夏秋冬 。以上都是天道运行的具体现象,可是如此繁杂无序让人如何归纳啊,而我们的圣人只用“元亨利贞”四个字就进行了概括。站在哲学的高度,撇开 日月星辰的具体天象,提炼出了天道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在规律,不得不让我们后人赞叹。一阴一阳之谓道,阳气是日月天体运行的源动力,就像是人 的元气,故称“元”。天道运行畅通无阻,故称“亨”。天道运行让万物得利,故称“利”。天上的日月星辰永远按着固定的轨道运行,这就是“贞 ”。乾道运行由元到贞,再“贞”下起“元”,循环往复永不停息。1.1.2从天道对应到地道,再引申到君子和君王之道上。天上日月星辰“元 亨利贞”运转不息,对应大地则是“春夏秋冬”。春生曰“元”,夏长曰“亨”,秋收曰“利”,冬藏曰“贞”,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君子修养道德 建功立业,也要遵循“元亨利贞”的天道。君子具备仁德,则有能力开创事业为“元”。君子得天时地利人和,则能使事业亨通为“亨”。君子为人 处世以义为利,自己获利的同时也能让他人得利为“利”。君子固守正道,则足以成就大业为“贞”。此乃君子所应践行的“仁义礼智”四个美德。 天上飞龙在天,大地明君出世,人间君王也要效法“元亨利贞”的天道。居万民之首为“元”,保万民繁衍生息为“亨”,使万民和谐相处为“利” ,保万民安居乐业为“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1.2彖传【原文】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 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白话】彖传说:浩大呀,纯正啊,乾天之元气,万物藉 以初生,万事得以起始,乾元由此统领主宰宇宙自然。云气震行雨水布施,众品万物流转成形。太阳月亮光明交替,终而复始普照万物,从下到上自 始至终,形成六段时序也分成六个位置。时和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制定了宇宙的时位基准,万物就有时可依有位可居,跟随天时有行有止有生有灭 ,按序排列在乾天和坤地之间。乾卦六爻按时序从下往上分布成形,就像太阳神驾驭着六龙巡视天庭。天道依六个时位而变,万物随六个时位而化, 天之命赋予万物成就其性,万物由此秉持各自的本性和命运。乾之纯正元气将万物保存聚合在一起,且阴阳和合使万物处于最和谐的状态,各成其德 各得其利,正固持久生生不息。犹如乾天作为万物之主,君王出世也居万民之首,使得天上人间普世皆得安宁。【解读】1.2.1“彖传”和“大 象传”与卦辞的关系。卦辞是文王所做,因其过于简练晦涩难懂,故孔圣人博采前贤见解精华阐释卦辞,分为彖传和大象传,孔圣人一般只述不作, 比如在《论语》中,凡是孔子之言,都注上“子曰”二字。“彖”读作(tuan),本义是宰猪,泛指动物解剖,引申为剖析分析。彖辞一般是从 内卦到外卦,从下卦到上卦,从开始到结束,从内因到外果,一层层地展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各种情况,就像现在所说的“ 可行性报告”,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味,彖传一般强调困难消极因素多。而大象传是从相反的角度来注释卦辞,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已 经形成的的现象和结果来看走过的路,就像“事后总结”,捡取一两个关键点给君子以忠告。彖传和大象转珠联璧合,像两颗夜明珠一前一后映照着 文王的卦辞。1.2.2“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解释卦辞的“元”。“大”是浩大充盈用之不尽的意思,乾卦六个阳爻,象征阳刚元气 广布天空充满宇宙,故称“统天”。“资”是借以凭借,乾卦为金为玉为“资”。浩大呀,纯正啊,乾天之元气,万物藉以初生,万事得以起始,乾 元由此统领主宰整个宇宙自然。老子《道德经》第42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代表混沌太初,“二”是天地两仪,“ 三”指天地人三才,所以“元”指时空的初始,是一团混沌的元气。1.2.3“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解释卦辞的“亨” ,以及天地所生的“雷风山泽水火”这六个孩子。前一句说“万物资始”,这一句就描述生成的主要品类。《尚书.大传.?五行传》曰“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既记载了古老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也 描述了“雷风水火山泽”这六类主要的自然现象。周易有八个经卦,命名为“乾坤坎离震巽(xun)艮(gen)兑(dui)”,就是我们常说 的“八卦”,将宇宙万物分为“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个大类。八经卦是三画卦,再把这八个经卦上下两两组合,就组成了六画的六十四个卦,以此 模拟宇宙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复杂情形。八经卦有各自的属性和功用,“五行”相生相克,把他们放在一起就会时而和谐时而冲突,万事万物都是在 矛盾中向前发展的,所以孔圣人在第1卦乾卦中就马上进行详细的阐释。下面我们逐个解释每个字的字义和寓意。水气在天上集聚为“云”,风起云 涌云气流“行”,阴阳和合喜降甘霖成“雨”,雨水滋润大地能“施”,故称“云行雨施”。三口为“品”,也为万“物”,“口”代表兑卦,坎水 能“流”,艮山成“形”,故称“品物流形”。乾父坤母生了“震坎艮(gen)”三个阳卦的三子,也生了“巽(xun)离兑(dui)”三个 阴卦的三女,组成了一个宇宙大家庭。“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既巧妙地融进了“震坎艮巽兑离”六个孩子的形象,又连起来能够顺畅描述天地万 物形成的自然过程。太阳白天光芒万丈,月亮晚上给地球照亮,是肉眼观察到最“大”的两个星球,日月合起来为“明”,故称“大明”。乾卦的阳 气是宇宙的元气,具体通过太阳和月亮的“光明”来体现,阳气从初九爻一直到上九爻,就代表太阳的光芒遍及浩瀚的太空。从太阳运转规律来看, 初九爻代表的时序是“冬至”,太阳光线照射到了南回归线,然后返身向北,扫过赤道到达北回归线,终而复始,这是一年之中的“大明终始”。太 阳每天东升西落,日月交替照耀地球,这是每一天的“大明终始”。本爻不说“始终”,而说“终始”,是强调天道运行“终而复始”,“贞”下 起“元”循环不息。“六位”和“六时”是指乾卦六爻所处的六个位和时。“位”指空间,“时”指时间,乾卦六爻,初爻为始,上爻为终,六个时 位就是六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遵循由始到终的发展顺序。初九潜于泽渊和地下,九二来到地面,九三位于地天之间,九四又升了一位,在地渊和乾天 之间来回试飞,九五飞龙在天,上九飞得过高。“六位时成”,将“时”和“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和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制定了宇宙的时位基 准,万物就有时可依有位可居,乾卦中的龙和人处于什么位置是与天时分不开的,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天时地利”。1.2.4“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解释卦辞的“利、贞”。“时乘六龙以御天”继续补充解释上一句“六位时成”,乾卦像是一辆强劲 的大车,故称“乘”。乾卦的六爻像是六条龙,远古神话传说中给太阳神驾车的人名叫羲和,他每天驾着由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天上驰骋。 中国最古老的书籍《尚书》里写道“乃命羲和,钦若昊(hao)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授命羲和观察太阳的运行循环,推测日月星辰的 运行规律,找出计算时间的方法。羲和就像是天文官,他掌控着时间的节奏,每天驱使着太阳前进,掌握了天时故为“时乘”。李白《蜀道难》诗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形容太白峨眉山势高耸,就连六龙拉的太阳车都过不去。阳消阴长是天地宇宙的法则,阳气从乾初 九到九三是一个增长的过程,从九四开始阳气由盛极逐渐走向衰弱,故称“乾道变化”,“变”是量变,“化”是质变,“变”为天变,“化”是地 化,天变地化。阳消阴长的天道运行支配着地上的寒暑交替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使得万物反复磨练,或者量变或者产生质变,成 就了各自的本性和命运,称之为“性、命”。天道所赋为“命”,万物所受为“性”为德,天道以各种方式深深地植入到万物之中,成为万物之“德 ”。万物由此类族辨物,轻盈之气升天,重浊之物沉地,同于“善”的命运就“吉、无咎”,同于“恶”的命运就“凶、悔、吝”,万物由此而具有 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和命运,故称“各正性命”,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宇宙情景。老子《道德经》第51章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 ,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提出了“道德”一词,“道”为天道,“德”就是固化在万物之身的“天道”,即是“德”,也就是万 物的“本性”和“命运”。万物聚合为“合”,阴阳和谐为“和”,聚集在一起可“保”,“太和”即是“大和”,象征最完美无缺的“和”谐。乾 元将万物聚合在宇宙世界,保护其不相侵害各得其“利”,和谐相处永远“贞”固,故称“保合太和,乃利贞”,故宫的正殿命名为“太和殿”,就 是期望天下永远和谐。1.2.5“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孔圣人进一步发挥,由天道引申到人道和君道。乾为天是宇宙的主宰为“首”,“庶” 指众民,“物”指万物,犹如乾天居于万物之首,大地上君王出世也成为万民之主,使得天上人间普世皆得安宁。“咸”既有全、都之义,也有心意 相通和谐相处之意。周易第31咸卦是下经的第1卦,“咸”是“感”字去掉“心”,告诉人类要效法自然万物的“无心之感”,在本卦中也表达了 期望人类相互之间至诚相待的愿望。乾坤是上经的前两卦,“咸恒”是下经的前两卦。乾坤是天道的统领,而人道则会发生偏离,人性有两大缺陷, 一是心不诚,二是没有恒心,所以圣人将“咸恒”两卦作为下经的起始,贯穿于下经三十四卦人道的始终。孔圣人用优美的词句阐释了文王的卦辞, 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发展的全过程,但始终遵循周易“借天象说人事”的宗旨,字字句句不离开具体的卦象。其实周易中每个字每句话都是依据卦象 所呈现的天地自然而来,没有一处是空穴来风,在接下来的所有卦中都是这样。1.3大象传【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白话】大 象说:天体运行至阳至刚,至强至健。君子要效法乾天,立身处事要自强自立,奋发有为,永不懈怠。【解读】1.3.1“大象传”和“彖传” 的互相补充。“大象”一般是从上卦到下卦,从现象到原因,从外卦到内卦来解释卦辞。先说上下卦的组合,再指出它对人的启发,先说已呈现在外 的存在的现象,再启迪君子该如何应对。彖传如“可行性计划”,一般都如实地逐步剖析事物的客观情况,以及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和趋势。而大象传 就像“事后总结”,保留着切实可行的正确的策略措施,给君子以忠告。彖传的篇幅比较长,详细描述事物的发展过程。而大象传则是摘取其中的关 键点,言简意赅给君子以善意的提醒。彖传和大象转珠联璧合,像两颗夜明珠一前一后映照着文王的卦辞。1.3.2“天行健”,描述天道的刚健 。乾卦上下皆乾,六爻全阳,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刚健无比。1.3.3“自强不息”,告诉君子要向天学习。天体运行昼夜更迭,四时交替永不 停歇,好像没有外力相助,完全是自身迸发出的活力能量,这是由其阳刚的本质所决定的。君子由此领悟,应该效法天道的强健之德,自强自立发奋 自强永不懈怠。1.3.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圣人用“自强不息”来赞扬天道的精神,清华大学将其和第2卦坤卦的“ 厚德载物”连起来作为校训。你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循环往复,好像没有外力帮助,本身就具备了无穷无尽的强劲动力。所以君子要学习乾天的精神,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也要学习大地的品德,任劳任怨承载万民。1.4爻辞和小象传解读概论:卦辞是文王所写,彖辞和大象传是孔圣人总结的,从 前后终始两个不同的角度注释文王的卦辞。周易有六十四个卦,将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处境细分成六十四种情形,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那么在 这个具体的环境中如何作为,就是六个爻辞所要讨论的问题了。“爻”读作(yao),既像远古时的“结绳纪事”,小事打小结,大事打大结。也 像是切肉,切成小块大块,描述万事万物的变化之象。六个爻就是将事物的发展过程细分为六个阶段,根据不同“地利人和”的千变万化,如何去“ 趋吉避凶”。六个爻辞是文王的四儿子周公所撰,就是中国人崇拜的“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孔圣人逐句注释爻辞称为“小象传”。前面的卦辞彖 传和大象传,已经概述了天道运行的规律,接下来六个爻辞则详细叙述天道如何运行。圣人以龙的六种形态来比拟君子和帝王在建功立业中的注意事 项,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神通广大无所不能,龙尚且要随天时而动,时而潜藏,时而乾乾,时而跃起,最后过亢懊悔,那么作为人更要遵循天道而行, 这就是乾卦六爻所要揭示的人生哲理。那么龙是如何作为的,乾卦是六个阳爻,一阴一阳之谓道,乾卦描述了阳气在一年中变化的规律,初九爻是一 阳始生,对应时序是十一月冬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乾卦六爻对应六个奇数月,坤卦六爻对应一年的六个偶数月。以此类推,九二爻对应阴历正月 ,九三爻阳春三月,九四爻夏至五月,九五爻金秋七月,上九爻深秋九月,然后又进入初九爻的阴历十一月。中国人也把大地上的震雷与天上的龙联 系起来,龙的活动规律是仲春始出仲秋乃收,震雷也是春天而发冬天乃收,所以人要像雷龙那样遵循天时而行。龙是天上的神物,对应人世间则是作 为君王和领导的阳刚君子,描述君子建功立业的历程和注意事项。1.4.1初九爻【原文】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白话】初九:龙潜伏在地底和深渊,暂时不能发挥作用。君子位卑力弱,事业处于起始阶段,也不宜轻举妄动。小象说:“潜龙勿用”,是因为天地 一阳始生,阳气尚在地下潜藏。【解读】1.4.1.1“潜龙勿用”,君子要像潜龙一样低调。周易描述天地人三才之道,初二爻为地,五上爻为 天,三四爻为人。九二在地面,初九在地下,故称“潜”。从龙的形态来看,初九之时天上的苍龙星看不见,时序上处于冬至的寒冬腊月,龙蛇都在 深渊和大地深处蛰伏潜藏,称之为“潜龙”。引申到人事上,位卑力弱的君子,事业处于起始阶段,或者新到一个单位人生地不熟,最好别轻举妄动 ,故称“勿用”。1.4.1.2“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孔圣人解释原因。一阴一阳之谓道,圣人将宇宙万物划分成阴和阳两大属性,乾卦是纯 阳之卦,坤卦是纯阴之卦。乾卦六爻皆阳,阳气从下到上依次排列。初九爻就是刚刚滋生的一丝阳气,在乾卦的最下面,所以孔圣人说“阳在下也”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又自转,因为有一个66.5度的倾斜角,所以形成了春夏秋冬。太阳直射地球的光线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每年的 十二月22日左右,太阳照射到南回归线,中国处在北半球的北温带,阳光斜射角度最大最为寒冷,节气时序为“冬至”。然后太阳反身北移,北半 球渐渐回暖,大地一阳始生。每年的3月22左右,阳光照射到赤道,节气是“春分”。每年6曰22左右,阳光直射到北回归线,中国大地就到“ 夏至”了。阳光返身向南,每年9曰22日左右,直射到赤道,时序为“秋分”。初九爻对应的天时就是太阳照射到南回归线,在大地上对应最为寒 冷的冬至,此时的阳气刚刚滋生最为柔弱,这是天地自然的“阳在下也”。周易每卦的六个爻还代表人的地位,初爻是老百姓,二爻是大夫基层官员 ,三爻是公侯,四爻是朝廷重臣,五爻是君王,上爻是宗庙祖先。初九的阳刚君子处在社会的最下层,也象征一件事情的起步阶段,位卑力弱,这是 人世间的“阳在下也”。1.4.2九二爻【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白话】九二:龙出现在大地上 ,犹如君子有了平台,暂露头角获得赞誉,也象征事业有了起色顺风顺水,有利于君子展现其大人之德。小象说:龙跃升到地面,犹如太阳普照万物 ,有德君子要像龙一样普降甘霖,像太阳那样光照万物,广施恩惠于民众。【解读】1.4.2.1“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大德之人随龙出世。 从天象来看,苍龙星开始出现在东方,故称“见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初位在地下,九二到了地面有了立足之地,故称“在田”。太阳从地平线 冉冉升起,光明可“见”,连起来就是“见龙在田”。对应到人世间,九二为大夫为基层官员,象征君子崭露头角。“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毛泽东”,太阳升起预示着大人出世,阳光普照有利于万物生长,大人出世也是万民的福音,故称“利见大人”。1.4.2.2“见龙在田,德 施普也”,孔圣人描述九二如何展现“大人”之德。“普”是天道的阳光普照,上“並”下“日”,“並”读作(bing),同“并”字,与“日 ”合在一起就是“普”。太阳冉冉升起,阳光照射到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无所遗漏。天之“道”赋予万物,固化成万物之“德”。“施”是人为的主 动布施。“德施普也”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有德君子要像龙一样普降甘霖,像太阳那样光照万物,广施恩惠于民众。1.4.3九三爻【原文】九 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白话】九三:阳春三月草木繁荣,太阳居于中天,但盛极必衰日中则昃 。九三君子已居下乾之极,代表事业取得了初期的辉煌,可乾道还未大成。好在九三阳刚强健,能日复一日自强不息,故称“君子终日乾乾”。九三 阳居刚位过刚必折,锋芒毕露容易招致嫉妒,事业可能受到挫折,就像日中则昃黑夜随之降临。所以九三白天勤奋努力,晚上也警惕戒惧自我反省, 故称“夕惕若”。君子效法天道,如果能收敛其过度的阳刚强势,虽历经艰苦磨练但最终不会有过失,故称“厉,无咎”。小象说:“终日乾乾”, 是说九三之行不能违反太阳运转的“反复”之道,阳光直射到了南北回归线就要复转,九三虽如日中天但避免不了夕阳西下。所以九三虽阳居刚位极 为刚健但不会长久,遵循太阳的“反复”之道,既要像太阳东升西落,也要像阳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来复转,勤奋努力永不停息。【解读】1. 4.3.1“君子终日乾乾”,君子要效仿天道刚建不已勤奋努力。周易中三四爻为人位,“三”为人的正位,阳爻代表君子,故爻辞称之为“君子 ”。有一个成语“不三不四”,你既不在第三位也不在第四位,即没有处在人应该处的位置上,骂你既不是人又不做人事。从天象来看,苍龙星的整 体几乎全部露出了东方地平线,开始升天展现在东南天空中,阳春三月春夏之交万物蓬勃生长,寓意君子也要跟随天时辛苦劳作。六画的乾卦由上下 两个三画的乾卦组成,九三即将完成第一个乾卦,就要开始下一个乾卦了,下乾连着上乾,故说“乾乾”。一天接着一天,日复一日,九三是第一天 的结束,故称“终日”。引申到人事上,九三爻阳刚得正,能像乾天那样有能力有作为,白天一直勤奋努力毫不懈怠,故称“终日乾乾”。1.4. 3.2“夕惕若”,从昼夜交替的天象,告诫九三要时刻警惕反省。“夕”与“终日乾乾”的“日”相对,其甲骨文字形与“月”相近,是“月”字 的一半。九三爻已到下乾卦上爻,第一天结束了,日落西山月亮初升,故称“夕”。“惕”字从“忄”从“易”,“忄”读作(xin),同“心” 。日月合起来为“易”,“易经”的“易”字也是此义,一是简易,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四是平易可亲。日月是天上最大最明显的两个星球,日月 交替昼夜更迭。引申到人事上,白天代表光明盛世事业亨通,夜晚象征黑暗之世处处不顺,人遇到从白天到黑夜的变化,心中警觉起来,故称“惕” 。“若”是“艹(cao)”字头,是一种香草,比如杜若、若英、若芳。草木顺应自然规律则能茁壮成长,但到了秋冬免不了要枯萎毁折,以此引 申出“温顺、顺从”之义。从“若”的字多有此义,比如“唯唯诺诺”的“诺”从“言”,言听计从卑躬屈膝地应答。“喏”从“口”,旧时男子所 行的一种礼节,给人做揖同时出声致敬。后人又从“顺从”之义引申出“如同,好像”的意思。引申到人事上,九三阳居刚位过于刚猛,脱离了中道 容易刚愎自用,不像九二爻初出茅庐行事得中惹人喜爱。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年轻人做出点成绩,大家都会赞扬他,但随着他的职位晋升事业 越大越好,就会影响到别人的仕途,威胁到别人的地位,动了别人的奶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了众矢之的,所以圣人说“三多凶”,周易中的第 三爻多有“凶险”。我们在上面已经挨个找出了“夕、惕、若”的卦象来源和含义,那么将这三个字连贯成“夕惕若”整句话,就有了完整的意思。 最少包含着两层寓意,用昼夜交替的天象,也用草木枯荣的规律,分别描述其过刚之过失和改过之无咎。首先,如果九三过于刚健,则过刚必折,就 像由白天进入黑暗的夜晚,也像茂盛的草木,离秋天越近就越加速其衰败的进程。其次,如果加以节制,表现得不那么咄咄逼人,则能长保其如日中 天,也能长保草木的繁荣茂盛。圣人在此告诫君子做任何事情,处在九三之位,不能太过刚愎自用,而要谦恭巽顺,则可转危为安。1.4.3.3 “厉,无咎”,描述艰难的过程和趋吉避凶的结局。“厉”指危险艰难,还同“砺”磨刀石,比喻在艰苦环境中得到磨炼磨砺。下乾卦为“金”为“ 玉”为“日”,日落西山是太阳受损,玉破金磨是君子遭受挫折,故称“厉”。《系辞传》曰“无咎者,善补过也”,“咎”从“口”,指的是口舌 是非被人指责。九三即将由白昼进入夜晚,象征亨通的事业遭遇困难,人也会受到别人的责难,故称“有咎”。现在九三有过改之勤奋努力,日夜精 进朝乾夕惕,则能转有咎为“无咎”。引申到人事上,处于事业高峰之人一般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也不会轻易低下高傲的头,转变思想的过程比较痛 苦,故称“厉”。因此造成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也称“厉”。所以要朝乾夕惕,时刻反省警惕,虽谈不上吉亨,低调一些总没有害处吧,故称“无咎 ”。1.4.3.4“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孔圣人从太阳运转的天道引申哲理。“反复道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出九三“违反”了天地的“复 道”,二是告诫九三要“反复”坚持“天道”。何为“复道”,即是太阳运转的天道规律。“复”的繁体字为“復”,由“彳(chi)、日、攵” 组成,“日”是太阳,“攵”读作(pu)是倒写的“止”,描述太阳运转循环往复。对于一天来说,日中则昃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对于一年来说, 阳光在南北回归线来回复转,到了南回归线时序是冬至,第24卦上坤下震为复卦,龙潜回地渊一阳来复为“复”,本卦初九爻的“潜龙”也为“复 ”。到了北回归线是夏至返身南行,这时一阴始生,就像第44卦天风姤(gou)卦。太阳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运转,在地球上形成春夏 秋冬,这就是天道的运行规律,加上“彳”旁,是告诫人要像太阳一样遵循天道而行。周易中的“复”都代表太阳的运转规律,以此引申君子要跟随 天道而行。九三虽然已居下乾上爻,但毕竟还在下卦,上面还有一层乾卦,寓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取得了一点小成就就骄傲,黑暗之“夕”将来临 ,事业将遭遇挫折,这是因为违反了“复之道”,故称“反”“复道”也。如何才能避免咎害,就要发挥九三自身强健的优势,不管是顺势还是逆境 ,都要反复始终遵循天道,故称“反复”“道”也。可见,孔圣人简练的“反复道也”,既从天道角度巧妙解释了周公爻辞的“终日乾乾”,又包含 了“夕惕若”的告诫之意。1.4.4九四爻【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白话】九四:九四之龙为“跃龙 ”,离开了下面的大地,但还未升到天空,在天和地之间来回试飞。对应人世间,九四君子经过基层的锻炼跻身高层,但还位于上层社会的最底层, 处境尴尬,或者一跃登顶或者审时度势原地不动,或者一步登天或者被打回深渊。好在九四君子刚柔兼济行为得当,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行止有度得 以无咎。小象说:九四君子经过基层的锻炼跻身高层,离最后的成功就差一步了,要积极进取勇敢追求。只要审时度势谨慎小心,即使失败了,不仅 自己无怨无悔,别人也不会归咎于你,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解读】1.4.4.1“或跃在渊”,描述九四的作为。从天象来看,东方苍龙星 的形态为“跃龙”,故称“跃”。“或”指疑惑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行动犹豫,是从“跃龙”的形态引申出来的,此时的龙一会上一会下飘忽不定, 那么人的行为也忽上忽下,故称“或”。“渊”是一种比喻,与初九爻的“潜”遥相呼应。乾卦分为上下两层天,初九在最底下,称为“潜龙”。九 四在上乾卦的最下方,就像初九爻处在下乾的初爻,同样位卑力弱,五上两爻代表天空,九四尚在天下,相比于天就像“渊”,故称“在渊”。“ 或跃,在渊”描述九四的两个选择,并且一语双关,从正反两面引喻哲理。首先,从正面肯定九四的作为,九四阳居柔位刚柔兼济,像龙一样在渊和 天之间来回试飞,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九四尚在第四爻的人位,离九五之尊和天空近在咫尺,或者一跃而上是为“或跃”,或者按兵不动是为“在渊 ”,行止有度进退自如,则可以避免咎害。其次,从反面告诫九四面临巨大风险。离九五之尊一步之遥,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强力进取有可能一 步登天,但也有可能被打回地狱深渊,不成功便成仁。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这样的经验和教训,越是接近顶峰就越要谨慎,每一个九四之君子都要 铭记在心。1.4.4.2“无咎”,描述九四以上两种行为的结局。九四阳居柔位,不在上下卦的中位,脱离了“中道”,上不在天上,下不在地 下,中不在人的正位,本来有咎。但九四能够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弥补了过错,避免了伤害,所以“无咎”,这是“无咎”的第一层含义。九四或者 一跃而上一飞冲天,或者大败而归跌回深渊,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但有大志向的君子一定要有这种不怕失败的气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泄气不 气馁,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失败就不会有成功的辉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即使失败了,不仅自己无怨无悔,别人也不会归咎于你,这是“ 无咎”的第二层含义。第28卦大过卦的卦时就如同乾卦九四爻“或跃在渊”的处境,大过卦是上经倒数第三卦,马上就闯过巨大的漩涡坎险,好不 容易就一步登顶成就王业了,既要“独立不惧”,又要“遯(dun)世无闷”,到了上六爻虽遭遇到“过涉灭顶”的凶灾,周公评价其“无咎”, 孔圣人赞许其“不可咎也”,这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敢牺牲精神。1.4.4.3“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孔圣人肯定九四的“进取”精神 和勇气。“或”有进和退两重行为,孔圣人只提到“进”,省略了“退”,含有鼓励九四进取的意味。九四之龙不断向天空跃升,就像君子不断向上 进取,故称“进”。奋斗了一辈子等的就是这一天,即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毕竟奋斗过了,所以孔圣人补充说“进无咎也”。1.4.5九五爻【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白话】九五:飞龙遨游在天空,对应人世间也涌现出大德之君,象征万事万 物大功告成。小象说:“飞龙在天”,是说天地造就了万物秋天的大丰收,人世间也造就出了有德大君,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德造福万民。【解读】1 .4.5.1“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从天象引申到人世间。从天象来看,五上爻为天空,苍龙在天上无拘无束地飞翔,故称“飞龙在天”。俗话 说“云从龙,风从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飞龙在天,犹如太阳高居中天,也像圣君横空出世,高高在上普照天下,朗朗乾坤一片光明,故称“利 见大人”。对应人世间,九五阳居刚位既中且正有帝王之象,是人间之龙,中国人将帝王称为“九五之尊”,就是从乾卦九五爻而来的。孔圣人《彖 传》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为万“物”之“首”,九五为“庶民”之“首”,天上和人间都有了首领。1.4.5.2“飞龙在天,大人造 也”,孔圣人从秋天丰收景象描述九五的功德。九二爻辞也有“利见大人”,但两者不同,九二爻只是展现出了大人之“德”,而九五爻是真正的帝 王大人横空出世。九五爻对应的时序是阴历七月,秋天万物喜获丰收,是天地所“造”。九五之君也像是天地造就出来的,况且九五能造福万民,故 称“造”。1.4.6上九爻【原文】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白话】上九:深秋季节,龙本应要潜回深渊,但却飞 到极高处,无处可去也回不来。象征君王过于高亢远离民众,失去根基成了孤家寡人懊悔不已。小象说:“亢龙有悔”,是说深秋季节,雷要收声龙 要潜渊,万物也随之枯萎凋谢。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万事万物发展到盈满鼎盛阶段必然会向反面转化,不可能保持长久。【解读】1.4.6.1“ 亢龙有悔”,直接指出上九的结局。从天象来看,苍龙已飞得过高晦暗不明了,为“亢龙”为“晦龙”。从自然现象来说,龙也是震雷,仲春雷龙始 出,仲秋雷龙乃收。上九爻对应的天时是阴历九月,深秋时节龙要潜回渊,不然无处可去,震雷也要回到大地深处。如果冬天还雷声隆隆,表明天地 阳气藏不住了,谚语说“冬天打雷,十栏九空”,就要闹鸡瘟了。引申到人事上,象征君王过于高亢偏离中道,物极必反走向没落,远离民众失去根 基,孤家寡人懊悔不已。1.4.6.2“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孔圣人从天道和地理阐释其因。物极必反,阳极变阴,上九居乾卦六阳之极, 阳极生阴变为阴爻,这样上卦就变成兑卦,兑为西为太阳西下光明隐没,兑为秋为脱落为事业衰败,逐渐走向衰败,怎能不后悔呢。从天象来看,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从地理来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事万物不可能长盛不衰,故称“盈不可久也”。1.4.7用九【原文】用九:见群龙 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白话】用九:群龙没有首领,则能前后相接,使得天道运行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天地生养万物而不为首 ,天不言其高,地不言其厚。所以圣人养育万民也不言其大,不将万物据为己有,才能长保天下昌盛万民吉祥。小象说:天体的运转是圆周的,周而 复始循环往复,每一条龙都不可或缺,需要六条龙通力合作同心协力,不可居为首。【解读】1.4.7.1“用九”和“用六”。周易每卦有六个 爻,只有乾卦和坤卦多了一个爻,乾卦称之为“用九”,坤卦称之为“用六”。在周易中,“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一阴一阳之谓道,乾 卦六爻皆阳,坤卦六爻皆阴,其余六十二卦都是阴阳相杂。独阳不生孤阴不长,乾卦无阴,坤卦无阳,所以圣人特意在乾坤两卦多加了一个爻,告诫 乾卦不可太过阳刚,但却赞扬坤卦能永远保持温顺。1.4.7.2“见群龙无首,吉”,由自然天象引申到君子君王之道。从龙的形态来看,在阳 消的群龙阶段时,“旦见”群龙的龙首没入西方地平线,那么就为吉利的时候。这种吉时应该发生在十二月末或正月初,此时正值严寒酷冬即将过去 ,和煦春天就要到来之时,故曰“无首,吉”。从天道运行来看,天体的运转是周而复始,每一条龙都不可或缺,需要六条龙通力合作同心协力,不 可居为首,前后相接才能终而复始循环往复,地球上才能相对应春夏秋冬,万物才能得以生生不息。引申到人事上,则是不居首不贪功,天不言其高 ,地不言其厚,圣人也不言其大,才能长保社稷恒久安宁,万民吉祥如意。1.4.7.3“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孔圣人继续阐释,既说六阳 要整体使用,也说六阳都不为“首”,得以过渡到下一卦坤卦。首先,阳爻为刚健,阴爻为柔顺,阳爻为乾天为领导,阴爻为大地为随从,既然“见群龙无首,吉”,大家都不为“首”,那么谁是领导谁是下属就不重要了,乾卦六个阳爻全变,则过渡到了下一卦坤卦。其次,一阴一阳之谓道,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地配合才能生养万物。乾卦六爻皆阳过于强健,需要阴阳互补,所以接下来六爻皆阴的坤卦就要登场了。1.5乾卦总结。天尊地卑,天在上,地在下,天道日月循环往复,造就大地上春夏秋冬四季轮转。乾天是宇宙的源动力,所以天为主宰地为从属。那么相对应人世间就有君有臣,一个家中有父有子,一个单位有领导有下属,做一件事情有决策者也有具体执行者。万事万物都有主次之分,乾卦讲的是为君为领导的艺术,坤卦就是讲述为臣为妻为民之道。如何当一个圣明的君王和领导,要向乾卦的天道学习。如何做一个柔顺的臣子和从属,要向坤卦的大地学习。综上所述,乾卦就是这样以龙来做比喻,神通广大的龙尚且要跟随天时而动,更何况小小的人类。刚开始潜龙勿用修身养性,第二阶段初出茅庐获得赞誉,第三阶段暗含危机朝乾夕惕,第四阶段跃升高层,或者一飞冲天,或者谨慎观望等待时机。第五阶段飞龙在天大获成功但要戒骄戒躁,到了最后日中则昃物极必反不能太过高亢,转身再进入下一个“潜龙勿用”的循环,踏上新的征程。从乾卦描述的六个阶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君子建功立业的足迹,也可以看出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发展的完整历程。万事万物都是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就像爬一座山不能直线登顶,而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蜿蜒而上。人世间的事业也是积小成为大功,永远不要满足于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要像日月运行那样,日积月累循环往复,要完成无数个乾卦的六个过程,最后才能登上事业的最高峰。1.6从乾卦到坤卦的过渡。一阴一阳之谓道,天施地生,独阳不生孤阴不长,乾为大始坤作成物,没有坤卦阴柔的加入,光有乾卦阳刚孤掌难鸣。对应人世间,失去下属和群众就成了光杆司令,光有父没有母也生不出孩子,所以乾卦之后,代表万物万民和母亲的坤卦就要粉墨登场了。坤卦中也深藏着周文王的政治抱负,文王把西周和自己比作坤卦,坤地厚德载物,天佑有德之人,寓意西周和文王都要永远跟随天道而行,作为天之子,替天行道,成就王业。张武忠2017.4.15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