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然篇:《一株野菊花》
2017-07-10 | 阅:  转:  |  分享 
  
一株野菊花

陈昌凌



中秋节到了,我丢下手中从早到晚都捧着的教科书,提着盛有几本书和两套换洗衣服的书箱子,便回到了我温馨的老家。一路上清新的晚风,将片片黄叶洒在我的脚下,大雁也在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



在老家我有一个小院子,四面都是楼房高墙,天井似的。白天只有正午时分,阳光才来瞟它一眼。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江水注》里,道三峡地貌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你来到我的小院,自然会更易理解这位先贤的描述。再加上我、妻子和孩子都在外地上班,整年很少回来几次,所以,我的院内除了能长出几方碧绿的青苔外,恐怕永不敢攀比巴金前辈的院里那摆满花盆的芬芳,也从不敢奢望在绝对享受不起阳光抚爱的北阴的墙角,会因为什么飞禽丢下的种子,而生长出芬芳的花草来。



但是,我的院里,就在我厨房窗外终日不见阳光的墙角边,在我前后房屋间的过道旁,在尽是水泥地平的夹缝间,确确实实长出了一小棵茂盛的野菊花。



这野菊花,我说它茂盛是由于它苍翠的枝叶,和其相对于环境的难能可贵,其实它不过一尺来高,但它精神勃发——院子里才有丝毫的风动,它便摇曳出婀娜的舞姿来。



枝上细碎的菊花刚刚开放,细看来却已金黄得耀眼,仅一小棵才几根枝条,但我已看出了它坚毅的面庞、高傲的风骨,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它“立根原在破岩中”,更因为“此花开尽更无花”。记得,宋代才女李清照曾吟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但只因为她孤寂的身世、亡国的怨恨,才让她“欲语泪先流”。相反,秋风中黄花独存,我倒认为,更显露出它坚定不移的意志、桀骜不驯的品格了。



我知道整园的菊枝尚有“吹落黄花满地金”的时候,而我这一枝独秀自然不能成为永不凋谢的鉄画。但我非常地欣赏它,因为它在最难的环境里走过一遭,在别人的意料不到中活过一辈子,而且活得那么有风采!



2011年中秋节









献花(0)
+1
(本文系林径轩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