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吊膏工艺制作与研究
2017-07-10 | 阅:  转:  |  分享 
  
第26卷第3期

2010年6月

长春巾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1.26

6,2010

吊膏工艺制作与研究

程晋兰,庄勇

(泉州市正骨医院药剂科,福建泉州1362000)

摘要:目的研究吊膏的最佳制备工艺,发扬中医传统剂型。方法通过实验,研究药材的提取、炼油、油

与丹的化合过程及不同时间、温度、丹量对膏体的影响,找出吊膏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实验发现,油量

为2500mL,下丹温度为310~C,丹量为1100g制作出的吊膏质量最佳。结论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应对温度、丹

量的变量进行适当调节。

关键词:黑膏药;制剂;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813(2010)03—0446—02

吊膏系铅硬膏(即黑膏药)(是泉州市正骨医院传

统中药制剂,批准文号为闽药制字Z04506015,药方由

72昧中药组成),功效活血通络,温经止痛,用于跌打

损伤,关节疼痛之寒瘀证。是早期名、老骨伤医生的

家传与长期实践相结合之精华,有很高的临床疗伤价

值,在闽南金三角以及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但长期

以来吊膏工艺制作都是由一些老药工凭多年的制作

经验完成的,不能提供制作工艺的科学数据(如制作

的时间、温度、丹量等)。为了发扬中医传统剂型,笔

者对吊膏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

1吊膏制备

1.1处方当归、淫羊藿、威灵仙、杜仲、牡丹皮、穿

山甲等72味中药材及麻油和红丹。

1.2制法把含挥发油的药物粉碎成细粉(过120

目筛),备用,其余药物碎断后放人麻油中炸至药物外

面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此时油温达200—220~C,

滤过、去渣,药液中火加热至310~(2时,离火,筛人红

丹细粉(将丹炒干除去水分,过100目筛)。边加边沿

同一方向搅拌,以防止丹沉聚锅底,待温度降至60~C

以下,再筛入含挥发油的药物细粉,搅拌均匀,缓缓倒

人清水中去“火毒”,待膏药冷凝取出反复捏压,除净

内部水分,制成团块,以供摊涂。每日换水1次,1周

后取膏用文火(70℃以下)溶化,分摊即得。

2质量控制

2.1性状为黑色硬膏,在膏药布中间呈圆形涂布。

老嫩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

置,表面有光泽。

2.2检查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

版IP项下有关规定…1。

3工艺研究

3.1药材的提取取麻油置锅中,将药材与油用高

温加热,目的是使药材有效成分完全提取出来。但部

分药材在高温下亦多半被破坏,如树脂、香膏及挥发

性成分遇高温容易分解和挥发,因此将这些成分的药

材粉碎成细粉,直接筛人逐渐增稠的凝胶膏药中,搅

拌均匀[2-3]。

3.2炼油炼油是熬炼膏药的关键,提取的药油,继

续熬炼,油温可加热至310℃,肉眼观察油烟由青色,

逐渐转为黑浓,进而变为白色浓烟。在实践中观察炼

油温度过高时下丹会造成死丹,膏药变脆没有粘性,

不易粘贴。炼油温度过低时下丹红丹不能完全反应,

药膏过软且色泽不够黑亮。

3.3油与丹的化合化合后红丹的颜色即消失,生

成黑褐色的膏药,检查膏药的老、嫩粘度,可取少量样

品滴于水中,数秒钟后取出,如粘手,撕之带丝不易断

时表示过嫩,如撕之发脆表示过老。膏不粘手,又稠

度适当,即表示油丹结合良好。

4结果

4.1实验观察(1)当药油加热为280~C时,下丹后

油与丹的反应不激烈,烟较少,药膏的色泽成黑褐色,

不光亮,随着丹量的增加,药膏由较粘变易脆;(2)当

药油加热为29O℃时,下丹后油与丹的反应较激烈,

烟较大,药膏的色泽成黑色,但光泽度较差,随着丹量

的增加,药膏由较粘变较硬;(3)当药油加热为310oC

时,下丹后油与丹的反应非常激烈,可见大量刺激性

浓烟,药膏的色泽成黑亮,光泽度好,随着丹量的增

加,药膏由较粘一适中一较硬。

4.2结果见表1。

作者简介:程晋兰(1962一),女,中专学历,药师。研究方向:制剂工艺。

第26卷第3期

2010年6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ofChangehml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01.26

62010

外用治疗白发中药用药特点分析

肖琴芳,梁培干,莫琴仙,卢瑶瑶,曾峰,钟慧,指导:杨柳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白发外用方剂的用药特点与规律。方法查阅文献,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白发外用中药以补虚、清热药为主,其中,补虚药应用频次高的前10味是当归、胡桃仁、旱莲草、何首乌、熟地

黄、桑椹、猪脂、熊脂、白术、甘草,清热药应用频次高的前l0味药是大青盐、生地黄、莲子草、猪胆、茶叶、地骨皮、马

齿苋、柿子皮、土马鬃、瓦松。结论治疗白发外用中药以辨证选用补虚、清热药制成膏或外用散剂应用为主。

关键词:白发:中药;外用疗法;用药特点

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813(2010)03—0447—03

白发指头发全部或部分变白,可分为先天性和后

天性两种。先天性白发往往有家族史,由遗传因素所

致;后天性白发有老年性白发和青少年、中年人所患

的早午l生白发两种。笔者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对祖国

医学中关于治疗白发外用方剂的药物进行了收集整

理和统计,以期为治疗白发的临床用药及研究提供参

考。现就所采撷到的312首外用有效方剂进行系统

整理和统计,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5年的文献,并

查阅了近百种古今相关书籍。主要杂志:《中医药学

报》、《陕西中医》等;教材:《中药学》;著作:《中医皮肤

美容方剂大全》、《圣济总录》等。

1.2药物分析方法以《中药学》教材¨j、《中国药典》

2OO5年版一部、《中华本草》中的药物药名、性味、归经、

功效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若《中药学》教材已收录该

药,则以教材为标准,若《中药学》教材中没有收录该

药,则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标准,若《中国药

典>)2oo5年版一部中也未收录该药,则以《中华本草》为

标准,统一药名,并输入药物功效及性味归经。

2结果

2.1用药概况笔者对所采撷的308首有效治疗白

5结论

通过对油量、温度、丹量的变量调节,我们选择在

室温2OcC,油量为2500mL,下丹温度为310~C,丹量

为1100g为最佳,制作出的吊膏稠度适当,油丹结合

良好,有粘性,且色泽黑亮,光泽度好。但受季节因素

的影响,应对温度、丹量的变量进行适当调节l4-6j。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围药典[S].北京:化学业HJ版社,

2005:附录12.

[2]刘明乐,李克荣,陈爱军.黑膏药熬“老”的处理方法[J].现

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4):43.

[3]费炳红.黑药膏熬炼工艺改进[J].中药业,2006,15(15):

61.

[4]刘明乐,李玲,李克荣.黑药膏的传统制备工艺研究[J].药

学实践杂志,2004,22(6):335—337.

[5]刘明乐,李克荣,贵襄平.黑膏药中的药料提取与去“火毒”

合理工艺浅探[J].中国药业,2004,13(6):50—51.

[6]何海珍.浅谈黑膏药工艺控制及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

药,2005,27(11):6—7.(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学生课外科研立项课题(No.208kw105)

作者简介:肖琴芳(1987一),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医临床。

通信作者:杨柳,Tel:61648253,E—mail:yangliusmu@163.eom

·--·——447·---——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