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论_内经_运气学说对中医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2017-07-11 | 阅:  转:  |  分享 
  
运气学说,即五运六

气,是以古代自然科学的

观测和实践为基础,以

“五六相合”的阴阳应象

方法为推演格局,论述和

推求自然气候变化对生态

系统,特别是对人类生命

活动影响的一种理论曾

被应用于医学,成为防治

疾病的理论之一其内容

除医学外,尚包含天文、

历法、气象、生物、逻辑

和哲学等,属于综合性的

理论,素以深奥著称,被

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

机”其价值和存废问

题,一直是中医各家学说

争沦的焦点之一现仅就

《内经》运气学说对中医

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评价如下



一、运气学说

对中医理论的贡献

运气学说重点讨论了

人体健康与时间气候的关

系它以六气论发病,以

气化阐发生理病理,创立

了病机学说,又把中医的

治则加以系统化,这些都

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一首创

医学气象历法

五运六气通过对天文

的观测,结合气候、物候

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

以干支为纪时单位,对

年、月、日、时进行授时

编历,通过“五六相合”

谐调周期巧妙安排,制定

了六十年为周期的推算格

局因此,五运六气格局

正是一种历法因它特别

注意气候变化及人体生理现象与时间周期的关系,

故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气象历法

五运六气历法是以天文测量为基础的如《六节

藏象论》所说“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

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诚如所言,它对季节

的划分主要考虑对生物及人体生长、化、收、藏

的影响,着眼于时间和物候,气候的相应“天地

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二阳之升降,寒暑彰其

兆。”《五运行大论》五运六气按太阳运行,

考虑天气司天和地气在泉的配合,以‘三

百六十五日而成岁”《六节藏象论》它

风、火湿,暑、燥、寒的气侯特点,把一年分为

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六个季节,

如《至真要大论》所说“天地合气,六节分,而

万物化生矣。”每个季节合天刻半《内经》

用百刻制,如《灵枢·卫气行》所说“是故一日

一夜,水下百刻”每一个季节里又有初中两个

月,即《六微旨大论》所言“位有终始,气有初

中”,每个月“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

即以三十日稍多一点为一个月,一年十二个月这

种年、月、季的安排乃是“上下交互,气交主

之,岁纪毕矣,故日位明气日可知乎,所谓气

也”《六元正纪大论》

《六微旨大论》说“显明之右,君火之位

也”显明是指太阳在卯位升起,即二月中气春分

日,故一年之第一个季节虽然是厥阴,但它是以春

分日为岁首,即是《天元纪大论》说的“少阴所

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六微旨大论》说

“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日岁

立,谨侯其时,气可与期”可见五运六气历法,

也是以甲子岁为纪元。

既然物候是制定五运六气历法的要素之一,但

每年物候有迟早的不同,年复推移,偏差将愈来愈

大。为确保历法的长久实用,五运六气采用了一系

列的谐调周期。有“周天气者六各为一备,终地纪

者五岁为一周”《天元纪大论》的六年和五年

周期,同论中又有“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

纪,凡三十岁”的三十年周期《天元纪大论》又

指出,三十年一纪的周期尚有阴阳之别,只有在六

十年中,才能包括太过、不及的全部气候情况

“千四百四十气六十年而为一周,不及太过,

期可见矣。“五运六气的历法,对时间误差的处

理,没有采用加闰的办法,而是选用不同周期来谐

调,这表明五运六气注重物候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性

·孟庆云

论︽内经︾运气学说对中医理论怒贡献及其局限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通河南中

和周期性‘

《内经》五运六气历法的建立首先是基于对太

阳的观测和物候,因之它属于阳历历法系统然而

它在格局推算时又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学方

法,这就有失精确性呈然如此,它比五行学说更

进一步地阐发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重点讨论

了气侯变化导致人体发病的规律性它运用多种自

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体,建立了医学气象历法,这

种思想对我们今天从事中医现代化工作也是值得借

鉴的。

世影响较大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就以六气致

病而分别命名为太阳病、阳阴病、少阳病、太阴

病、少阴病、厥阴病的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

的首条,就引《六元正纪大论》中有关六气的七条

以原温病之始

二阐发六气致病

祖国医学很早就重视外界气候变化对人沐的影

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天、地、

风、雷、谷、雨”致病的六气,也提到了对应五胜

的“寒、暑燥、湿风”的五气。五气致病,即

四时气候可以做为致病因素的思想,还局限于用五

行学说来解释发病的水平上把对应五行的五气,

发展为对应三阴三阳的六气,立足于外因用探求的

眼光来论述发病规律,乃是运气理论的创新。

《六微旨大论》指出六气盛衰是“因夭之序”

而出现的。《至真要大论》说“夫百病之生也,

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

也’《天元纪大论》称此六气为六元。六气气化

异常或非其时而有其气者,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

体,引起疾病发生,是为六气淫胜,简称六淫

六气之变即气运胜复,以太过,不及,齐化兼

化等几种情况概括天地四时气候之变,并可据格局

推演来预测一定时间内六气的常变及盛衰生克规

律在不同的气候作用下有不同的发病类型。《五

常政大论》论述了六气司天引起气候变化及发病规

律如“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咳

嚏叭妞鼻窒日疡,寒热腑肿……心痛胃院痛,厥

逆扇不通’邹日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

从……胁痛目赤,掉振鼓粟,筋萎不能久立……,

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对太阳、厥阴、

少阴等司天时,寒、风热湿等气引起的病证也

一一作了论列,提出了‘天气制之,气有所从”的

六种致病模型在《六元正纪大论》里归纳出六气

正常之化和异常之变之胜复致病的六种模型在

《至真要大论》里还提出了三阴三阳司天在泉客胜主

胜的六种致病模型这些不仅概括了六气对人体脏

腑经络的生理病理情况和致病流行情况,也提出了

防治原则这实际上是最早的流行病学理论,对后

三推演出气化学说和病机学说

《内经》其他篇论里已经有涉及气化的论述

但明确气化概念而又完整阐明气化理论,则还应该

说是从运气学说演绎而来运气学说以气之升降、

出入转化、循环之理来论述自然变化的规律,以

天地变化应象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这就导出了中

医对体内营养物质转化的认识和新陈代谢概念的形

成,是为独特的气化学说《气交变大论》把五运

的特征、生化、运动、表现等原因归于‘各从其气

化也”《六微旨大论》认为“物之生,从于化

物之极,由乎变”之气化,是天地及诸身共具的普

遍性质,也是人体生理活动之源,因此说“是以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自然界和人体之气化运行

法则是左升右降,阳舒阴布。气之升降为“天地之

更用”,‘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己而升,升者

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

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人体生

命过程中、气血、津液、清浊也循此规律而升降。

肝主升发为左升,肺敷津液为右降,脾胃则为升降

之枢纽。《五常政大论》以升降之理解释气候的寒

温和人之夭寿“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

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

上,故左寒而右凉”与此相应,“阴精所奉其人

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出入是指人和自然界的物

质交换,它是靠脏腑机能的协调而实现的《六微

旨大论》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来说明出入在气

化过程的重要意义出入过程又与精气的转化和循

环密切相关转化是精与气、体与用之间的消长变

化。《五运行大论》论述了五脏和五味、体表组

织、情志的转化过程是“木生酸,酸生肝,肝生

筋……在志为怒’“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

血生脾……其志为喜”等等五脏间的生化关系和

一年中六个季节气位转化相应“显明之右,君火

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

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六微旨大

论》人体的生长化收藏,和自然界五气更立相一

致,如环无端地进行着,并有生有克,依亢害承制

年第期

之理自行调节

气化学说在金元以后得到了发展,如李东垣以

脾胃为升降之枢而立论,著有《脾胃论》刘完素

以亢则害,承乃制为据,提出治疗用药不宜过

亢的理论清代张志聪用气化学说注解‘伤寒论》

也卓然成家

运气学说由气运变化推演防治原则时,首次提

出病机的概念,用来概括五运六气致病的枢要,作

为辨证施治的关键《至真要大论》列举了十九

条,它强调六气和五脏相互作用引起的病理变化,

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之语示人以规矩,于是

病机学说肇始于此它可以说祖国医学最早的辨证

施治理论纲领。

病机学说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如刘完素著

玄素问玄机原病式》,强调火热为病的广泛性,并

倡用辛凉,对温病学说的诞生起了先导作用他以

五运六气作为病证的分类提纲,比之巢元方的《诸

病源候论》,简明扼要而且系统性强他还补列了

诸涩枯涸,千劲皱揭,皆属于燥”的一条,不仅

使所有病证之病机更加完整,而且对后世喻嘉言秋

、燥论的创立起了奠基作用

气淫胜与多发病侯联系起来分析病情,要‘必先五

胜,毋伐天和,《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药“四

畏’,即“用热无犯热,用寒无犯寒,用温无犯

温,用凉无犯凉,,又指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

远寒等治表里证时应当注意之点,强调灵活辨治

用药,反对机械地按格局推病套药

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天有四时之气,不仅脏

腑与之相应,药物也有四气五味之异《至真要大

论》提出‘五味阴阳之用”的理论“辛甘发散为

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在此基础

上,又提出六气司天、在泉的调配之法如诸气在

泉时,“气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

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

收之,以苦发之……”这是后世配伍理论的篙矢

四系统论述了整体观的治疗原则

运气学说所论述的治疗理论,是《内经》中论

述治疗最系统者,主要有治病求本、三因制宜、药

物性味之用和组方原则等几方面

《至真要大论》在论述气候淫郁胜复的基础

上,提出“伏其所主,先期所因”为治病求本的总

则从‘正者正治,反者反治”两方面的具体运

用,来调节阴阳寒热之平衡‘高者抑乏,下者举

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

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这不单适用于有主客之气胖复的外感病也可以说

是中医治病的普遍原则。正治法概括为十二大法

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

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

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反治法

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等。以上治法,针药皆宜。

运气学说把三因制宜的原则具体化了《五常

政大论》说“故洽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

胜,气之先后,人之夭寿,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

之形气矣’强调在论治前要分析病者所处的时

间、地域和体质等因素,并提出要根据每岁所见客

二、运气学说的局限

限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运气学说尚欠完

备它的格局推演方法是粗略而不严密的,它的周

期循环理论是闭合的,这就给唯心主义留下了空



运气学说所阐述的气象内容,只是主观感觉和

经验判断,没有定量参数和客观指标如言某年

“热”,究竟是指年平均温度高还是指最高温度高

于它年都没有定量的描述它的六十年气象周期

的来源或实践都缺乏有多个周期的统计学方法证

明这种运用演绎法单链锁式的层层推理而来的远

期气象和流行病预报,一方面夸大了演绎推理的作

用,另一方面又把复杂的事物看得过于简单了事

实上,气候和发病都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更不

是线性函数关系,远非一个或几个公式所能概括

张介宾也曾说“欲以有限之年辰,概无穷之天

道,隐微幽显,诚非易见。”《类经图翼》运

气格局在推演时采用了客主加临,浮、郁、胜、复

以及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南

北政,标本中见等,名目繁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

了互相补充的作用,但也由于结论异出而模棱两

可,其推演方法繁琐到非用图表难以说清的程度

推演中又要求医者必须掌握不同于历代所通用的历

法,深奥难用,往往使运气学说束之高阁

运气学说的六十年大周期,言气运变化是“五

运相袭”、“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等,没有

认识到,任何循环都有变化和发展,是螺旋式前进

的而不是闭合不变的在《气交变大论》中尚有

“省下”、‘省遗过”、下转第页

口,,口尸

贫击由‘

四、火热论的贡献

完素以火热释病证,倡用寒凉治热病,纠正了

当时滥用温燥的流弊,特别对真热假寒热厥,观察

之细致,论述之详尽,在仲景基础上有发展,有提

高、有创新他提出的热药发表,“须加寒药佐之

尤良’,“降心火、益肾水”,为明清温病学派辛

凉发汗、清热保津的治法,奠定了基础。所以后世

称完素是温病学派的祖师。明·王伦《明医杂著》有

‘热病用河间”之称。

完素的火热论,打破了当时医学界墨守成规的

沉默局面,引起金元刘、张、李、朱四大家生动活

泼的学术争鸣,促进了中医学蓬勃发展。张子和私

淑于完素,完全继承了完素的一整套理论,主张善

用汗吐下三法,以“攻下派”著名,列金元第二

家。朱丹溪间接得完素之学,在完素火热论的官发

下,结合江南地理,悟出邹日有余阴不足”,以

滋阴派”列金元第四家。

完素既重视外来火热,又很注意内生志火的危

害他的‘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

之”的中风说,是中风病机由外风转为内风的重要

转折点朱丹溪称赞‘《内经》以下,皆谓外中

风邪,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途而论。惟刘守真

作将息失宜,水不能制火极是’叶天士《临证指

南医案·中风门》也说“观河间内火召风之说,

都用苦降辛泄,少佐微酸,最合经旨,都说明完

素内火中风论是一大创举

完素火热郁结理论,不仅启发了温病学派辛凉

达邪,而且被许多医家广泛采纳李东垣创制的升

阳散火汤,朱丹溪“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之说,

明显是受完素的影响。倪维德《原机启微》附录

‘论目昏赤肿猫膜皆属于热”一节,基本上就是撷

取《原病式》中关于阳热郁结目眯的内容。孙一奎

在《医旨绪余》中赞扬完素,‘其所治多在推陈致

新,不使少有佛郁’,明显包含推崇完素辛凉宣通

治火郁的方法

关于完素的火热论,有人认为理论上主火,用

药并不专主寒凉,有的认为不固执于火热,并列举

《宣明论方》为证对此,笔者没有异议,只是想

说明几点学术思想与临床用药不能完全等

同。刘完素的火热论主要是为了纠正温燥时弊、开

辟温热病治法而创立,虽然当时热病流行,但并非

没有寒证,热清寒温,必须辨证而治刘氏

治表证虽然也先列麻黄汤、桂枝汤,而以辛凉之剂

置于后。权衡两者,前者为客,后者是主

一个医家所接触的事物总有局限性,独创的方剂毕

竟为数不多,而最能反映其学术思想的是白制之

方。诸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三一承气汤可称之

为代表方。《宣明论方》中的一些温燥之剂很可能‘

是完素有选择地搜集的社会上流行的方剂,因而不

能把燥热之剂看作刘完素学术思想的代表这从

《原病式》、《伤寒直格》等书中都可得到证明

综上所述,完素的火热论是在《内经》理论的

指导下,为了纠正宋金时期监用温燥的时弊而产

生它主要是说明疾病的产生和衍化大多都可归结

于火热因而,在治疗方面强调辛凉清热散结,降

心火滋肾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历史

条件的限制,刘完素不能全面地认识所有病证,难

免会有片面性虽然,他运用“兼化”、‘亢害承

制’,是为了辨清真热假寒,但用之过多,义使人

有脚万病皆为热”的感觉当然,他的矫枉过正处

与其所作的贡献相比,那只不过是大醇中的小疵。

《河间府志》称完素‘大明医道,其所论著,皆发

前古所未发’,不是没有道理的

上接第页“议灾与其德”和“德者

福之,过者伐之……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之

论,以天体星象亮度变化推测人类之祸福。宋代曾

有不少人,以机械不变的态度对待运气理论,《三

因方》、《圣济总录》等书,极力提倡‘司岁备

物’,造成了某些医生不论病情和医理,机械地以

运气格局处方投药的风气也有人如马宗素、程德

斋、熊宗立等人,断言天符岁会可以决死生,发展

为宿命论,把运气学理论引入唯心主义的岐途这

虽不能归咎于《内经》中的运气学说,但与它的理

论欠完备不无关系。

综卜述,《内经》中的运气学说,是在古代历

史条件下综合了多种学科理论共同探讨人体致病

规律的尝试,它进一步深化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理

论,对病因病机学说和辨证施治理论的发展都是有

贡献的因此,它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笔者认

为,运气理论和格局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它的思

想精神比起格局来更为重要,这是应该首先吸收的

合理内核,对它的格局也应该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

加以研究,而不应轻易地谈其存废

年第期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