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温:清水混凝土的行吟诗人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原创?2017-07-04?建材U选?https://mp.weixin.qq.com/s ?__biz=MzIxMzY2NzU2Mw==&mid=2247484652&idx=1&sn=150b1c05ac6dd5a99 cfaabf0aa73dfd0&scene=19&key=807bd2816f4e7893c1d04522a753973be8bc 16b2d93ff813ed42d6ee5156f2624c2f0adde536e534002f1620127d0dbe7046d 744750f158396a33675af324b492d35af4ec5b73a7cb0aaa228c37cf465&ascen e=7&uin=MzQ0NTg5NTc1&devicetype=Windows+UnKnow&version=62040549&p ass_ticket=E3GoGosFjlcxdwt8vw36Gx8FMsVl0gRYA81NAZoeLvw%2Fat8A4bS8 sQ2owRJupdkd&winzoom=1建构物语“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贝聿铭钢筋混凝 土大发展的时期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盛行的时期,纯粹功能主义的思想、经济条件、施工技术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这个时期的许多混凝土建筑形式雷 同、缺乏细部、施工粗糙,混凝土在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单调乏味、冷漠丑陋、毫无人性化可言的建筑材料。这种负面影响的结果直接 导致了混凝土墙面逐渐被石材、面砖、涂料、玻璃等覆盖。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Ando)以其富有 特色的光影设计、精致简练的细部设计、强烈的几何形式感、深邃的东方哲学含义,结合精致的混凝土施工制作工艺,在建筑界声名鹊起,清水混凝 土成了其建筑的标志性材料。在他的作品中,清水混凝土显示出机械加工般的精致、丝绸般的柔美质感,这完全打破了人们印象中混凝土的粗野形象 ,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混凝土的无穷魅力,建筑界中掀起了一股“安藤热”、“清水混凝土热”。安藤的设计中融合了东方哲学精神,其设计非常讲 究制作的精细,清水混凝土色彩常采用较为柔和的高级灰,墙面分格缝单元尺寸一般为1800mmx900mm,每个分块上故意留下6个锚固两 侧模板的拉杆所遗留下的直径约45mm的小圆孔。这些因为施工工艺所自然产生的细部减少了混凝土的单调、冰冷感,极大地改变了混凝土的外观 ,甚至由于其精细的纹理在光照下显示出丝绸般的质感,混凝土变得更加人性化了。“光之教堂”即是安藤忠雄早期的代表作品,时隔多年它仍然如 早期一样散发着不可言喻的魅力,除了在建筑学专业人士的心目中成了一处经典外,甚至成了一个大众旅游景点。位于日本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 的“光之教堂”建筑是分两期完成的,一期(1987~1989年)为东侧沿东西向展开部分的一层教堂,礼拜的场所。二期为西侧沿南向展开的 分上下两层的周日学校,包含有有教室、厨房、卫生间、阅览室等各种空间。一期教堂平面图(图片来源于GA:TADAOANDODETA ILS)更为直观的体块模型角度1——方体块与L形片墙的穿插、清晰的逻辑关系、母题的重复,最终形成一二期的完美融合。从南侧道路看建筑 经历了一定时期之后的混凝土自然形成的裂痕一二期建筑之间的悬挑状观景楼梯二期建筑L形墙与方块主体围合出的入口空间(从外向内看)二期建 筑L形墙与方块主体围合出的入口空间(从内向外看)混凝土墙体和玻璃墙的直接碰撞斜墙切入方块中自然形成的入口缓冲空间(一期教堂)从教堂 神父讲台位置向前看,与常见教堂不一样之处在于其台阶式座位,据说表达了安藤“站着的神父与坐着的圣徒一般高”的平等思想。地面和家具均是 粗糙的深色木板(也是受制于低预算)。整个建筑室内外空间一次性整体设计,没有多余的二次设计的装饰。二期建筑室内讲台位置狭窄的楼梯强化 了建筑空间的张力从二层看向下看,相比一期教堂,虽然光影同样丰富,但整体更为明亮、更为平实。二楼屋面的采光带二楼栏杆细部在设计“光之 教堂”前,安藤已经完成了“风之教堂”、“水之教堂”等多个经典作品。从安藤的作品不难看出他继承了经典现代建筑的精髓,形式、功能、空间 的紧密关系,严谨而纯粹的几何逻辑关系,空间中精雕细琢的光影,伴随着精致的施工工艺,形成看似简单却让人回味无穷的精神感受。偶遇日式节 水小马桶非常小尺度的洗手盆建筑师设计的胶合板家具——座椅设计之间都是相通的,绘画和设计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我也更为推崇建筑师把 其它设计作为业余爱好而不仅仅是绘画。当然,清水混凝土不仅仅是“安藤式”精细的面孔,粗犷或其它的风格配合建筑设计一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效 果。以后我们有机会继续向大家介绍更多的、不同风格的清水混凝土浇筑。各种不同质感肌理的混凝土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认可本文内容,请 将其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士!所有未特殊注明的实景照片及文字版权属“建构物语”所有。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您还可以下载“建材U选”APP、关注“建材U选”网站(WWW.BML365.COM),获取更多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设计的知识。?“建材U选”扣扣1601990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