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15脉要精微论
2017-07-17 | 阅:  转:  |  分享 
  
素问·脉要精微论题解脉要:脉学的要领。精微:精妙细微。本篇专论诊法,特别着重脉诊,认为诊脉是一种非常精妙细
微的診法,故名。内容提要目的要求(一)诊病的原则与要求根本意义:说明诊病必须排除外界因素对病人的影响
,提示我们必须让病人在安静的状态下接受诊查。平旦固然是诊病的最佳时机,但只要病人能处于安静状态,亦就不必拘于平旦
。2.四诊合参切脉、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六腑之强弱及形之盛衰等,但基本原则在于全面运用各种诊病方法,深入了解各
种诊候并综合分析以准确了解病情。(二)脉象主病1.诊脉原理--《内经》诊脉之法,就是通过诊脉动之象以候“脉
气”的盛衰变化、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2.脉象主病长则气治:长脉为气血充盛,运行正常之像
,故谓“气治”。短则气病:短脉显示气血虚少,故为“气病”。数则烦心: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热
扰心神故“烦心”。大则病进:实大有力为邪盛,虚大无力为正虚而邪未退,邪气方盛,病
情将继续发展。上盛则气高:上部脉盛大,乃上焦(心肺)邪热壅盛,故气逆喘促。下盛则气胀:下部脉盛大,为
邪阻下焦,下焦气化不利,故腹部胀满。代则气衰:代则脉气不相连续,为气虚无力推动血行
,故为气衰。细则气少:脉体细小乃气血虚少,不能充脉,故主气少。涩则心痛:脉涩为气滞血少,血不养
心,故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脉来滚滚急迫,乃邪盛极,病情急剧发展,正气将受邪气严重耗伤而
绝,色乃气之华,故色弊(败)。绵绵其去如弦绝,死:脉来绵绵无力,去如琴弦断绝,乃心气衰竭,阳气将绝,故主死。
(三)视精明、五色1.五色的善恶2.望精明(四)五脏失守病候及其诊病意义1.五脏为“中之守”五脏居于身中
,固藏精气--中之守五脏功能正常--精气内守而不耗亡--得守五脏功能失常--则精气耗散败亡--失守2.五脏失守病候
胸腹胀满,呼吸喘促,语言重浊如从“室中言”—湿阻中焦脾胃—大便失禁,泄利滑脱,说明脾胃之门户失去约束功能—言语低微无力,重
复不休--肺气衰败,宗气虚极所致—神志昏狂,衣被不敛,言语骂詈不避亲疏—神明之乱—小便失禁,水泉不止--膀胱失去蓄藏津液的功能
,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膀胱不藏—(五)五脏失强体征及其诊病意义1.五脏为“身之强”“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2.五脏失强体征头常若探视深物之状倾而不能抬起,为五脏六腑衰败,精气神明耗夺之体征。背为胸中之府,胸中藏心肺,心肺
大气撑举胸背,若背曲肩垂,则为心肺衰败、大气虚陷不举之征,故谓胸“府将坏”。腰为肾之府,若腰部不能转摇动作,说明肾气衰败。膝
为筋之府,若膝不能屈伸,走路须弯腰曲背,附物而行,是筋已衰败,肝气衰败的体征。骨为一身之支架,身体能挺直站立,赖骨骼之支撑,若不
能站立,行路时振颤掉摇,说明骨气衰败,肾气衰败的体征。(六)脉应四时1.脉应四时春应中规--肝气所主,脉端直以长,若夏应
中矩--心气所主,脉来盛去衰,若冬应中权--肾气所主,脉沉坚,若秋应中衡--肺气所主,脉轻虚如羽,若四时脉象--微弦、微钩
、微毛、微石的同时--兼有从容各缓之象--四时平脉。“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2.持脉有道,虚
静为保:[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诊法常以平旦”?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2.本篇如何强调四诊合参这一诊法原则?3.脉
诊的原理是什么?试述短、数、大、细、代、涩等脉的诊病意义。4.什么是五色“欲”与“不欲”?有何诊病意义?5.本篇提出哪些“失守
”和“失强”病候?各说明什么病情??广州中医药大学王黎制作广州中医药大学王黎制作原篇虽名“脉要”,但
所论诊法内容广泛,主要论及诊法基本原则,切脉、望色、闻声、察形的基本原理和运用,脉合四时,梦境与阴阳盛衰关系,色脉合参,尺肤诊等内
容.本节选讲有关诊法基本原则,切脉、望色、闻声、察形的基本原理和运用等部分内容。?掌握诊法的基本原则要求五色
“欲”与“不欲”理解脉诊的原理和脉象主病五脏“失守”病候和“失强”体征及诊病意义了解脉合四时阴阳的理论内容分析
未劳于事,阴气未受扰动,阳气尚未耗散阴阳保持原有状态未进饮食,经脉未为谷食之气所充盛,络脉调匀,气血亦未受扰动
阴阳气血未受外界因素影响1.“诊法常以平旦”“脉者,血之府”(1)经络系统是脉象形成的器官(2)气血是脉象的物质基础和动
力(3)脏腑与脉象的关系帛裹朱砂之赤鹅羽之白苍壁之青罗裹雄黄之黄重
漆之黑预后良好明润含蓄有泽--正气未败--胃气尚充沛善恶晦暗枯槁暴露--正气衰败--胃气枯绝代赭石之赤盐之白蓝草
之青黄土之黄尘土之黑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真藏色预后不良两目无神,视物大小相混,黑白青红不辨精气未衰精
气衰竭两目有神,视物清晰,辨色准确“得守者生,失守者死。”脾失守脾气失守肺气失守心神失守肾气失守脾属土,位居
中央,旺于四时,故脾脉主代,蕴于四脉中,具有缓和之象。微弦微钩微石微浮情志劳逸对脉象的影响:《经脉别论》“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医者--虚心宁静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