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39、连队报道组
2017-07-18 | 阅:  转:  |  分享 
  
139、连队报道组这之后不久,直工科要求我们连成立报道组,给《兵团战友》报供稿。连里点名让我当了组长,我自己觉得,这样的决定可能与直工科领导
的推荐有关。报道组的成员由各排推荐,好像是一个排一个。回想起来,好像有季国强、赵振英。其他的人就想不起来了。《兵团战友》报是我们兵
团自己的机关报,由兵团政治部出版。我估计,可能是北京军区的报纸叫《战友报》,我们的报纸也就跟着他们叫了这么个名字。创刊时间有人说是
1970年9月1日,是不是准确,我没有考证。但肯定是在1970年。报纸创刊后,发行到班。周二刊还是周三刊已记不清了,反正不是每天都
有。报纸反映的是兵团战士们的工作与生活,按说我应该很喜欢。可我却和它亲近不起来,因为上面很难看到我们六师的消息。听直工科主管新闻报
道的郭干事说,《兵团战友》报上刊登六师的新闻少,是因为我们给报社供稿就少。师里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不仅要求各团成立报道组,还要求
各连也成立报道组。我们连的报道组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报道组成立后,直工科要求我们要经常给报社投稿,要力争多见报。这之前,我只写
一些诗歌、批判稿、小节目之类的东西,对如何给报纸投稿是一窍不通。可当了报道员就得投稿。写什么呢?没有人告诉我,我只能看报纸上刊登了
些什么东西。报上登的最多的是某某团、某某连在干什么,某某人有什么先进事迹。可我却顾虑重重,不敢写这样的东西。一是自己就是个普通战士
,有什么资格让连长、指导员、排长们给你介绍情况。你硬着头皮去找人家,人家不拿你当棵葱怎么下台?这样做是否太张扬,会不会让人说不知能
吃几碗干饭?二是自己从没有给报社投过稿,不敢想象自己写的东西能上报纸,如果采访了别人而稿子又见不了报,怎么向人家交待?总之,对自己
完全没有信心,还担心因此影响自己的面子。怎么突破这种困境?我反复研究报纸之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外围突破。我发现报纸除了刊登新闻类
稿件,也刊登小评论、批判稿、理论文章、文艺作品等非新闻性的稿件,而写这些稿件不用惊动别人,自己蔫不唧儿地就写了。我不妨从写这种稿件
入手,实现见报稿件的“零突破”。一旦有稿件见报,自己底气足了,别人也会另眼相看,采访时的心理障碍自然会小许多,再写新闻稿就相对容易
了。由于我自己心里都没底,当然也就指导不了别人,所谓的组长也就是挂了个名儿。当时规定,报道连里的新闻,要经连队审核,并由直工科盖章
后,才能寄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新闻失实。再就是可以让报社放心地采用,提高见报率。印象中,我曾拿着稿件让直工科盖过章。是不是
我写的已无印象,但稿件是肯定没有见报。直工科还让我当了师直机关的报道员,我有责任报道师直机关的新闻。我连连队的新闻都报道不了,师直
机关的就更甭提了,一篇都没有写过。当了报道组组长,我的压力很大,盼着尽快能有稿子见报,因此给报社投了不少批判稿、小评论之类的东西。
虽然左盼右盼,但最终是一个字也没有登在报纸上。成稿于2010年6月11日
献花(0)
+1
(本文系乌拉盖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