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目录教学目标定义肌张力: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骨骼肌的牵张反射肌梭和腱梭正常肌张力的分类异常肌张力的分类是一种由 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无论做哪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 对同一肌肉,运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是一样的,也就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 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体位和肢体位置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不良心理因素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合并问题的存在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药物、环境温度等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较弱肢体放置,短暂抗重力能完成功能性动作不能完成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较弱肢体放置,不抗重力 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肌张力的检查方法病史采集痉挛发生的频度;受累的肌肉及数目;痉挛的利弊情况;引发痉挛的原因;现在痉挛 发作或严重的程度与以往的比较等。视诊肢体或躯体异常的姿态:刻板样运动模式常表明存在肌张力异常;不自主 的波动化运动变化表明肌张力障碍;而自发性运动的完全缺失表明肌张力弛缓。反射检查腱反射:0级1+级 2+级3+级典型的深腱反射:注意:反射评定时应采用标准姿势,若深腱反射难以引 出,用特殊的增强方式。腕关节掌屈、背屈前臂旋前、旋后肘关节的屈伸肩关节外展髋、膝关节屈伸髋关节内收外展踝关节背屈、 跖屈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一手踝,一手脚掌颈旋转仰卧位,颈部探出双手把持头部。摆动检查以一个关节为中心,主动肌与拮抗肌 交互快速地舒缩,使肢体摆动。如肌张力低,活动度大,振幅大。肌张大增高,桔抗肌运动受限,关节活动度小,振幅也小。肌肉僵硬的检 查体位:仰卧,去枕,手支撑头,另一手放置在下。检查法:撤手。结果:头落下的冲击感。伸展性检查坐位,肘屈曲,肘靠近脊 柱仰卧位,下肢伸展髋膝同时屈曲姿势性肌张力检查法生物力学评定方法生物力学评定方法的观察指标包括:力矩阈值 肌电信号钟摆试验(pendulumtest)常用于下肢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 评定指标包括放松指数(relaxationindex,RI)等。其他生物力学评定方法屈曲维持试验(ra mpandhold):用于上肢痉挛的评定。便携式测力计方法等速装置评定方法:电生理评定方法电生 理评定方法也可用于评定痉挛和张力过强。结果记录与分析痉挛的评定标准肌张力迟缓的评定标准及分级功能评定量表被动关节活 动范围检查法评定标准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方法改良Ashworth分级Penn分级法评分标准Clonus分级法评分标准 肌张力低下的评定方法轻度肌张力降低:肌力下降,仍存在一些功能活动。中度到重度肌张力降低: 包括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不能进行任何功能活动。功能性评定量表BrunnstromFugl-MeyerFIM Bathel指数小结由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致的痉挛最常见,也是需要临床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痉挛的 量化评定困难,目前主要采用的量化评定方法包括手法评定方法、生物力学评定方法和电生理评定方法等。肌张力弛缓的评定相对 较为简单,若存在肌张力低下,应进一步开展肌力测试以确定力弱的程度。思考题1、正常肌张力产生的机制. 2、肌张力增强和减弱的原因.3、评定的注意事项俯卧位,屈曲膝关节正常姿势张力痉挛或肌僵硬手足徐动迟 缓型无肌张力变化,关节过伸展过度抵抗,姿势调整迟缓过度抵抗或抵抗消失交替出现反应迅速,姿势调整立即完成在PROM 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在PROM的1/2时即出现阻力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在其最短的位 置时已出现阻力,使PROM难以完成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评定标准级别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4级肌张力高,肢体活动受限3级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2级肌张力正常1级肌张力 降低0级表现分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4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3级肌张力较明显地 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2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 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 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1级无肌张力的增加0级评定标准级别0级无痉挛1级 刺激肢体时,诱发轻、中度痉挛2级痉挛偶有发作,<1次/h 3级痉挛经常发作,>1次/h4级痉挛频繁发作,>10次 /h级别评定标准0级无踝阵挛1级 踝阵挛持续1~4s2级踝阵挛持续5~9s3级 踝阵挛持续10~14s4级踝阵挛持续≥15s级别 评定标准康复教研室肌张力的评定项目:学习要点肌张力的生理学基础正常肌张力异常肌张力肌张力的检查 方法思考题1、掌握肌张力定义、异常肌张力表现、常用肌张力的检查手法2、熟悉正常肌张力的特征、痉挛的评级标准3、了解影响肌 张力的因素、肌张力的生物力学及其电生理评定方法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的调节肌梭:感受牵拉刺激的梭形感受器, 感受肌肉长度的变化腱梭:张力感受器,避免肌肉过度收缩受到损伤α运动神经元 梭外肌γ运动神经元梭内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易化和抑制小脑对肌紧张的 调节--易化和抑制大脑皮质对身体运动控制的调节锥体系:控制肌肉的收缩。锥体外系:调节肌紧张和肌群的协 调性。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肌张力低下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障碍痉挛(spasticity)僵硬(rigidity)肌张力低下肌张力障碍影响肌张力的因素轻度肌张力降低中度到重度肌张力降低摆动检查肌肉硬度的检查伸展性检查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法病史采集视诊反射检查被动运动检查颈屈伸颈侧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