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简评
前些日子,黄兄送我一本余秋雨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祠》《都江堰》《三峡》《庐山》《白发苏州》煽情,语言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描写苏州城外景色的一首名诗。如今,游客至此,尽管枫桥还在,寺庙尚存,然诗人所描写的那种寂寞而空灵的深远意象早已荡然无存。景区周围,高楼林立,立交纵横,大运河行驶的则是轰轰作响的机动船。看来,社会科技在发展,使人的物质生活在为改善,但同时又意味着将失去很多传统珍贵的东西,而一但失去则只能成为亲切的回忆。唉!任何事物皆充满矛盾,宇宙、社会乃至人类无不如此。我想,有得必有失,有喜必有忧,理解这点也许就够了吧......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摘录:
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全面建立。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这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第一部力作。......1938年,陈望道等人在上海发起了关于文法革新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真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等著作的学术价值不可否认,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属于西方传统语法一类的。传统语法理论在指导描写汉语的实际、建立汉语语法学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也有局限性,主要是过分重视意义而忽视形式。
汉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