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CT读片基础知识
2017-07-28 | 阅:  转:  |  分享 
  
·临床医生CT读片·

【编者按】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

波检查(US)以及同位素扫描(RI)等影像检查是21世纪的高科技的影象诊断的最新进展。

CT影象诊断具有检查简便,影像密度分辨率高,且可作人体横断面、三维图像显示,这就大

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是影像诊断中重要的检查方法。随着CT设备的普及CT技术已成

为临床各学科医生在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以及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为使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CT技术、分析CT图像,本刊特邀请影像学专家谢宝教授撰写“临床

医生CT读片”讲座,对读片方法、各系统正常图像和常见病、多发病的CT图像,以典型病例图片

加示意图对照配以简短文字进行诠释,图文并茂,易于辨认与理解,可谓CT读片速成之方法,愿

该讲座成为临床医生学习CT的良师益友。

第1讲CT读片基础知识

谢宝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01149)

前言CT断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

为1967年英国工程师GodfleyN.Hounsfield所发明,

临床应用已有30余年,因为CT可提供人体断面像且

密度分辨率高,给诊断提供了大量信息,使过去不易确

诊的疾病得到了准确的诊断,已成为临床各学科重要

检查方法。CT诊断不仅由影像科医生结合临床作出

诊断,而且临床医师更需要根据影像表现作出更加全

面的诊断、治疗、判断疗效及预后等决策。进行CT读

片必须首先了解人体横断面解剖正常图像,继而掌握

疾病的异常影像。本文对各系统的正常表现以及主要

疾病表现加以介绍,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读片分析的

方法和加深对各种异常影像的理解和辨认,结合临床

才会作出精确的诊断,提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1CT原理与机器

1.1CT原理CT断层装置是利用X线管,围绕

人体的长轴进行旋转照射,并于对侧设置检测器(de2

tector),吸收通过人体的不同衰减的X线,并转换成电

信号送入电脑,进行处理,重建成图像后在监视器上

(CRT)显示出横断面图像,亦可再建构成矢状、冠状面

等图像。

1.2CT机构成CT机主要由硬件部分与软件部

分所构成。硬件部分主要由扫描架、扫描床及控制台

三大部分所组成。X线管及发生器、检测器设置在扫

描架内,控制台内装有微型电子计算机以及图像显示

器。为了将扫描图像摄在胶片上,另设有多幅照像机,

近年逐渐应用激光照相机,使照片图像更加清晰。

近年来机器制造技术不断提高,一般常用机型多

为第3代机(X线管与检测器同时转动)与第4代机(X

线管旋转,检测器排列一周而固定不动),图像质量相

似(图1)近年来又开发了螺旋CT,在短时间内,作连

续扫描。第5代CT机又称超高速CT,以电子束代替

X线管,使扫描时间可缩短至1/20秒或0.01秒,适用

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图1第4代3代CT原理

2CT诊断术语

2.1平扫(simplescaning)即普通扫描,CT检

查一般均先作平扫,需要时再作增强扫描。

2.2增强扫描(contrastenhancement.CECT)

一般用CE或+C来表示,应用造影剂注入静脉或

动脉内,同时进行扫描,可显示组织器官及病变的血流

状态,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及鉴别。

2.3定位扫描(scanogram)是在X线管固定只

检查床移动扫描出来的图像,主要是作为设计扫描部

54《中国医刊》2000年第35卷第12期(总749)

?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位、层次、层数而使用,不显示扫描设划线时,亦可作为

一般X线片相似的图像作诊断时参考使用。

2.4窗宽(windowwidth,WW)表示图像的

CT值范围,最低可为-1000,最高为+4000,观察不同

部位或组织可以选择。

2.5窗位(windowlevel.WL)表示图像的CT

值中心位置,也可以根据不同组织的图像加以选择。

2.6CT值(CTvalue)CT值代号为HU,表示

该组织的X线衰减系数。组织密度高则CT值大,密

度低则小,如水为OHU,这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极为重

要。

2.7感兴趣区(ROI)即regionofinterest是在图

像上对某部分进行测量、分析的重要区域,其中有三个

指标。

2.7.1平均值(mean)即该部影像的平均CT值。

2.7.2标准偏差(standarddeviation)即该组织的

CT值平均偏差。

2.7.3面积(area)即所测定的ROI的面积,以mm3

表示。

2.8象素(pixel)即构成CT图像的小亮点称为

象素,象素越小则图像越清晰,空间分辨率高。

2.9矩阵(matrix)将人体横断面各点的CT值

的象素以矩阵排列,构成图像,一般以256×256或

512×512的矩阵显示图像

2.10伪影(artifacts)即因机器或技术等原因出

现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各种影像。有条状、环形、黑色

区等形状。产生原因:如物体运动、骨脑交界处、气体

交界处等,读片时必须加以注意,以免误诊。

2.11部分体积效应(partialvolumeeffect)

在扫描层面内,有一定的厚度,如果密度不同,实际测

量的CT值与组织,病变的密度不一致,称为部分容积

效应。读片时需加以辨认。

2.12层厚(thickness)即扫描所计划设置的层

面厚度,以mm表示,可根据不同部位及需要加以利

用,如1.2、3.4、5、6.10mm等。一般多采用10mm,为

了使图像更加精确可选用1mm、2mm的薄层扫描。

2.13层距(interval)即每个层面之间的距离,也

以mm来表示。根据病变不同可设定1.2、5、10、15、

20mm等,一般多采用10mm。

2.14多平面图像重建(MPR)应用多层扫描

数据,由计算机三维空间(threedimensionalsurface)重

建,可显示矢状面、冠状面或任何平面的图像。

2.15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是在高

对比情况下,CT图像可鉴别的物体的大小、微细结构

的能力,以每Lp/cm来表示。

2.16密度分辨率(densityresolution)即对比

分辨率,可区分最小密度差的程度,以mm%表示。

2.17高清晰度CT(highresolutioncomputed

tomograph.HRCT)机器改进,开发了薄层高分辨

率CT,使空间分辨率达到1.5~2mm,层厚可达1~

1.5mm,可显示微小病变。

2.18螺旋CT(helicalCT)乃近年来逐渐普及

的新机型,其特点是X线管经过滑环构造作连续旋

转,检查床继续送进,形成无间断地体积扫描,数据连

续送入计算机,最后再重建图像。此种方法可避免由

于呼吸所引起的体动,微小病灶不易遗漏,且提高了检

查速度,缩短扫描时间。然而就图像质量与普通CT

比较并无提高。

2.19超高速CT(ultrafastcomputedtomog2

raphy)即第5代CT,应用两束电子束,作210。旋

转,由靶面转换成X线进行扫描。可使扫描时间缩短

至8ms,多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及重症病人的检查。但

机器昂贵,尚不能普及。

3CT图像的构成

图2CT图像的构成

本象为Pickerintl1200CT机的胸部CT,中央为肺窗的

肺中部断面象,右上方为医院名称、右下为窗宽、窗位示

意线,左上方为病人ID,扫描号、扫描部位,病人姓名、性

别、年龄,下方黑带内标出扫描层次号,下方为层厚、层

距,下方为扫描日、月、年、分、秒,下方为床位置,左下为

扫描放大比例、窗宽、窗位、床高,右最下为扫描野大小

每一幅图像都有哪些内容,由于CT厂家的不同,

也有些差异,但大都相同。CT机目前多为国外厂家制

64(总750)《中国医刊》2000年第35卷第12期

?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作,其中资料文字均采用英文或缩写,其内容如下:3.

1主图像于画面的中央显示所扫描的部位的横

断面图像,读片的主图像,是观察的重点,此图像与监

视器上的图像相同,是通过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相机转

拍在胶片上的(图2)。

3.2灰阶在图像一侧呈上下长条状浓淡不同的

灰阶,同时可见宽、窗位的数值。表示此幅图像的浓淡

是由此灰阶(CT值)确定的。

3.3扫描条件标示此幅图像采用的Kv及mA

以及扫描的时间。

3.4患者资料(identification,ID)其中包括

CT扫描序号、扫描层次序号(NO或S)、患者姓名、年

龄、性别、有否增强(CE或+C)、检查日期(年、月、日、

时、分及秒)。

3.5其他资料如病院名称、倾斜角(扫描架)、扫

描床位置(mm)、层厚、层距、病变的CT值、平均值

(mean)、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面积(area、mm2)、

长度(length,mm)、放大率(zooming)、机器名称、右侧、

左侧、前、后、扫描部位、螺旋CT多用螺旋标志等。

4人体组织正常的CT值

人体各种组织结构不同,X线衰减差异较大,形成

各种不同的CT值,也可以利用CT值来鉴别组织的性

质(见表1)。

表1正常人体组织的CT值(HU)

组织平扫CT值组织平扫CT值

脑25~45肌肉35~50

灰质35~60淋巴结45±10

白质25~38脂肪-80~-120

基底节30~45前列腺30~75

脑室0~12骨150~1000

肺-500~-900椎间盘50~110

甲状腺100±10子宫40~80

肝40~70精囊30~75

脾50~70水0

胰40~60空气-1000

肾40~60静脉血液55±5

主动脉35~50凝固血液80±10

5病变的CT值

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病变,CT值亦相应产生变化,

然而有时病变与正常组织呈等密度时,可以应用增强

扫描来加以区别,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病变的CT

值见表2。

表2病变的CT值(HU)

病变平扫CT值

凝固血液80±10

渗出液(蛋白>30g)>18±2

漏出液(蛋白<30g)<18±2

鲜血>0

慢性血肿20~40

炎症包块0~20

囊肿+15~-15

肺癌平均40

结核灶60

CT值的测量层越薄越准确,上述CT值供参考,

有一定价值,但不可绝对化。各CT机CT值可能有一

定偏差,需定期测试(进行水模调试),病变的组成也多

种多样,CT值也会产生变化。

6CT读片原则

CT读片时较一般X线读片要复杂,因为CT图像

是人体的横断面,同时又有扫描部位与层次问题,微小

病变也有遗漏的可能,读片时亦应参考平片、MRI、US

等影像检查,互补其不足,发挥各种检查方法的特长,

有利于诊断。

6.1扫描位置与层次的判断首先了解人体横

断面解剖,观察扫描图像位置是否正确,各脏器是否包

括,扫描计划是否恰当。

6.2窗宽与窗位是否正确扫描后进行摄片时

应采取各部位标准窗宽与窗位,必要时依病变不同选

取显示最佳窗宽与窗位。如不正确有可能使病变不能

显示或显示不佳。

6.3平扫与增强读片时仔细观察首先了解是平

描或增强扫描(注射碘水造影剂)

6.4详细阅读图像及资料要了解机器扫描条

件、病人资料、检查日期以及某某医院等等,作为诊断

的参考。

6.5异常影像的观察如发现异常影像时,则要

对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与数目、边缘、密度、内部结构

以及与周围的关系等作详细观察。如为复查则需对病

变的动态进行描述。

6.6分析与判断发现异常影像,对影像作全面

的分析、推理,最后作出判断。诊断的基础是首先了解

正常影象解剖,并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深入的了

解,再结合病史、主诉,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74《中国医刊》2000年第35卷第12期(总751)

?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手术意外处理·置管性尿道狭窄的处理

吴志坚李仕周龙秀官曹阳李晓刚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23000)

留置导尿管可致尿道狭窄,国内这方面的文献不

多,笔者在1989年1月至1998年5月共收治置管性

尿道狭窄25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浅谈治

疗体会。

1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8岁,留置导尿管时间

3~30天,平均8.5天。拔管后2周至4个月开始出

现排尿困难。21例做尿培养结果:大肠杆菌15例,金

黄色葡萄球菌1例,变形杆菌1例,混合感染4例。狭

窄部位:尿道外口8例、阴茎部2例、阴茎阴囊交界处

12例、球部6例、膜部3例、前列腺部2例,其中5例是

多部位狭窄。狭窄长度1~20cm。治疗:尿道扩张术

19例,狭窄段切除尿道端端吻合术6例。

2讨论

置管性尿道狭窄的发生与下列因素的综合作用有

关:①感染是一个重要因素。炎症愈合过程中形成瘢

痕向尿道腔内突出致狭窄。②损伤。导尿管对尿道粘

膜有损伤,有时即使轻微的损伤也可导致狭窄。损伤

除本身致狭窄外,又易诱发或加重感染。③男性尿道

的解剖特点。男性尿道与女性尿道相比具有长、弯曲

两个特点,所以本组患病均为男性。男性尿道第二个

生理弯曲可变化,临床上插管后常使阴茎自然下垂或

因手术需要将导尿管牵引固定在大腿内侧,此时阴茎

阴囊交界处明显受压,所以本组48%的病人该处有狭

窄。④导尿管太粗。粗管除压迫尿道形成缺血性坏死

区外,还影响尿道分泌物排出,加重感染。本组22例

使用了F16~F24的导尿管,其中3例为放置F22号

三腔气囊管做膀胱冲洗,用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外口

后才将气囊导尿管插入。⑤导尿管材料的毒性作用。

导尿管的刺激性由大到小依次是橡胶管、乳胶管、塑料

管、硅管。⑥导尿管的硬度与移动。粗的橡胶新管,质

地较硬,插管时对尿道的损伤和插管后对尿道变窄或

弯曲处的压迫也大于柔软的导尿管,导尿管固定不好,

尿管往返滑动(如阴茎勃起),可加剧尿道粘膜的损伤。

置管性尿道狭窄病人的治疗首选尿道扩张术,只

要治疗及时、方法正确、循序渐进,多能治愈。置管性

尿道狭窄与外伤性尿道狭窄的不同处在于:前者病变

首先发生在粘膜层,尿道外病变轻,即使狭窄段较长,

也是如此,这是置管性尿道狭窄多能用尿道扩张术治

愈的原因。本组1例全程尿道狭窄病人在X线透视

下逐步插入游离导丝,然后扩张,治疗1年半后随访3

年仍未见复发。徐金术报道使用醋酸确炎舒松2A注

射液加入普鲁卡因中做尿道灌注,能使尿道瘢痕明显

软化。

置管性尿道狭窄多合并有感染,因此控制感染是

尿道扩张术的前提。由于尿道有瘢痕,细菌藏于瘢痕

间隙中,同时细菌粘附于尿路上皮形成细菌性生物膜,

这是感染难治和易复发的原因。尿道扩张术能消除狭

窄,将瘢痕间隙中的细菌和粘附在尿道壁上的细菌挤

至尿道腔中,使其易被尿液冲出,所以尿道扩张术又具

有促使感染控制的作用。每次尿道扩张术后尿道内灌

注敏感的抗生素可提高疗效。

对尿道扩张术效果不好者,可改用腔内治疗,开放

手术是最后选择。手术一般采用狭窄段切除、尿道端

端吻合术,狭窄段太长者需行尿道成形术。

综上分析预防置管性尿道狭窄的发生则要尽量缩

短管置时间,注意控制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分泌物排泄

通畅,选用粗细适当(成人多用F12~F14)的硅胶导尿

管,插管时要轻柔,应用润滑剂,减少损伤,注意无菌操

作,插管后要妥善固定,避免阴茎第二弯曲处尿道受

压,定期清洗尿道外口的分泌物。

(1998208210收稿1999201215修回)

[刘友良编发]

6.7与其他影像作综合诊断读CT片时应与

胸部摄影、胸部断层摄影、骨摄影、各种造影检查、

MRI、RI以及US等资料相结合,取长补短,可使诊断

更加正确。

6.8影像的动态观察我们的一次CT检查只表

示该疾病的某个时相的表现,并非疾病的全过程,可根

据病变的性质作动态观察,如癌症的短期扩大、转移,

而炎症则吸收较快,脑梗死需于4~6小时后方可在

CT显示影像等。

[刘友良编发]

84(总752)《中国医刊》2000年第35卷第12期

?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