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长恨歌
2017-07-29 | 阅:  转:  |  分享 
  
千古绝唱的爱情传奇——白居易《长恨歌》品赏1、你如何评价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你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为什么?2
、这首诗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前后期形象有何特点?3、诗中以浪漫主义手法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对刻画杨玉环形象、
表现主题有何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文本结构分析第一部分:思得倾国玉环入选沉溺欢爱(春寒赐浴、淫欢忘政、杨妃专宠、兄
妹列土)酿成倾国淫欢倾国(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第二部分:弃都避难生离死别第三部分:生者相思(“黄埃散漫风萧索”至
“魂魄不曾来入梦”)蜀地思念马嵬徘徊深宫长恨妃死恨生(“渔阳鼙鼓
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第四部分:道士觅魂(遍求不见忽闻太真)死者相思(金阙魂惊仙山寄词)
点题结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思恨无期(“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诗人借助历史人物和传说,讲述
了一个回旋婉转的动人故事,对史实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极具感染力。诗的主题是“长恨”。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好色、求色,终
于得到了杨玉环。而杨氏由于一人得宠,鸡犬升天。诗歌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溺于酒色而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
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也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之死使玄宗
陷入难以排遣的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凄婉的笔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细腻地描绘了玄宗的悲伤心情,令人心痛,催人泪下。
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境中再现了杨氏“梨花带雨”般楚楚动人姿容,并含情脉脉地托物寄词,重申前
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诗的结尾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爱情主
题,强化了“长恨”的分量。三、《长恨歌》主旨:多重旨趣,理性与情感矛盾。三种观点:讽刺说――例证:汉皇重
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爱情说
――例证: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为唐玄宗避讳。李商隐《龙池》写的是真相:龙池赐
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水,薛王沉醉寿王醒。矛盾(双重)主题说:《长恨歌传》载:白居易写此诗“意
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第一部分明显以理智驾驭诗笔,讽喻的旨意占主导,后半部分逐渐演变为对有
情人生离死别的同情和咏叹。四、杨玉环形象特点写活动:赐浴侍宴侍夜无闲暇承欢承恩{}写丽:回眸
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侧面烘托)写情态: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花颜金步摇
玉楼宴罢醉和春(是故做姿态还是自然风度?是自然美还是造作美?)写专宠:春从春游夜专夜
三千宠爱在一身抓住杨的娇、丽、媚大肆渲染1、前期:娇媚惑人2、后期:钟情不渝写情
状——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写动作—揽衣推枕起徘徊。写外貌装束——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赠物:唯将旧物表
深情寄词: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个玉环对比:华贵美、雍容美、造作美——凄凉美、自然美、本色美?五
、唐明皇形象特点一、前期:重色——荒政——致乱——倾国淫乐: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用人:姊妹弟兄皆列土一个不理朝政、沉湎于声色之中的昏庸皇帝。
献花(0)
+1
(本文系安徽板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