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一上学期思修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7-08-01 | 阅:  转:  |  分享 
  
壹、期末考试题目及分值分配判断题20分单选题20分多选题20分材料分析题40分(一共四道,每道10分)贰、知识点汇总绪论珍惜大学生
活开拓新的境界P7思想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前者为后者提供价值基
础,后者为前者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两者共同发挥作用。P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
2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P11培养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
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导大学生进修德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P17题目含义追求远大
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P19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
、提高精神境界P2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具有持久生命力并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
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P2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2
9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与矛盾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中包含理想的因素,孕育理想;理想包含着现实中的必然发展因素及理想
转化现实的条件。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P41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包含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P42民
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具体体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精神
,“因时而变”“虽是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精神)P44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
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材料题)文化传统被称为国家、民族的胎记,是国家民族延续的精神基因,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
摇篮、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认真学习真正了解祖国历史,从中理解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P46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历史
的、具体的、不是亘古不变的。其主要表现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P57时代精
神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精神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P66人生与人生观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
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P77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个体的人
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所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P78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P82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四个和谐)自我身体的和谐、个人与特人
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P92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
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谁经济关系的反映,由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
性质,特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93道德主要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1、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
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规范功能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
成3、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P10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核心与原则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P117有序的公共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
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P119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
守法P121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P123职业生活
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P129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P1
30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P137个人品德具有的鲜明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P142法律的词源和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富含着公平如水,正义神圣的深刻意蕴,寄托着程耳阳山,匡
扶正义的价值追求。P143法律的广义与狭义广义:1.宪法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3.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4.中
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5.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6.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国务院部门规
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狭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P144法律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P14
4法律的特征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P145法律的产生与发展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
,也不是永恒存在的P149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指引、预测、评
价、教育、强制等重要作用。P150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
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P155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国体:国家性质,是国家的借记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和作用。P161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相适应等基本原则。刑罚:管制、拘
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P167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P17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
保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P17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依法治国相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
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P175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
治国相结合(此处建议多看课本,可与P7内容联合记忆)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和实现途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P177培
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
维模式。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思维2.以法律原则和
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3.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地逻辑
思维。总结: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P179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
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法律至上: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权力制约:全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公平正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人权保障: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司法保障。正当程序:合法性、中立性、参
与性、公开性、时限性。P165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意义: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前提条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是维护个人合法权利的根本保障。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P192法律权利的分类
1.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2.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3.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4.实体
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P196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建议阅读课本原段理解)相互依存、目的与手段、二重性、平等。P198我国宪法法律
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政治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与义务财产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P212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
务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活动权利等。P218尊重他人权利1.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2.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3.不尊
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P219依法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
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PPT补充部分:A特殊时效下列时效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
付或拒付租金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坏B诉讼时效最长保护期限为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延长C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调整为8周岁D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合法、绿色六原则E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精神正常年
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F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18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法律意义:不能独立实施民
事行为,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G排除犯罪事由行为人造成损害、符合犯罪客观条件,但没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不构成犯罪事由。刑法明文规定两种派出犯罪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构成条件:起因:不法侵害现实存在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主管:具有防卫意识对象:针对侵害人防卫限度: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意义:为了使郭嘉、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2017.6.16祝大家考试顺利~
献花(0)
+1
(本文系有点小兴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