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工笔人物画历经漫长历史演
进,唐代已空前繁荣,出现了展子
虔、阎立本、吴道子、张首、周防等
一批大画家。唐画追求“形神骨肉”
俱全,既有精致灿烂的密体,又有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都
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早在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宗炳
等就提出了“迁想妙得”、“含道应
物”、“万趣融其神思”等著名论点。
绘画创作不能拘泥于外形的模拟,
遗貌取神,夸张变形,妙在似与不
似之间。在观察自然物象时,要把
画家的思想感情移入对象,和物象
的内在精神相结合,经过意匠加
工,创造出深广的美的意境,这里
既蕴含着生活本质的真实,又突出
了物象的神韵特征,也渗透着作者
的情操与理想,达到“象与神通”、
“物我合一”的境界。古代画家是非
常注意形与神之间的关系的。顾恺
之画裴楷像,为表达骨象神气,大
胆地在他颊上加三毛,云·“……观
其详之,定觉神明殊胜”。他还不但
善于刻划人物外貌特征,更着意于
人物的心理描写,深知眼睛是心灵
之窗,常画人数年不点睛,谓之
“四体妍娃,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
照,正在阿睹中”。明陈老莲的艺
术,更是大胆地遗貌取神以变形
夸张的动势神情,加强了画面人物
性格特征的表达。为什么古人作品
能不拘形式大胆表现,我觉得他们
作画时,定是沉浸在所要表达的意
境之中,全没有考虑到什么具体的
表现形式,所以能够把方法用活,
“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
矣”。
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特点,画家
必须在一种沉静的心态中进行,对
题材的撷取,技艺上的创新,要有
“九朽一罢”的精神,使画面一步一
步的展开。然而,勾勒和晕染依然
是这个画种在技艺上驰骋的广阔领
域。如果说意笔画的诗情画意在于
笔墨的情趣韵味,那么工笔画的形
式感和装饰美,贝体现在那种线的
律动、节奏、力度、变化。《韩熙载
夜宴图》、《八十七神仙卷》、敦煌壁
画、永乐宫壁画、陈老莲的作品中,
尤其是《八十七神仙卷》那种千笔
万笔复归一笔的整体气韵,至今令
人叹为观止。我认为,这种对线的
妙用,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因为,
中国画的线条和书法是相通的,要
求筋骨血肉,四质停匀,才能称得
上是尽善尽美。不仅要准确地描绘
对象,而且要有顿挫转折、刚柔苍
润的形式美。从根本的创作方法上
来讲,工笔同样也应当是写意的。
它的线描不是死板地描画,而应是
写出来的。
从庄子提出“舌氏笔和墨”之说
算起,中国画运用笔墨已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线形成了绘画并衍生出
以线为艺术语言的完整的体系,蕴
含着抽象与具象的功能。其一,记
载、传授、表达感情。其二,由于
记载、传授、表达思维的需要,线
形成了文字,中国甲骨、金文、篆、
隶、楷、行、草都是线的组合符号。
中国书法与绘画已形成两大艺术门
类。唐宋以后一千余年写意画对线
的发展更为辉煌。清宣重光说“墨
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布颜
图说“笔墨相为表里,笔有气骨,
墨亦有气骨,墨之气骨由笔而出。”
这类论述形成了中国绘画中整套笔
墨运用规则。技法上更为丰富,王
原祁讲有六忌·“滑、软、硬、重而
滞、率而涸、明净而腻、从杂而乱”。
石涛告诫“不可雕凿,不可板腐,
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
可无理。”黄宾虹说运笔要注意平、
圆、留、重、变等等。古人对笔墨
之描述,不外乎是强调“书画同
源”,当然还强调修养,“涵泳经史,
见识高明”,云云。
每一个成熟的中国画家都有自
己所习惯的程序,可以说当一个画
家创造了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技法
时,也就同时创造了某种新的程
序。孙过庭说·“一画之间,变起伏
于峰抄,一点之内,殊蛆挫为毫
芒”。言一笔中精微的变化。石涛
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
根”,“此一画收尽鸿潭之外”。一画
的宏构妙用如此。一画是中国画用
笔规律的高度概括,包含着笔之精
微,万笔之宏大和由一到万的生生
不息的有机过程。刘熙载说“楷书
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楷书重
新人论坛
工币尸刀
美术与设计
刀﹃
一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