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金佛山游记3
2017-08-09 | 阅:  转:  |  分享 
  
在金佛山顶部1800-2100米高程处,发育有3个巨大而古老的高海拔地下河洞穴系统,探测长度大于25公里,已测洞穴沉积物早于380万年。洞体规模巨大、形成时代久远、发育层次清晰,反映了金佛山地区水文地质和古喀斯特地貌演化环境的重大变迁。燕子洞便是这三个洞穴系统的其中之一。金佛山多属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是一

种地貌特征。金佛山燕子洞,便是在流水的长期冲蚀、潜蚀等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金佛山三大高海拔地下河洞穴系统,一是古佛洞、仙女洞、灵官洞和燕子洞系统;二是金佛洞、羊子洞系统;三是观音洞系统。各洞穴系统内结构复杂,洞洞相连,暗河相通,乳石悬挂,景象万千。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游览了

燕子洞和灵观洞,均属第一洞穴系统。

一边是千仞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在栈道中间行走,会是什么感觉呢?一方面,你不得不叹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此山铸造的如此陡峻和雄奇,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你也必须对现代科技的力量发出由衷的赞叹,建造出如此平稳牢固的悬空栈道,使游人能有幸地近距离地观赏这奇山异境,轻松地感受大自然的多姿风采。

今年4月,我曾到四川北部剑门关去游玩。剑门关海拔没有金佛山高,但山顶也很陡峭,绝壁处也凿建了不少栈道,但剑门栈道很狭窄,且多随山势上下起伏,游人在上面行走,爬上爬下,感觉既危险又害怕,且十分劳累。而金佛山栈道基本上是沿绝壁处水平线修建,坡度平缓,游客在上面行走,感觉很轻松。

过去修建栈道,一般是将山体挖凿成“凹”字形,然后再在上边修建,耗工费时,对山体也伤害较大。而金佛山栈道的修建,只是在绝壁上打若干个孔,插上挑梁而已,对山体几无影响,保持了山川原貌。

上图:山下骄阳似火,山上凉风幽幽,道穿壁崖树皆绿,山绕云雾满目青。在此凭栏远望,心情自然舒畅。左图:参观了燕子洞后,我们继续沿绝壁栈道前行,不一会

便来到另一个天然溶洞------灵官洞。灵官洞是一个廊道状洞穴,均宽约13米,深达1公里,该洞与羊口洞相连,出洞后可通石林景区。

该洞潜藏着数条很古老的河道,在数米高狭洞的顶部,有潜河水流形成的痕迹,犹如一条脊梁随洞形蜿蜒变化,当地人称其为“龙脊”。

灵官洞海拔为2087米,离山顶很近,绝壁藏洞,洞掩奇景。若站在山下,游人是很难看到此洞全貌的。溶洞凉风不断,且微带寒意。游人若在此休息,不到半小时就得加上外衣。洞口旁边,一个3岁小孩似冷

得发抖,家长赶忙在附近买了一条毛巾被将其裹住,然后背搭在背肩上。看到此景,我不禁哑然失笑,地上夏日炎炎,热浪滚滚,而这里却清风徐徐,凉气袭人,山上山下真是两个世界!无怪乎人们都想上山修炼,得道成仙?

灵观洞是一个很古老的溶洞,并有缝隙与其它溶洞相连。其洞穴沉积物已有570万年的历史。该洞群不仅是我国乃至亚洲具有实际测年结果的最古老洞穴系统,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雨水型平行洞穴系统。据说洞内还发现了面积很大的天然画壁,既有山水风光,又有飞禽走兽,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自然天成,鬼斧神工,无人工雕琢痕迹。我们很想穿洞进去看一下,但里面光线很暗,且时间很紧,故最后打消了穿越溶洞的念头,只在洞口附近转了一转。(左图)

下图:站在洞口往外看,悬崖深处,栈道似一条弯曲的细线忽隐忽现,下面群山巍巍,峰峦起伏,云雾飘渺,犹入仙境。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主席描写庐山景色的一首诗,后两句如用在金佛山溶洞上,也很恰当。

献花(0)
+1
(本文系YYYTTTJJJ9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