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的“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初稿2016.12.1“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出自第4卦蒙卦的卦辞,圣人是拿卜筮算卦来比喻求学之道。 大意是,首先,求学启蒙要有主动精神,不是我们老师求童蒙来学习,而是童蒙求学于我们。其次,求学要认真诚恳虚心,就像算卦一样,初次占筮 诚心实意则告诉其吉凶结果,再而三地占筮就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告诉他。第三,学习还要动脑筋,举一反三,不能一有疑问不假思索就去求教。 “卜筮”,蒙卦中初六处在坎卦之初,最为昏暗所以要学习。上古与中古的贵族子弟上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卜筮,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甲骨或陶 片,主要内容也是数字卦和卜辞,这说明文化的最初源头是卜筮。“学”的繁体字为“學”,由“爻(yao)、臼(jiu)、冖(mi)、子” 组成,“爻”为卜卦,“臼”为双手,“冖”是房屋或布,下边的“子”是童子。教育的“教”字繁体字写作“敎”,从“爻、子、攴(pu)”, “教”字甲骨文再现了古代童蒙教育的景象,右边老师侧立,手举教鞭,“攴”为戒尺,左边上为“爻”,下为童“子”,老师“敎”弟子“學”。 學会了称为“覺”,觉,悟也,见也,明也,六三六四六五三个阴爻处于互大离之中为“明”。卜筮是古人向天学习沟通的手段和过程,学习是向智 者学习,所以在古人看来卜筮和学习有相通之理。“初筮告”的卦象来源。从卦象上看,初六处九二刚爻之下,处坎最下,坎为忧虑为疑问,下互震 卦为“草”,上互艮卦为“手”,以手揲(she)草,是为卜筮。初六是蒙童,“初”指初六也指初次。下互震卦为鸣为发声为言为“告”,整个 卦象就是初六虔诚地向九二卜筮求教,九二看到初六真心诚意,就告诉他,故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的卦象来源。俗话说一而再, 再而三,在蒙卦中,九二上九两个刚爻为老师,四个阴爻为蒙童,蒙童求学态度要谦逊,不能高高在上。“初”指初六,“再”指六三,“三”可以 指六四,六三六四不中不正,又乘刚老师九二,以此求学是为不敬,不敬当然不能告诉他了。从卦象上看,下坎为水,三四五爻互坤为地,地中有水 形成水沟,水沟就是“渎”,“渎”就是怠慢不敬,是蒙昧的表现。整个意思就是,傲慢不敬三番五次地向老师向天求教,天和老师是不会告诉他吉 凶结果的。卜筮,是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桥梁,是人类从无知到有知,从感性到理性的必经阶段。为保证沟通高级信息祭天,屏蔽低级信息祭鬼神 ,占卜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无事不占,无疑不占,不正不占,不诚不占”。只有正心诚意才能沟通高级的能量信息。对同一件事,第一次诚心占卜 是太极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一”,假设准确率是100%。如果再次占卜,则是两仪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二分之一,准确率只有50%。第三次占 卜是四象状态,沟通量是四分之一,准确率只有25%了。这就是能息跌落的原理,其最早的理论源头就在《周易》蒙卦“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 告”。另外学习还要动脑筋,举一反三,不能一有疑问不假思索就去求教。张武忠2016.12.1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