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远离中国,死伤几百万,损失几千亿美金的战争,中国却赚了大钱
2017-08-11 | 阅:  转:  |  分享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冲突不断。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
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
朗发起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
态。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
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
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
土几乎全部丧失。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
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
两败俱伤。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
20至30年。战争爆发后,由于伊朗和伊拉克两国自身的国防工业薄弱,双方均大量购买了中国的武器装备。这场远在西亚的战争对于上世纪8
0年代的中国军工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80年代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不得不大量缩减军备,提出“
军队要忍耐”。这时候因为两伊战争而送来的军火订单对于当时困难的中国军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对于交战双方中国比较公平,基本上一碗水
端平。伊拉克有的,伊朗也都有。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中国也卖了八年的装备给这两个互相厮杀的“难兄难弟”。当时,中国生产武器和弹药的企业
都发了大财。617厂厂史记载,80年代短短几年间,617厂靠出口外贸坦克就创汇10多亿美元。80年代,中国出口的武器十有八九是要卖
给伊朗和伊拉克的。当时各个工厂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进口苏联的武器,然后仿制出来,等着两伊来订货。
献花(0)
+1
(本文系历史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