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华佗夹脊穴与临床应用
2017-08-15 | 阅:  转:  |  分享 
  
华佗夹脊穴与临床应用

(650011)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谢云

主题词华佗夹脊穴/选穴应用

华佗夹脊穴系经外奇穴,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

于针灸临床,或针或灸,多获良效。

1来源与发展

华佗夹脊穴最早出自:《素问.刺疟篇》:“十二

疟者...又刺项下侠脊者必已。”最早提出明确位置

概念的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夹背脊大骨

完中去脊各1寸。”《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曰:

“有人病脚辟足不能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

处,相去1寸或五分...后灸愈,灸处去脊,上下端

直如引绳。”此处华氏所点数十穴当为今之夹脊穴。

《中国针灸学》将此穴位置确定:自T1之下至L5之

下为止,每椎从脊中旁开5分,计左右共34点,并

命名为“华佗夹脊穴”。然在临床运用中,夹脊穴被

不断扩充,据夹脊穴的位置特点及现代解剖知识,

夹脊穴当包括C1至S4脊旁0.3~1寸范围内的所

有穴位,于脊中线旁开0.3~0.5寸较为安全。

2刺法

目前常用的刺法有:①用梅花针沿夹脊穴的分

布区域叩刺;②平刺:即沿皮透刺,一针透数穴;③

斜刺:即针尖以45度或75度向脊中线刺入;④直

刺:即垂直入针。直刺华佗夹脊穴安全可行。我们

在局部解剖的尸解中可以看到,以每椎棘突下旁开

0.5同身寸为标准,深刺时均能抵达椎板,在椎体

上测得椎板侧缘距中线宽度。最窄处也达1cm以

上,近于0.5同身寸,所以直刺夹脊C5~L5不致刺

入胸腹腔而损伤脏器。且针尖置于锥板之上,即使

患者突然咳嗽或偶然移动身躯也不致造成意外。

3临床选穴

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有:

3.1根据脊髓与神经的节段分布选穴:这是临床

最常用的选穴方法。其具体运用是:用C1~C4夹

脊穴治疗头部疾患。用C1~C7夹脊穴治疗颈部疾

病。用C4~C7治疗上肢疾病,用C5~L5夹脊穴治

疗腹腔内脏疾病。用T11~S2治疗腰骶部疾病。

用L1~S4治疗盆腔内脏疾病。用L1~S2治疗夹脊

穴治疗下肢疾病。

3.2根据所临背俞穴功效选穴:夹脊穴与背俞穴

部位临近,功效相似,如夹脊T3、T5、T7、T9、T11、

L2分别与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及肾俞相对应,临

床可交替或代替使用。

3.3根据穴位压痛及阳性反应物取穴:由于脊旁

压痛及阳性反应物常反应脏腑病变,因此取该穴进

行治疗常获速效。

3.4此外,病位在脊柱及临近有阳性体证(如压

痛)者,可取局部夹脊穴,病在四肢,胸腹部,可按神

经节段或脏腑经络理论取穴,病位不明确或症状相

对集中于某一经循行部位者,按脏腑经络理论取

穴。

4临床应用

华佗夹脊穴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如呼吸系统

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及其它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疾病。下面结合病案谈

谈华佗夹脊穴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

4.1截瘫。杜×,男41岁,干部。因双下肢痿软

无力2年于1995年4月20日以“截瘫”收住院。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双下肢麻木,软弱无

力,且逐渐向上延伸至腰腹部,至西医院经核磁共

振检查,确定为L2~4节段脊髓病变,两侧行探查

术,但未找出病因,术后双下肢即失用,经治症状无

明显改善,遂求针灸治疗。入院时见:腰以下肢体

麻木,如束带感,双下肢萎软,时有痉挛,肌力左侧

·25·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第16卷第5期

1级,右侧0级,下肢肌肉萎缩,腱反射亢进,巴氏

征阳性,大小便失禁,纳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弱。中医诊断:痿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西医

诊断:截瘫。治疗:治以培补气血,补养肝肾,选穴

以华佗夹脊穴为主。①先沿颈夹脊至骶夹脊梅花

针叩刺,以激发经气。②取T9、T11夹脊穴(平肝俞、

脾俞),沿脊中线75度角斜刺1寸,行补法。③取

L1~5夹脊穴(沿探查术疤口)双侧排刺深度抵达椎

板,配以电针。④S1~2夹脊或S2~3夹脊(即八

穴),针刺入骶后裂孔,以针感向下腹部及前后阴放

射为佳。因患者二便失禁,故取骶夹脊治疗下焦病

症。以上夹脊穴分为两组,交替使用。针刺后,行

隔姜炙T9、T11、L2、L4,以皮肤薄红为度,同时配以

环跳、委中、足三里、关元、阳陵泉、绝骨、百会等穴

针刺,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治疗两疗程后,患

者大便能自控,足趾有自主运动,治疗4个疗程后,

能搀扶行,4个月后可扶杖自行,麻木感下降至下

肢部而出院,经随访3月,病情无反复。

4.2急腹症。顾××,男,56岁,因突发右腰腹绞

痛2小时于1996年4月15日求治。患者为住院

病人,下午6时突发右腰腹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伴

腰酸,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查体:腹软,

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右腰部轻压痛,右腰叩

击痛(++),X线示右输尿管第二狭窄处可见

0.7~0.8cm结石影。诊断:肾绞痛。当时予肌注阿

托品后,症状稍能缓解,但两小时后,疼痛又加剧,遂

给予针刺L2、L4夹脊穴,直刺1寸,得气后行捻转提

插泻法,行针15分钟后,绞痛消失,安然入睡。

5机理探讨

5.1从经络理论角度探讨:夹脊穴内夹脊里督脉,

外临膀胱经,《灵枢·经脉》篇:肾脉之别,名曰长强,

夹旅月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

旅月。“可见督脉之别,由督脉别走太阳,挟脊而行于

督脉与膀胱经之间,夹脊穴的针灸效应是通过“督

脉之别”、“督脉”和膀胱经得以发挥。督脉为“阳脉

之都纲”,“总督诸阳”,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通过

督脉之别,与督脉之阳气化生精微,内可以养神,外

可以柔筋。且夹脊穴与诸脏腑背俞相邻,五脏六腑

之气均有此输转。故有夹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

调理脏腑,疏通经脉的作用和功能。

5.2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认识:夹脊穴的穴位解剖

可见,每穴附近均有脊神经后支通行,神经纤维所

支配的范围覆盖了穴区部位,胸、腰、骶神经的后支

呈节段性分布,故华佗夹脊主治按区划分,由于同

一节段背俞穴与华佗夹脊穴的神经支来自同一脊

神经后支,支配同一节段骨胳肌\[1\],因此,针灸应用

中,背俞穴与同节段内华佗夹脊主治相近。根据神

经解剖学研究,交感神经纤维通过交通支与脊神经

联系。并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器官和脏器\[2\],针刺

入穴位后,引起针感传导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作用,可影响到交感神经末稍释放的化学介质,从

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参考文献

1严振国主编.常用穴位解剖基础,1990

2徐恩多主编.局部解剖学.第4版

收稿日期:2000—02—18

耳压配合甘麦大枣汤治疗经行情志异常30例

(550300)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何新芳李万瑶

经行情志异常是指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烦躁

易怒,胸闷失眠,或情志抑郁,悲伤欲哭,坐卧不宁

等症。精神症状多在经前发作,轻者郁闷寡言,情

志恍惚,或彻夜失眠,重者烦躁易怒,詈骂狂言,悲

伤啼哭,经后症状可完全消失。随月经周期规律性

发作,本病多有精神刺激或过度思虑史,属西医学

·35·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第16卷第5期

献花(0)
+1
(本文系针道求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