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食疗误区与补益药的合理应用
2017-08-15 | 阅:  转:  |  分享 
  
张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

食疗误区与合理进补

?1

博导、教授

主任医师

主讲张冰简介

á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

主任医师;从事中药学、临床

中药学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

29年。

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

床中药学带头人、教育部优秀

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

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2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药基础

理论分会副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

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评审系统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

目及863项目评审委员、卫生部健康相

关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专家;

《Annals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中成药》、《中国实验

方剂学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

国药物警戒》杂志编委。

?什么是“养

生”?

?“养生”、“食疗”、“进补”;

?多吃保健品、补品、营养品;

?人参鹿茸冬虫夏

草。。。。。。

?3

提纲

相关概念

误区及原因

合理进补原则

进补示例

?4

á养生

á保健

á食疗

á合理应用

一、相关概念

?5

何谓

何谓

“养生

养生

”?



á养:养:护养、保养、调养;护养、保养、调养;

á生:生:生命、生存、生长;生命、生存、生长;

á养生:养生:保养生命的意思。保养生命的意思。

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

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

的一种医事活动。

?6

何为“保健”?

á保健:保护健康。亦指为保护和增进人

体健康、防治疾病,所采取的综合性措

施。

?7

何谓“食疗”?

á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

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á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的可食性物质。

á中医认为食物能营养,而且能疗疾祛病。

?8

何谓“补养”?

á体虚

á补益

何谓“虚”?

何谓“衰弱”?

何谓“合理养生”?

á合理:分清体质、方法适当

á途径:气功养生、运动养生、药物养生、

食疗养生

á目的:延年益寿,康健无疾。

á常见误区

á误用形式

á影响因素

二、误区及原因

?11

食补常见误区

?为进补,吃广告;

?跟风、攀比;

?无虚滥补;

?补而求全、求高、求多。

?药食同源----食物可治慢性病;

?食疗用药是安全的;

?人人都可用的食疗方药;

?慢性病可以用某种药食治愈。

?12

文化传统

á食养传统习俗与概念模糊;

á渴望安全有效的养生方式;

á夸大功效,寻找健康的捷径

?原因

?13

知识不对等;

á众病同药;

á众人同药;

á食与药的混同;

á误解一:

‘药食同源’能用药物治好的病,

就能找到相应的“食物医生”。

?14

?药物疗效强,用药正确时效果

突出,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

显的副作用;

?食物的疗效不及药物突出和迅

速,不至于产生不良的结果。

误解三:

á食疗是绝对安全的。

?15

无论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

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剂量决定

毒性。

误解二:

á一个方子谁都能用。

中医食疗讲究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即便表现出来的都是高血压、糖尿病,

可能每个人的病因都不一样。

误解四:

á食疗无需医生,可以自己操作。

?16

许多人看了一两篇文

章,就给自己的体质定

性:或寒或热、或实或

虚、或燥或湿。

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食

疗,这是不正确的。

?盲目用补,忽略辨证、药物阴阳气血的差异

?滥用补剂,忽略药物与食物的区别

?一味用补,忽略药物制剂(注射剂)

?用补剂,忽略药物疗程(枸杞)

?用补剂,忽略药物剂量(人参)

补益药不良应用现象

?无明确指征

?违反禁忌症与慎用症

?剂量过大

?疗程过长

?剂型不适当

?选药不当、用药过多

?配伍错误

模仿与辨证不足

á过分依据文献经验

á忽略中医理论的指导

á药性寒、热不辨

á虚不分类

——用药不对症

?18

忽略辨证——补不对症

á补益药的应用需要中医理论的指导,明辨药

性是寒、热,病证之气血阴阳。

á中成药组成中药的性状代表了该药的主要

药性,其治则也会显示该药的药性

á伤害:

滥用---

使用无确切疗效的药物

á受经济利益驱动,使用疗效不确切的

药物、保健品;

á宣传报道的疗效与实际不符、误导;

á伤害:

á用药剂量过大;

á无病用药,主要指长期使用以保健为目的的

药品,以及不必要的预防用药;

á轻症用重药:①贵重药;②用药分量重。

á伤害:

补药过分---

?22

á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给患者制定饮食配方,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á三个关键:根据患者特点、疾病特点、起辅助治

疗作用。

á即,食疗是个体化、辅助性的,不能代替治疗。

三、合理进补原则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

衰的病理偏向为主的食、药物,称为补

药(食)。

补虚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补虚药是药物(不可随意选用);

?补虚药应用注意剂量/疗程;

?补虚药临床功用各有针对性;

?补虚药配伍禁忌;

合理用药示例

á参类补药

á动物类补药

á补气药

á补血药

á补阳药

?功能分类

1、补气

2、补阳

3、补血

4、补阴

?补虚药食特点:

扶助正气,补益精微;

根据“甘能补”理论,

故大多数具有甘味。

甘温;甘寒;甘平。

?25

?功用与适应症

补气,用于气虚证;

补阳,用于阳虚证;

补血,用于血虚证;

补阴,用于阴虚证;

填精,用于精亏体弱证。

?26

补气药:

?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

?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虚衰的病理偏向。

?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元气

等。

?27

补阳药:

?味多甘辛,性温热,主入肾、脾心

经。

?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得补,

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

全身阳虚诸证。

?治疗阳虚证,见畏寒肢冷、便溏尿清、神疲乏力、

口淡不渴、面色晦暗、舌淡脉迟等。

?鉴别肾阳虚证:兼见腰膝凉痛、遗尿滑精、阳痿

早泄、宫冷不孕、动则气喘等;

脾阳虚证:脘腹冷痛,食少纳呆,唇舌色淡;

心阳虚证:心悸,肢节青紫,喘憋胸闷,心前区

不适。

?28

补血药:

?甘温质润,主入心肝血分。

?补益心血、肝血为主。

?治疗血虚证,见头晕耳鸣,面唇甲色淡,舌淡,脉细等。

?鉴别

心血虚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肝血虚兼见月经量少,两目干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

等。

?29

补阴药:

?性味以甘寒(或偏凉)为主。

?质润,能补阴、滋阴、润燥。

?补肺阴、补胃(脾)阴、补肝阴、补肾

阴、补心阴等。

?30

?鉴别

肺心阴虚:心悸;干咳少痰,咽干鼻燥,盗汗

胃(脾)阴虚:胃脘遭杂,

肝阴虚:目涩、耳鸣、

肾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①阴液不足,皮肤、咽喉、口

鼻、

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①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

②盗汗、五心烦热。

?使用注意:

1.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

2.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

3.用于扶正祛邪,分清主次.

4.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要,补虚而不留邪。

5.注意补而兼性,使补而不滞。

?31

示例

á动物源中药;

á植物源中药。

四、进补示例

?32

动物源性补益食/药

á鹿茸

á海狗肾

á阿胶

á紫河车

á蛤蚧

á鞭类

?33

鹿茸

á性味:甘、咸,温。

á归经:归肝、肾经。

?34

鹿角:补肾助阳,活血散瘀。

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血,止血。

鹿角霜:补肾助阳,温中敛疮。

?功效:

补肾阳、

益精血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须发早白等。小儿发育

不良,骨折久不愈合

等。

主治:

?35

?用法用量:

1~2g,研粉冲服,或入丸散剂,亦可浸酒。

?使用注意: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不可骤用大量。

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

凡阴虚火旺者均当忌服。

?36

?激素类物质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胃肠道反应。

?表现:上腹疼痛、恶心,严重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过敏、面色苍白、心慌、气短、胸闷。

四种情况不宜服用鹿茸:

?有“五心烦热”症状,阴虚之人;

?小便黄赤,咽喉干燥或干痛具有内热症状之人;

?经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经量多血热之人;

?伤风感冒,发热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之人。

?37

w不良反应/事件: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多在肌注鹿茸精几分钟或半小时内发生,

皮肤瘙痒,全身散在性风疹块,面目浮肿;

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气短,烦闷,小便失禁,

大汗淋漓,呼吸急促,

血压下降,昏迷不醒,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口服鹿茸精后偶见胃肠机能障碍、皮肤潮红、疫痒、

月经周期延长等。

(2)毒性反应: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消化道出血,黑便,突然晕倒,面色苍白,出冷汗,

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心跳加快,大便潜血(++++),

柏油样大便,肾功能急剧恶化。骤用大量鹿茸可致阳升风动,

头晕目赤,出血等,甚至暴盲。

临床有1例患者服用鹿茸细粉1g,

用药20min后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

阿胶

?38

1.补血

2.止血

3.滋阴润燥

多种出血证,长于治疗妇科

出血及咳血等。

阴虚火旺之心悸、失眠、心烦等。

血虚证。

?用法用量:

内服:5~10g,阿胶烊化,阿胶珠入煎剂。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

故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痰

湿呕吐及泄泻均不宜服。

á禁忌:1、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因为阿胶性滋

腻,消化系统不好,或者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量要少或者不用。

á2、有溃疡出血者必须在止血后半个月才能服用;

á3、流产及产后需等恶露排净后才能服用;

á4、女性经期不能服用,否则会造成经量过多,月经结束后就可以服用。

á5、感冒、腹泻病人不宜服用。

á6、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á7、孩子太小(3岁以内)不要服用。

á8、阴虚阳亢体质的人,需要酌情减量或者减少频率,以防出现喉痛等上火症状

á9、用作一般滋补,宜在空腹时服用阿胶。阿胶作汤剂时,宜热饮,不要凉服。

阿胶作膏剂时,宜用沸水化开食用。阿胶作丸剂时,用温酒或温开水送下。

á10、中风病人也不宜进补阿胶,因阿胶会增加血小板(中风病人通常是血瘀)

,从而可能引起再次中风。

á11、大黄与阿胶相克,忌用。服用阿胶前后2小时内,忌吃萝卜、大蒜、浓茶,

否则会降低阿胶功效。

紫河车

?40

1.补精益气养血

2.补肺肾、定喘嗽

肾阳虚证,肺肾两虚之虚喘

久嗽等。

经气血不足证如神疲乏力、

神气怯弱、不孕不育。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日服3—9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

?易致恶心、头痛、眩晕、腹泻、食欲不振,

?过敏性皮疹,严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

蛤蚧

?41

1.助肾阳、益精血

2.补肺气、定喘嗽

肺肾两虚之喘嗽

肾阳虚阳萎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日服3~6g。

?使用注意:

风寒及实热喘咳均忌服。

?42

?蛤蚧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常见于中成药制剂,

如蛤蚧定喘丸所致的胃肠道症状

[i]



人参蛤蚧丸所致的皮肤损害

[ii]

,等等。

?

[[i]]

彭司勋.中国药学年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231.

[[ii]]冯克玉.中药不良反应[J].中医临床医生杂志.2008,36(4):55-60.

海狗肾

á为海狮科动物海狗和海

豹科动物斑海豹、点斑

海豹等的干燥阴茎和睾

丸。

á性味:咸,热。

á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

1.补肾壮阳

2.益精填髓

主治:

遗精滑精,骨痿筋软

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不良反应】

据报道,海狗肾可能会造成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

[i]



【合理应用】

海狗肾中的有效成分为雄甾酮,酒调服为宜。

内服:煎汤,3~9g;研末或装胶囊,每次1~1.5g;或泡酒。

水煎成分不易溶解,打粉服用则容易使实际药量增加

[ii]



本品味咸性热,故阴虚火旺、骨蒸劳嗽及内有湿热者忌服。

?

[[i]]

白宇明,郝近大.常用动物药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20):1799-1801.

[[ii]]

王新雨,谭晓梅,等.动物药临床应用评述[J].中医杂志.2011,52(18):1609-16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每次1~1.5g。

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或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甘咸性温,故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服。

?海马

【不良反应】

可加重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全身出现紫癜等

[i]



?

[[i]]

顾云程,林发祥,等.海马加重肾功能损害一例报告[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1):61.

鞭类

á牛鞭,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

á鹿鞭,有补肾、壮阳、益精等作用。

能活血、催乳,在临床上用于劳损、腰膝酸痛、

肾虚耳鸣、阳痿和妇女宫冷不孕等症。

á黄狗肾,壮阳、养髓。阳痿,宫冷不孕,骨痿筋软

?46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或装胶囊,每次1~1.5g;或泡酒。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骨蒸劳嗽及内有湿热者忌服冬季、适量;

儿童未发育者及更年期老龄男士慎食。

植物源药/食

á参类

á山药

á虫草

á当归

á何首乌

á龙眼肉

á百合

á枸杞子

?47

人参

?性味:甘、微苦,微温。

?归经:归肺、脾、心经。

功效:

主治:

?用于元气虚脱证,肢冷脉微

?脾虚食少,肺虚喘咳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心悸、失眠、健忘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á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

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

或入丸、散。

á使用注意: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

?50

á①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婴幼儿及青少年如非特殊需要,不宜常服人参。

身体健康者、孕妇、感冒患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

者、胃肠溃疡者、肺结核患者、高血压患者、肾虚,遗精早泄者、急

性胃肠炎患者、肝胆疾病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肺结核,支

气管扩张者、红斑狼疮患者均不宜服用人参。凡癔病、狂躁症、精神

分裂症患者,不宜服人参;患肝炎、肾炎、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冠

状动脉血栓形成等的急性期,以及咳嗽多痰、腹胀便秘、高热口渴、

面红目赤、尿黄、舌红苔黄干、脉数有力者等,都应禁用人参。

á绝经期后妇女使用人参不当可致阴道出血。产后妇女也不宜立即服用

人参。

á④饮食禁忌: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忌油腻、

寒凉及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或降低人参的功效。不与皂荚、黑豆同

用。

á⑤其他禁忌:忌铁器。不宜在夏季服用。

?51

[人参综合征]

á指不对症服用大量人参或进补虽对症,但一次或

连续数次用量过大致使血压升高、鼻出血、精神

高度兴奋、烦躁不安、失眠、过分激动、神经过

敏、眩晕头痛、皮疹,甚至抽搐、惊厥等症状。

á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

á西洋参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表现为

过敏性哮喘,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心悸

气短,不能平卧,颜面潮红,眼睑红肿,

喉与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皮肤瘙痒,粟粒

样皮疹、荨麻疹、红斑或水疱;头痛,乏

力,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腹胀纳呆,呕

吐;肋间神经阻滞效果降低或妇女内分泌

失调、月经延期等。

á有口服西洋参10g而致过敏反应的报道,用

当注意,不可滥用。

?53

冬虫夏草

á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

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

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á性味:甘,微温。

á归经:归肝、肺经。

?54

?功效:

1.补肾益肺

2.止血化痰

虚劳久嗽,痰中带血

等。

主治:

肺肾两虚之喘嗽,肾虚

不孕不育。

?55

?用法用量:

内服:5~10g,煎汤或入丸散。炖服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慎用

?56

?冬虫夏草

【不良反应】

冬虫夏草及其制剂中所含的冬虫夏草素、粗蛋白等成分,可能造成:

药物过敏,可见全身瘙痒、皮肤红斑,口唇发绀,四肢浮肿,尿少,

咽痒、流涕、喷嚏,心慌、气急等

[i]



毒性反应,消化系统见胃肠排空抑制而出现便秘、腹胀、

嗳腐纳差等胃肠蠕动减缓症状

[ii]



心血管系统,有报道口服后可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慌闷气、

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等心包炎征象;

内分泌系统,可致月经紊乱如月经提前量多闭经等症

[iii]



?

[[i]]

葛平.冬虫夏草致过敏反应1例.陕西中医,1999,20(5):233.

[[ii]]

柳鲁临.冬虫夏草引起胃肠排空抑制1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2,11(5):23.

[[iii]]

吴铁军.冬虫夏草胶囊致月经紊乱1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7(7):437.

?临床应用:

1.性功能低下

2.高脂血症

3.血小板减少症

4.慢性肾功能衰竭

5.耳鸣

6.心率失常

7.冠心病

8.高血压

9.乙型肝炎

10.慢性肝炎

11.肝硬化

12.慢性气管炎

13.变态反应性鼻炎

14.肿瘤

当归

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

归的干燥跟。

á性味:辛、甘,温。

á归经:归肝、心、脾经。

?58

?功效:

1.补血

2.活血调经

3.润肠通便

血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主治:

血虚肠燥便秘。

血虚证偏寒者。

?59

?用法用量:

内服:5~15g,煎汤、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多入药膏中用。

活血用酒当归。

?使用注意:

本品味甘滑肠,故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不宜服。

?60

?1、用量过大,可能有疲倦、瞌睡等反应,停药后虽可消失。

2、慢性腹泻或腹部发胀的病人不宜服用当归。

3、热盛出血者禁服。温阻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4、怀孕期间不宜服用当归。

何首乌

á性味:苦、甘、涩,微温。

á归经:归肝、肾经。

?61

?功效:

1.制用补益精血,乌须黑发

2.生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主治:

久疟,便秘等。

血虚精亏证,腰膝酸软、头晕耳

鸣、须发早白等。

?62

?用法用量:

内服:10~30g,煎汤、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汤洗,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1.本品润肠通便,大便溏泻者不宜用。

2.本品制熟后补力较强而兼收敛,湿痰重者不宜用。

?63

?中毒表现:大量服用何首乌或

含有何首乌的产品后出现头痛、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肢体

麻木、烦躁不安,严重者可有四

肢抽搐、呼吸麻痹。也可出现全

身皮疹和疟疾样发热。

?文献中也有服用何首乌引起肝

炎、过敏性皮肤病等的病例报

告。

?64

二、不良反应报道:

1皮肤过敏性病变

生何首乌具有解疮毒,润肠通便功效,民间常外用于治疗

疮肿痒痛、疥癣等。但有报道因何首乌引起皮肤过敏反

应者。

另有报道某男因须发渐白,腰膝酸软,头发脱落,自认为

何首乌具有补肝肾、壮筋骨、乌须发之功,自制药酒于

每晚睡前服用。约10天后全身手、脚、腰、背、颈、

额奇痒无比,手抓处有红色斑块,破处有色素沉着,经治

疗后痊愈。数日后再服此药酒,又出现以上症状,病情加

重,确诊为何首乌过敏。

?65

?肝损害

制何首乌味苦甘涩,性温,补肝益肾,养血祛风,具有增强

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等作用。一

少年因白发先后两次服用首乌片,均于服药20天后出现乏

力、腹胀、胃纳差,恶心厌油腻,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升高

。停药后用中西药护肝治疗痊愈,后未服首乌片也没有再

复发,证实肝功能损害与服用首乌片有关。另有报道首乌

导致家族性急性肝损伤。一患者因治疗白发而多次服用首

乌片或含何首乌的煎剂,均于3~6天内出现纳差、乏力,

并有肝功能损害,经诊断为何首乌所致急性肝损伤伴遗传

缺陷病。停服并用保肝解毒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

逐渐好转。何首乌过量服用可出现阵发性或强直性痉

挛,躁动不安,呼吸麻痹等,而本例为常规剂量所致急性肝

损伤,并具有家族史,怀疑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肝代谢酶缺

陷有关,服用何首乌可能为引起急性肝损伤的诱发因素。

百合

á甘,微寒。归肺、心经。

?66

1.养阴润肺

2.清心安神

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

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心肺阴

虚内热证。

?用法用量:

内服:10~30g,煎汤、蒸煮食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滑利之品,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枸杞子

á性味:甘,平。

?功效:

1.滋肾润肺

2.补肝明目

阴虚唠嗽证

肝肾阴虚证,阴血

亏虚证,消渴证

?67

?使用注意:

本品虽滋腻性较小,但毕竟为味甘质润之

品。

故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1.枸杞温热,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2.太多造成眼睛红红胀胀不舒服,视力模糊。

?68

小结

全面认识

适当的途径

正确的方法

?69

祝福大家

实现美好的愿望!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