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振腹疗法的原理及操作_潘万顺
2017-08-17 | 阅:  转:  |  分享 
  
中西医

Chinese&

W

esternMedicine

155

当代医学2010年11月第16卷第31期总第222期ContemporaryMedicine,Nov.2010,Vol.16No.31IssueNo.222

振腹疗法广泛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临床

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1]

。近年来又开始应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腰椎

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等伤科疾病,也有不错的效果。

1振腹疗法的操作程序和主要手法

振腹疗法的整个操作分为背部操作和腹部操作。整个操体过

程以振腹操作为中心,通督脉、通任脉、分腹阴阳、揉腹为基础手

法,拿腹、推腹为结束手法。

1.1通督脉分推背腰、调背腧、直推背部患者俯卧,操作

者立于一侧

1.1.1拿肩井术者以拇指和食、中指相对用力,提拿肩井

穴5遍。

1.1.2通督脉以中指腹紧贴大椎穴,食指无名指分别置

于两侧夹脊,沿脊柱由大椎穴捋至骶嵴,这是通督脉的起式,也是

对脊柱的初步检查。

1.1.3分推背腰操作者以两手拇指分别置于背部大杼穴

两旁,余指分置两侧,拇指自内向外下方,沿背部肋间隙的方向分

推至两侧腋中线。自上向下依次推到骶部。操作两遍。

1.1.4调背腧以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

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

前推动,或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

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

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5遍。上述

两种操作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患者情况灵活选用。

1.1.5直推背部沿督脉与膀胱经由上至下直推督脉和两

侧膀胱经各两遍。

1.2通任脉分胸腹阴阳、调募穴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者

右侧

1.2.1通任脉术者用拇指腹沿任脉由天突至中极做推

法,双拇指-推-拉交替操作10遍。

1.2.2分胸腹阴阳①分胸阴阳:术者两拇指置于胸前正中

线,余指置于胸部两侧,沿肋间隙,自内向外分推到腋中线,边推

边走到肋弓。②分腹阴阳:用两拇指置于剑突下,余指置于腹部两

侧,沿肋弓向两侧分推到腋中线,边推边走到耻骨联合。分胸腹阴

阳临床可根据辨证随证分别运用,操作3遍。

1.2.3调募穴十二募穴的操作包含在其他操作当中,临床

可根据辨证随证加减。如在分胸阴阳时以拇指推法重点在中府、日

月、期门、章门、京门操作,通任脉时以拇指推法重点在膻中操作,

巨阙、中脘、天枢、石门、关元、中极,可选用点法或点振法操作。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0.31.115

振腹疗法的原理及操作

潘万顺

[摘要]振法又称颤法、振颤法,是推拿按摩手法之一。震动对任何生物都有很强的刺激,不同生物的敏感性也不同,震动有高频、中频、低频三种震动。振腹疗法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臧福科教授提出,经过近二十年发展,总结出以振腹按摩为主的独特脏腑按摩治疗形式。广泛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临床上取得很

好的疗效。臧老桃李满天下,振腹疗法流传甚广,已经发展成为脏腑推拿领域一个独特的流派。本文对振腹疗法的操作程序和主要手法,以及作用原理作一些介绍。

[关键词]振腹疗法;振腹按摩;操作方法;作用原理

1.3揉腹患者仰卧,术者坐于患者右侧。术者以右手小鱼际

向内大鱼际向外交替揉法。操作,并以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

操作5遍,逆时针再操作5遍。临床可根据补泻需要进行选择。

1.4振腹和我们以前介绍的不同振源振法的分类不同,振

腹按摩仅采用腕振法,分为掌振法和指振法,以掌振法为主。

1.4.1操作方法术者取坐位,肘关节自然屈曲,以前臂肌

肉的不自主痉挛带动腕关节小幅度、高频率的屈伸运动,使产生

的振颤通过手掌或指端持续作用于腹部和穴位。

1.4.2操作要领振腹按摩掌振法操作时,术者手掌置于患

者腹部,以劳宫穴对着患者神阙穴,掌根对患者关元穴,中指对患

者任脉,食指和无名指对患者肾经,拇指和小指置于胃经。做指振

法操作时,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作用于腹部的中脘、气海、关

元、梁门、天枢、中极等穴位。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松腕,作连续

快速的颤动,要求每分钟400~600次,持续操作15min左右。

1.5拿腹双手拇指置于腹肌一侧,余四指置于腹肌另一

侧,相对用力,拿住腹部,慢慢提起、放下,缓缓松手,约3次左右。

1.6推腹手掌紧贴腹部,由右至左、由左至右在腹部做横

向的来回往返推拉法10遍。

2振腹按摩的作用原理

振腹按摩时要求治疗室保持安静,患者衣带宽松,采用自然

呼吸,平心静气,心无杂念,精神集中于医者手下,即神阙穴附

近,脐下为下丹田,这符合意守丹田之意。随着手法操作和术者的

诱导,术者之手与患者腹部逐渐进入共振状。在这个状态下,患者

精神更加放松,身无挂碍,呼吸平稳,即进入所谓的人静状态。通

过医患之间的相互配合逐渐达到调身、调息、调心的目的,从而达

到内养真元、外达周身的目的。

3讨论

孙思邈曾提出:“腹宜常摩,可却百病”

[2]

。运用神阙穴及其

附近区域治疗疾病,历代医家有很多记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

用一个穴位发展成多种疗法,并且涉及内、外、妇、儿诸多学科,

这在中医学中并不多见

[3]

。目前振腹疗法虽然己广泛运用于临床,

但总体上还处在经验积累和理论探索阶段,如何对它进行现代医

学原理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闫小平,伊博文,郭宇洁,等.磁处理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

生物医学进展,2009,9(5):860-862.

[2]陈建华.我院振腹按摩治疗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

2000,(3):38-39.

[3]王华生,宁泽晖,农乐颁.中医学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J].现代

生物医学进展,2009,9(15):2998-3000.

作者单位:133000吉林省延吉市中医医院按摩科(潘万顺)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