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4(方剂学)
2017-08-17 | 阅:  转:  |  分享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4





《方剂学》

一、方剂学问答

1.简述常用八法的基本含义。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2.简述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简称君、臣、佐、使。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①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的主要变化形式有哪些?

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

4.解表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适应范围:解表剂主要用于各种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使用注意:①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②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药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③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④服药期间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⑤若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⑥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5.解表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解表剂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分别适应于表寒证、表热证、虚人感受外邪而致的表证。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香苏散、小青龙汤、止嗽散、正柴胡饮等;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等;扶正解表的代表方剂有败毒散、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等。

6.麻黄汤、桂枝汤、九昧羌活汤、小青龙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二:一是麻黄与桂枝相须,既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又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是麻黄与杏仁相使,宣降配伍,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方中桂枝与芍药散收配伍,调和营卫、调和阴阳。其配伍特点是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营卫并调。

九味羌活汤: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升散药与清热药结合运用;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其中兼清里热的药是:黄芩、生地黄。

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主治外寒里饮证。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三:一是解表与化饮相伍,表里同治;二是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与五味子、芍药相伍,散中有收;三是麻黄与半夏相伍,宣中有降。使表邪去,里饮化,而喘咳自平。

7.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银翘散: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温病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有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桑菊饮: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主治风温咳嗽,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之力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具有辛凉解表,清肺平喘之功。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麻黄汤均用麻黄、杏仁、甘草而治喘咳,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之喘咳,证属表邪入里化热,壅于肺,故以麻黄配石膏,清热宣肺为主,兼以解表祛邪;麻黄汤主治之喘咳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故以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为主,兼以宣肺平喘。

8.败毒散、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败毒散: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枳壳、桔梗、前胡与人参、茯苓、甘草配伍,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构成邪正兼顾,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

参苏饮: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之功。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乏力、苔白、脉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散补并行,则散不伤正,补不留邪;二是气津并调,使气行痰消,津行气畅。

参苏饮与败毒散皆治气虚外感风寒证。所不同者:败毒散所治风寒夹湿之表证为主,气虚程度不重,故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祛邪为主;参苏饮为风寒表证,且气虚程度较重,故用苏叶、葛根、人参益气解表为主,加之痰湿与气滞亦甚,则又增半夏、木香、陈皮等化痰行气之品。

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助阳解表之功。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发汗解表散邪与温里助阳祛寒相伍,补散兼施,表里同治,使太阳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少阴之阳气得以维护。

9.泻下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适应范围: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凡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热结、寒结、燥结、水结、或正虚里实等证皆可用之。

使用注意:①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②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③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10.泻下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寒下剂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代表方剂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下剂适用于里寒积滞证,代表方剂如大黄附子汤、温脾汤。润下剂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代表方剂如麻子仁丸、济川煎。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代表方剂如十枣汤。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代表方剂如黄龙汤。

1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陷胸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大承气汤:具有峻下热结之功。主治热结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以痞、满、燥、实,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大黄与芒硝泄热推荡,润燥通便,攻润相济,峻下热结;再配枳实、厚朴行气消痞除满,调畅气机,助泻下之力。为“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大黄牡丹汤: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之功。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集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使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痛止。

大陷胸汤:具有泻热逐水之功。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以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黄、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泻热与逐水并施,使水热之邪从大便去。

12.温脾汤、麻子仁丸、济川煎、十枣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温脾汤: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功。主治阳虚寒积证。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补脾阳与寒下攻积药配伍,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麻子仁丸: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功。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

济川煎: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之功。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以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既可温肾益精治其本,又能润肠通便以治标。用药灵巧,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的配伍特点。

十枣汤:具有攻逐水饮之功。主治悬饮或水肿。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攻逐水饮为主,辅以培土制水,邪正兼顾,使攻不伤正。

13.和解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适应范围:少阳病,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

使用注意:若邪气未犯少阳,或劳倦内伤、饮食停滞所致之寒热错杂,不宜使用和解剂。纯虚或纯实者也不宜使用,以防伤正或贻误病情。

14.和解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和解少阳剂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代表方剂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脾不和证,代表方剂如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调和肠胃剂适用于肠胃不和之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升降失常证,代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

15.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主治伤寒少阳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诸症自除。

大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解表清里以和解少阳,苦寒攻下以内泻热结,表里双解,少阳阳明同治。

蒿芩清胆汤: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主治少阳湿热证。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和解少阳与清热利湿、理气化痰相伍,以除少阳胆热痰浊。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但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之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黄芩配赤茯苓、碧玉散,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16.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郁厥逆证或肝脾气郁证。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柴胡配芍药,散收配伍,补养肝血,条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伤阴之弊;柴胡配枳实,升降配伍,调畅肝脾之气机,使清阳升而厥逆愈。

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疏肝、养血、健脾相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

痛泻要方: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脉左弦而右缓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补脾胜湿以止泻,柔肝理气以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17.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半夏泻心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具有平调寒热,消痞散结之功。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18.清热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适应范围: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使用注意:①辨里热之部位,在气还是在血;②辨热证之真假,真寒假热不可误用;③辨热证之虚实,“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滋阴壮水,使阴复热退;④权衡轻重,量证投药;⑤热邪炽盛,药入即吐者,当少佐温热药,或凉药热服之反佐法。

19.清热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清气分热之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代表方剂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诸证,代表方剂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剂适用于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代表方剂如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脏腑热之剂适用于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代表方剂如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清虚热之剂适用于因热病后期,邪伏阴分,阴液已伤所致之阴虚发热证,代表方剂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20.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出大汗、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大清阳明气分之热为主,益胃生津止渴为辅,使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竹叶石膏汤: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主治阳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与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构成清补两顾之剂。

清营汤: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功。主治热入营分证。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犀角地黄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主治热入血分证。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之弊。

21.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黄连解毒汤:具有泻火解毒之功。主治三焦火毒证。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以解毒。

凉膈散: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其意在此。

普济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主治大头瘟。以头面红肿焮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解毒与散火解毒兼施,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火郁发之”。

仙方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以局部红肿掀痛,伴身热凛寒,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诸法为主,佐以透表、行气、化痰散结,其配伍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22.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泻白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导赤散:具有清心利水养阴之功。主治心经火热证。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甘寒与苦寒相合,滋阴利水为主,滋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经湿热下注证。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使火降热清,湿浊得利,循经所发诸证皆可相应而愈。

苇茎汤: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泄肺热以消痈,化痰逐瘀以排脓。

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主治肺热喘咳证。以喘咳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

23.清胃散、玉女煎、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清胃散:具有清胃凉血之功。主治胃火上攻证。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胃与凉血相伍,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循经上攻诸证因热毒内彻而解。

玉女煎:具有清胃火,滋肾阴之功。主治胃热阴虚证。以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与滋阴共进,虚实兼顾,以治实为主,使胃热得清,肾水得补,则诸症可愈。

玉女煎与清胃散均为治牙痛的常用方剂,其区别在于:清胃散以清胃凉血为功,主治胃有积热,上攻齿龈之证,以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宣出血;或口中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数为特点。玉女煎功专清胃滋阴,主治胃热阴虚之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且干者。前方重在清胃泻火,后方则清火滋水并用。

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协热下利。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外解与内清相伍,但以内清肠胃之热为主。葛根先煎是为了增强其解肌透热之功。

芍药汤:具有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功。主治湿热痢疾。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

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主治热毒血痢。以下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但白头翁汤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下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职“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24.青蒿鳖甲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青蒿鳖甲汤:具有养阴透热之功。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伤证。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滋清兼备、标本兼顾、清中有透,使养阴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阴复邪去而热退。

25.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的功用、主治及其辨证要点如何?

清骨散:具有清虚热,退骨蒸之功。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其配伍特点是:集大队退热除蒸之品于一方,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兼顾滋阴养液以治本,共收退热除蒸之效。

当归六黄汤: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其辨证要点是:一是养血育阴与泻火彻热并进,标本兼顾,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二是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

26.香薷散、六一散、清暑益气汤的功用、主治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香薷散: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功。主治阴暑(夏月感受寒湿)。其配伍特点是:祛暑散寒配行气化湿,使暑邪祛、寒湿化、阴暑解。

六一散:具有清暑利湿之功。主治暑湿证。其配伍特点是:药性平和,清热而不留湿,利水而不伤阴,是清暑利湿的著名方剂。

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其配伍特点是:清热祛暑与益气生津配伍,使暑热去、气阴复,诸症自除。

27.温里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

适应范围:寒邪在里所致的里寒证(寒邪在脏腑、经络)。

使用注意:辨寒热之真假,真热假寒证禁用。素体阴虚或失血者慎用。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呕吐拒药者,可反佐少量寒凉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尚需注意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变通。

28.温里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温中祛寒剂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代表方剂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回阳救逆剂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或阴盛格阳、戴阳的危重病证,代表方剂如四逆汤、回阳救急汤。温经散寒剂适用于寒凝经脉证,代表方剂如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29.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理中丸:具有祛寒,补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虚寒证或阳虚失血证。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补并用,以温为主。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以食后欲呕、或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30.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有何不同?

四逆汤:具有回阳救逆之功。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附子配干姜,大辛大热,相须为用,使阳复厥回。

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郁厥逆证或肝脾气郁证。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柴胡配芍药,散收配伍,补养肝血,条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伤阴之弊;柴胡配枳实,升降配伍,调畅肝脾之气机,使清阳升而厥逆愈。

当归四逆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血虚寒厥证。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31.阳和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简述重用熟地、轻用麻黄的意义。

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主治阴疽。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不热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熟地在原方中用至一两,而麻黄仅用五分,其原因是:阳和汤证因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而营血不足非熟地厚腻之品不能补,且宜重用,方可得效,此乃治其本;又因阴寒凝滞,非麻黄辛温之性不能散,但用量当轻,因麻黄为发汗峻品,否则将犯虚虚之戒,此系治其标。

32.补益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使用注意:①辨虚证之实质和具体病位,分清气血阴阳究竟虚在哪方面,再结合脏腑相互资生关系,予以补益。②辨虚证之真假,“大实之病,反有赢状”,若误用补益,则犯实实之戒。③注意脾胃功能,补益药易于壅中滞气,可适当加入理气药使补而不滞。④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一般空腹或饭前服用为佳。

33.补益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补益剂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证,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补血剂适用于血虚证,代表方剂如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两虚证,代表方剂如八珍汤、炙甘草汤。补阴剂适用于阴虚证,代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百合固金丸。补阳剂适用于阳虚证,代表方剂如肾气丸、右归丸。阴阳并补剂适用于阴阳两虚证,代表方剂如地黄饮子。

34.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四君子汤:具有益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气虚证。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

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健脾益气与健脾祛湿相伍,益气以补虚,健脾以资生气之源,祛湿以运脾,使气旺脾健。

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湿盛证。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补气、渗湿、行气相伍,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泄泻自止。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脾虚气陷证或气虚发热证。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甘温益气以补虚,轻扬上行以升阳。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气虚发热得甘温益气而除之。

35.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生脉散: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或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以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一补一润一敛,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

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主治表虚自汗证。以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完带汤:具有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之功。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以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寓补于散,寄消于升,培土抑木,肝脾同治。

36.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四物汤:具有补血调血之功。主治营血虚滞证。以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其配伍特点是: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当归补血汤:具有补气生血之功。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以肌热面赤、口渴喜热饮、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使气旺血生之意。配少量当归养血和血,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或脾不统血证。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心脾同治,重在健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②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③补气养血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37.炙甘草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或虚劳肺痿。以脉结代、心动悸、促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阴阳气血并补,以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脉复悸定。

38.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一贯煎与逍遥散的比较。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之阴的功用。主治肝肾阴虚证。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主治阴虚火旺证。以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两相兼顾,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

一贯煎:具有滋阴疏肝之功。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以脘胁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补肝与疏肝相结合,以补为主。

一贯煎与逍遥散都能疏肝理气,均可治肝郁气滞之胁痛。不同之处: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脾虚症状;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且见吞酸吐苦等肝气犯胃症状。

39.肾气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肾气丸:具有补肾助阳之功。主治肾阳不足证。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②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

40.左归丸、右归丸的组成、配伍特点如何?

左归丸由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即泽泻、丹皮、茯苓,再加龟板胶、鹿角胶、枸杞、菟丝子、牛膝而成。其配伍特点是:纯补肾(真)阴不泻之剂。

右归丸由肾气丸去“三泻”(即泽泻、丹皮、茯苓),再加当归、鹿角胶、枸杞、菟丝子、杜仲而成。其配伍特点是:纯补肾阳(命火)不泻之剂。

41.地黄饮子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地黄饮子: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以舌强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治,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42.固涩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滑脱散失之证,如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不愈、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

使用注意: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设,故凡外邪未去,不宜使用,以免“闭门留寇”。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非本类方剂所宜。

43.固涩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固涩剂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固表止汗剂适用于体虚卫外不固,阴液不能内守而致的自汗、盗汗,代表方剂如牡蛎散。敛肺止咳适用于久咳肺虚、气阴耗伤证,代表方剂如九仙散。涩肠固脱剂适用于脾肾虚寒所致之泻痢日久、滑脱不禁的病证,代表方剂如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涩精止遗剂适用于肾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或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的尿频、遗尿,代表方剂如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固崩止带剂适用于妇女血崩暴注或漏血不止,以及带下淋漓等,代表方剂如固冲汤、固经丸、易黄汤。

44.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真人养脏汤:具有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之功。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标;脾肾兼顾,补脾为主;涩中寓通,补而不滞。

四神丸:具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脾暖肾与涩肠止泻、散寒行水相伍,使火旺土强,肾泄自愈。

两方均可治脾肾虚寒之泄,四神丸重用补骨脂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之肾泄;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主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而以脾虚为主的大便失禁。

45.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金锁固精丸:具有涩精补肾之功。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以遗精滑泄、腰痛耳鸣、舌淡苔自、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既能补肾,又能固精,实为标本兼顾,而以治标为主之良方。

桑螵蛸散: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之功。主治心肾两虚证。以尿频或遗尿、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调补心肾、交通上下、意在补肾涩精、宁心安神的同时,促进心肾相交。

46.安神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安神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因情志内伤致脏腑偏盛偏衰,以神志不安为主要表现者。至于因火、痰、瘀、虚、实(阳明腑实)所致神志不安,治当泻火、祛痰、活血、补虚、攻下等法。

使用注意:①重镇安神剂多由金石、贝壳类药物组方,易伤胃气,不宜久服;②脾胃虚弱者,宜配伍健脾和胃之品;③某些安神药有毒,如朱砂入煎或久服皆可引起慢性中毒,亦应注意。

47.安神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安神剂分为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重镇安神剂多用于外受惊恐、或郁怒化火,内扰心神而出现惊狂易怒、烦躁不安之实证,其代表方剂如朱砂安神丸。滋养安神剂多用于思虑太过,阴血暗耗,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健忘、虚烦失眠之虚证,其代表方剂如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等。

48.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朱砂安神丸:具有镇心安神、清热养血之功。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以失眠、心悸、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治,清中有养,使心火得清,阴血得充,心神得养,则神志安定。

天王补心丹: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滋阴补血以治本,养心安神以治标,标本兼治,心肾两顾,但以补心治本为主。

酸枣仁汤: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以虚烦失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治,养中兼清,补中有行,使心有所养,烦热得除。

49.开窍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温热邪毒内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所致之热闭或寒湿痰浊之邪、秽浊之气蒙蔽心窍之寒闭等证。

使用注意:①辨闭证和脱证。凡邪盛气实而见神志昏迷,口禁不开,两手握固,二便不通,脉实有力之闭证方可用开窍剂。若汗出肢冷,呼吸气微,手撒遗尿,口开目合,脉象虚弱无力或脉微欲绝之脱证,不宜使用;②辨闭证之寒热,寒闭宜温开,热闭宜凉开;③开窍剂大多芳香走窜之品,只宜暂用,不宜久服,免伤元气;④多制成丸散剂,使用时宜温开水化服或鼻饲,不宜加热煎煮,以免药性挥发。

50.凉开“三宝”如何区别应用?

凉开“三宝”即指的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三首凉开的常用方剂。三方均具清热开窍之功,能治热闭神昏之证。其区别在于:以寒凉而论,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丹又次之。以功用、主治而论,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治神昏而热毒较甚者;紫雪长于熄风定惊,治神昏而见抽搐者;至宝丹长于化浊开窍,治神昏而痰浊较重者。

51.苏合香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苏合香丸: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之功。主治寒闭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苔白、脉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集诸芳香药于一方,既长于辟秽开窍,又可行气温中止痛,且散收兼顾,补敛并施。

52.理气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适应范围:理气剂适应于气滞、气逆病证。

使用注意:①辨清气病之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若气滞实证,当行气,误用补气,则使气滞愈甚;若气虚之证,当补其虚,误用行气,则使其气更虚。②辨有无兼夹,若气机郁滞与气逆不降相兼为病,应分清主次,行气与降气配合使用;若气虚者需配伍适量补气之品。③理气药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勿使过剂,对于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

53.理气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理气剂分行气和降气两类。行气剂适应于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等病证,其代表方剂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等;降气剂适应于肺气上逆或胃气上逆等病证,其代表方剂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等。

54.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越鞠丸:具有行气解郁之功。主治六郁证。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半夏厚朴汤: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主治梅核气。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消。

天台乌药散:具有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辛以行气,温以散寒,使寒凝散、气滞疏、肝络调,则疝气、腹痛愈。

暖肝煎:具有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以睾丸、疝气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温补肝肾治其本,行气逐寒治其标,使下元虚寒得温,寒凝气滞得散,则诸症可愈。补养、散寒、行气并重,运用时应视其虚、寒、气滞之轻重而调整配伍关系。

55.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苏子降气汤:具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之功。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定喘汤:具有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功。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宣肺散寒、降气祛痰、清泄肺热相伍,使肺气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则喘咳痰多自除。

56.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旋覆代赭汤: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以心下痞硬、嗳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苔白腻、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益气补中相伍,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补,则心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止。

橘皮竹茹汤:具有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以呃逆或呕吐、舌红嫩、脉虚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

57.理血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适应范围:①活血祛瘀剂适应于各种血瘀证;止血剂适应于各种出血证。

使用注意:辨清瘀血和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②使用活血祛瘀剂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中病即止,勿使过剂。③止血剂有止血留瘀之弊,可在止血剂中辅以活血祛瘀之品或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止血而不留瘀。④瘀血内阻所致出血,又当祛瘀为先,因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⑤活血祛瘀剂其性破泄,易动血、伤胎,故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孕妇均应慎用或忌用

58.理血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理血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理血剂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类。活血祛瘀剂适应于各种血瘀证,其代表方剂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等;止血剂适应于各种出血证,其代表方剂如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

59.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桃核承气汤:具有逐瘀泻热之功。主治下焦蓄血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破血祛瘀与泻热下瘀相伍,使蓄血除,瘀热清,而邪有出路。l

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胸中血瘀证。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②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而无伤阴之弊;③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调和。

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复元活血汤: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之功。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以胁肋瘀肿疼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升降同施,以调畅气血;②活中寓养,则活血破瘀而不耗伤阴血。使瘀祛新生,气行络通,胁痛自平。

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方中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②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配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互济,以成温养化瘀之剂。

生化汤:具有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以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寓生新于化瘀之内,使瘀血化,新血生,诸症愈。

60.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咳血方:具有清肝宁肺,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以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虽不专用止血药,火热得清则血不妄行,为图本之法。

小蓟饮子:具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以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使利水而不伤正。

黄土汤: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以便血或崩漏,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互济。

归脾汤与黄土汤均可治便血。归脾汤主治脾气虚,统摄无权之便血证,除见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缓外,尚可见心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多梦等症;黄土汤主治脾阳不振,血失统摄之便血,伴血色黯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

61.治风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风邪外袭所致的病证或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风病。

使用注意:①首先辨清风病之内外,外风治宜疏散,而不宜平熄;内风治宜平熄,而忌用疏散。若外风引动内风,则应分清主次,或以疏散为主兼以平熄,或以平熄为主兼以疏散。②分清病邪之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相应的配伍。

62.治风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治风剂分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疏散外风剂适应于风邪外袭人体,留着于肌表、经络、筋肉、骨节等所致的病证,其代表方剂如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消风散等。平熄内风剂适应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如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以及血虚生风等病证,其代表方剂如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等。

63.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消风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川芎茶调散:具有疏风止痛之功。主治外感风邪头痛。以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之特点。

大秦艽汤:具有疏风清热,养血活血之功。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以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苔薄微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

消风散: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之功。主治风疹、湿疹。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脉浮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祛风为主,配伍祛湿、清热、养血之品,祛邪之中,兼顾扶正,使风邪得散、湿热得清、血脉调和、则痒止疹消。

64.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的功用、主治及辨证要点如何?

小活络丹: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主治风寒湿痹。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

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之功。主治风中头面经络。以卒然口眼歪斜、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

玉真散:具有祛风化痰,定搐止痉之功。主治破伤风。有创伤史,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65.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羚角钩藤汤: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主治热盛动风证。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标本兼治,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

镇肝熄风汤: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主治类中风。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重用潜镇,配伍滋阴、疏肝之品,共成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的良方。

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平熄内风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相配伍,使风熄、热清、血活、虚补而诸症自平。

大定风珠:具有滋阴熄风之功。主治阴虚风动证。以神倦瘈疭、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大队滋阴养液药为主,配以重镇潜阳之品,寓熄风于滋潜之中,使真阴得复,浮阳得潜,则虚风自熄。

66.治燥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感受秋令燥邪或脏腑津亏液耗所致之病证。

使用注意: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运用治燥剂有时还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以甘寒或咸寒者为宜;辛香耗津或苦寒化燥之品,均非本证所宜;甘凉滋润药易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67.治燥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治燥剂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轻宣外燥剂适应于感受秋令燥邪所致的外感凉燥或温燥之证,其代表方剂如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滋阴润燥剂适应于脏腑津伤液耗所致的内燥证,其代表方剂如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等。

68.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杏苏散:具有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之功。主治外感凉燥证。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苦温甘辛相伍,发表宣化,表里同治之方,外可轻宣发表而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而止咳嗽,表解痰消,肺气调和,诸症自除。

桑杏汤:具有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之功。主治外感温燥证。以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本方乃辛凉甘润之法,轻宣凉润之方,使燥热除而肺津复。

清燥救肺汤:具有清燥润肺,养阴益气之功。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宣、清、润、降四法并用,气阴双补,且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阴不腻膈,是为本方配伍特点。

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均治温燥伤肺,但邪气有深浅,病证有轻重。桑杏汤证属温燥邪伤肺卫,肺津受灼之轻证,症见身热、咳嗽不甚、右脉数大者,治以轻宣清透合以凉润为法;清燥救肺汤证为燥热伤肺,卫气同病而气阴两伤之重证,症见身热较高、咳嗽较频、甚则气逆而喘、胸膈满闷、脉虚大而数者,治以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并进。

69.试述杏苏散与桑杏汤的异同。

桑杏汤与杏苏散均可轻宣外燥,用治外燥咳嗽。杏苏散所治系外感凉燥证,凉燥束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痰湿内阻,故以杏仁与苏叶为君,配以宣肺化痰之品,所谓苦温甘辛法,意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可使凉燥解而津液布。桑杏汤所治系外感温燥证,温燥外袭,肺津受灼,故以杏仁与桑叶为君,配伍清热润燥,止咳生津之品,所谓辛凉甘润法,意在轻宣温燥,凉润肺金,可使燥热清而津液复,诸症自除。

70.试述桑杏汤与桑菊饮的异同。

桑杏汤与桑菊饮均用桑叶、杏仁,皆可治疗外感咳嗽、受邪轻浅、身热不甚、口渴、脉浮数等症。两方同中有异,桑菊饮方中配伍薄荷、连翘、桔梗、甘草、芦根,侧重于疏散风热,为辛凉解表法,治疗风温初起,津伤不甚,仅见口微渴,多伴有恶风、头痛等风热表证;桑杏汤虽亦配伍辛凉解表的豆豉和清泄肺热的栀子皮,但更用养阴润肺生津的沙参、梨皮,以及润肺止咳化痰的贝母,为辛凉甘润之法,主治外感温燥,津伤程度相对较甚,口渴明显,多伴有咽干鼻燥等症者。

71.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麦门冬汤:具有滋养肺胃,降逆下气之功。主治虚热肺痿或胃阴不足证。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体现“培土生金”法;②于大量甘润药中少佐辛燥之品,主从有序,润燥得宜,滋而不腻,燥不伤津。

养阴清肺汤: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邪正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其正;凉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其邪。

百合固金汤:具有滋养肺肾,止咳化痰之功。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以咳嗽气短、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滋肾保肺,金水并调,尤以润肺止咳为主;②滋养之中兼以凉血止血,宣肺化痰,标本兼顾但以治本为主。

72.祛湿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①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②外感湿热、湿热内郁或下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病证;③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证;④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⑤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所致的腰膝顽麻痛痹等证。

使用注意: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

73.祛湿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其中燥湿和胃适应于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代表方剂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清热燥湿适应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或湿热下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病证,代表方剂如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利水渗湿适应于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代表方剂如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等。温化寒湿适应于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代表方剂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等。祛风胜湿适应于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所致的腰膝顽麻痛痹等证,代表方剂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等。

74.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平胃散: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主治湿滞脾胃证。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藿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吐泻自已。

75.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主治湿热黄疸。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利湿与泄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自退。

八正散: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主治湿热淋证。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利湿与泻火荡涤相伍,使湿热下行从二便分消。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均具利水通淋之功,主治淋证。但小蓟饮子长于凉血止血,用治热结下焦,损伤血络之血淋、尿血;而八正散长于清热泻火,用治湿热蕴蓄下焦之湿热淋证。

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从三焦分消。

甘露消毒丹: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利湿清热两相兼顾,且以芳香行气悦脾,寓气行则湿化之义;佐以解毒利咽,令湿热疫毒俱去,诸症自除。

甘露消毒丹与三仁汤均为清热利湿之剂,治疗湿热留滞气分证。三仁汤配伍滑石、通草、竹叶三焦分消,重在祛湿,宣畅气机,故宜于湿多热少,气机阻滞之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证;本方重用滑石、茵陈、黄芩,配伍悦脾和中、清热解毒之品,清热利湿并重,兼可化浊解毒,故宜于湿热并重,疫毒上攻之证。

76.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的功用、主治及辨证要点如何?

连朴饮:具有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湿热霍乱。以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当归拈痛汤: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二妙散:具有清热燥湿之功。主治湿热下注证。以足膝肿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77.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五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猪苓汤:具有利水、养阴、清热之功。主治水热互结证。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利水渗湿为主,清热养阴为辅,体现了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的配伍特点。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利水渗湿之常用方剂,其中泽泻、猪苓、茯苓为两方共有药物,皆治小便不利、身热口渴。然五苓散证乃因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故配伍桂枝温阳化气兼解太阳未尽之邪,白术健脾燥湿,共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所治之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气不利之证,故配伍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78.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均为温阳化饮之常用方,组成中同有茯苓、桂枝、白术。五苓散以泽泻为君,臣以茯苓、猪苓,直达下焦,利水渗湿为主,主治饮停下焦之头眩、脐下悸、或吐涎沫等症;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臣以桂枝温阳化饮为主,四药皆入中焦脾胃,主治饮停中焦之胸胁支满、头眩、心下悸等症。

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之功。主治阳虚水泛证。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阳与利湿相伍,使温脾肾以助阳气,利小便以去水邪。

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均可治疗心悸。但苓桂术甘汤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适用于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心悸,以胸胁支满,目眩头晕,或短气而咳,苔白,脉弦滑为辨证要点。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之功,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凌心之心悸,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浮肿,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苔白不渴,脉沉为辨证要点。

实脾散: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萆薢分清饮:具有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之功。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以小便浑浊频数、舌淡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利湿化浊以治其本,温暖下元以治其标。

79.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羌活胜湿汤: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之功。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以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均可祛风胜湿,止头身痛。但九味羌活汤解表之力较羌活胜湿汤为著,且辛散温燥之中佐以寒凉清热之品,故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证,以恶寒发热为主,兼口苦微渴;羌活胜湿汤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风湿客表之证,以头身重痛为主,表证不著。

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80.祛痰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含义: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证。

使用注意: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同时应注意病情,辨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热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出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81.祛痰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祛痰剂分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等五类。其中燥湿化痰剂适用于脾失健运,湿郁气滞所致之湿痰证,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温胆汤等。清热化痰剂适用于邪热内盛,灼津为痰;或痰郁生热化火,痰浊与火热互结而成之热痰证,代表方剂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润燥化痰剂适用于燥邪灼津,炼液为痰所致之燥痰证,代表方剂如贝母瓜萎散。温化寒痰剂适用于阳虚生寒,水湿不运,寒与痰浊凝滞所致之寒痰证,代表方剂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等。化痰熄风剂适用于素有痰浊,肝风内动,夹痰上扰所致的风痰证。代表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82.二陈汤、温胆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主治湿痰证。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

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主治胆郁痰扰证。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并用,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而诸症自愈。

83.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贝母瓜蒌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清气化痰丸:具有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功。主治痰热咳嗽。以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化痰与清热、理气并进,使气顺则火降,火清则痰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症悉除。

小陷胸汤: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主治痰热互结证。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辛开苦降,润燥相得,使热清痰化,结散痞开。

贝母瓜蒌散:具有润肺清热,理气化痰之功。主治燥痰咳嗽。以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润宣化并用,肺脾同调,而以润肺化痰为主,且润肺而不留痰,化痰又不伤津,如此则肺得清润而燥痰自化,宣降有权而咳嗽自平。

84.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功用、主治及辨证要点如何?

苓甘五味姜辛汤:具有温肺化饮之功。主治寒饮咳嗽。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三子养亲汤: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功。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85.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主治风痰上扰证。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为二陈汤加白术、天麻而成。

86.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保和丸:具有消食和胃之功。主治食滞胃脘证。以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消食导滞与行气、清热、祛湿相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热清湿去,则诸症自除。

枳实导滞丸:具有消导化积,清热利湿之功。主治湿热食积证。以脘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消食与攻积、泄热、利湿相伍,使积去食消,湿去热清,诸症自解。

87.乌梅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乌梅丸:具有温脏安蛔之功。主治脏寒蛔厥证。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②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88.黄芪在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补阳还五汤、防己黄芪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补气升阳以举陷;在当归补血汤中补气以生血;在玉屏风散中补气以固表止汗;在补阳还五汤中补气以促血行;在防己黄芪汤中补气固表,行水消肿。

89.何谓逆流挽舟法?

逆流挽舟法,是治疗方法之一。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

90.何谓增水行舟法?

增水行舟法,治法名。对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证,以大量滋阴补液之品,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之意。代表方剂如增液汤。

91.何谓和解少阳法?

和解少阳法,和解法之一。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代表方剂如小柴胡汤。

92.何谓辛开苦降法?

辛开苦降法,治法之一。对肠胃不和,寒热互结,气失升降之心下痞、呕吐、下利病证的治法。常用辛温与苦寒药物配伍,开结散寒,苦降泄热。如半夏泻心汤中干姜、半夏与黄芩、黄连的配伍,即属辛开苦降法。

93.何谓清营凉血法?

清营凉血法,治法之一。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血的治法。其用药常以清营透热,凉血散瘀之品为主,如清营汤。

94.何谓刚柔互济法?

刚柔互济法,药物配伍方法之一。指用温燥刚烈与甘寒柔润药物同时运用于一方的配伍法。如黄土汤中白术、附子与干地黄、阿胶的配合。

95.何谓滋阴熄风法?

滋阴熄风法,治风法之一。是以滋阴为主,治疗因阴虚而动风的方法,多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真阴之神倦脉虚,舌绛少苔,手足瘛疭之证。代表方剂如大定风珠。

96.何谓镇肝熄风法?

镇肝熄风法,治风法之一。是治疗由于肝阳上亢而引动内风的方法。多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目眩晕,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者。代表方剂如镇肝熄风汤。

97.何谓透热转气法?

透热转气法,治法之一。是指对营分邪热证的治疗,在清营热的同时,于用药中佐以银花、连翘、竹叶等清热解毒,轻清透泄药物以透营分邪热转从气分而出的一种治法。方如清营汤中用药,即体现这种治法。

98.何谓升阳举陷法?

升阳举陷法,治法之一。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之证的治法。常用于劳倦伤脾,中阳下陷之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体倦肢软,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或脏器下垂等症。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

99.何谓扶正解表法?

扶正解表法,治法之一。指用解表药与补益或助阳药组成方剂,以治疗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的一种治法,此时表证得解,正虚不受影响,代表方剂如败毒散。

100.何谓釜底抽薪法?

釜底抽薪法,属寒下法。是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以泻去肠胃实热积滞的治法。即如抽去锅底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一样,故名。代表方剂如大承气汤。

101.何谓凉血散血法?

凉血散血法。清热法之一。是清血分热邪的治法。其用药以清热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或神昏谵语,舌绛起刺等。方如犀角地黄丸。

102.何谓回阳救逆法。

回阳救逆法,温法之一。以温里助阳药与益气扶正药配伍,救治阳气衰微,甚或阴盛格阳等证的治法。代表方剂如回阳救急汤。

103.桂枝汤证已有汗出,何以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出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属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于遍身微(药)汗之后,则原证之(病)汗自止。

104.龙胆泻肝汤既可治头痛目赤,又可治阴肿、阴痒,为什么?

头痛目赤,阴肿阴痒,均用龙胆泻肝汤治之,是因以上不同病证,均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引起。而龙胆泻肝汤既可清肝胆实火,又可利肝胆湿热,实火清则头痛目赤可除,湿热去则阴肿阴痒可消,故可同用一方,此即“异病同治”之意。

105.小建中汤与桂枝汤之组成、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组成内均有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但前者芍药用量倍于桂枝,且重用饴糖为君药,故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用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用量对等,一散一收,相反相成,其作用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热,汗出恶风等症。

106.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大承气汤均可治厥,有何区别?

①机理不同:当归四逆汤所致之厥,是血虚而又经脉受寒,血脉不利之故;四逆汤所治之厥乃因阳气衰亡,阴寒内盛引起;四逆散之厥证,则是因肝郁脾滞,阳气内郁不伸所致;而大承气汤所治之厥,为里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达四末所致。②症状各异:当归四逆汤所治,应见有肢体关节疼痛或麻木,舌淡苔白,脉沉细等;四逆汤所治,兼恶寒踡卧,神衰欲寐,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四逆散证中有脘腹胁痛,泄利下重,苔白、脉弦等表现;大承气汤所治之厥,常以“痞、满、燥、实”为依据。

107.生脉散与四逆汤均可救急,如何区别运用?

生脉散与四逆汤均为临床救急之方。但生脉散主治元气大伤之气阴两伤证。症见体倦气短,咽干口渴,汗多,舌燥,脉虚细数等;四逆汤则主治阳气虚衰以神衰欲寐,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为特点。

108.肾气丸温肾助阳,为何方中用药阴阳兼顾?

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证。气属阳,故应温补肾阳,化生肾气。本方用大量滋补肾阴药物,而仅用少量附子、桂枝,意在温暖肾阳,微微生火,以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阴中求阳”之意;重用地黄等药滋补。肾阴,既寓“阴生阳长”之义,又可防长期服药,纯用温补,化燥伤阴之副作用。

109.青蒿鳖甲汤与竹叶石膏汤均可用于温病后期之证,运用上有何不同?

青蒿鳖甲汤与竹叶石膏汤均有清热养阴作用,用于热病后期之证。但青蒿鳖甲汤为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者而设。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来细数为特点。竹叶石膏汤则用于温热病后,气分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以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虚数为特点。

110.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可治心悸、失眠,其证治有何不同?

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可用治心悸、失眠。但前者所治是由阴亏血少,虚火内扰所致,见有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其用药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为主,辅以甘寒滋润以清虚火。后者所治则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引起,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为特点。其用药是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并用。

111.越鞠丸主治“六郁”证,方中为何无治痰郁药物?

越鞠丸为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的常用方剂。方中所用香附、川芎、栀子、神曲、苍术等分别用治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而痰之生,既与气郁有关,又与湿郁相联。方中香附行气解郁,则气机流畅,津液自能流通;苍术燥湿运脾,痰浊亦无由以生。行气可以消痰,燥湿亦可绝痰,故方中也就无需另加治痰郁之专品。

112.旋覆代赭汤、理中丸、藿香正气散、麦门冬汤均治呕吐,各适宜何种类型之呕吐?

四方皆治呕吐,其病机不一,兼症有别。旋覆代赭汤用于胃虚痰浊上逆之呕吐,兼见心下痞鞭,吐涎沫,苔白滑,脉弦虚等;理中丸适宜于中焦虚寒,升降失职之呕吐,除呕吐外,还见形寒肢冷,腹痛喜得温按,舌淡苔白,脉沉迟等;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呕吐,且兼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舌苔白腻等;麦门冬汤所治之呕吐,为胃阴不足,虚火上炎引起,以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为特点。

113.复元活血汤、一贯煎、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各治何种类型胁痛?

复元活血汤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之胁痛;一贯煎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胁痛;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冲逆两胁之胁痛;逍遥散则为肝郁血虚脾弱之胁痛而设。

114.川芎茶调散、龙胆泻肝汤、镇肝熄风汤、羌活胜湿汤均可治头痛,有何不同?

川芎茶调散功能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上攻头目之头痛,以偏正头痛或颠项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特点;龙胆泻肝汤功能泻肝胆实火、利肝胆湿热,用治肝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之头痛,症见头痛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或滑数等;镇肝熄风汤功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故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之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者;羌活胜湿汤功能祛风胜湿,主治风湿在头之风湿头痛,以头痛头重如裹,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为使用要点。

115.理中丸、半夏泻心汤、痛泻要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藿香正气散、保和丸均能治疗腹泻,其区别何在?

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之腹泻,伴脘腹隐痛,喜温喜按,不欲饮食,口不渴,舌淡苔白等;半夏泻心汤能治胃寒肠热的腹泻,多伴心下痞满、呕吐及舌苔黄腻等;痛泻要方可治脾虚肝郁之腹泻,其泻必伴肠鸣腹痛,泻后腹痛仍存等特征,兼有苔白脉弦;葛根黄芩黄连汤能治肠热腹泻,兼身热口渴,胸脘烦热,肛门灼热,苔黄脉数等;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胃气虚夹湿之腹泻,兼见神疲乏力,形瘦纳差,腹胀面黄,舌淡苔白腻等为特征;四神丸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其泻多在黎明时发生,伴腹痛、腰痛、肢冷等症;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泻,其泻不仅伴有胸膈痞满、脘腹疼痛、舌苔白腻等,还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保和丸主治食滞腹泻,以腹痛腹泻、泻后痛减为主,伴有嗳腐吞酸、脘痞恶食、舌苔黄腻、脉滑等。

116.温胆汤与酸枣仁汤均可治心悸不眠,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两方均治心悸不眠之证。但温胆汤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剂,所治之证属实,是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除心悸不眠外,应以胸脘痞闷,呕吐呃逆,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微黄,脉弦滑为辨证要点;酸枣仁汤为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剂,所治之证属虚,是因肝血不足,血不养心,虚热内扰所致。除心悸不眠外,以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117.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均可治眩晕、头痛,运用时有何区别?

两方均可用于风阳上扰所致之眩晕头痛。但半夏白术天麻汤有平肝熄风药与化痰药配伍成方,功在熄风化痰,故适宜于脾湿生痰,肝风内动之眩晕头重痛,同时兼见胸闷呕恶,苔白腻,脉弦滑等。天麻钩藤饮以平肝熄风药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药配伍成方,功在平肝熄风,清热安神,故适宜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头胀痛,并见夜寐多梦,甚至失眠,舌红,脉弦数等。

118.贝母瓜蒌散、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均可治肺燥咳嗽,有何不同?

三方均治咳嗽,但贝母瓜萎散功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故宜于肺燥有痰者,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为特征;清燥救肺汤功在清燥润肺,故宜于温燥伤肺之重证,其证除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外,并见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脉虚大等气阴两伤之症状;百合固金汤功在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兼清热止血,故宜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以咳痰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特征。

119.参苓白术散与健脾丸在组成、功用、主治上有何异同?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砂仁,都有健脾益气和胃之功,皆可治疗腹泻。但参苓白术散还配有薏苡仁、莲肉、扁豆、桔梗,故健脾作用较强,并兼渗湿护肺之功,长于治脾虚夹湿之泻;而健脾丸则配有山楂、神曲、麦芽、木香、黄连、肉豆蔻,健脾作用逊于参苓白术散,但兼消食导滞与清热之效,长于治脾虚食滞之泻。

120.真武汤、实脾散、防己黄芪汤、五苓散均能治水肿,临床运用有何区别?

四方均能治水肿。但真武汤与实脾散均有温暖脾肾之功,均能助阳行水。而真武汤偏于温肾,实脾散偏于暖脾。真武汤温阳利水,兼能敛阴缓急,故主治阳虚水停兼有腹痛或身瞤动之证;实脾散强于散寒利水,兼有行气化滞之功,故主治阳虚水肿而有胸腹胀满者;防己黄芪汤功具益气祛风,健脾利水,故主治卫表不固,外受风邪,以致水湿郁于肌表之风水或风湿,以汗出恶风,身重,舌淡苔白,脉浮为特征;五苓散重在渗湿利水,兼健脾化气,故用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之水肿,伴小便不利,泄泻,或烦渴欲饮,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苔白,脉浮缓等。

121.试述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的机理。

大黄牡丹汤是治肠痈初起的重要方剂。肠痈一证,多由肠道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热结不散所致。故治宜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该方苦寒泻下(大黄、芒硝)、清热除湿(冬瓜子)、活血化瘀(桃仁、牡丹皮)三法结合,使湿热、瘀结通过泻下祛除,气血凝滞之结聚经破血而痈肿消散。故可治肠痈初起,少腹肿痞,按之即疼痛如淋,小便自调等。

122.肾气丸为什么既可治小便不利,又可治小便反多?

小便不利和小便反多,证候表现不同,但均因肾阳不足所致。而肾气丸温肾助阳,既可复其气化功能,又可复其固摄之职。化气行水之功复常,故小便不利者自利,固摄水津之能复职,则小便反多者得减。所以说,肾气丸既可治小便不利,也可治小便反多。

123.结合地黄饮子用药,说明该方上下并治的特点。

地黄饮子中具有交通心肾、开窍化痰之功的药乃菖蒲、远志、茯苓,是为语言不出之“喑”而设,此属治“上”;滋肾阴、补肾阳之品是熟地、山萸、苁蓉、巴戟,为足废不用之“痱”而设,此属治“下”。而配肉桂、附子者,在于温养真元,摄纳浮阳。于是上下并治,以治下为主。

12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痛泻要方、凉膈散、小建中汤、大柴胡汤、当归补血汤、炙甘草汤、补阳还五汤、生化汤、川芎茶调散、麦门冬汤、阳和汤、当归四逆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剂中用量最重的药是什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重用石膏;痛泻要方中重用白术;凉膈散中重用连翘;小建中汤中重用饴糖;大柴胡汤中重用生姜;当归补血汤中重用黄芪;炙甘草汤中重用干地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生化汤中重用全当归:川芎茶调散中重用薄荷;麦门冬汤中重用麦门冬;阳和汤中重用熟地黄;当归四逆汤中重用大枣;六味地黄丸中重用熟地黄。

125.桂枝汤、银翘散、大承气汤、十枣汤、白虎汤、复元活血汤、生化汤、仙方活命饮等方剂的煎服法及其意义如何?

桂枝汤:张仲景要求服用桂枝汤的具体方法,一是“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此乃借水谷之气,助药力以资发汗,使邪随汗而解;二是“温覆令一时许”,此即避风寒,以防复感,以及保暖助药力之意。

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是指不宜久煎,久煎则使药力减退。

大承气汤:“先煮枳、朴,后下大黄,再入芒硝”,是因为硝、黄后下则泻下之力强。即“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十枣汤:①空腹服,使药力能迅速发挥作用;②大戟、甘遂、芫花研末,用大枣煎汤送下,能减低药物之毒性;③从小剂量开始,以免中毒或过泻伤正;④得快利后,糜粥自养,借水谷养胃气以扶正。

白虎汤:煎煮时,以米烂为度,久煮则药汁始出。

复元活血汤:酒水同煎,以加强活血之力。

生化汤:黄酒、童便各半煎服,黄酒能温通血脉,以助药力;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仙方活命饮:酒煎服,能活血通络,以助药力。

126.应掌握以下方剂的组成。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麻子仁丸、济川煎、十枣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清暑益气汤、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四神丸、金锁固精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小蓟饮子、黄土汤、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五苓散、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二陈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保和丸、乌梅丸。













二、自测试题

【A型题】

1.与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无关的是

A.药味用量B.主治证候C.药力大小D.药物的药性E.剂型

2.反佐药作用包括

A.辅助君臣药之力B.防止病重邪甚拒药C.消除君臣药之毒

D.监制君臣药之偏E.缓解君臣药之峻

3.解表剂不宜用于

A.疮疡初起B.外感风寒C.风温初起D.水肿见有表证者E.麻疹已透

4.泄泻兼有表证宜使用的方剂是

A.藿香正气散B.芍药汤C.保和丸D.参苓白术散E.四神丸

5.表里双解剂适用于

A. 表证已解,里未结实者B.表里同病之证C.表里俱热证

D.表里俱寒证E.表寒里热证

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是

A.疏风泄热,宣肺止咳B.解表散寒,兼清里热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疏风解表,清肺泄热E.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7.白头翁汤的功效是

A.清热化湿,涩肠止痢B.清热解毒,凉血散瘀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D.清热凉血,消肿止痛E.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8.一贯煎的功效是

A.温补肝肾B.滋阴疏肝C.滋阴降火D.滋补肝肾E.滋养肺胃

9.旋覆代赭汤的功效是

A.益气清热,降逆和胃B.降气化痰,益气和胃C.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D.行气散结,降逆化痰E.宣降肺气,祛痰平喘

10.补阳还五汤的功效是

A.温补肾阳,强筋壮骨B.补气活血,散瘀通络C.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D.温阳益气,散寒通脉E.温经活血,行气止痛

11.温经汤的功效是

A.温经散寒,祛瘀养血B.活血祛瘀,缓消癓块C.温经化瘀,养血通脉

D.补血活血,祛瘀调经E.温经活血,通络止痛

12.不属于地黄饮子功效的是

A.补肾阳B.滋肾阴C.化痰开窍D.交通心肾E.镇肝熄风

13.小蓟饮子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凉血止血B.清热解毒,凉血止痢C.清心降火,育阴利水

D.凉血止血,清热利水E.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14.天麻钩藤饮的功效是

A.镇肝熄风,滋阴潜阳B.滋阴养血,熄风止痉C.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D.燥湿化痰,平肝熄风E.平肝潜阳,熄风止眩

15.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

A.开郁降逆,化痰散结B.降逆化痰,消痞散结C.温中散寒,除湿消满

D.行气解瘀,化痰消痞E.行气散结,降逆和胃

16.能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方剂是

A.五苓散B.三仁汤C.八正散D.平胃散E.猪苓汤

17.葛花解醒汤的功效是

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B.消导化积,清热利湿C.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D.分消酒湿,理气健脾E.消食和胃,清热散结

18.清气化痰丸的功效是

A.清热化痰,宽胸散结B.清热泻火,攻逐老痰C.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D.燥湿化痰,理气和中E.清热润燥,理气化痰

19.治疗阳证痈疡肿毒初起宜用

A.阳和汤B.仙方活命饮C.黄连解毒汤D.普济消毒饮E.消风散

20.麻子仁丸的组成中含有

A.大黄B.薏苡仁C.枣仁D.芒硝E.白蔻仁

21.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

A.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杏仁B.桂枝、芍药、杏仁、甘草、人参

C.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

D.桂枝、芍药、麻黄、生姜、甘草E.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人参

22.乌梅丸的药物组成不含

A.附子、桂枝B.黄连、黄柏C.细辛、干姜D.当归、人参

E.使君子、槟榔

23.二陈汤的药物组成有

A.半夏、陈皮、甘草、人参B.人参、白术、陈皮、半夏

C.半夏、陈皮、甘草、乌梅D.半夏、陈皮、茯苓、竹茹

E.半夏、陈皮、厚朴、苏叶

24.组成中不含人参、甘草、大枣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B.理中丸C.小柴胡汤D.橘皮竹茹汤E.旋覆代赭汤

25.小青龙汤中主治外寒的药物是

A.麻黄、干姜、细辛B.麻黄、桂枝、细辛C.半夏、干姜、细辛

D.五味子、芍药、细辛E.桂枝、芍药、甘草

26.温里剂常配伍的药物是

A.固涩药B.补气药C.解表药D.滋阴药E.活血药

27.滋阴润燥剂较少配用

A.滋阴养血药B.甘温益气药C.辛香淡渗药D.甘寒生津药E.咸寒润肠药

28.越鞠丸中的君药是

A.苍术B.川芎C.神曲D.栀子E.香附

29.凉膈散的组成包括下列何方

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增液承气汤E.桃核承气汤

30.桑药饮的功效是

A.辛凉透表,宣泄肺热B.辛凉解肌,兼清里热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D.疏散风热,清热解毒E.辛凉泄热,清肺平喘

31.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作用的方剂是

A.小活络丹B.回阳救急汤c.六味地黄丸D.右归丸E.左归丸

32.理中丸的君药是

A.甘草B.人参C.干姜D.白术E.以上都不是

33.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是

A.人参B.炙甘草c.黄芪D.当归E.白术

34.六味地黄丸针对肾阴虚的补泻药对是

A.山萸肉与丹皮B.山药与泽泻C.熟地黄与泽泻

D.丹皮与茯苓E.山药与茯苓

35.当归用量特重的方剂是

A.当归补血汤B.四物汤C.补阳还五汤D.血府逐瘀汤E.生化汤

36.组成中不含黄芪、当归的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B.归脾汤C.补阳还五汤D.当归六黄汤E.防己黄芪汤

37.治疗身热下痢的代表方剂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B.黄连解毒汤C.大承气汤D.半夏泻心汤E芍药汤

38.区别肾气丸证与六味地黄丸证的重要指征是

A.小便频数与小便清长B.头晕耳鸣与阳痿不育C.舌红苔少与舌淡苔白

D.腰膝酸软与腰膝冷痛E.口渴喜饮与口渴欲饮

39.区别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主治证的要点是

A.有无下元不足B.咳嗽与喘逆C.有无表证D.痰热与痰湿

E.舌苔黄腻与白腻

40.小青龙汤与苓甘五昧姜辛汤相同的功效是

A.解表散寒B.燥湿化痰C.宣肺平喘D.健脾利湿E.温肺化饮

41.以下除哪首方剂外均有清热化痰之功

A.清气化痰丸B.小陷胸汤C.蒿芩清胆汤D.温胆汤E.半夏白术天麻汤

42.治疗血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

A.四物汤B.归脾汤C.炙甘草汤D.当归补血汤E六味地黄丸

43.外感风邪所致头痛最宜使用

A.羌活胜湿汤B.镇肝熄风汤C.川芎茶调散

D.龙胆泻肝汤E.半夏白术天麻汤

44.以下属于补益剂的是

A.健脾丸B.温脾汤C.天王补心丹D.玉屏风散E.补阳还五汤

45.补阴剂常配伍

A.温阳药B.清热药C.活血药D.解表药E.固涩药

46.祛痰剂一般不宜配伍

A.祛湿药B.理气药C.收涩药D.清热药E.温里药

47.组成中含有穿山甲、皂角刺的方剂是

A.复元活血汤B.阳和汤C.普济消毒饮D.桂枝茯苓丸E.仙方活命饮

48.黄芪用量特重的方剂是

A.玉屏风散B.补阳还五汤C.补中益气汤D.归脾汤E.防己黄芪汤

49.炙甘草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炙甘草B.桂枝C.麦冬D.阿胶E.干地黄

50.杏仁在以下哪一首方中具有降气润肠的作用

A.三仁汤B.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C.麻子仁丸D.桑菊饮E.杏苏散

51.六一散中甘草与滑石的用量比例是

A.1:2B.1:3C.1:4D.6:lE.1:6

52.黄芪在当归补血汤中的作用是

A.补气活血B.补气健脾C.益气固表D.益气升阳E.补气生血

53.地龙在补阳还五汤中的作用是

A.熄风止痉B.清热平喘C.利水消肿D.活血通络E.以上都不是

54.防风在痛泻要方中的作用是

A.散肝舒脾B.祛风散寒解表C.祛风御风并使固表不留邪

D.透解热毒E.升散脾中伏火

55.大黄在桃核承气汤中的作用是

A.泻热通便B.攻下瘀热C.攻下冷积

D.荡涤留瘀败血E.泻肠中湿热瘀结之毒

56.当归在苏子降气汤中的作用是

A.补血活血B.补血养血C.活血消肿止痛D.治咳逆上气E.养血润燥

57.川芎在酸枣仁汤中的作用是

A.调血散肝B.行气活血C.疏风止痛D.活血祛瘀E.养血柔肝

58.丹皮在犀角地黄汤中的作用是

A.清泻肝火B.凉血散瘀c.内清血中伏火D.凉血止血E.以上都不是

59.荆芥在消风散中的作用是

A.疏风止血B.祛风止痒C.祛风透表D.胜湿止带E.以上都不是

60.桂枝汤中体现“散收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对是

A.桂枝与大枣B.芍药与生姜c.桂枝与生姜D.芍药与甘草E.桂枝与芍药

61.九味羌活汤中兼清里热的药物是

A.黄连、黄芩B.黄芩、生地C.黄连、黄柏

D.黄芩、桑白皮E.生地、丹皮

62.小青龙汤中体现“散中寓收”的药物是

A.麻黄、桂枝B.干姜、细辛C.半夏、五味子D.芍药、甘草E.芍药、五味子

63.以下哪一首方的配伍体现“培土生金”之意

A.泻白散B.四君子汤C.补中益气汤D.健脾丸E.归脾汤

64.乌梅丸用药不体现以下哪种情况

A.益气B.养血C.清热D.固涩E.温中

65.普济消毒饮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黄芩、黄连B.升麻、柴胡C.薄荷、牛蒡子D.玄参、板兰根E.桔梗、甘草

66.下列何方不具有解表作用

A.止嗽散B.定喘汤C.杏苏散D.五苓散E.贝母瓜萎散

67.二陈汤的君药是

A.橘红B.茯苓C.半夏D.甘草E.乌梅

68.实脾散与真武汤中均有

A.附子、芍药、生姜B.附子、白术、干姜C.生姜、苍术、茯苓

D.干姜、附子、茯苓E.生姜、附子、茯苓

69.杏苏散的功效是

A.轻宣凉燥,宣肺解表B.轻宣凉燥,止咳化痰C.轻宣凉燥,散寒发表

D.轻宣凉燥,理肺化痰E.轻宣凉燥,养阴润肺

70.镇肝熄风汤的主治与下列何项无关

A.肺肾阴虚B.肝阳上亢C.风阳上扰D.气逆血冲E.肝肾阴虚

71.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作用的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B.温经汤C.生化汤D.复元活血汤E.补阳还五汤

72.枳实薤白桂枝汤除方名中三药外,还有

A.青皮、陈皮B.木香、厚朴C.苍术、厚朴D.木香、香附E.瓜蒌、厚朴

73.越鞠丸所治六郁有气郁、血郁,但不包括下列

A.火郁B.痰郁C.寒郁D.食郁E.湿郁

74.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玉屏风散中黄芪与防风的配伍意义

A.调和营卫B.补中有散C.散中有补D.固表不留邪E.祛邪不伤正

75.具有温阳利水功用的方剂是

A.苓桂术甘汤B.十枣汤C.实脾散D.防己黄芪汤E.真武汤

76.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配伍意义是

A.温肾暖脾,以助阳气B.温补肾阳,生发肾气C.温补肾命,充填精髓

D.温肾补阳,振奋脾气E.以上都不是

77.补阴剂中属“纯补无泻”的方剂是

A.六味地黄丸B.左归丸C.大补阴丸D.一贯煎E.知柏地黄丸

78.养阴清肺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丹皮B.生地黄C.玄参D.芍药E.麦冬

79.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的代表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B.生脉散C.当归补血汤D.四物汤E.归脾汤

80.除下列何方外,组成中均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A.参苓白术散B.健脾丸C.补中益气汤D.枳实消痞丸E.八珍汤

81.四逆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

A.恶寒肢厥B.呕吐下利C.神衰欲寐D.舌苔白滑E.脉微细数

82.以下哪项不是理中丸的主治范围

A.腹痛喜得温按B.阳虚失血C.中焦虚寒所致的小儿慢惊风

D.肝胃虚寒之胃脘痛E.脾胃虚寒之下利

83.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

A.败毒散B.E刍头翁汤C.葛根黄芩黄连汤D.四神丸E.芍药汤

84.泻白散中清泻肺热的药物是

A.地骨皮、黄芩B.地骨皮、桑白皮C.黄芩、牡丹皮

D.黄连、牡丹皮E.黄芩、大腹皮

85.清暑益气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

A.呕逆烦渴B.身热汗多C.口干心烦D.体倦少气E.脉虚数

86.清营汤证中舌象为

A.舌绛起刺B.舌绛苔干C.舌绛苔白D.舌绛苔滑E.舌绛苔腻

87.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组成相同的是

A.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甘草B.人参、黄芩、半夏、生姜、甘草

C.人参、黄芩、半夏、甘草、大枣

D.人参、黄芩、柴胡、生姜、甘草E.人参、黄芩、半夏、黄连、大枣

88.逍遥散中健脾实土的药物是

A.白术、甘草、茯苓B.苍术、甘草、茯苓c.白术、甘草、赤茯苓

D.苍术、甘草、赤茯苓E.以上都不是

89.下列何项不属于小柴胡汤的主治范围

A.寒热往来B.酸苦水C.胸胁苦满D.目眩E.口苦咽干

90.十枣汤的最佳服用时间是

A.清晨空腹服B.饭前服C.饭后服D.睡前服E.不拘时服

91.由陈皮、芍药、防风、白术组成的方剂是

A.四物汤B.健脾丸C.四逆散D.痛泻要方E.二陈汤

92.由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组成的方剂是

A.大建中汤B.当归四逆汤C.炙甘草汤D.小建中汤E.理中汤

93.组成不含粳米、甘草的方剂是

A.白虎汤B.麦门冬汤C.泻白散D.清暑益气汤E.清胃散

94.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炮附子组成的方剂是

A.五苓散B.肾气丸C.实脾散D.真武汤E.平胃散

95.全身瘙痒,疹出色红,抓破后疹处渗出津水,舌苔白而微黄,脉浮数者,治宜用

A.龙胆泻肝汤B.防风通圣散C.消风散D.银翘散E.仙方活命饮

96.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尽,少腹冷痛者,治宜用

A.血府逐瘀汤B.温经汤C.桃核承气汤D.生化汤E.复元活血汤

97.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脘腹满痛,大便不解者,宜用

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大柴胡汤D.小柴胡汤E.蒿芩清胆汤

98.阳气虚弱,阴血不足之脉结代,心动悸,舌淡苔少者,宜用

A.归脾汤B.天王补心丹C.炙甘草汤D.酸枣仁汤E.生脉散

99.病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薄白而微腻,脉濡者,治宜用

A.败毒散B.九味羌活汤C.羌活胜湿汤D.杏苏散E.藿香正气散

100.患者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痛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治宜用

A.清蒿鳖甲汤B.清骨散C.六味地黄丸D.一贯煎E.大补阴丸

101.患者头面红肿焮痛,咽喉不利,身热恶寒,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用

A.黄连解毒汤B.凉膈散C.仙方活命饮D.普济消毒饮E.甘露消毒丹

102.患者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治宜用

A.小柴胡汤B.龙胆泻肝汤C.蒿芩清胆汤D.四逆散E.逍遥散

103.患者午后身热,其热不扬,身重胸闷,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用

A.青蒿鳖甲汤B.清营汤C.三仁汤D.六味地黄汤E.大补阴丸

104.患者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舌苔厚腻,脉滑,治宜用

A.健脾丸B.保和丸C.藿香正气散D.枳实导滞丸E?枳实消痞丸

105.患者因气郁而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治宜用

A.越鞠丸B.保和丸C.半夏厚朴汤D.平胃散E.厚朴温中汤

106.患者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

A.当归六黄汤B.牡蛎散C.玉屏散D.生脉散E.桂枝汤

107.因水饮内停,气化失职而致水肿,小便不利,头痛发热,口渴欲饮,苔白脉浮者,治宜用

A.十枣汤B.五苓散C.真武汤D.实脾散E.猪苓汤

108.因肝血不足而致虚烦失眠,咽干口燥,头目眩晕,脉细数者,治宜用

A.天王补心丹B.归脾汤C.酸枣仁汤D.朱砂安神丸E.炙甘草汤

109.患者素体痰多,又感风寒,痰热内蕴,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黄质稠,苔黄腻,治宜用

A.麻杏石甘汤B.小青龙汤C.苏子降气汤D.泻白散E.定喘汤

110.患者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治宜用

A.导赤散B.八正散C.六一散D.小蓟饮子E.黄土汤

【B型题】

1.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是

A.君药B.臣药C.佐助药D.佐制药E使药

2.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A.益气升阳举陷B.补气固表止汗C.益气活血

D.益气行水消肿E.益气生血

3.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的作用是

4.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的作用是

A.当归、生地黄、熟地黄B.麻黄、杏仁、甘草C.人参、玄参、丹参

D.黄连、黄芩、大黄E.生地黄、玄参、麦冬

5.芍药汤中含有

6.天王补心丹中含有

A.银翘散B.补中益气汤C.小柴胡汤D.大柴胡汤E.败毒散

7.病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心下满痛,大便不解,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用

8.病人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按之无力,治宜用

A.阳明气分热盛B.阴虚有火,潮热盗汗C.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D.温病后期,阴虚邪伏E.阴虚内热,虚劳骨蒸

9.青蒿鳖甲汤证的病机是

10.白虎汤证的病机是

A.透热转气B.凉血散血C.泻下清上D.补泻兼施E.火郁发之

11.普济消毒饮的配伍含有

12.凉膈散的配伍含有

A.真武汤B.半夏泻心汤C.黄土汤D.定喘汤E.小青龙汤

13.附子、黄芩同用的方剂是

14.黄连、半夏同用的方剂是

A.清热解毒,开窍醒神B.清热开窍,豁痰解毒c.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D.阴阳并补,开窍化痰E.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15.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16.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A.生姜B.干姜C.姜汁D.炮姜E.煨姜

17.逍遥散中用的是

18.真武汤中用的是

A.温中行气,燥湿除满B.燥湿运脾,行气和胃C.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D.温阳健脾,行气利水E.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19.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20.厚朴温中汤的功用是

A.白芍、白术B.当归、白芍C.柴胡、白术D.羌活、防风E.防风、甘草

21.芍药汤与真人养脏汤的组成均有

22.消风散与川芎茶调散的组成均有

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桃核承气汤D.凉膈散E.小陷胸汤

23.以下为清,缓下以除中上二焦邪热的方剂是

24.“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的代表方剂是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B.补气活血通络C.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D.化瘀生新,温经止痛E.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25.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

26.阳和汤的功效是

A.熟地黄B.干地黄C.生地黄D.酒蒸熟地黄E.鲜地黄

27.炙甘草汤中用

28.六味地黄丸中用

A.玉屏风散B.牡蛎散C.当归六黄汤D.桂枝汤E.生脉散

29.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者,宜用

30.感受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者,宜用

A.活血祛瘀,行气止痛B.行气疏肝,散寒止痛C.下气祛痰,通阳散结

D.行气开郁,降逆化痰E.行气止痛,温中燥湿

31.血府逐瘀汤的功效是

32.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功效是

A.外感风寒,内停水饮B.肾阳不足,痰饮上壅于肺

C.素有痰热,复感外寒,郁而为热

D.表邪化热,肺热炽盛E.肺有伏火郁热

33.小青龙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34.麻杏石甘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A.半夏泻心汤B.小陷胸汤C.调胃承气汤D.平胃散E.旋覆代赭汤

35.湿浊中阻之痞证宜用

36.痰热互结之痞证宜用

A.羌活胜湿汤B.川芎茶调散C.麻黄汤D.九味羌活汤E.败毒散

37.外感风寒湿邪兼里热之头痛,治疗最宜

38.气虚外感之头痛,治疗最宜

A.肺肾阴亏,虚火烁金B.木火刑金C.温燥犯肺,气阴两伤

D.阴虚蕴热,复感疫毒,毒热熏蒸,津液被灼

E.胃虚有热,津液不足,气火上逆,灼伤肺津

39.百合固金汤证的病机是

40.咳血方证的病机是

A.杏苏散B.桑杏汤C.桑菊饮D.败毒散E.清燥救肺汤

41.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苔薄白而干,治宜选用

42.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治宜选用

A.清热祛湿B.芳香化湿C.利水渗湿D.温化水湿E.祛风胜湿

43.三仁汤与八正散在功用上均可

44.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在功用上均可

A.桂枝配茯苓B.桂枝配芍药C.桂枝配吴茱萸

D.桂枝配桃仁E.桂枝配阿胶

45.五苓散中有

46.炙甘草汤中有

A.二陈汤B.温胆汤C.清气化痰丸D.小陷胸汤E.越鞠丸

47.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方剂是

48.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方剂是

A.但消不补B.只补不消C.消补兼施,以消为主

D.消补兼施,以补为主E.消中寓补,使消不伤正

49.枳实导滞丸中的“消补”配伍关系是

50.保和丸中的“消补”配伍关系是

【X型题】

1.以下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有

A.温脾汤B.温经汤C.温胆汤D.当归四逆汤E.小建中汤

2.以下能治疗胁痛的方剂有

A.一贯煎B.龙胆泻肝汤C.复元活血汤D.逍遥散E.金铃子散

3.以下药物组成中含有桂枝的方剂有

A.五苓散B.桃核承气汤C.九味羌活汤D.独活寄生汤E.炙甘草汤

4.以下药物组成中含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的方剂有

A.参苓白术散B.健脾丸C.枳实消痞丸D.补中益气汤E.八珍汤

5.以下具有活血祛瘀功用的方剂有

A.补阳还五汤B.生化汤c.血府逐瘀汤D.温经汤E.黄土汤

6.独活寄生汤的药物组成中含有

A.当归、芍药B.人参、甘草C.川芎、熟地D.茯苓、白术E.防风、细辛

7.以下可治疗厥逆之证的方剂有

A.大承气汤B.四逆汤C.四逆散D.乌梅丸E.肾气丸

8.以下用药体现“升降配伍”的方剂有

A.桑菊饮B.仙方活命饮C.清胃散D.四逆散E.血府逐瘀汤

9.以下可治疗失血的方剂有

A.理中丸B.黄土汤C.十灰散D.小蓟饮子E.归脾汤

10.以下药物组成中不含黄芪的方剂有

A.参苓白术散B.生脉散C.玉屏风散D.逍遥散E.补阳还五汤

【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是《_____》,被推崇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______》。

2.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称之为_____,而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为______。

3.败毒散治痢疾初起,前人称之为______法,方中人参的作用主要是______。

4.“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的代表方是______,使用本方时,常以______四症为依据。

5.麻子仁丸的组成是______(汤)加麻子仁、白蜜和_____而成。

6.小柴胡汤中柴胡的作用为______,而逍遥散中柴胡作用是______。

7.蒿芩清胆汤主治_____证,方中导湿热下行以从小便而去的药物是______。

8.半夏泻心汤用药寒热相伍,辛开苦降,方中辛开散寒的药物为______;方中苦降泄热的药物为______。

9.普济消毒饮主治______,配伍体现“以泻代清”的代表方剂为_____。

10.苇茎汤主治_____证,而主治湿热肠痈之代表方剂为_____。

11.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舌红,苔黄腻,属_____(方)之主治;腹痛,便脓血,赤多白少,舌红,苔黄,脉弦数,宜用______(方)。

12.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______重加饴糖组成,功可温中补虚,尤善______。

13.当归四逆汤主治______证,方中温通血脉的药物有_______。

14.四君子汤与理中丸组成内均有_____等药,所以两方均具有_____之功效。

15.完带汤主治_____之带下,方中重用______为君。

16.炙甘草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______,桂枝在方中的作用为______。

17.一贯煎主治_______胁痛证,方中疏肝止痛的药是______。

18.地黄饮子主治______证,其用药上下同治,但以治______为主。

19.酸枣仁汤中酸枣仁与川芎的配伍,是______与_______之配伍法。

20.越鞠丸主治______证,而主治梅核气之代表方剂为______。

21.定喘汤所治之喘为外感风寒,_____所致,方中体现“散收”相伍的药物是麻黄与_____。

22.桃核承气汤由______(方)加桃仁,______而成。

23.补阳还五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_______,其作用主要是______。

24.黄土汤主治_____,脾不统血所致出血证,方中白术,附子与阿胶、地黄并用,是“_____”之配伍法。

25.清燥救肺汤中配桑叶作用在______,桑菊饮中伍桑叶作用在______。

26.藿香正气散中藿香,一药而兼两用,是指既能______又能______。

27.真武汤组成内除附子、白术、茯苓外,还有______二药,主治______证。

28.二陈汤主治______证,方中君药为______。

29.贝母瓜蒌散主治______证,运用本方时应以咳嗽呛急,______,苔白而干为使用要点。

30.脾虚食积之泄泻,最宜______(方);而脾虚湿盛之泄泻,治疗最宜______(方)。

31.九味羌活汤主治______,里有蕴热证。方中清泄里热的药物是______。

32.理气剂属于“八法”中的_______法,温经汤属于_______剂。

33.肝火犯胃之呕吐吞酸宜用_______(方);而咳血方主治______之咳血。

34.连翘在保和丸中作用为_______,而在凉膈散中有______之效。

35.方剂的变化形式主要有药量增减的变化、________和________。

36.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而见小便_______,而五苓散主治膀胱蓄水证则见小便_____。

【是非判断题】

1.小青龙汤中用干姜、细辛,既温肺化饮,又助麻黄、桂枝解表。()

2.银翘散中用药是辛凉中配少量辛温之品,故治疗寒热夹杂之证。()

3.济川煎与麻子仁丸均属润下之方,但前者药性偏温,后者药性偏凉。()

4.败毒散与小柴胡汤组成内均配伍人参、甘草,故二方均有扶正以助祛邪的作用。()

5.逍遥散中配伍茯苓、白术、甘草,作用在“培土生金”。()

6.白虎汤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均用石膏,其配伍作用,前者长于清胃,后者重在清肺。()

7.风热疫毒之邪发于头面之红肿焮痛,目不能开,最宜仙方活命饮治疗。()

8.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最宜用八正散。()

9.芍药汤内肉桂,其作用是温阳散寒止痛。()

10.当归四逆汤既可治血虚寒厥,又可治寒入经络之腰、腿疼痛。()

11.气虚下陷之久泻、久痢,最宜用补中益气汤。()

12.炙甘草汤重用炙甘草、干地黄,可治虚劳肺痿。()

13.肾气丸用药配伍方法,属于“阴中求阳”之类。()

14.牡蛎散所治,既有阳虚自汗,复有阴虚盗汗之症。()

15.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色白,清稀无臭,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缓。治宜用完带汤。()

16.厚朴温中汤除有行气温中作用外,方内配伍肉豆蔻,更有芳香化湿之功。()

17.复元活血汤中用瓜萎根,作用在生津止渴。()

18.小蓟饮子用药:止血之中寓以化瘀,清利之中兼以养血。()

19.杏苏散由参苏饮去人参、葛根、木香,加杏仁而成。()

20.麦门冬汤所治之证,乃肺胃阴亏,虚火上炎,气机逆上引起,凡咳逆、呕吐而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者,均可用之。()

21.三仁汤功能清热祛湿,主治湿温病而见湿热并重之证。()

22.风湿身痛而见身重、汗出恶风者,可用防己黄芪汤。()

23.二陈汤原方中用乌梅生津敛液,以防半夏等温燥药物消灼阴液,使化痰而不伤正。()

24.枳实消痞丸所治之痞满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所致,但以热重于寒,实多虚少为特点。()

25.阳和汤与金匮肾气丸的用药,都体现了“阴中求阳”的配伍方法。()

【名词解释】

1七方2.十剂3.君药4.逆流挽舟法5.大承气汤6.痛泻要方7.凉膈散8.理中丸9.开窍“三宝”10.玉屏风散l1.辛凉平剂12.生化汤13.阳和汤14.温经汤15.复元活血汤16.金锁固精丸17.四神丸18.汤剂19.鸡鸣散20.三补三泻21.八法22.汗法23.温下剂24.反佐药

25.使药(此外“基本知识”中123—147问也可作为名词解释习题)

三、自测试题答案

【A型题】

1.E2.B3.E4.A5.B6.E7.C8.B9.B10.B

11.A12.E13.D14.C15.A16.B17.D18.C19.B20.A21.C22.E23.C24.B25.B26.B27.C28.E29.C30.C31.D32.C33.C34.C35.E36.E37.A38.C39.D40.E

41.E42.D43.C44.D45.B46.C47.E48.B49.E50.C51.E52.E53.D54.A55.B56.D57.A58.B59.B60.E61.B62.E63.A64.D65.A66.E67.C68.E69.D70.A

71.E72.E73.C74.A75.E76.B77.B78.B79.C80.C

81.E82.D83.E84.B85.A86.B87.C88.A89.B90.A

91.D92.D93.E94.D95.C96.D97.C98.C99.B100.E

101.D102.E103.C104.B105.A106.B107.B108.C109.E110.D

【B型题】

1.C2.D3.A4.E5.D6.E7.D8.E9.D10.A

11.E12.C13.C14.B15.A16.E17.E18.A19.C20.A

21.B22.E23.D24.A25.A26.E27.B28.A29.B30.D

31.A32.C33.A34.D35.D36.B37.D38.E39.A40.B

41.B42.E43.A44.B45.A46.E47.B48.D49.E50.A

【X型题】

1.DE2.ABCDE3.ABE4.ABCE5.ABCD6.ABCE7.ABCD8.ADE9.ABCDE10.ABD

【填空题】

1.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2.佐助药;引经药3.逆流挽舟;扶正祛邪

4.大承气汤;痞满燥实5.小承气;杏仁、白芍6.透少阳半表之邪;疏肝解郁

7.少阳湿热;赤茯苓、碧玉散8.半夏、干姜;黄芩、黄连9.大头瘟;凉膈散

10.肺痈;大黄牡丹汤11.芍药汤:白头翁汤12.芍药;缓急止痛

13.血虚寒厥;桂枝、细辛14.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

15.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山药、白术16.干地黄;通阳复脉17.肝肾阴虚;川楝子

18.喑痱;下19.酸收:辛散20.六郁证;半夏厚朴汤

21.痰热内蕴;白果22.调胃承气汤;桂枝23.黄芪;补气活血

24.脾阳不足;刚柔互济25.轻宣肺燥:疏风散热26.外散风寒;内化湿滞

27.芍药、生姜;阳虚水泛28.湿痰;半夏29.燥痰咳嗽;咯痰难出

30.健脾丸;参苓白术散31.外感风寒湿邪;黄芩、生地黄32.消;理血

33.左金丸;肝火犯肺34.清热散结;清解上焦热毒

35.药味加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36.自利;不利

【是非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名词解释】

1.七方,是方剂分类方法之一。首见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不同的方剂。

2.十剂,是方剂分类方法之一。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方剂。

3.君药,方剂基本结构之一。即指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4.逆流挽舟法,是治疗方法之一。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

5.大承气汤,方名。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效,用治实热积滞证。因本方有泻下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大承气。

6.痛泻要方,方名。由白术、防风、白芍、陈皮组成,有泻肝补脾之功。用补脾泻肝的药物来治疗土虚木乘,脾受肝制的肠鸣腹痛腹泄,泻后腹痛不减的方剂。

7.凉膈散,方名。由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竹叶、蜜组成,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之功用;主治上中二焦积热证。因本方治热证,清上泻下并行,使膈热自消,故名。

8.理中丸,方名。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效,用治中焦虚寒证。因本方用药,使中焦虚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日理中。

9.开窍“三宝”,指凉开方剂中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三方。三方组成均是以芳香开窍药配伍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用于治疗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的热闭证。

10.玉屏风散,方名。由黄芪、白术、防风、大枣组成,有益气固表止汗之效,用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之证。因本方益气固表实卫御风,有如挡风之屏障,而又珍贵如玉,故名玉屏风散。

11.辛凉平剂,指用性味辛凉,具疏散风热作用的方剂。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所致的恶寒轻、发热重、汗出不畅、咽痛等证的方剂。方如银翘散。

12.生化汤,方名。由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组成,主治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之证。因本方温经散寒、养血化瘀,而能使新血生,瘀血化,故名“生化”。

13.阳和汤,方名。由熟地、麻黄、白芥子、肉桂、炮姜、鹿角胶、生甘草组成;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用,主治阴疽属阳虚寒凝证。因本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化阴凝而使阳和之意。

14.温经汤,方名。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组成;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漏下不止,或月经不调证。因本方用药寒热消补并用,但以温养冲任为主,故名“温经”。

15.复元活血汤,方名。由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组成。功能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瘀血停滞胁下之胁痛证。因本方各药合用,使瘀血去,新血生,痛自舒,元自复,故名复元活血汤。

16.金锁固精丸,方名。由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肉组成,主治遗精滑泄证。由于本方用药以固涩精关为主,有如“金锁”之意,故名。

17.四神丸,方名。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组成。功能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主治五更泄泻证。因方中四药治泄功效神速,故名。

18.汤剂,剂型之一。将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透后,再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称为汤剂。

19.鸡鸣散,方名。由槟榔、陈皮、木瓜、吴萸、紫苏叶、桔梗、生姜等组成。具有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功用。主治寒湿脚气。因本方宜在鸡鸣时服,故名鸡鸣散。

20.三补三泻,指六味地黄丸组方用药特点。即本方组成中熟地、山茱萸、山药谓“三补”;茯苓、泽泻、丹皮谓“三泻”。

21.八法,治疗方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首见于程钟龄的《医学心悟》。

22.汗法,解表法之一。是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表证的治法,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

23.温下法,泻下剂之一。具有温里通便作用,适用于脏腑间寒冷积滞之里寒实证。方如温脾汤。

24.反佐药,方剂组成基本结构之一。即佐药中所配用的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多在病重邪甚,病人拒药时运用。

25.使药,方剂组成基本结构之一。有两种意义。一为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为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献花(0)
+1
(本文系针道求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