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河南省
2017-08-22 | 阅:  转:  |  分享 
  
河南省(He’nanSheng)?

简称豫。位于黄河下游南岸。古称“中州”、“中原”。古为豫州地,唐置河南道,元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置河南省。因在黄河之南,故名。又因河南在《禹贡》九州中为豫州地,故简称“豫”。

郑州市

郑州市(ZhengzhouShi)?

位于东经113.6°,北纬34.7°,在河南省中北部。春秋为郑国地,郑国最初在今陕西的华县。据《中州杂俎》:“郑,町也”,町,意为“地形平坦”。华县位于渭河平原,所以称为“郑”。北周在荥阳县汜水镇置郑州。隋炀帝大业年间,郑州治所迁至管城县,即今郑州市。1952年设市。?

荥阳市(XingyangShi)?

位于东经113.3°,北纬34.7°,在河南省中北部,郑州市西侧。战国为韩荥阳邑,秦置荥阳县,因地处荥泽之北而得名。荥泽是一处辽阔的积水地,《禹贡》称之为荥波。王莽末年,荥泽干涸,成为平地。1994年设市。

登封市(DengfengShi)

?位于东经113.0°,北纬34.4°,在河南省中部,颖河上游。唐万岁登封元年(695年)武则天为了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带领文臣、武将、神汉、巫婆来到嵩山。先到山上举行祭天仪式,又在少室山下举行祭地仪式,大赦天下,免税,赐臣下酒食,畅饮十天,并取皇帝登岳封禅之义,改年号为“万岁登封”,改嵩山县为登封县。1994年设市。?

新密市(XinmiShi)?

位于东经113.3°,北纬34.5°,在河南省中部,嵩山东麓,双洎河上游。西周时为密国。密国是以密山为名的。据《密县志·名胜志》:“密,山名,亦国名也,盖因山以名。”密山以“密”为名,是因山的形状像座宏大的殿堂,《尔雅》:“山如堂者曰密”。汉置密县。1994年改设新密市,取在旧密县新设市故名。?

新郑市(XinzhengShi)?

位于东经113.7°,北纬34.4°,在河南省中北部,郑州市南侧。新郑,春秋为郑国都城。郑原为邑名,在今陕西华县,是周宣王弟郑桓公的食邑。东周初年,郑松公的儿子武公迁居黄河、颖水之间,因为这里是郑国的新迁地,历史上称为新郑。1994年设市。?

中牟县(ZhongmouXian)?

位于东经114.0°,北纬34,7°,在河南省中北部,黄河南岸。汉置中牟县。中牟城北五里有牟山,高仅丈余,绵延数十里。据《大清一统志》:“邑之得名于此。”一说中牟为春秋初期郑大夫祭仲封地,“中”、“仲”音近,境内又有牟山,故名。另一说因县境有牟山,山东有外牟,故称中牟。

?巩义市(GongyiShi)?

位于东经112.9°,北纬34.7°,在河南省中南部,郑州西侧,黄河之畔。春秋为巩邑,秦置巩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巩,固也;四面有山河之固。”以巩命名,是取山河四塞,巩不可克之义。后改名,元复置。1991年改设巩义市,取巩县旧名之巩与驻地名孝义镇之合称为巩义市。

开封市

开封市、县(KaifengShi、Xian)?

位于东经114.3°,北纬34.7°,在河南省中北部。春秋为郑地,汉置开封县。据《太平寰宇记》,开封,取开拓封疆之意。1948年设开封市。?

尉氏县(WeishiXian)?

位于东经114.1°,北纬34.4°,在河南省中部,开封市西南。“古狱官曰尉氏”,今尉氏原为“郑之别狱”,并以这里为食邑,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据《汉书》:“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秦置尉氏县。?

兰考县(LankaoXian)?

位于东经114.8°,北纬34.8°,在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东侧。清代,兰阳、仪封二县合并,称兰仪,以二县首字为名。因讳皇帝溥仪之“仪”字,改兰仪为兰封。1954年,兰封、考城二县合并,称兰考县,又以二县首字为名。?

杞县(QiXian)?

位于东经114.7°,北纬34.5°,在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南侧。古多杞柳,西周称杞国,秦置雍丘县,五代改杞县。县因古国名,国因柳名。?

通许县(TongxuXian)?

位于东经114.4°,北纬34.4°,在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南边。春秋为许国地。宋置通许镇。宋太祖赵匡胤下诏疏浚蔡河。自京师至通许镇,沿河设置闸门,按时开闸,调节水量,漕运畅通。取自汴京直通许国故地之义,故名通许。宋真宗咸平五年设咸平县,以年号为名。后因与咸平府同名,改为通许县。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PingdingshanShi)?

位于东经113.2°,北纬33.7°,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南。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置高阳县,县境有高阳山,县治在今高阳里。1957年由叶县、宝丰二县析置平顶山市。平顶山以山峰平顶为名。?

汝州市(RuzhouShi)?

位于东经112.8°,北纬34.1°,在河南省中部,洛阳市东南。北魏置汝源县,隋改汝州,1913年改为临汝县。因濒临汝河,故名。1998年设市。?

宝丰县(BaofengXian)?

位于东经113.0°,北纬33.8°,在河南省中部,北汝河流域。北宋时,铁是铸造兵器和农具的主要原料。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龙兴县出现铁矿,办有冶铸场。宋王朝视为国宝,因改县名为“宝丰”。?

叶县(Yexian)?

位于东经113.3°,北纬33.6°,在河南省中部,平顶山市南部。古代有个“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名叫沈诸粱,字子高,是春秋时的楚国大夫。他曾经平定白公胜的叛乱,稳定了楚国政局,采食于时,称叶公。叶,即今叶县。秦置叶县。?

襄城县(XiangchengXian)?

位于东经113.4°,北纬33.8°,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南。周襄王避叔带之难居此,后筑城,秦置襄城县。五代时,梁太祖宋温的父亲名朱诚,讳“诚”及其同音字,曾改为襄县。后复名。

?鲁山县(lushanXian)?

位于东经112.8°,北纬33.7°,在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汉置鲁阳县,北周时改为鲁山县,县东北十八里有曹山。掘《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郏县(JiaXian)?

位于东经113.2°,北纬33.9°,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部。郏为古国名,春秋时属楚,名郏邑。郏邑原是郏敖的封地,又是郏敖的埋葬地,因此以“郏”为名,汉代置郏县。

洛阳市

洛阳市(LuoyangShi)?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6°,在河南省西北部,郑州市西侧,洛阳,因地处洛水之北,故名。东周、东汉等九朝均在此建都,1948年置市。?

孟津县(MengjinXian)?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8°,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北部,黄河之畔。孟津,原名“盟津”,是古代洛阳东北黄河上的重要渡口,是以周武王伐纣在此与诸侯歃血为盟命名的。孟为盟的谐音。金代在孟津渡南口置孟津县。?

伊川县(YichuanXian)?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4°,在河南省中西部,洛阳市南。隋置伊阙县,因北邻伊阙山(今龙门山)得名。1927年在此县置自由、平等二县,1932年二县合并,改称伊川县,因邻伊河得名,伊河,古称伊川。

汝阳县(RuyangXian)?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1°,在河南省中西部,洛阳市南。唐置伊阳县,因与宜阳县同音,1959年改为汝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

偃师市(YanshiShi)?

位于东经112.7°,北纬34.7°,在河南省西北部,郑州市西侧,黄河之畔。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攻取朝歌,灭掉商朝。武王回师镐时,认为天下已经太平,决定偃师息戎。于是“放马华阳”,兵车入库,表示不再打仗。《读史方舆纪要》,“周武王伐纣,回师息戎,因名偃师。”秦因置偃师县。1993年设市。?

嵩县(SongXian)?

于东经112.0°,北纬34.1°,在河南省中部。金置嵩州,明置嵩县,因县境有嵩山得名。嵩山为我国五岳之一的中岳。?

新安县(Xin''anXian)?

位于东经112.2°,北纬34.7°,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西侧。秦置新安县。取新治安宁之意。隋置谷州,因县境有谷山。1936年复新安县名。?

宜阳县(YiyangXian)?

位于东经112.1°,北纬34.5°,在河南省西部,洛阳市西南。秦置宜阳县,以宜阳山为名。北魏,因县在洛水北称阳市,东魏置阳州。1949年复置宜阳县。?

栾川县(LuanchuanXian)?

位于东经111.5°,北纬33.7°,在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北麓。以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鸾川,后内栾木丛生改为栾川,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栾川县,因川得名。?

洛宁县(LuoningXian)?

位于东经111.6°,北纬34.4°,在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隋义宁二年(618年)在永固城置永宁县。据《洛宁县志》:“县曰永宁,示罢兵革安井里之意。”李渊自说:起兵志在平息干戈,宁靖天下。1914年以洛河改名洛宁县

焦作市

焦作市(JiaozuoShi)?

位于东经113.2°,北纬35.2°,在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焦作市源于焦作村名,焦为姓氏,焦作,指焦姓经营的作坊。在焦作周围的许多村名都有“作”字,如李贵作、陆家作、上百作等。一说,据《说文解字》:“焦,火所伤也,从火雥声,”因而认为焦作原是经营煤业的作坊。1956年以矿区设焦作市。?

济源市(JiyuanShi)?

位于东经112.5°,北纬35.0°,在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山西省为邻。隋置济源县。县境西北有王屋山,是古代济水的发源地,故曰济源。1988年设市。?

修武县(XiuwuXian)?

位于东经113.4°,北纬35.2°,在河南省西北部,邻山西省。修武一名源出一历史事件。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出师伐纣,从豫北平原向商都朝歌(今淇县)进军,路经今修武一带时。车上的轭断为三截,天雨三日不止,军队无法前进。武王问姜尚:“车轭为三,天雨三日不止,难道是天意不让伐纣吗?”他解释道:“轭折为三,是要我们把军队分为三军,天雨三日不止,是为我们洗涤兵马。”于是“修武勒兵于宁,更名邢丘曰怀宁,曰修武。”修武,意为整顿军队。?

温县(WenXian)?

位于东经113.0°,北纬34.9°,在河南省西北部,郑州市西北,黄河北岸。汉置温县,“温”源于西周初期苏岔生的封国名。一说因境内温泉得名,周为温邑。?

武涉县(WusheXian)?

位于东经113.3°,北纬35.0°,在河南省北部,郑州市以北,黄河之畔。隋开皇十六年设武陟县。据《说文解字》:“陟,登也,从阜步。”段玉裁注:“谓缘阜而步也。”《尔雅》: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曰陟。今焦作、修武一带,太行余脉起伏,以“陟”为名,应取登山或取山岭重叠义。又因原为修武境,故以武陟为名。?

博爱县(Bo''aiXian)?

位于东经113.0°,北纬35.1°,在河南省西北部,沁河下游,与山西省为邻。1927年置博爱县,是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吉鸿昌命名的。为了防止以后发生流血事件,便于国民党地方政府领导,吉鸿昌将军根据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等自然条件,认为可以置县,于是向国民党政府提议与沁阳县分县而治,按孙中山先生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学说,取名博爱县。?

孟州市(MengzhouShi)?

位于东经112.7°,北纬34.8°,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东北,黄河北岸。汉置河阳县,元称孟州,明改孟州为孟县。孟县,源为孟津——古代黄河的重要渡口。孟县得名于孟津。1996年设市。?

沁阳市(QinyangShi)?

位于东经112.9°,北纬35.0°,在河南省西北部,沁河下游。隋置河内县,因在黄河北。明设怀庆府。1913年改为沁阳县,因在沁河之北,故名。1989年设市。

鹤壁市

鹤壁市(HebiShi)

?位于东经114.1°,北纬35.8°,在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市名源于鹤壁集,在今市北十五里。今市原名大湖,1957年置鹤壁市。鹤壁源于一个传说。相传,这里有家饭店,营业萧条,但是店主为人善良。一天,有个道人来到店里,自言囊中空空,没钱买饭。店主人仍热情招待。第二天清晨,道人却不辞而别,在雪白的墙壁上画了个大鹤。店主大怒,正要拿锹把白鹤铲掉,白鹤却翩翩起舞飞了起来。此事惊动了四邻观看,天数长了,饭店也兴隆起来,形成了集镇。据《元一统志·新德路》师拓诗,内有“白鹤壁游,善应泊山”句,并说“今汤阴县有鹤壁镇”。?

浚县(XunXian)?

位于东经114.5°,北纬35.6°,在河南省北部,卫河之畔。汉置黎阳县,元设浚州,明改浚县。浚指浚水,浚水是卫河和淇河合流处的古称。卫淇合流处,由于两河的冲激,流水浚深,故以“浚”为名。?

淇县(QiXian)?

位于东经114.2°,北纬35.5°,在河南省北部,卫河北岸。元置淇州,明改淇县,以城北淇河得名。

新乡市

新乡市、县(XinxiangShi、Xian)?

位于东经113.8°,北纬35.2°,在河南省北部,卫海上游。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西晋太和五年(370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史记志疑》说:“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隋置新乡县。1949年设新乡市。?

卫辉市(WeihuiShi)?

位于东经114.0°,北纬35.3°,在河南省北部,新乡市东北部。战国属魏之汲邑,西汉置汲县,县因邑名。1988年设市。

辉县市(HuixianShi)?

位于东经113.7°,北纬35.4°,在河南省北部,新乡市西北部。汉置共县,后改苏门县,金在苏门县置辉州,明改为辉县。“辉”得名于苏门山下百泉湖畔的威惠王祠之清辉殿,其昂角飞檐,气势壮丽。1988年设市。

?获嘉县(HuojiaXian)?

位于东经113.6°,北纬35.2°,在河南省北部,新乡市西部。据《中州杂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春,汉武帝驾幸豫北,走到汲县的新中乡,恰在这时,路博德使人送南越相吕嘉首至,武帝很高兴,取擒获吕嘉之义,改新中乡为获嘉,并置县。?

原阳县(YuanyangXian)?

位于东经113.9°,北纬35.0°,在河南省北部,郑州市东北,黄河北岸。宋神宗熙宁年间,并原武入阳武,宋哲宗元祐年间复置原武县。1951年原武、阳武二县合并,以二县首字得名。?

长垣县(ChangyanXian)?

位于东经114.6°,北纬35.1°,在河南省东北部,黄河西北岸,以山东省为邻。秦置长垣县。长垣在战国时为魏之首垣。长垣、首垣,据《水经注》是因“县有防垣,故县氏之。”防垣即防御齐、赵入侵的城郭.?

封丘县(FengqtuXian)?

位于东经114.4°,北纬35.0°,在河南省北部,开封市以北。汉置封丘县。封丘为“古封父之国”,丘,坟墓也,封丘即封父坟墓的所在地。封父是古代部落联盟酋长炎帝的后裔。一说为汉高帝因封翟母墓而置。后几经废置,隋复置封丘县。?

延津县(YanjinXian)?

位于东经114.2°,北纬25.1°,在河南省北部,开封市西北部。秦置酸枣县,宋改为延津县。以县北原有黄河渡口延津,故名。

安阳市

安阳市、县(AnyangShi,Xian)?

位于东经114.3°,北纬36.0°,在河南省北部。商代为殷地,“殷墟”就在今市区的小屯村。战国为新中邑,秦国张唐攻拔宁新中,改宁新中为安阳县。据《安阳县志》:“变‘宁’为‘安’,义相近矣;水北山南曰阳,其以在淇北,故名。”1949年置市。?

林州市(LinzhouShi)?

位于东经113.8°,北纬36.0°,在河南省北端,太行山东麓,与山西、河北省为邻。战国时为临虑县,因境内有隆虑山,邑名临虑,因东汉殇帝名隆,避“隆”改隆虑县为林虑县。金置林州。明改为林县。林县源于林虑,省虑字为县名。1996年改设林州市。?

内黄县(NeihuangXian)?

位于东经114.8°,北纬35.9°,在河南省北部,卫河上游,与河北为邻。汉置内黄县。魏称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故有内黄、外黄之称。黄河南岸有外黄和小黄,黄河以北称内黄。?

汤阴县(TangyinXian)?

位于东经114.3°,北纬35.8°,在河南省北部,安阳市南部。西汉置荡阴县,因位于荡水之阴得名。荡原为古国名,因荡水流经古荡国得名。唐贞观元年(627年)以水微温,改荡水为汤水,并荡原为汤阴县。?

滑县(HuaXian)?

位于东经114.4°,北纬35.5°,在河南省北部,卫河东岸。东晋初名滑县。滑,据说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伯爵,称滑泊。县境有滑伯庙和滑伯墓。滑台,城周二十余里,中城和里城建筑在高台上,下以黄河为堑,居高临下,非常险要,谓之滑台。明代洪武年间改滑州为滑县。

濮阳市

濮阳市、县(PuyangShi、Xian)?

位于东经114.9°,北纬35.6°,在河南省东北部,黄河北岸,与山东省为邻。秦置濮阳县,因位于濮水之阳(北)而得名。1983年设市,1978年复置县。

南乐县(NanleXian)?

位于东经115.1°,北纬36.0°,在河南省东北隅。汉置乐昌县,晋改昌乐县。唐庄宗为了避祖父李国昌之讳,又因昌乐县治在汉、晋两代故治以南,改名为南乐县。?

台前县(TaiqianXian)?

位于东经115.8°,北纬35.9°,在河南省东北部,黄河北岸,与山东省为邻。1978年析范县东部地区设台前县。清为寿张县,寿张故城南十二里有凤凰山,由于常年雨水冲刷,现只剩一个小丘陵,按故城的方位,人们称为南台子。今县设在南台子前,故名。?

清丰县(QingfengXian)?

位于东经115.1°,北纬35.8°,在河南省东北部,与河北、山东省为邻。汉置顿丘县,唐大历七年(772年)置清丰店。这里有个孝子张清丰,为人所仰。据《旧唐书·地理志》:“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

范县(FanXian)?

位于东经115.4°,北纬35.8°,在河南省东北部,黄河北岸,与山东省为邻。春秋有范邑,为晋国大夫士会的封地。汉置范县,因范邑得名。

许昌市

许昌市、县(XuchangShi、Xian)?

位于东经113.8°,北纬34.0°,在河南省中部,郑州市南。周代称许国,秦置许县,三国时名许昌县。魏文帝认为许县是东汉的灭亡地,不祥,因改名许昌。后改名,1913年复置。1949年设许昌市。?

禹州市(YuzhouShi)?

位于东经113.4°,北纬34.1°,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北。汉置阳翟县,明代为禹州,传禹治水有功,禹子启在此建夏朝故名。据《水经注》:“夏禹始封于此。”1913年置禹县。1988年设市。?

长葛市(ChanggeShi)?

位于东经113.7°,北纬34.2°,在河南省中部,郑州市南。长葛,据传为“古葛天氏之故地”。战国初易名为长社。应邵说:“其社中树暴长,更名长社。”汉置长社县。隋改置长葛县。1993年设市。?

鄢陵县(YanlingXian)?

位于东经114.1°,北纬34.1°,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东北。古为鄢国地。春秋时郑灭鄢,“初仍其故名,后乃改为鄢陵”。“陵”是以县境岗陵纵横为名的。西汉置鄢陵县。

漯河市

漯河市(LuoheShi)?

位于东经114.0°,北纬33.5°,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以南。因沙河内多螺坑,明称螺湾河,后“螺”雅化为“漯”,故名。1949年设漯河市。?

郾城县(YanchengXian)?

位于东经113.9°,北纬33.5°,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东南。古为郾子国地。西汉以“郾”为名,置郾县。隋置郾城县。后梁朱温的父亲名朱诚,讳“城”字,改县名为郾县。宋代复置郾城县。?

临颍县(LingyingXian)?

位于东经113.9°,北纬33.7°,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南。西汉置临颍县,因濒临颖河,故名。?

舞阳县(WuyangXian)?

位于东经113.5°,北纬33.4°,在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南。舞阳是从氵无得名的。氵无水发源于岗峦起伏的伏牛山间,“氵无”通“舞”,因其源头珠花四溅,形若飞舞得名。战国时,魏国在氵无水北岸建筑城邑,取氵无水之阳义,名舞阳。汉置舞阳县。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SanmenxiaShi)?

位于东经111.2°,北纬34.7°,在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与山西省为邻。1957年析陕县会兴区七乡置三门峡市,因邻黄河三门得名,据《水经注》:“砥柱,山名也,……亦谓之三门矣。”?

灵宝市(LingbaoShi)?

位于东经110.8°,北纬34.5°,在河南省西端,与山西、陕西省为邻。唐玄宗元年,有人对玄宗说,玄元皇帝(道家鼻祖李耳)降临凡间,人们曾在丹凤门前的通衢上看到他。他告诉人们,有“灵符在尹喜之故宅”。尹喜故宅就是函谷关的尹喜台。唐玄宗立即派人前往发掘,结果在尹喜台的西边挖到了。唐玄宗说是天降宝符,于是改年号为天宝,改桃林县为灵宝县。1993年设市。?

卢氏县(LushiXian)

位于东经111.0°,北纬34.0°,在河南省西部,洛河亡游。汉置卢氏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卢敖为秦朝博士。一说以山得名,卢氏山在今县城西北。?

陕县(ShanXian)?

位于东经111.1°,北纬34.7°,在河南省西北隅,黄河南岸。秦置陕县。“陕,隘也”,就是险要难以通行的地方。陕县县境位于崤山山岭的环抱之中,“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固以“陕”为名。一说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塬为界,分陕而治,故名。?

渑池县(MianchiXian)?

位于东经111.7°,北纬34.7°,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市西。渑池本池塘名,位于崤山和渑池山之间。塘内产一种金钱蛙,名“黾”,因名黾池。据《水经注》,黾池是“因崤黾之池以为县”,后加“水”作渑池。?

义马市(YimaShi)?

位于东经111.9°,北纬34.7°,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市西。本为驿马,义马似由驿马而得名。又传唐秦琼在此饮马,后“饮”演为“义”,故名。1981年改为义马市。

商丘市

商丘市、县(ShangqiuShi、Xian)?

位于东经115.6°,北纬34.4°,在河南省东北部,北邻山东省。古称归德府,秦置睢阳县,隋改宋城县,明改商丘县。商丘,曾是商朝都邑所在地,意即商朝的废墟。故址在今商丘县城的南面,因这是商部落的废墟,故以商丘为名。1950年在朱集镇置商丘市。?

虞城县(YuchengXian)?

位于东经115.8°,北纬34.3°,在河南省东北隅,商丘市东部。虞城为古虞国地,因虞国为名,秦置虞县。北魏改置萧县,隋复置虞城县。?

夏邑县(XiayiXian)?

位于东经116.1°,北纬34.2°,在河南省东北部,沱河上游,与安徽省为邻。夏邑在战国时期为下邑,‘因地窳下故名”。西汉置下邑县。明代改下邑为夏邑县。在古代,“夏”通“下”。?

民权县(MinqaanXian)?

位于东经115.1°,北纬34.6°,在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东南,以山东省为邻。1929年置民权县。当时地处睢县、考城、兰封、宁陵、杞县五县之间,匪盗出没,社会秩序混乱。刘镇华上电冯玉祥将军,说这一带“去睢、考、兰、宁均极远,实有鞭长莫及之虞”,拟授“平等、自由、博爱先例,划睢、考、兰、宁四邑边地,于适中地点,添设县治。”“平等”、“自由”是1927年用资产阶级政治口号在伊川、宜阳一带和“博爱”同时设置的两个县,刘氏认为应该仍用这样的口号作县名置县。冯玉样定新县为民权县。?

永城市(YongchengShi)?

位于东经116.3°,北纬33.9°,在河南省东缘,沱河和浍河上游,与安徽省相邻。秦置芒县,东汉改临睢县,晋废,隋改永城县。永城县位于黄河下游,黄河屡次决口,多从这里经过。据说洪水虽汹涌,永城城垣却一直安然无恙。隋代取永久巩固之义,名永城。1996年设市。?

睢县(SuiXian)?

位于东经115.0°,北纬34.4°,在河南省东北部,惠济河中游。秦置襄邑县,明入睢州,1913年改为睢县。古代,豫东有睢水,睢县因位于雎水河滨,故名。?

柘城县(ZhechengXian)?

位于东经115.3°,北纬34.0°,在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柘城一名始于战国,属楚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拓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秦置柘县,隋改拓城县。?

宁陵县(NinglingXian)?

位于东经115.3°,北纬34.4°,在河南省东北部,商丘西部。战国始有宁陵一名。据《宁陵县志》:“从来更置改属,民不宁居”,并引班固之语:“邑无定名,民无定里”为证。以宁为名,是出于人民的意愿。战国末年,由于信陵原名宁,易名宁陵。汉武帝置宁陵县。

周口市

周口市(ZhoukouShi)?

位于东经114.6°,北纬33.6°,在河南省东部,颖河畔。明代以前,据说有家姓周的兄弟三人在此摆渡,称周家渡口。万历年间,由周家渡口简称周家口。乾隆年间,又称周家口集和周家埠。清代,并有粮□水利通判驻此,因此又名周口镇。1982年设市。?

商水县(ShangshuiXian)?

位于东经114.5°,北纬33.5°,在河南省东部,颖河畔。汉代称汝阳,以妆水为名。隋代改为氵殷水。宋太祖赵匡胤尊其文赵弘殷为宣祖,讳“殷”、“氵殷”等字,“殷”、“商”为同一王朝名,改“氵殷水”为“商水”。?

淮阳县(HalyangXian)?

位于东经114.8°,北纬33.7°,在河南省东部,许昌市东南。秦置陈县,汉置淮阳国,晋置陈县,宋改淮宁府,1913年改为准阳县。因该县位于淮河之北故名。?

太康县(TaikangXian)?

位于东经114.8°,北纬34.0°,在河南省东部,涡河上游。秦置阳夏县,隋改太康县。太康城“相传是夏太康所筑”,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代国王。因人得名。?

扶沟县(FugouXian)?

位于东经114.3°,北纬34.0°,在河南省中部,贾鲁河、双洎河畔。西汉置扶沟县。据《水经注》,县境“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有扶沟之名。”?

沈丘县(ShenqiuXian)?

位于东经115.0°,北纬33.3°,在河南省东部,沙颖河中游,与安徽省为邻。秦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改项城县,明置沈丘县。沈丘是以周朝的沈国为名的,沈丘意为沈国废墟。?

郸城县(DanchengXian)?

位于东经115.1°,北纬33.6°,在河南省东部,茨河上游,与安徽省为邻。汉置郸县,在今永城县境。按“郸”奉为“单”。郸县应是原来以“单”为名的城堡,西汉置县加“邑”。据《汉书·地理志》:“郸,莽曰单城。”城为邑,故改单为郸。?

鹿邑县(LuyiXian)?

位于东经115.4°,北纬33.8°,在河南省东边,涡河畔,与安徽省为邻。春秋时,今县城名“苦”,县境西部另有鸣鹿城。鸣鹿城传说即是因麇鹿众多,以常有鹿鸣为名的。北朝省“鸣”宇,为鹿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在“故鹿城地”置县,名鹿邑。?

西华县(XihuaXian)?

位于东经114.5°,北纬33.7°,在河南省中部偏东,鲁河畔。“西华”是与“东华”相对而言的。据《水经注》:“有东,故言西矣。”东即东华城。东华、西华得名,起于华氏。宋大夫正考父,食采于华,为华氏。因地域很广,有东华、西华之称。汉置西华县。?

项城市(XiangchengShi)?

位于东经114.8°,北纬33.4°,在河南省东南部。西周时有项国,秦置项县,以国为名。隋代改为项城县。1993年设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ZhumadianShi)?

位于东经114.0°,北纬32.9°,在河南行南部。驻马店因“旧为遂平至明港间驿马驻所”而得名。1949年设市。后两次撤市,1980年复置市。?

确山县(QueshanXian)?

位于东经114.0°,北纬32.7°,在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市南。北宋置确山县,以县城东南六里的确山为名。?

新蔡县(XincaiXian)?

位于东经114.9°,北纬32.7°,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东南部。秦置新蔡县,新蔡之名,应取“蔡之新地”义。蔡的疆土原在今上蔡、汝南两县,后来向东扩张,占领今新蔡一带,所以说为蔡之新地。后来在此筑城,因名新蔡。??

上蔡县(ShangcaiXian)?

位于东经114.2°,北纬33.2°,在河南省中南部,驻马店市东北。上蔡,商代即以“蔡”为名。上蔡的“蔡”是从县城东蔡岗上的蓍草得名的。上古时期,盛行占卜,用蓍草占卜叫“筮”,“蔡”字由“草’、“祭”组成,就是用蓍草祭神占卜的意思。《续河南通志·舆地志》说:“宓羲氏因蓍草生蔡地,画卦于此,遂名其地曰蔡。”汉置上蔡县。因蔡平侯徙新蔡,遂称此为上蔡。?

西平县(XipingXian)?

位于东经114.0°,北纬33.3°,在河南省中南部,驻马店市北。据传西平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因为“西陵于夷”故名西平。唐置西平县。?

泌阳县(BiyangXian)?

位于东经113.3°,北纬32.6°,在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市西南西汉置比阳县,比也作沘,是泌河的原名。比阳县治即今泌阳县城,由于县治在沘水之阳,故名。?

平舆县(PingyuXian)?

位于东经114.6°,北纬32.9°,在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秦置平舆县,为古挚国地,奚仲之后,并有奚仲造车的故事。据《说文解字》:“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所以战国时称“舆”,加之这里地形平坦,以“平”字冠名,称平舆。

汝南县(RunanXian)?

位于东经114.3°,北纬33.0°,在河南省东南,驻马店市东。汉置汝阳县。1913年改为汝南县,因在汝河之南,故名,汉为汝阳,似为后来河水改道所置。一说西汉置汝南郡,因辖区大部分在汝河流域南部,故名。?

遂平县(SuipingXian)?

位于东经113.9°,北纬33.2°,在河南省南部,驻马店以北。汉置吴房县,隋复置,唐改为遂平县。据传李愬取蔡州,是从吴房的文城栅出发的,蔡州平定后,为了纪念这次袭击战的辉煌战果,取从此出兵,遂平蔡州之义。?

正阳县(ZhcngyangXian)?

位于东经114.3°,北纬32.6°,在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市东南。正阳县,曾名滇阳、慎阳和真阳。据《读史方舆纪要》:“滇、慎具读真”音,西汉置滇阳县,由滇水经县南流过,故名滇阳。永平五年失印,据《重修正阳志》:“正阳县,古慎国”。便以古国名作县名,改滇为慎,水名也被改为慎水。南北朝时改为真阳县。清世祖名胤禛,年号雍正,讳“慎”字。“禛”与“真”同音,雍正元年改“真”为“正”,始名正阳县。

信阳市

信阳市、县(XinyangShi、Xian)?

位于东经114.0°,北纬32.1°,在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东麓。西汉置钟武县。曹魏时置义阳县,义阳,原是西汉时期平氏县的乡名,因以为名,宋太祖赵光义,讳“义”字,古代“信”与“义”意近,改名“信阳”。1913年复置。1949年设市。?

潢川县(HuangchuanXian)?

位于东经115.0°,北纬32.1°,在河南省东南部。流经县境的潢河,因流经黄国故土,古代名黄水,后来在“黄”旁加水,为“潢”。1914年改为潢川县。?

淮滨县(HuaibinXian)?

位于东经115.4°,北纬32.4°,在河南省东南部,淮河畔,与安徽省为邻。1952年置淮滨县,因县城濒临淮河北岸,故名。?

息县(XiXian)?

位于东经114.7°,北纬32.3°,在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息县古为周代息国故地,西汉置县,以古国为县名。并加一“新”字,置新息县。元为息州,明改息县。?

新县(Xinxian)?

位于东经114.8°,北纬31.5°,在河南省东南隅。新县原为新店集,是河南、湖北间的交通要道。由于这是新设的店,故名新店,后称新店集,后改新集。1947年在新集置新县。

商城县(ShangchengXian)?

位于东经115.4°,北纬31.7°,在河南省东南端,大别山北麓。汉置雩娄县,隋改殷城县,宋讳殷改商城县。古有殷商,市与殷意近,故名。?

固始县(GushiXian)?

位于东经115.7°,北纬32.1°,在河南省东南部,以安徽省为邻。固始县,战国时名寖丘。据《水经注》:固始“故寖也,寖丘在南,故籍丘名县矣。”西汉置固陵县,东汉改固始县。唐张守节说:“今光州固始县,本寖丘邑也。”一说固始得名于光武帝“欲善其终,必固其始”一语。?

罗山县(LuoshanXian)?

位于东经114.5°,北纬32.2°,在河南省东北部,淮河上游,与湖北省为邻。罗山在县城十里,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在山下置县,名罗山。因山得名。?

光山县(GaangshanXian)?

位于东经114.9°,北纬32.0°,在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东南。南朝设光城县,因有浮光山,“每有光耀”故名。浮光山又名光山,隋朝改名为光山县。

南阳市

南阳市(NanyangShi)?

位于东经112.5°,北纬33.0°,在河南省西南部。秦置南阳郡,据《水经注》:因“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周朝的疆域,向南只到长江中下游,因此,今南阳地区在西周时称“南国”。“阳”量因北屏伏牛,南滨汉水,取山南水北之义。隋代置南阳县。1948年置南阳市。

邓州市(DengzhouShi)?

位于东经112.0°,北纬32.6°,在河南省西南部。汉置邓县,以春秋时邓国为名。1913年复置。1988年设市。?

桐柏县(TongbaiXian)?

位于东经113.4°,北纬32.3°,在河南省南部,桐柏山北麓。以置复阳县,隋改桐柏县,因位于桐柏山麓,以山为名。?

方城县(FangchengXian)?

位于东经112.9°,北纬33.2°,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东北。汉置堵阳县,北魏设方城县,因境内方城山得名。?

淅川县(XichuanXian)?

位于东经111.4°,北纬33.1°,在河南省西南部,与陕西、湖北省相邻。北魏时,因县境有淅水,置淅川县。后废,1913年复置。?

镇平县(ZhenpingXian)?

位于东经118.2°,北纬33.0°,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西。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设置镇平县。当时金朝已临末期,危机四伏,镇平之名,当以阳管镇的“镇”加“平”字,取镇慑和平定判乱之义。?

唐河县(TangheXian)?

位于东经112.8°,北纬32.6°,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东南。北魏置上马县,唐为泌阳县,明改唐县,因水为名。古代桐、泌合流称唐河。1923年改为唐河县。?

南召县(NanzhaoXian)?

位于东经112.4°,北纬33.4°,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北。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南召县,“因地有南召店,故名。”南召店是因东汉时的召信臣得名的。后来这里出现了两个集市,按方位名南召店和北召店。?

内乡县(NeixiangXian)?

位于东经111.8°,北纬33.0°,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西。北周时期名中乡,隋置中乡县。隋文帝的父亲名杨忠,讳“忠”字,“中”与“忠”同音,与“内”义近,因改中乡为内乡县。?

社旗县(SheqiXian)

位于东经112.9°,北纬33.0°,在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东。社旗,本名赊旗店,据《南阳县志》,赊旗是由于“元分旗屯田”,军主姓佘,后伪为“赊”。1965年取“赊”谐音,简化为社旗县。??

新野县(XinyeXian)?

位于东经112.3°,北纬32.5°,在河南省西南部,白河流域,与湖北省为邻。汉置新野县。据传远古南阳盆地是个湖泊,新野处在湖底。战国时湖底形成了新的平原。新野,意为新形成的田野。?

西峡县(XixiaXian)?

位于东经111.4°,北纬33.3°,在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1950年由内乡县析置西峡县。从陕西的汉中平原到河南的南阳盆地,有一条漫长的峡谷.这条峡谷的东端,为西峡县。西峡原名西峡口,因位于南阳西侧的峡口为名。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