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卜筮”描述初稿2016.10.6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共出现了两个“筮”字,也就是卜筮算命。第4卦蒙卦卦辞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 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第8卦比卦卦辞曰“原筮,元永贞,无咎”。远古时期,先民对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感到恐惧和不解,便认为有一种神 秘的力量掌控着一切,所以要向老天和大地的神灵求教,这就是卜筮的起源。后来人们慢慢了解了很多天地自然规律,对自然的恐惧感慢慢减弱,直 到科学已经非常发达的当今,人们还是存有一些疑惑,所以卜筮算命,表达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一种美好愿望。卜筮,是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桥梁, 是人类从无知到有知,从感性到理性的必经阶段。为保证沟通高级信息祭天,屏蔽低级信息祭鬼神,占卜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无事不占,无疑不占 ,不正不占,不诚不占”。只有正心诚意才能沟通高级的能量信息。对同一件事,第一次诚心占卜是太极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一”,假设准确率是 100%。如果再次占卜,则是两仪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二分之一,准确率只有50%。第三次占卜是四象状态,沟通量是四分之一,准确率只有2 5%了,这就是能息跌落的原理。蒙卦是讲启蒙教育,卜筮是古人向天地鬼神学习沟通的手段和过程,学习是向智者学习,所以在古人看来卜筮和学 习有相通之理。求学要有主动精神,不是我们老师追着求童蒙来学习,而是童蒙求学于老师。求学要认真诚恳虚心,就像算卦一样,初次占筮诚心实 意则告诉其答案,再而三地占筮就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告诉他,所以学习也要动脑筋,举一反三。那么比卦中为什么也有卜筮之象?比卦是讲战争 之后,弱小的部落联合起来,推选出一个首领。在长期的部落混战中,也曾涌现出过很多的部落群小首领,各领风骚数十年,各个诸侯都经历过比附 对象没有选对带来的痛楚。所以在比卦之时,需要仔细地考察新的首领是否靠得住,反复推究,甚至用筮卦来决定,说明其谨慎行事的态度。蒙卦是 万物个体愚昧的初始阶段,比卦也是组成的原始部落群的愚昧阶段,所以不管对个人还是团体,都拿不定主意。等到人的智力慢慢增长,对大自然的 规律充分了解之后,就不需要卜筮了,所以周易后边的卦中,不再出现“卜筮”之辞。张武忠2016.10.6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