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项目投资如何安全退出》
2017-08-25 | 阅:  转:  |  分享 
  
IPO迎提速盛宴,投资者如何实现退出收益最大化?投资是一次痛苦的航船,而IPO能让你抵达幸福的一站。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而言,最完美、收益最大化
的退出方式无非是IPO。自2017年以来,虽然针对IPO的各类流言蜚语风声不断,但是IPO常态化的趋势却已成为绝对的主流,无论是监
管层的明确态度还是行业的理性呼声,都在引导着IPO政策不断地走向市场化、成熟化。IPO迎提速盛宴IPO退出是指投资方支持投资标的企
业上市,进而通过减持获得回报的退出方式。在美国等成熟市场中,IPO是创投首选的退出方式。而在中国,由于一级和二级市场间存在较大的套
利空间,IPO在回报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2017年上半年IPO退出案的平均回报倍数(2.51)和IRR(42.8%)均远高于其他退
出方式。随着IPO的重新放开,创投自2015年起迎来收获期。2017年上半年,以IPO为形式的退出案达到了147家,渗透率达到55
.1%。据清科私募通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07月全球共有43家中国企业完成IPO,IPO数量环比增加13.16%,同比增加95
.45%。43家IPO企业中19家企业有VC/PE支持,占比44.19%。IPO退出共19起,涉及机构80家,77支基金、0位投资
人。本月IPO退出数量同比上升18.75%,环比下降11.76%。以发行价计算,2017年7月IPO退出平均回报倍数为2.38倍。
7月中企IPO共涉及16个一级行业。从案例数来看,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和电子及光电设备分列前三位。从金额方面来看,金融、机
械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分列前三位。政策层面促进IPO常态化在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领导层强调将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
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
经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功能,作为企业直接融资重要途径的IPO必然重担在身,新的政策利好预计近期便可显现。7月21日,证监会核
准了9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包括深交所创业板4家企业,上交所主板5家企业,9家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44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是7月份以来
证监会连续三周下发了9家企业的IPO批文。如此看来,在坚持质量的基础上,IPO提速已成为政策之向、情理之中的事。纵观今年上半年A股
市场的整体情况,证监会已在逐步推进IPO直接融资的工作,无论是A股IPO数量还是融资金额,2017年上半年较2016年同期都出现了
大幅上涨。当前IPO的常态化趋势以及未来大提速的政策预期,都在昭示着私募股权投资的黄金机遇期已经到来。如何实现IPO收益最大化?2
017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减持新规”),并很快明确了关于首发企业中创业投资基金
股东的锁定期安排及适用该政策的创业投资基金的具体认定标准。减持新规拉长了VC/PE从被投项目中退出所需要的时间、加大了依赖一二级市
场差价进行套利的成本,也更加考验企业本身的素质:如果企业足够优秀,可以通过IPO融资来更好地拓展业务,对投资人来说延迟退出是能够获
得更高回报的;但如果企业的素质不够好,即使通过运作上市了、股价在短时间内冲到很高,但长期来看投资人的回报仍不会如期望的好。那些一位
追求短平快式投资的机构和个人,虽然能够短期获利,却不能实现财富的持续增值。因此,作为投资者,能够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具备长远发展潜力
的企业并长期持有其股权,才能在企业IPO中实现收益最大化。而作为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除了拥有一双“火眼金睛”,精准地选择优质标的,
还应在投资决策、风险控制、投后服务、项目退出等环节,具备很强的执行能力,真正助力投资者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献花(0)
+1
(本文系加股金201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