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譜源流序》考《邢氏宗譜》卷一第17頁至第22頁的《宗譜源流序》是假托趙孟頫親筆之偽作。《宗譜源流序》撰寫時間是“至正十年庚寅歲春王三月之 吉”,署名是:“宋宗室博士歷翰林學士年家眷弟吳興趙孟頫子昂拜撰”。歷史事實是,元朝共有:至元、元貞、大德、至大、皇慶、延祐、至治 、泰定、至和、天順、天歷、至順、元統、至元、至正十五個年號。至正是元朝的最后一個年號,“至正十年”是公元1350年。根據百度百科提 供的信息:“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https://baike.bai du.com/item/%E6%9D%BE%E9%9B%AA松雪https://baike.baidu.com/item/%E9% 81%93%E4%BA%BA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https://baike.b aidu.com/item/%E5%8D%97%E5%AE%8B/457341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https ://baike.baidu.com/item/%E8%B5%B5%E5%8C%A1%E8%83%A4/61716赵匡胤十一世孙、 秦王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B5%E5%BE%B7%E8%8A%B3赵德芳嫡派子孙 。”“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至正十年是趙孟頫逝世的第二十八年,死后二十八年仍為 《邢氏宗譜》親筆撰寫了《宗譜源流序》,顯然是不可能的!《宗譜源流序》中記載到,邢氏“子孫蕃衍散徒於并州湖陽諸郡,傳至恕,從伊川學 呂公著焉。為??政院說書。元祐初除御史。子居實,早有詩名。侄顯宗為濡湏參軍,遂居和州。耀宗任丹陽別駕。因愛姑熟山水遂家焉。生五嗣: 曰茂一、授修職郎,携子蘭一遷繁昌之紫嵐嶺;曰茂三、遷返皖城;曰茂四、遷高淳;曰茂二,生蘭二,孫曰浩者,歷嘉興路知事;曾孫傑,至正丙 子【注:至正無丙子】第授繁陽教諭,陞婺州同知;元孫岳,至正五年第任湖廣岳州路守,奕世襲纓駢。組後先相望,蔓延於江、浙、吳、蜀、楚、 閩間,皆一本而萬殊此也。”從這段記述中,“恕”是邢氏三十三世祖。“元祐”(1086—1094)是北宋哲宗的第一個年號。序中所說的“ 顯宗”與“耀宗”是親兄弟。譜中《歷代世系圖考》,“顯宗”又名“純二”,“耀宗”又名純五,屬湖陽派;“恕”屬鄭縣派。顯宗是濡南八里坂 始祖:祖三公是顯宗的嫡系玄孫。序中稱顯宗是“恕”的侄,而“恕的生活年代為1050——1150年代間”。祖三公譜中明確記載:“元末時 罹兵變偕子遷八里坂”。這就告訴後人祖三公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約是1340—1420年代間。那么大于四代之上的顯宗應生活在1150—1 240代之間,那么顯宗顯然不是生活在1100年代前“恕”的直系侄兒。元末明初,祖三公直系子孫只在五代之內,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另立 族系創建宗譜。由此可知:濡南八里坂邢氏宗譜中的《宗譜源流序》,是假借趙孟頫之名的偽作,八里坂邢氏宗譜在明天啟丁卯(1627)年前, 沒有分族建譜的可能。明天啟丁卯(1627)年才是濡南八里坂邢氏首次修譜。濡南八里坂邢氏種德堂十八世孫懋強攷撰二0一七年二月廿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