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周易中的“有它”
2017-08-31 | 阅:  转:  |  分享 
  
周易中的“有它”初稿2016.10.6在周易中,共有三个卦出现“有它”,第8卦比卦初六爻辞曰“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第2
8大过卦九四爻“栋隆,吉,有它吝”,第61中孚卦初九爻“虞(yu)吉,有它不燕”。很多学者将“它”字,简单地理解为“其它”,或“意
想不到的事情”,没有挖掘出圣人的真正寓意。“它”的本义指“虫、蛇”,甲骨文“它”的字形,上“宀(mian)”指坎穴,下面的“匕”弯
弯曲曲像一条长虫。在第8卦比卦中,“有它”,与卦辞的“不宁方”意义相近,指偏远的落后的,还处于穴居草居阶段的不安宁的外邦异族。上卦
为坎为冬天,下坤为地,初六在地表之下,阴爻象征柔软的虫蛇之身,初六对应的时序是酷暑夏季,蛇虫活动频繁,后来才引申为第三人称代词,后
人在“它”字左面加了一个“虫”旁,造出了一个特指的“蛇”字。上古时期人们穴居草居,最怕蛇虫侵害,平时见面寒暄“有它乎”、“无它乎”
,就跟现代人见面问候“有恙、无恙”一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问候语都有所不同,比如吃不饱饭的时期,大家见面就问“吃了吗”,改革开
放后南方人见面大都问“发财了吗”,看到熟悉的大龄青年也会问“娶媳妇了吗”,其实“有它”“无它”在远古时期的使用,就像现代见面“吃了
吗”一样的再普通不过了,只不过年代实在久远,变得晦涩难懂而已。“有它”与“终”相对应,显示出周易文辞的丰富多彩,“终”为艮卦代指栋
宇而居的文明社会,孔圣人《系辞传》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大意是上古时候,冬天则
藏身洞穴,夏天则在野外居住,后世圣人为了防止洪水猛兽的侵袭,遂教民建筑宫室,上有栋梁下有檐宇,以防御风雨,是取象于大壮卦。而相对的
“有它方”,还处在穴居草居的落后时期,南美和非洲的一些部落民族至今还保持着穴居草居的居住方式,“有它之方”之初六没有机会但有诚心归
附“已终”的九五,九五也不会嫌弃落后的初六,像“有孚盈缶”一样,将甘露恩泽降临到初六头上,初六得吉,九五也得吉。由此可以看出,在比
卦卦辞中文王用到“不宁方”,在爻辞中周公改称为“有它方”,更加富有诗意妙不可言,中国汉字“一字多义”和“多字一义”的历史是如此悠久
,华夏民族描述事物的特殊思路也由此找到了根源。第28大过卦九四爻“栋隆,吉,有它吝”,大过卦是借房屋的栋梁来做比喻,不能向下弯只能
向上翘,九四爻之栋梁好不容易向上拱起了,如果下应初六,初六为“虫”,虫子就会蛀蚀房梁,当然有隐患而“吝”了。第61中孚卦初九爻“虞
吉,有它不燕”,也与“虫蛇”有关,中孚卦是讲万事万物遵循自然规律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燕子筑巢最大的天敌是蛇,所以燕子有躲避蛇的天性
。以此隐喻人要学习燕子的聪明,也要自觉趋吉避凶。张武忠2016.10.6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