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平阴县的两古城
2017-09-06 | 阅:  转:  |  分享 
  
平阴县两古城(红字为文史文章所用)

东阿镇位于平阴县的南端,是老东阿县的县城;平阴镇位于平阴县北端,是平阴县的老县城。这对老姐妹分别是汉代建立的东阿县与平阴县两县的县城住地重镇。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时,平阴县划归卢县、东阿县,于是她们走在一起,同属老东阿县的两个重镇,五年后,于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又被帝王分开,分别到平阴与东阿两个不同的县担任各自县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的重担。一过就是千余年,直到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3年,为战事需要,两县合为平阿县,她俩才又在同一县内并肩战斗,五年后的1948年,这两古镇又同归于以黄河为界划为的平阴县。她们一南一北,互相比美斗艳。

以东阿命县始于秦。春秋时期为齐国柯邑后改为阿邑秦时始称东阿汉置东阿县。东阿在今黄石山下的东阿镇历史悠久地处冲要历来志家每多艳称。“城头黄石瞰狼水岩之渡口清河贯鱼山浩之”(《山东通志》)。旧《东阿县志》载“东阿古之名邑也。今盟争战废垒遗墟见经史者不一而足。东阿为南北冲瞿四通八达东负南山西北距河为自古必争之也。”老东阿城西临黄河东望泰山南接东平湖自古为鲁西南重镇商贾集散地。东阿镇春秋时期称谷邑为春秋相管仲的封地。这里是鲁国和齐国的交界处同时又是齐国与赵、晋、卫、燕等国不断交战兵家必争之地。是名人辈出人文荟萃之地。齐国名相管仲、张良的老师--黄石公、混世魔王程咬金以及明代万历皇帝的老师、东阁大学士于慎行等。《水经注》里是这样记载“谷城北有黄石台黄石公与子房张良期处也。”张良在圮桥下“拾履拜师”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据史料记载就在张良拜师学艺之后“圮上老人”就和张良相约“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十三年之后张良跟随汉高祖刘邦路过济北谷城也就是今天的东阿镇曾遍访“圮上老人”而未见。后来张良来到黄石台下见一黄色巨石恰似一位正襟危坐的仙翁颇像当年的老师“圮上老人”即认为这石头就是老师化作而成于是张良便在此地建了祠堂将这块黄石供拜起来以纪念老师授业之恩。因此黄石台便成了八大景之一的“黄石仙踪”。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知县朱真为避河之患东阿镇镇重修为防洪水之患于少岱山(在东阿镇)西麓狼溪河东岸又筑新城开东门和东南门即东西两城五个城门。当时的东阿镇是筑土为造城而成的城周围四里一百三十步有余高一丈八尺池阔一丈五尺深一丈。城楼五座东门门楣书“少岱”为“少岱门西门为“安平门”南门为“聚宝门”北门为“清溪门”东南门为。“天池门”。天池山在城东南书院村。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知县秦昂增修楼堞甃砖石开拓阕箱深墼隍堑从那渐次壮丽。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知县田乐、白栋相断增修。城狼溪河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并入卢县大和六年(832年)划入卢县、东阿县;开成二年(837年)复置平阴县,属。平阴文庙位于旧县城东南隅,新县城府前街的西端,东距县政府约1公里,是省内仅存的县级文庙。始建于北宋元符至大观四年间(1098—1110),历经元、明、清各代修葺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如今,庙宇虽有倾圮,主建筑和园林规模,仍为一碧瓦红墙、飞檐斗拱、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的建筑群。文庙,坐北向南,南北长l98米,东西宽80米,占地1.3公顷。建筑布局分三路: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东侧建有忠义祠、名宦祠、文昌庙、三代宫、东斋。西侧有节孝祠、西斋。四周砖砌花墙,前有柏林照壁,后有林园花圃,石碑林立,庭院井然。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5间长22米,进深3间宽1l米,高11.8米,斗拱式建筑,重梁起架,歇山式九脊顶,上覆琉璃瓦。大殿正面有6根八棱高浮雕盘龙石柱,配以云朵,十分精美。殿内金柱(明柱)8根,泥柱(半在墙内)10根,结构紧严。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宏伟壮观。1983年政府拨款,对大成殿进行了鼎新维修,恢复了它的原貌。近千年来,平阴文庙虽经历次修葺,至今仍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格。????近年来,在大殿前的东西两侧立起了县内各地送来的具有文物价值的石碑和石羊、石兽、石人等石刻古物,更为文庙增加了新的内涵。在文庙东侧原护城河和城墙旧址也建起了两排灰瓦白墙的仿古建筑。文庙成了这片古建筑的中心。

献花(0)
+1
(本文系个人图书室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