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脏腑别通
2017-09-13 | 阅:  转:  |  分享 
  
脏腑别通作者:杨真海针灸(原自杨维杰)一.脏腑别通《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阳的
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
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
为病理因果关系。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二.互治,在脏腑别通的基础上,互相治疗相通脏腑的疾病。1.肺
与膀胱2.脾与小肠3.心与胆4.肾与三焦5.肝与大肠6.心包与胃。(一)肺与膀胱通:肺主利气,膀胱能行水。取肺经穴治疗膀胱经病,
有提壶揭盖之意味,针肺经列缺可治尿频及多尿,尺泽可治疗小便病及腰痛;鱼际穴可治膀胱经所行之背痛,针膀胱经背部输穴能治气喘,针委中可
治疗皮肤病及恶疮甚效,都是肺与膀胱通的应用。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经的重子、重仙治疗膀胱经部位的背痛特效。重子、重仙能治子宫肌瘤,也可以
说是透过脏腑别通的肺与膀胱别通起到作用的。妇科穴在大指肺经上,而能治妇科病,尤其是子宫疾患,也系此一脏腑别通理论的发挥。董氏奇穴在
面部的一些穴位如马金水、马快水、六快、七快等面部穴位,虽不在肺经,皆能治小便不利结石之症,即在于开上窍起下窍,提壶揭盖。(二)脾与
小肠通:针灸治湿热黄疸在古书中最常用腕骨穴,腕骨穴为小肠经原穴,能解脾湿。减肥亦常针腕骨穴,即取其健脾去湿之作用。董氏奇穴肝门
穴也在小肠经上,能治疗肝炎亦同此理。古今对肝炎的认识无不认为在于袪湿。急性肝炎之阳黄主在阳明,慢性肝炎之阴黄主在太阴,治疗重点均在
除湿,小肠为分水之官,能调整大小便,去湿作用极强。此外,以脾经之阴陵泉治疗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肾关治疗五十肩更是疗效显著。肾关
治疗颈椎病手麻亦与小肠经有关,也都是脾与小肠通的用例。心门穴治疗膝痛也是去湿及强心两重作用。(三)心与胆通:针刺胆经之风市治失眠
、心脏病及胆囊炎,效果甚好。针心经神门治胆虚心怯也很有效。奇穴眼黄穴在心经上而能治眼黄,这些都是心与胆通的治例。心经之解穴(少府
)祛风止痒特效,虽说诸疮痛痒皆属于心,但心与胆通,胆经能祛风,也是有效之原因。风市为治疗各种疼痛之第一特效针,又何尝不是透过心主神
,胆与心通而发挥作用的呢(四)肾与三焦通:董老师治肾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肿也用中白、下白。此外,三焦经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治疗环
腰一圈痛也很有效,就是透过三焦与肾通而治肾病及腰痛。指肾穴在无名指能治口干肾亏,亦是透过三焦与肾通而发挥作用的。董老师之奇穴还巢
治不孕,这个穴位在三焦经上,也是透过脏腑别通补肾而发挥作用的。(五)肝与大肠通:针治大肠经之曲池穴能降血压治肝阳上亢之证,及治疗
各类头晕皆甚有效。奇穴灵骨在大肠经上,治头晕也很有效。大、小、外、浮间等穴皆在大肠经上,都能治疝痛。木穴在大肠经上,也能治肝经之疝
痛,还能治疗一些与风有关的病,这都是透过大肠与肝通的关系。而针肝经之太冲穴能治腹中痛泻,则是肝与大肠通的应用。(六)心包与胃通:
针刺心包经之内关穴治胃痛、各种胃病及膝痛甚效,可说是透过心包与胃通发挥作用。胃经之足三里穴治心脏病胸闷极效,董氏竒穴之通关、通山、
通天等穴治疗心脏病,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经上,这都是胃与包络通的用例。三.配穴新思路互通两经上的穴位配伍应用,确立了"别通配穴法"。
如此配穴可以同时调节互通两经的气血,协调互用,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如"胃与心包通",分别选取胃经的足三里和心包经的内关配穴
,既可以治疗胃痛、呕吐,又可以治疗胸痹、心悸。"脾与小肠通",选取腕骨配伍阴陵泉,共奏健脾利湿之功。"肺与膀胱通",选取尺泽委中点
刺放血,既可以治疗水液运化失常所致的吐泻,又对手足干燥皲裂具有卓效。四.取穴原则腑病治脏,脏病治腑,原自相通。如欲用木补心火,一定
得用胆木,而不能随意用肝木。八脉交会穴公关缺照(公孙、内关,列缺、照海),治五脏六腑之病,叫四阴同治。后生外泣(后溪、申脉,外关、
临泣),治头面五官及关节之病,叫四阳同治。“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之精义所在,它是特定穴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1.公孙穴,本经:足太阴脾经,表里经:足阳明胃经,同名经:手太阴肺经,别通经:手太阳小肠经。络穴。通冲脉。【主治】
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胃经所主)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别通小肠经)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
等冲脉病证。(气失肃降,肺经所主)④水肿,黄疸等脾失运化病证。(脾经所主)因为与小肠经相通,小肠经与心经又相表里,故治神志病。2.
内关穴,本经:手厥阴心包经,表里经:手少阳三焦经,同名经:足厥阴肝经,别通经:足阳明胃经。络穴。通阴维脉。【主治】:心胸内关谋①
心绞痛、精神异常等心脏病、神志病。(本经所主)②头痛、眼睛充血等五官病。(三焦经所过)③孕吐、月经痛、遗精等生殖病。(肝经
所主)④腹泻、呃逆、晕车、恶心想吐等肠胃病。(别通胃经)⑤手臂疼痛、胸肋痛、上腹痛等本经所过病。3.列缺穴,本经:手太阴肺经
,表里经:手阳明大肠经,同名经:足太阴脾经,别通经:足太阳膀胱经。络穴,通任脉。【主治】头项寻列缺①咳嗽、气喘、呃逆等肺系病证。(
本经所主)②头痛、下齿痛、项强、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等头项部疾患。(大肠经所过)③荨麻疹。(肺主皮毛)④水肿。(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主
水液代谢,气化)⑤溺血。(膀胱经所主)4.照海穴,本经:足少阴肾经,表里经: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手少阴心经,别通经:手少阳三焦
经。通阴跷脉。【主治】①痫证、失眠、四肢懈怠,精神忧郁等精神、神志疾患。(心经所主)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本经所上
,膀胱经所过)③小便频欠、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泌尿生殖病证。(本经与膀胱经所主)④下肢痿痹。(本经所过)三焦,原气之别使,主
要是指阳气。上述病症,与人的阳气衰弱有很大关系。5.后溪穴,本经:手太阳小肠经,表里经:手少阴心经,同名经:足太阳膀胱经,别通经:
足太阴脾经。通督脉。【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耳聋,目赤等病证。(本经所过)②癫狂、癔病、精神病、神经衰弱。(表
里经心经所主)③小便赤涩,流感,疟疾。(同名经膀胱经所主)④黄疸。(别通经脾经所主化之病)⑤腰痛、颈椎病(膀胱经,督脉)6.申
脉穴,本经:足太阳膀胱经,表里经:足少阴肾经,同名经:手太阳小肠经,别通经:手太阴肺经。通阳跷脉。【主治】①头痛,眩晕、腰腿酸痛。
(本经所过)(申脉)②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同名经小肠经的表里经心经所主)7.外关穴,本经:手少阳三焦经,表里经:手厥阴心包
经,同名经:足少阳胆经,别通经:足少阴肾经。络穴。通阳维脉。【主治】①头痛、颊痛、牙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等头面五官疾患。
(本经所过)②热病、感冒。(本经所过主)③胁肋痛,上肢痹痛。(本经与同名经胆经所过)④高血压。(本经与别通经肾经所主)8.足临泣
穴,本经:足少阳胆经,表里经:足厥阴肝经,同名经:手少阳三焦经,别通经:手少阴心经。通带脉。【主治】①头痛,目外眦痛,目眩,眼疾、
胆囊炎,胁肋痛,足跗肿痛。(本经所过)②乳痈,月经不调。(表里经肝经所主)③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全身串痛。(胆主一身之气,三
焦散布全身)奇经八脉在《黄帝内经》及后世的记载并不全面和完善。本着矛盾论的抓主要矛盾的原则,奇经八脉放弃不学。任脉,督脉归入十四经。1.任督二脉可能是四脉,旁开中线各0.5寸。2.带脉是肾经的分支,或者说,背俞穴与胸前都有各自的联系,就象肋骨一样,将身前身后包围,也就是串经。3.其他维跷四脉根本就是十四经的串经现象,他们也没有自己的穴位,学习不予考虑。以上是总结:五音堂郭原的观点。
献花(0)
+1
(本文系认识中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