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017-09-18 | 阅:  转:  |  分享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
、手表测量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
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
时间。(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根据日常经
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
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教学策略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
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
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使用刻度尺测
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四、教
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
入新课观察图1中的甲、乙两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问题1:不用尺,如何证
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问题2: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甲乙图1目测后回答。办法:用一根线作为标准,来比较上述物体的
长度。领悟目测不可靠。事先选一个标准才可以比较。新课教学(20分钟)一、长度的单位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
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讨论交流: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归
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
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km=1000m=103m;1dm=0.1m=10-
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
000001m=10-9m例题: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5.2m=
5.2m×100=520cm强调: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发现:由于选取的标准不一,难以对不
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地知道长比宽多多少。体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深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掌握单位换算的书写过
程。二、长度的测量(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活动二、观察图2中的刻度尺,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图2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
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
度线量起。(二)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
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
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
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3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图3甲图3乙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
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图3丙图3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4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
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图44.记,
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5中木块长度为2.77cm。图5学生思考,体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
、交流、比较、归纳。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归纳体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具体活动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
法。三、时间的测量提出问题: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交流总结:(1)时间单位在国
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
60min,1min=60s,1h=3600s(2)计时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
停表。分组实验:(1)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
的次数。归纳总结:秒表的外形如图6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针控制按钮。使用时,你应该先进行调节,就是按下归零按钮,使秒针指在
“0”处。再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计时结束时,要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就可以读出时间值。图6学生思考回答
: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等。仔细观察秒表,获得秒表结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四、误差提出问题:为什
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
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作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
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
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交流讨论,领悟到误差的存在。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体会误差只能减小,
但不可能消除。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知识反馈(5分钟
)让学生完成本节随堂练习,检查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巡回辅导。作业:P15动手动脑学物理:1、3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提高,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后记本节课重点是长度的测量,难点是长度的单位换算和长度读数时的估读。考点是长度的读数。我觉得一节课完成内容比较仓促,所以要用
1.5节课,实际上课用了两节课,时间还是略讲的,学生掌握情况不好,第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第二是特殊测量的问题,比如测铜丝直径。
课堂中有一个学生活动我觉得比较好,就是测量校卡长度(原本打算测量物理书的长度,但大多数学生的尺子较短,量程主要是0-15cm不能测),测出校卡长度,让学生说出自己测量的数据,学生们的数据大多数都不太一样。针对数据提出两个问题:(1)有没有错的数据?(锻炼识别错误数据的能力)。(2)大家的测量过程都是正确的,为什么有偏差,这个差异是什么?(引出误差概念)。(3)哪一个的数据更接近真实值(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1
献花(0)
+1
(本文系中英文文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