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题目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总课时 1 教
材
分
析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状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樟脑丸、试管、试管夹、筷、火柴、酒精灯、碘锤、滴管、水、烧杯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人工造“雪”》
出课题:四升华和凝华
课堂小结(9min)
多媒体展示事例(事例,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凝华现象:霜、灯泡壁变黑、北方冬天窗户结冰花、冰棒纸上白花花的“粉”、雾凇)
?教师展示新旧日光灯管,
展示固体清香剂、樟脑丸(或卫生球)
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霜的美丽画面。
1、介绍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
2、播放多媒体课件:人工降雨。
?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
3、想想议议:如果要给食品降温,你想到了哪些方法?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现在室内的一面?
归纳小结
阅读水的故事,填写水的三态变化。课本P93。
?
课堂练习
课外探究
调查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作业:P8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板书设计
1.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举例,同时对于所举例进行分析?
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回答。
学生观察对比,分辨出新旧灯管,试着解释灯管壁变黑的原因。
学生说出用途及发生的物态变化。?
学生猜想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观看多媒体课件,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
?看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思考在舞台上撒干冰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尝试解释“人造雪景”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学生回答,完成填写,然后到一般的固、液、气三态。?
?
联系实际,寻找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学以致用。
课后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想象并不难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回答问题精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