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潭屯未来发展总体规划(草案)
2017-09-30 | 阅:  转:  |  分享 
  
融安县农工统筹、农业休闲观光、乡村生态旅游示范新村

大潭屯未来发展总体规划(草案)

(仅供决策参考)



一、大潭概况:(见《浪溪江畔第一村——融安大潭屯》)

获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称誉的大潭屯,位于广西融安县东北部的大将镇东潭村,距融安县城仅16公里,大将镇2.5公里,有长板(长安—板榄)柏油公路沿纵贯该屯的浪溪江西岸而过,交通极为便利。

该屯得天独厚,清澈流畅的浪溪江在这里蜿蜒迂回,托起一个半岛平川。一道秀丽的山脉自南向北划了一个浅浅的弧,屹立在此平川的东面。大潭则依山傍水,村寨房屋整齐地座落于此山脚下,村前则是一片面积两三百亩的平坦肥沃的良田,堪称浪溪江畔第一村。

大潭共有农户38户、203人,其中女性86人,党员8人。土地面积2721亩,其中水田166亩(全段含小片屯的约300亩)。拥有杉木林900多亩、杂木林700多亩、油茶林150多亩、蒿竹150多亩、金桔300多亩(含山上传统金桔)、脐橙50亩等。从前该屯主要收益靠山上的传统金桔、杉木、油茶、蒿竹及田里种稻谷。如今村民们在市、县、镇党委、政府及村委会的关心支持下,统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胆利用村前优质水田种植脐橙、嫁接金桔、柚子、柑子等水果,把整个村屯变成了一个大果园,年人均收入也从七年前的900元变成了现在的4500多元(2010年)。

几年前,全屯村民共筹资10多万元,加上市、县政府、县民族局、妇联及多个部门资助的数十万元,总投入资金近60多万元,投工一万多个,用于村屯容貌整改、道路硬化和建跨江大桥。完成了村屯主干道1600米、入户支道600米、排污水沟1000米、各户庭院4300多平方米硬化工程建设。还建成沼气池43座、卫生厕所42座,改圈27个,并且各户房屋都进行了地面硬化,墙壁批劏、刮腻粉白。

经全屯村民历时两年的团结奋战,一座长120米、宽5.5米、高3.8米的跨越浪溪江的水泥大桥,于2008年底竣工通车。同年翻修了两间村民文化活动室,建成了屯文化书屋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2009年又建成一座标准水泥篮球场,改造了入村标准水泥主干道。还在县民族局领导的协调下,筹资16万元,兴建大潭人畜饮水及果园灌溉工程,营造60亩优质大果杨梅和30亩桃花观赏园。

2010年又修建了标准舞台一座,屯里组建了文艺队。

大潭浪溪河休闲旅游项目已完成码头、竹林观光道路一期工程的建设,凉亭、接待室、停车场、游泳场、更衣室、烧烤长廊、休闲亭、住宿小阁楼等设施正在陆续修建和按规划步骤进行建设。

屯内四家“农家乐”的建成和完善,已具备对外接待的服务能力。

现在,在公路上远眺大潭,那被浪溪江迂回包绕的半岛上的山脚下,几十户洁白整齐的民房组成的村落,在绿叶荡漾并泛着金黄的大片桔园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明媚、秀丽。而青山怀抱村庄,村前瓜果飘香,果园竹林簇拥,清溪环绕流淌更是美丽大潭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大潭,村民整体素质高,干劲大,求富心切,有忧患意识,调整结构步伐稳健,成效好。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已成为大将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大将镇“金桔、脐橙种植示范基地”;融安县“巾帼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融安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屯”;融安县“科普文明示范村”;融安县“林业生态示范村”;柳州市“卫生村屯”;柳州市“科技示范村”;并获融安县“十大魅力乡村”、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殊荣。2011年5月,大潭文艺队参加县里文艺汇演,有一个节目荣获二等奖。

大潭浪溪桥的建成,为大潭屯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

大潭人将多方筹集资金,以浪溪江沿河两公里秀丽的水上风景,2000米浓荫郁蔽、幽深奇美的篙竹林带,数百亩连片优质水果基地及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拟开辟封河养鱼与水上游乐观光项目、岸上(村寨)休闲娱乐餐饮项目、竹林观景旅游线路、果园间农业采摘观光线路四项目有机协作及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力争在未来的几年内并获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双丰收,实现经济收入翻番。借以推动五年后大潭屯新村(乡村别墅群)与工业园区建设及招商项目、大树认养与绿色(生态)树葬项目、瑶寨坡瑶寨与三界庙重建项目的顺利进展。

二、大潭现有可用于开发的资源情况

1、水上资源:有蜿蜒迂回流经大潭的浪溪江河段总长约2000米,水质清澈,无污染。

其中:自大潭浪溪桥以上因小片屯水坝而形成的“静水”水域长约1000米,该水域下段(坝头上方)有一自然小岛群(现有面积约300平米);上段因河流分岔,有自然形成的两个大岛(现有面积约50—80亩,属九步、大片屯管)。

自大潭浪溪桥以下形成滩涂急流水水域长约1000米。

2、有沿浪溪河畔环绕大潭半岛蓬勃生长的约250亩(含小片屯的约80-100亩)浓荫郁蔽、幽深奇美的篙竹林带,林带总长约2000米。

3、村寨前有上下两段平坦且土质肥沃的良田约300亩(含小片屯的140亩),现90%已种上柑桔,并陆续进入盛产期,形成了一个几百亩连片的大果园,果园南北长约1500米。

4、大潭村寨占地面积约50亩,其中房屋(含禽畜栏舍)占地约20亩,道路、菜地、晒坪、空地占地约30亩。村南头有可纳入新村和工业园建设的土地约10余亩。

5、大潭靠背山高约60米(垂直距离),纵长约400米,正面山有已种上传统金桔(多数已老化)的山地约50-60亩;背面一脉延伸的几条山梁包绕处,有50年代修建的水库一座,拥有可纳入开发的山地约300-400亩。

6、村东南面有两个山槽,原为灌溉大潭下段水田的源头,现已枯竭得只够供几户人的人畜饮水用之。

7、村北头的瑶寨坡上,先辈们曾构筑过高山瑶寨;村西南面的浪溪江湾道界顶先辈们也曾构筑过三界庙宇。传说从前三界庙信男善女云集,香客不断;瑶寨坡则歌舞升平。站在两处山顶,附近村寨、公路、河流、山峦一览无遗。

8、大潭曾是古时柳州至桂林的交通要道,如今还能找到清明时期的石头古栈道。

9、大潭人朴实、友善、热情、好客,有整洁的村容,宽敞舒适的房舍,清洁的饮水,卫生的生活设施。加之有秀美的浪溪江风光、奇幽的竹林景观、旎丽迷人的果园生态旅游风景为依托。还有大潭浪溪桥的竣工,长板公路柏油路面的铺设。大潭已具备了开办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农家旅馆(饭店)、农业生态观光的所有前题条件。

三、大潭屯20年发展战略思路

鉴于大潭屯现有基础设施和综合资源潜力,结合上述可用于开发的八大资源情况,得出大潭宜走:土地集约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农业丰民、旅游富民、工业强村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大潭屯人多地少,并已将能够种果的水田和坡地全部调整种上了水果,其他山地则是先前经营的杉树、油茶等经济林和自然林,土地利用率已达90以上,不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农业产业调整和土地流转。则应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注重品牌效应,选择上些劳动密度稍小,收获季节错开,品质优、价位高、市场前景好的品种(项目),并逐步形成龙头产业打入市场。

2、大潭人朴实、友善、热情、好客,有整洁的村容,宽敞舒适的房舍,清洁的饮水,卫生的生活设施。加之有秀美的浪溪江风光、奇幽的竹林景观、旎丽迷人的数百亩果园生态旅游风景为依托及大潭屯人文历史的挖掘和在山岭上做“文章”。还有大潭浪溪桥的竣工,长板公路柏油路面的铺设。大潭已具备了开办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农家旅馆(饭店)、农业生态观光的所有前题条件。宜特别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把大潭打造成融安乃至全柳州乡村旅游第一村。

3、大潭现有的房屋,全是上世纪90年代前建造的普通民房,其中12户为泥砖房,剩下的均为泥垛房(用黄泥摏墙起的房子),没有一户完整的火砖房。虽然经过墙壁批劏、刮腻粉白,但仍然全部属于农村危房之列(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上报数据显示)。因而,应尽快规划加以改造。

4、大潭屯村寨占地面积宽,房屋布局基本形成中间密两头稀,前后密中间稀的格局。本着统筹规划、集约用地的原则,参考长、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的发展经验和“有农稳、工富、商活

































3









献花(0)
+1
(本文系时代印痕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