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是什么
2017-10-08 | 阅:  转:  |  分享 
  
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是什么

■许昌良



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是什么?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现实基础、系统架构和实践路径又是什么?很多人对此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由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研究》一书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富有启发性的回答。



该书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985工程”首席教授张新平认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应主要由生成性的学校理念、卓越的课程教学、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及具有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四个维度构成。“四个维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追求学校优质化过程,不仅要明确方向,而且要解决如何优化的策略,使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成为一个可以操作的、可以实践的行动指南。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使“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下基础教育的共同价值期冀,而优质教育一定是由优质学校提供的。于是,开始出现一个重大转向:即由原来的“合格学校标准”研究转变到“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的研究,这是一个富有创新意义的转变。



作者认为,研究办学标准应有三个重要转向:从强调效率到关注公平;从注重结果到重视条件;从权力控制到责任提高。制定办学标准的根本旨趣在于回应和有效解决当今中小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诸如目标扭曲、关爱气氛稀薄、民主领导匮乏、学校发展失衡、学校合作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该书在研究中既关注整体又针对问题,既强调适应又注重超越,既讲究理据又力求操作,尤其注重遵循合法性、适中性、现实性、统一性四原则,努力让标准成为名符其实的标准,成为一个高度统一的“综合性标准”。



对学校管理工作者来说,更加关心的是如何创建一所实实在在的优质学校。该书深入反思20世纪以来学校改进理论,对学校改进中的“聚焦缺失为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方式进行批判,认为这种改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改进过程中薄弱学校的能量释放与潜能的开发,阻碍了优质学校向纵深的发展。其核心观点是在创建优质学校过程中,要增进系统内成员有关对话的生成能力,改进交谈方式,关注采用隐喻和叙事,开展支持成员最高价值和潜能实现。强调组织管理变革,发现已有的优势与长处,进而引导和组织成员实现梦想,促进学校领导者从优质学校建设中的“问题解决者”角色扮演转向“欣赏型领导者”的角色担当,从而推进组织管理的积极变革和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凤翔实验学校校长)2015-10-19中国教育报

献花(0)
+1
(本文系诗城向日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