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脉法必读内容
2017-10-09 | 阅:  转:  |  分享 
  
脉法必读内容:脉势升降??摸脉是为了感受脉象,也就是脉气,通过脉气的出入升降而明了疾病的发展变化,不是为了知道具体的二十八脉,二十八脉只不过
是脉气在某一种情况下的具体现象,或者说某一方面的特点,正因为名相太多,反而湮灭了脉学真正的精华,束缚了脉学的发展,所以初学者学起来
往往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古人所谓流散无穷也。并不是说二十八脉就是错的,二十八脉与脉气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脉气的变化导致二十八脉的产
生,知道了脉气的变化,对脉气变化而做具体描述就是二十八脉,如果没有二十八脉,对脉气的发展变化如何描述?但是,如果把二十八脉当作脉学
的全部内涵,那就错了,只抓住了现象,没有深入到本质,所以学脉学不仅要学习脉气的变化,也要学习二十八脉,二者完整的结合。但学习的次序
要从先从学习脉气的变化开始,先把握其精髓,再学习现象就轻而易举了。有很多人把脉,他心中没有二十八脉,只有脉气。所以脉学也是根源于气
化学说而来,脉候的是脉气,脉气讲的是六经之气的变化。同样也有升降出入的问题。参合于尺肤,可以察脏腑的盈亏。?1、脉势升降之原理清阳
气升浮而浊阴气沉降,阴阳之性也。五脏之中,肝肾体阴而用阳,故脉沉而有浮意,沉中带浮,此阴中有阳,故脉虽沉而不下陷则精不下脱。心肺体
阳而用阴,虽浮而有降意,浮中带沉,此阳中有阴,故脉虽浮而不上飞则神不上飘。脾胃位中,居沉浮之间,半沉半浮,亦沉亦浮。若寸脉但浮而不
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中者,土也,
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阴阳平合,故人无病。?常人脉象图?2、脉大之
原理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气荣畅,若土气亏虚,或有邪气,失升降之职,则肝病下陷,胆病上逆,脉即有大小之别。大小者,阴阳
之象也。阳盛则脉大,阴盛则脉小,大为阳而小为阴。寸大而尺小者,气之常也,寸过于大则上热,尺过于小则下寒。凡木火泄露则脉大,金水敛藏
则脉小,阳泄则上热而下寒,阳藏则上清而下温。劳伤虚损之脉,最忌浮大。阳根下断,浮大无归,则人死矣。故大则病进,小则病退。脉大是有余
之象,经云,大则病进,脉大是相比其它部位的脉粗,也就是任之堂脉法所讲的郁脉,为诸脉之首。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厥阴风木之气,主升。
厥阴肝木之气,产生浮脉,或者产生实脉,产生大脉,有余之象吧,他恰恰是不足之象,为什么不足呢?厥阴肝木之气郁住了,他想升吧,他不能升
,就像一个水管管道一样,他水想往前流的话,流不过去,给阻住了。这就是厥阴肝木之气,脉浮之象,最好的解释。其他的脉,脉法都是一样,只
要脉大,可能是郁滞住了,不要先考虑要泄,这个时候呢,先察其所因,内经上讲,先其所因,伏其所主。先看看什么原因导致的六气的郁滞,然后
呢,因为他郁滞久了化火了,再伏其所主。这就是风为百病之长,肝为五脏之贼,厥阴风木之气的郁滞在百病是非常多见的。厥阴与少阳相表里,以
厥阴为主,厥阴肝木之气一郁,左关脉大,则少阳胆火必上逆,右关必大,这就是厥阴风木化现少阳相火。少阳一化现,会对寸部脉产生影响,右寸
部出现浮脉话,左关部的浮郁之象明显的话,就可能影响口苦、心慌,因为厥阴风木的相火之气,已经上扰心经,就会出现头晕,心慌等等症状。?
3、两关脉大若中土亏虚不能升达,则木气不升而郁塞,木必乘土,脾不能升,胃不能降。外感风寒,表气受郁,中土素虚之人,脾陷胃逆,则有上
呕下利之证,此即木来乘土,土失升降之职也。土失升降,则两关脉大。左关脉大,肝脾郁而不升,右关脉大,胆胃逆而不降。胃不降浊,则浊阴上
填,胃失受纳水谷之权,恶心呕吐之病生,脾不升清,则清气下陷,脾失消磨精微之力,胀满泄利之病生。?4、右寸脉大足少阳胆经化气于相火,
从头走足,其性本降,胆经所以降者,胃土之降也,胃降则胆降,胆火下蛰,藏于水中,是为肾中相火,上温脾胃,下清水道。胃土不降,则胆木逆
升,相火上炎,火旺必刑金,而生上热,则右寸脉大,右寸脉大者,肺金之上逆也。肺主藏气其性清凉而敛降,相火刑金,肺金失敛,则气血上逆而
咳嗽吐衄之病生,肺之津液为相火所炼,其气化燥而痰生,凡惊悸、吐衄、盗汗、遗精之病,皆金气不能降敛也。?5、左尺脉大足厥阴肝经化气于
风木,从足上胸,其性上行。肝经所以升者,脾土之升也,脾升则肝升,肝木上行,由木化火,是为君火,而主神明。脾气不升,则肝木下陷,郁久
生热,则左尺脉大,左尺脉大者,肝气之下陷也。肝主藏血,其性温暖而生发(疏泄),脾不升清,肝木下陷,则气结血脱淋窿泄利之病生,若肾水
沉寒,水寒木郁,则疝瘕奔豚郁发。凡淋癃、泄痢、嗳腐、吞酸之病,皆木气不能生发也。?6、左寸脉大金主肃降,其性清凉,则心火下行,而温
肾水,蛰于肾中,而化相火,所谓降则为相,阳降而化阴也。若金失敛降,肺气上逆,则君火失根,火炎上燔,左寸脉大。?7、右尺脉大木主生发
,其性温暖,则肾水升发,而润心火,所谓升则为君,阴升而化阳也。若肝气下陷,郁而不升,则相火下泄,右尺脉大。??整体的脉气升降态势可
由下图略知一二:?附任之堂脉法精华?脉诊是中医大夫手中的“人体透视仪”。一、部位?左手右手浮沉浮沉寸(上焦)小肠心大肠肺关(中焦)
胆肝胃脾尺(下焦)肾阴肾阳二、脉象之首??郁脉郁脉:即不畅通之脉,脉形稍粗。单从粗细而定,故临证易取得,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分取为第二,细辩属何疾?号脉首先要过郁脉这一关,这关不过永
远在原地打转。郁脉实际上是切的气,人若有病,必是气机的问题,气机若郁,则脉必郁。真正病机只占30%,而气机占70%以上,很多医生都
在30%打转,放弃了对整体气机的把握。《伤寒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郁脉的意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郁脉定位郁脉左?????
手右????手寸心脏、左侧头部肺、右侧头部关肝、胆脾、胃尺左腰、腿部右腰、腿部、子宫、膀胱?方法:1、先总按,同时切寸关尺三部找出
郁脉,没有郁脉,找出细脉。细脉与郁脉相反,反应脏腑亏虚,很多时候,郁、细同见,各脏腑情况不一,有亏损的,也有邪气所客的。号脉先号脉
势,总按为第一。2、再分取,对总按发现有问题的部位,分别单独切诊,确定患病性质。在部脉象不可能同浮同沉。笼统地说脉细、脉浮说明还不
会号脉,没有分部位的描述,是在猜脉。?三、八纲脉八纲脉即浮、沉、迟、数、虚、实、滑、涩,必须熟练掌握。德胜脉经歌:浮脉皮上求,沉脉
肉里头。数脉跳得快,迟脉慢悠悠虚脉应无力,实脉力撞手。长脉超尺寸,短脉关中凑?分法脉象含?????义脉位浮1、风邪伤人,浮为风;2
、精气外泄。浮有力为实证,浮细、浮空为虚,甚至为脱证沉1、主里,外邪深入;2、精气被束缚,不得外出。脉速数主热证,机体亢奋(一息五
至五以上,超过90次/分钟)迟主寒证,机体衰退(一息三至,少于60次/分钟,军人少于60次)脉力实实证,如棍硬,阳分(阳气或邪气)
太过虚虚证,如棉软,阳气虚弱脉体滑阴分太过,如盘走珠,往来滑利,主痰饮、水湿、妊娠涩阴分不足,往来艰难,如刀刮骨,主血虚、血淤?四
、正常脉象浮取阳脉,沉取阴脉,不浮不沉,阴阳调和。正常脉象的感觉:举之(浮取)有脉但弱,寻之(沉取)有根但弱,按之(不轻不重)有力
,正是阴阳相合的结果,病理脉象则反之。浮脉:阳旺阴少,阳强而阴弱,浮取有脉沉取无。沉脉:阳少阴旺,沉取有,而浮取无。故脉为阴阳两脉
复合而成。?五、脉势切脉切的是中气,人生病后,形成一种脉势,以中气为标准,可判断出脉势来。1、上越之势从尺到寸逐渐转浮转实,寸部有
力,关部偏弱,尺部沉细无力。意味着上焦实,下焦虚,阳盛阴虚。2、下陷之势由寸到尺逐渐转浮转实,意味着上虚下实,阴盛阳虚,清阳不升,
上气不足。3、外脱之势三部浮而无力,沉而无根,整体上寸比尺浮,即外脱之势。意味着阴分亏极,阳气外散,严重者可出现脱症。4、内潜之势
三部沉取有力,浮取无脉,整体尺比寸沉,即内潜之势。意味着阴气内守,病邪入里。5、中郁之势关部胡塞,寸尺虚细无力,三部由寸、尺向关中
靠拢,即是气郁中焦。意味着中焦郁塞,上下焦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痞塞,运转无力,全身气机不畅。6、气分两头寸部略浮,关部虚
细若绝,尺部略沉,三部均弱,关部似无,即是气分两头之势。意味着脾胃衰败,土气不足,上下阴阳不能对流,病情较重。?六、特定脉象部??
位脉??象原??因病???症左寸阳绝无小肠脉脐痹,小腹有疝瘕左寸阳实小肠实心下急痹,小肠有热,小便赤黄左寸阴绝无心脉心下毒痛,掌中
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左寸阴实心实也心下有水气,忧恚发之左关阳绝无胆脉膝疼,口苦、眯目、善畏如见鬼状,多惊少力左关阳实胆实腹中实不
安,身躯习习左关阴绝无肝脉癃、遗溺、难言、胁下有邪气、善吐左关阴实肝实肉中痛、动善转筋左尺阳绝无膀胱脉逆冷,妇人月事不调,三月则闭
,男子失精,余沥左尺阳实膀胱实逆冷,胁下有邪气相引痛左尺阴绝无肾脉足下热,两髀里急,精气绝少,劳倦所致左尺阴实肾实恍惚,健忘,目视
,耳聋怅怅善鸣右寸阳绝无大肠脉少气,心下有水气,立秋节即咳右寸阳实大肠实肠中切痛,如锥刺,无息时右寸阴绝无肺脉短气,咳逆,喉中塞,
噫逆右寸阴实肺实少气,胸中满,彭彭与肩相引右关阳绝无胃脉吞酸,头痛,胃中有冷右关阳实胃实肠中伏伏,不思饮食,得食不消右关阴绝无脾脉
少气下利,腹满身重,四肢不欲动,善呕右关阴实脾实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右尺阳绝无子户脉足逆寒,绝产,带下,无子,阴中寒右尺阳实膀胱
实少腹满,引腰痛右尺阴绝无肾脉足逆冷上抢,胸痛,梦入水见鬼,善厌寐右尺阴实肾实骨疼,腰脊痛,内寒热?七、画出来的七种脉1、上越之势
:(肺胃不降,相火上炎)?上大下小,气血并走于上?上热下寒,脉象上大下小,气逆上冲,易头晕、心烦、气燥。药用:桂附地黄丸加降肺胃,
枳实、竹茹、枇杷叶?2、下陷之势:(肝木下陷,肝脾不升)??上小下大,升发不足?脉象上小下大,大气下陷,气机升不上来。双腿沉重,妇
女白带偏多男人易阴囊潮湿,人沉稳,阳气不足,动易汗出。药用:补中益气汤加桂枝汤?3、左陷右逆:(肝脾不升,肺胃不降)?左手上小下大
????????右手上大下小?脉象:左手上小下大,心阳不足;右手上大下小,肾阳不足,心肾阳虚,寒湿内盛。易梦死人水寒之气上冲心脉,
腰肾沉重如五千钱。药用:附子理中汤加桂枝汤,龙骨、牡蛎,泽泻、黑豆。?4、左郁右逆:(肝气左郁,肺胃不降)?左手中间独大?????
??右手上大下小?脉象:左手中间郁大,上下变小,肝气郁结,右手肺气上逆,即是肺来克肝,进而肝来克脾土。药用:小柴胡汤疏肝和胃,竹茹
或枇杷叶降肺胃之气。?5、两中郁塞:(肝郁克脾,中焦鼓胀)?左右中间独大?脉象:左右两边肝脾郁滞。头晕脚满,痞满胀。药用:加强版逍
遥散,疏肝补脾。?6、肝郁脾虚:(脾湿阳衰,肝气左郁)?左手关部独大???右手关部独小?脉象:左手在关独大,右手左关独小,此即肝郁
脾虚。药用:逍遥散。?7、火亢水寒:(君火为病,上热下寒)?左手上大????右手下小?脉象:左手上大,右手下小,上则火亢,下则水寒
。药用:交泰丸。龙骨敛火,牡蛎收水,寒热对流,水火交通。?脉法针灸的核心就是阴阳升降和五行生克。具体怎么做呢?第一步,主张双手把脉
,以更好对比各个部位的情况。第二步,浮沉分表里脏腑,这个古已有之,重点说一下,右尺以往确定为命门,这里分为浮是三焦、沉是心包,这样
十二脏腑具备,十二经络俱全。第三步,脉的有力无力确定脏腑的虚实。十二脏腑与经络对应,再通过虚实的不同确定这一条经络的补泻,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具体怎么补泻呢?学过针灸的就知道,五腧穴是分别具有五行属性的,阳井金、阴井木,每条经络本身也具有五行属性,这样就可以利
用五行生克来补泻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在定脏腑之位、定虚实之性之后,具体怎么扎,还要定量,同时这个定量的数字也有五行属性,又
可以起到生克补泻的作用。关于五行的生克关系很多人都知道,那五行的数字呢?这里采用的是河图中的生成之数。河图之数为:天一生水,地六成
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到底是怎么治疗的呢?举个例子,通过把脉,发现左
寸沉而无力,那么可以确定病位在心,性质是虚,治疗就应该补心,虚则补其母?,心属火?,木生火,在五腧穴中,心经的井穴少冲属木
,但补一般不用井穴,用河穴代替,就是少海穴,那么怎么扎、扎多少下呢?用毫针扎顺时针3或8下,3和8都是木数,除了扎8下,还可以扎1
7下、26下、35下……这些两位数相加之和也等于8,自然也是木数。扎的时间大概一分钟,这时候可以再次把脉,就会发现左寸的心脉开始起
来并且很快有力。跟补泻同等重要的是升降脉,并且这也是此脉法针灸的独特之处,以往并未见到这一理论。要理解这个升降脉,必须先看看太极图
。这个图中,白为阳,黑为阴,稍微注意看就可以发现,这个阳鱼很像数字“9”,阴鱼就像数字“6”,阳升阴降,9升6降,这是阴阳升降的规
律。在人体经脉中,我们把双手举起来,就会发现,不论手足的经络,阴经都是从下往上走的,阳经则是从上往下走的,也就是阴升阳降,水火既济
,如果经络不通畅,阳经就会降不下来,阴经就会升不上去,所以这时候我们发现升降脉之后,就可以通过“69”来疏通经络、调整升降。举个例
子,发现左关肝脉升不上去,我们可以扎肝经的元穴“太冲穴”,顺时针9下就可以了。所以,这里的6和9数并非是传统针灸中的69补泻法,而
是利用了这个象形来调整阴阳升降的。把脉除了虚实补泻和升降脉外,还有很多其他脉象。奇经八脉也都有各自的脉象,也各有主病,发现了奇经八
脉特有的脉象之后,可以通过八脉交会穴来调整奇经八脉,规律是任脉——列缺穴、督脉——后溪穴、阳跷脉——申脉穴、阴跷脉——照海穴、阳维
脉——外关穴、阴维脉——内关穴、冲脉、公孙穴、带脉——足临泣穴。多部合参定阴阳五行,寸为阳,尺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左为血,右为气
……在左右六部脉中,相邻的脉在五行都是相生的关系,左右平行的脉五行都是相克的关系,如此通过五行生克的计算,可以从几个有问题的脉中找
到一个关键点,原来需要扎几个穴位的针,现在只需要一针就可以解决问题,让脉象平复、症状消失。这里面也介绍了传统28脉中的一些脉、对滑
、涩、弦、芤等脉都有独特的论述和相应针灸治法。形态脉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如结石、囊肿、息肉、肌瘤、痔疮、增生……等都会在脉象中有一些
特异形态的表现。男女脉的算法,就是判断是生男生女的算法,这也是摘录而来,妇人单岁双月怀,或者双岁单月怀,就会生男孩。21/23这样
的就是单岁,这个说法倒是别致。当然,怀男怀女在脉象上确实是有一些特异表现,是完全可以把脉看出来的。王光宇精准脉诊上一讲说到了胡超
伟的脉法针灸,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升降脉,其实,这个升降脉就来源于王光宇的精准脉诊。两个人都是湖北的,一个荆门,一个荆州,自然会有
一些联系。以前曾介绍过把脉这回事,传统脉诊是四诊之一,用来帮助中医辨证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但现代脉诊更注重微观脉象,希望能在西医
越来越精密的诊断仪器下仍能发挥中医诊断的优势,他们做到了,实现了单凭手指就可以起到西医B超、核磁共振的效果,可以精准判断很多西医病
名。1、先讲取脉法。先通过浮、中、沉取确定寸、关、尺三部的最强脉位,也就是找出每个部位脉搏最有力的位置,也就是说这时候的浮中
沉的脉位都不是病脉,三部的最强脉位可能不一致,比如寸部没到中取就可能已经是最强搏动,尺部却要到沉取才是最强搏动。记住三部最强搏动
的位置还有手指所需要的按压力,这个最强脉位就是标准脉线。把握到标准脉线,这就是总按,细细体会异常脉象。随后,逐个放开无名指和中指
,唯留食指放在寸部,放的过程手指要稳定,这时候可以查看食指之下原先的最强搏动是否有减弱,如果有就是弱沉的病脉了。不同部位的弱沉代表
不同脏腑的问题。2、弦脉与涩脉。这是此脉诊方法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有特色的。这里的弦脉与传统脉诊所说的完全不同,人家从古人
对弦脉的诸多论述中“断章取义”了这么两句“左右弹、大小单双有重轻”,然后歪打正着,由此建立了脉象一个全新的观察维度,或者说疾病信息
采集点。上文说到的升降脉应该就是受此处的弦脉启发而来。弦脉就是在单按某一部的时候,用力下压直到指腹下没有感到脉动,这时候手指的
两侧或一侧出现的脉动就是弦脉了。李时珍说:上下左右,消息求索。这个左右实在是让人费解。现在应当明白,在此处的左右并非是脉管的左右
,而是手指的左右,脉管的前后。如果医者都用左手把脉,那么也可以说是医者的左右了。左就是近心端,右就是远心端。所以远心侧的脉动就叫做
右弦。涩脉,王老先生也是另辟蹊径,确定了“短且散、一止复来”的核心,同时也比较能解释古人关于涩脉的其他论述。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就是河水撞击到石头后被反弹回去的这种感觉。涩脉这种撞击和反弹的感觉缺一不可,根据反弹的强度判断脉度。3、脉度定量。王医生认为脉
度是他这套方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把各种脉象做了一个标准脉度,这样的描述可以定量,同时可以更细化疾病的不同种类和轻重程度。这种量化
的确是有重要意义的,但他起的名字可真让初学者迷糊。举例来说吧,右关左弹为胃炎,很轻的点点弦、点弦多为浅表性胃炎,再重则为充血性胃
炎,反之右弹者病情加重。在右关弱沉脉度在右点稍弦以上者即是胃溃疡。在胃溃疡的脉度上单按时又同时出现涩脉,这通常就是胃癌病人的脉象了
,这也印证了“大小单双有重轻”。将弦脉的程度由轻到重顺序表示为:①点点弦;②点弦;③点稍弦;④稍许弦;⑤稍弦;⑥稍略弦;⑦略稍弦
;⑧略弦;⑨略微弦;⑩微略弦;11微弦;12弦(弦的脉度应和指尖下标准中取强度的脉度相同)由轻①到重⑨顺序:①似点点涩;②点点涩
;③点涩;④点稍涩;⑤稍许涩;⑥稍涩;⑦略涩;⑧微涩;⑨涩。当然脉度临床经验和病情的复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4、其他脉象。浮脉
,大多浮脉者会随着外感的时间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浮下,也就是浮脉从皮肤逐渐往中部下降的趋势,故我称其为“浮下”。若轻触即得,且仅寸脉
浮者多在24小时以内受过凉。若轻触即得,寸关皆浮,多是外感4天以内。轻触无感觉,稍下压,但未到中部者,根据其下压的力度,可以判断外
感的天数。弱沉脉,也是判断疾病的病脉,也有不同的脉度。浊脉:边界不清楚,感觉主流旁边还有支流,表示血脂增高。硬脉,如按硬塑料
管,并不是传统的弦脉,表示高血压。糖点,左边的寸关同按,如果两指中间出现脉动,就表示高血糖。王光宇精准脉诊几年前就有图书出版,
上面的图片就出自该书。阴阳脉针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混沌初開,一氣混凝,氣含陰陽,有濯有清,
清氣左旋,升而生木,極則化火,濁氣右旋,降而生金,極則成水,陰陽之間,升降樞軸,中氣為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
三為造化,體用不出陰陽,造化源於交媾。此阴阳脉针,说起来并无秘密,因为方法很详细的记载于《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明明白白,理
、法、方、术几乎俱全。但因为其使用的是人迎寸口对比诊脉法,与我们今天常用的独取寸口的诊脉法大相径庭,今人很难理解。再加上对经络的认
识模糊,就更不为人重视了。09年,有幸在网络上看到了《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运用》的电子书,作者是武当山的一位道长,精研《灵枢》,又
于多年打坐练气中悟到了“返观内视”的境界,发现经络气血运行之秘,弥补了传统典籍对经络的许多泛泛而谈。经络气血并非是单向的流动,而是
阴阳正负往返的运动,就像北京到广州的铁轨,火车是可以往返运行的。同时,十二经脉有一个大循环,但相表里的经络也有一个往返的小循环,左
右的同名经络也有小循环。有了这个体会就很自然的理解灵枢经里所大书特书的人迎寸口诊脉法,何况道长学医条件艰辛,不得不专研灵枢。后来,
上武当去见道长便自然而然了。以下的论述就直接用《灵枢.终始第九》的原文展开。(注:人迎就是喉结旁边的动脉)原文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
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
,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巳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
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
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
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
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一盛,泻
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上气和乃止。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
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之,上气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阳
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淫于中,五脏内伤。如此
者,因而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一阳者,一刺阳也。具体操作人迎主一身之阳,寸口主一身之阴,所以,通过人迎寸口的对比就可以知道阴阳的有余和不足。中医说,阴平阳秘,病安从来,脉平自然无病。如果人迎寸口都不足,那就是阴阳两虚,这个时候既不能泻阴也不能泻阳,只能通过药物来调补阴阳。这里说明针刺并不能直接补阴或补阳,阴阳就像一个天平,哪边太多,另外一边就????会显得不够,这时候针刺就可以损有余而补不足。但如果天平两边都没有东西了,这时候左右藤萝是没用的,就需要往两边都加东西了。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比寸口的脉大一倍,就是足少阳胆经的问题,大一倍且脉急、数、滑、促者,病在手少阳三焦经。问题在足少阳,就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胆经刺二穴,厥阴补一穴,一天扎一次,扎多久呢?扎针之后,等到脉平之后就拔针,这就是气和乃止。具体扎什么穴位呢?以人迎一倍而躁,当刺手少阳三焦经泻手厥阴心包经为例,泻当取三焦经络穴外关以上至肘关节附近的天井穴一线,找两个淤堵的穴位而泻之。心包经就取内关以下至手指的一个穴位补之,采用疏刺即可。怎么确定脉的大小呢,寸、关、尺经常不一致,这时候就“取独”。脉从大三倍不可能一下子就恢复平和,这时候会有个逐渐平复的过程。如此一来,不论是颈肩腰腿痛,还是内脏的问题,都在治疗范围,我们调的是阴阳,不是看某个具体的病,只要阴阳平和,百病自消。
献花(0)
+1
(本文系夏月智慧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