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外用药治疗甲沟炎109例临床总结_杨东红
2016-12-14 | 阅:  转:  |  分享 
  
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第5期(第23卷总第323期)

摘要目的:探讨外用药治疗甲沟

炎的疗效。方法:对109例甲沟炎患

者以石碳酸药条引流,外敷石碳酸药

棉方法治疗。结果:全部有效。结论:

本方法免去了拔甲及切开的痛苦,疗

效好,方法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

不受医疗条件限制,安全可靠。

关键词外用药甲沟炎

甲沟炎是手足部疔疮的一种,相

当于中医所说的蛇眼疔。手足部疔疮

是指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蛇眼疔是生在指(趾)甲旁,因其色紫

而凸,或溃后胬肉高突,形如蛇眼而

得名。初起多局限于指(趾)甲一侧边

缘的近端处,如不及时治疗,容易损

筋伤骨,影响手足功能。

资料与方法

109例甲沟炎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58例,女51例,年龄10~71

岁。

诊断依据初起多局限于指(趾)

甲一侧边缘,有轻微的红肿热痛,一

般2~3日即化脓;若脓液浸入指(趾)

甲下,则在指(趾)甲背面呈现黄色或

灰白色的脓液积聚阴影,甲床溃空或

有胬肉突出,甚或指(趾)甲脱落。

治疗方法以石碳酸药条引流,

外敷石碳酸药棉,每日换药1次。

疗效评定①治愈:全身症状消

退,肿痛消失,疮口愈合。②好转:

全身症状消退,肿痛、疮口未全愈合。

③未愈:局部和全身症状加重,有朽

骨形成或手足部有严重功能障碍。

治疗结果治愈99例(90.83%),

好转10例(9.17%),未愈0例。

典型病例例1:患者,女,48

岁。因剪趾甲不当而引起左足拇趾外

侧红肿疼痛,行走不便半月余,曾自

行用“消炎粉”包扎,未见好转,前

来就诊。查:左足拇趾外侧红肿,趾

甲背面可见灰白色的脓液积聚阴影,

甲旁胬肉突出,趾甲嵌顿,触之痛甚。

治疗:清拭疮面,增生胬肉处触之出

血,以石碳酸药条下引流,并略将嵌

顿趾甲撬起,以防止继续嵌顿,每日

换药1次。次日换药,拔出引流条,

有大量黄稠脓汁排出,继续同前治疗;

4日后无脓,疼痛明显减轻,行走自

如;6日后趾甲长出无嵌顿;第8日增

生胬肉消失,10日后痊愈。

例2:患者,男,28岁。因右手

中指外侧红肿疼痛1周来诊。1周前,

因右手中指甲旁被鱼刺伤而疼痛,未

曾引起注意,疼痛逐渐加重,红肿,

继而成脓,浸入指甲下,形成甲下脓

肿。查:右手中指外侧、甲床红肿,

指甲背面可透现出黄色脓液积聚阴影,

甲床下皮色青黄,触之痛甚。治疗:

以石碳酸药条下引流,每日换药1次。

次日拔出引流条,引出大量黄稠脓汁

约2ml,造成指甲溃空,继续同前治

疗,3日后无脓,1周后痊愈。

讨论

甲沟炎即手足部疔疮之蛇眼疔,

总由湿火蕴结,血凝毒聚,经络阻隔,

热盛肉腐而成。外因多为针尖、竹木、

鱼骨刺伤或昆虫咬伤等,感染邪毒;

内因脏腑蕴热,两邪相搏,以致气血

凝滞,经络阻塞,而邪毒结聚,热胜

肉腐而成。若邪毒炽盛郁于指(趾)端

则腐筋蚀骨;若邪毒走窜内攻脏腑则

可导致走黄。初起多局限于一侧,一

般2~3天成脓,如不及时治疗,红肿

可蔓延到对侧,甚或指(趾)甲脱落。

甲沟炎发病部位常有创伤史,或

修剪指(趾)甲不当,若处理不当,常

易损筋蚀骨。常与类丹毒相鉴别:类

丹毒发病前多有鱼虾刺等刺伤皮肤或

破损皮肤,接触猪肉、鱼虾史,红肿

不如疔疮明显,常表现为游走性的红

紫色斑片,一般不会化脓。

本方法治疗甲沟炎免去拔甲及切

开之痛苦,方法简便,易于被患者接

受。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预防手足

部外伤,若有外伤应及时治疗;发病

初期切勿自行挤压排毒,否则易导致

毒邪走散;抬高患肢,以减轻疼痛;

忌食辛燥炙煿及鱼腥发物,忌食辛辣;

忌发物、火烤或灸法,以防助长邪毒

之势。所以剪指(趾)甲不要过度,否

则易形成指(趾)甲内陷,反复发作。

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2

外用药治疗甲沟炎109例临床总结

杨东红

1

于波

2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

中医临床选萃

CHINESECOMMUNITYDOCTORS

信息速递

近日,哈佛大学的Michaud等发现,

牙周疾病可能会增加胰腺癌的危险。

该研究纳入了51529名年龄在40~

75岁的卫生工作者,从1986年开始随访

了16年,其中共216例被诊断为胰腺癌。

结果表明,216例胰腺癌患者中有67例同

时患牙周疾病。在调整了年龄、吸烟状

况、糖尿病、体质指数等因素后,与报

告没有牙周病的人相比,有牙周病史者

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显著升高。在非吸烟

者中,患牙周病与未患牙周病者相比,胰

腺癌的危险也显著升高。

牙周病患者胰腺癌危险增加

40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