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0 养生笔记
2017-10-12 | 阅:  转:  |  分享 
  
养生笔记整理(五十)

天下第一秘籍左右http://blog.sina.com.cn/cschuchu2009-04-2219:42:53

‘三部六病’学说系医学瑰宝,将为后人学习祖国医学、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指明一条前进之路。学习之后可对祖国医学的理、法、方药有了一个明确的认

识,辨证有法可依,施治有方可循。刘绍武创立的三部六病’学说,是仲景学术

思想在现代社会的生动再现。实践中运用三部六病的辨证方法,犹如登高远眺。

这一学说的思想方法,是衡量名家学说的一把尺子,可以帮助医者辨清轻重真

伪,开拓了祖国医学的希望和未来。

———————————————————————————————————

——————

一、什么是三部六病?

《三部六病》是山西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

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

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

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

(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

(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群,简称"六病"。

《三部六病》学说由此得名。

二、整体的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骨髓、肌肉、气血、神经等等不同的组织构成。他们

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协调一致,体现着人的生理功能,维持着人的新陈代谢。

人体的结构虽然很复杂,但从整体的观念上看,人有暴露于自然界的外

层,有包裹在里的内层,有介于内外之间的实质层。这三个部分构成三个系统,

分担着整体的功能。三部的综合构成整体。

三、“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把整体划分为三个部分,或称三大系统,即表部、中部、里

部。三部的划分来源于《伤寒论》,但较《伤寒论》有了更明确的概念和范围。

表部:指机体与大气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包括体表与呼吸系统。主

要功能是司呼吸而进行气体交换,司汗腺开合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卫外而防止

病邪侵害,传信息而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

里部:指机体与饮食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包括整个消化系统。主要

功能是摄入食物并进行消化、吸收、排泄,供给整个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

也具有防御病邪入侵和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的作用。

中部(半表半里部):指除表、里两部所指机体的剩余部分,以血液、循环、

神经、内分泌系统为主。主要功能是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机体从表、里两部所摄

取的养分,运送各组织的代谢产物,经特定的脏腑排出体外,还防止表里两部外

邪的入侵和消除已经进入血液的有害物质;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使一切脏器的功

天下第一秘籍左右

页码,1/5(W)w

2009/8/31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3eb664210100d0zq

能活动协调。中部以气血为中心,通过气血的循行,沟通表里,濡养内外,贯通

上下,是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中介和纽带。

四、“六病”的确立。

按三部划分的标准,在表、中、里三部中,每部所患疾病会出现阴阳两种不同性

质的表现,三部就会有六种不同性质的表现,称为“六病”。



疾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都不能超出阳性和阴性反应两类情况。寒、热、

虚、实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四种现象,热、实属阳性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

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亢进等等;虚、寒属阴性反应,表现为体温降低、血

压下降、心跳减慢、代谢减退等等。

五、“六病”的“证”。

“证”是中医论治的依据,是疾病存在的方式和运动发展的状态,以及

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是机体具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改变

的表现形式。

“证”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六病的“证”包括纲领证、核心证、单证、类证。

纲领证是六病的主证,是划分疾病属性的主要标准,是临床辨证的重要

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核心证是纲领证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症状或体征,是决定六病病位的主要依据,

据此可以对疾病做出定位和定性的辨证结果,其内容如下:



单证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的热证、实证和厥阴病、少阴病、太阴病的虚

.阳性阴性

表部太阳病厥阴病

中部少阳病少阴病

里部阳明病太阴病

太阳病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或咳喘

少阳病胸中热烦,胸满,发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苦,小便黄赤

阳明病胃家实,发潮热,自汗出,大便难

厥阴病手足逆冷,脉细,恶寒,肢节痹痛

少阴病心动悸,短气,背恶寒,或脉微细

太阴病腹满,时腹冷痛,或吐,或利

太阳病头项强痛

少阳病胸中热烦

阳明病胃家实

厥阴病手足逆冷

少阴病心动悸

太阴病腹满

页码,2/5(W)w

2009/8/31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3eb664210100d0zq

症、寒证,它们是一切疾病的基础证。

类证是指除纲领证外,六病的其它证。

六、“六病”的交渗与复合。

在临床中,单一性的病证是少见的,而更多的是复合性病证,它们由单证的交渗

与复合形成。《三部六病》学说将其分为并病、合病、合证、兼证、整体病、局

部病。

1、并病:指某一部得病后,表现寒、热、虚、实均有的错综复杂的证侯反

应。这种情况下,寒热共存,虚实共见,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包括表部并病、

中部并病、里部并病三种。

2、合病:指六病中,不同部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同时出现。

3、合证:指同一部位阴阳属性不同的单证或不同部位两个以上单证同时出

现。

4、兼证:指六病中的某个病与同部上的不同属性的单证同时出现或与不同部

位上的单证同时出现。

5、整体病:病证不能在某一部位定位,而成为三部皆病的病证。包括整体阳

证、整体阴证、整体体证。

6、局部病:在整体的三部中,把凡具有独立结构和特殊功能的部分称为局

部。局部病同样具有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但在临床中有时不能在整体上

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以局部的形态变化和机能障碍为主。

七、“六病”的转化。

六病的转化,又称六病的传变,是机体与病邪相斗争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反

应。有由阳向阴的转化、由阴向阳的转化、由某阳转主它阳、由某阴转它阴,有

单纯性转化,也有复合性转化。

八、六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对于临床辨证,反应在三部上的六病,有其重点的部位,每病



核心证的部位,就是该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1、表部

1)太阳病重点辨证部位:

“头项强痛”为太阳病的核心证,头部是太阳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2)厥阴病重点辨证部位:

“手足逆冷”是厥阴病的核心证,手足是厥阴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2、中部(半表半里)

1)少阳病重点辨证部位:

“胸中热烦”为少阳病的核心证,胸中为少阳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2)少阴病重点辨证部位:

“心动悸”为少阴病的核心证,心脏为少阴病和重点辨证部位。

3、里部

阳性阴性

热实虚寒

表部表部热证表部实证表部虚证表部寒证

中部中部热证中部实证中部虚证中部寒证

里部里部热证里部实证里部虚证里部寒证

页码,3/5(W)w

2009/8/31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3eb664210100d0zq

1)“胃家实”为阳明病的核心证,下腹为阳明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2)“腹满”为太阴病的核心证,上腹为太阴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九、“六病”的治疗原则

六病总的治疗原则是以阴制阳,以阳制阴,即热病寒之,寒病热之、虚病补之,

实病泻之的中医传统治疗原则。但具体到每一病,具体的原则又不相同。

1、太阳病的治疗原则:

太阳病为表部的阳性病,“汗”法是其通用的治疗原则,辛凉解表为其主要

治疗方法。

2、少阳病的治疗原则:

少阳病是中部的阳性病,“清”法是其治疗原则,它包括清热、解毒、

滋阴、利尿等方面。

3、阳明病的治疗原则:

阳明病为里部热、实性疾病,“下”法和“吐”法是其治疗原则。利用泻下

药或催吐药,攻逐体内积滞物,从而恢复里部的正常功能。

4、太阴病的治疗原则:

太阴病为里部阴性病,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为其主要表现,“补”和“温”

是其治疗原则。太阴之补是提高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太阴之温是改

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状态,使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5、少阴病的治疗原则:

少阴病为中部阴性病,心功能不足是其主要表现,“补”和“温”也是其治

疗原则,与太阴病的“温”“补”不同,提高心脏功能是其主要方面。

6、厥阴病的治疗原则:

厥阴病为表部阴性病,微循环障碍是其主要表现,“温”“补”是其治疗原

则。以温通血脉、回阳救逆、消除微循环障碍为主。

7、合病、合证、兼证的治疗原则:

合病的治疗原则是各病治疗原则相合。

合证的治疗原则是合药。

兼证的治疗原则是治主要病的同时,用兼证之药。

8、整体病与局部病的治疗原则:

整体病阳证用清热饮,整体阴证用急救汤,整体并病用四脉汤。

局部病以“协调整体,突出局部”为治疗原则。

十、“六病”的主方

六病的主方以解决其主要矛盾的药物名称作为方剂名称,如下表:



病名主方名方剂组成

太阳病葛根麻黄汤葛根、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少阳病黄芩柴胡汤黄芩、柴胡、石膏、知母、竹叶、甘草

阳明病大黄芒硝汤大黄、芒硝、白芍、枳实、厚朴

太阴病苍术干姜汤苍术、干姜、茯苓、甘草

少阴病人参附子汤人参、附子、茯苓、麦冬、五味子

页码,4/5(W)w

2009/8/31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3eb664210100d0zq





关于刘绍武与“三部六病”学说的原因,关于刘绍武与“三部六病”学说的相关知

识。

刘绍武生于1906年,山西襄垣县人,是全国第一批500位师带徒老中医之一,

原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他出身贫寒,到13岁才开始上学;他自小天资聪

颖,嗜书成癖,熟读经、史、子、集。在年少时曾感染疫痢,因久治不愈,深感

医道艰深及庸医之误人,从此立志从医,自学苦读。在18岁时即为农民登门义务

诊治,几年后创办了山西的友仁医社。

“三部六病”学说,是刘绍武研习中西医学后的一大创新。通过长期的研究、探

索、实践,刘绍武认为《伤寒论》应该是源于《周易》而不是《内经》;《内

经》所指十二经与汤方经脉和《伤寒论》的六病在命名和理论体系上也完全不

同。刘绍武既肯定《伤寒论》是汤方辨证的鼻祖,又发现了《伤寒论》存在的错

误、缺点,涉及到对中医临床作用的理论研究方面,他更是慎而又慎。

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他开始对《伤寒论》重新整理,并提出了整理的八字方

针,即:立纲、归类、正误、补缺。随后,他用毕生的精力对《伤寒论》中凡有

纲不系目处,必重新立点;对原文有错的,必一一予以重新纠正。在此基础上,

他于30多年前就以论文、论著的方式提出并创立了独特的中医三部六病新学说。

该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运用病证归类方法,将

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里部,简称“三部”。各部存在的病证,

按其阴阳的不同病性划分,共有六类症候群,简称“六病”。“三部六病”学说

由此得名。在这一学说中,刘老创立了与“三部六病”相适应的理法方药体系,

丰富和发展了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既对疾病进行了高度概括,又对疾病进行了

具体分析,形成了一种执简驭繁的辨证论治方法。

2004年12月2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

“三部六病”学说,将继续对《伤寒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本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b664210100d0zq.html

所属分类:健康

相关评论:1

阅读次数:101

厥阴病当归桂枝汤当归、桂枝、细辛、通草、赤芍、甘草、生姜、大枣

天下第一秘籍左右总访问次数:283182

页码,5/5(W)w

2009/8/31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3eb664210100d0zq

献花(0)
+1
(本文系bifangji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