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形气学说论三焦的整体性——振腹疗法原理之脏腑观
2017-10-16 | 阅:  转:  |  分享 
  
2015年4且第34卷第4期Beij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oril.2015.V01.34.N0.4

从形气学说论三焦的整体性

——振腹疗法原理之脏腑观

国生戴晓晖王康付国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科,北京100078)

通信作者:付国兵,E—mail:dfyyam@163.corn

【摘要】以《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理论为基础,从形气学说角度论述三焦的生理特性与功能,认为三焦沟通

人体之表里阴阳,其功能涉及元气生化、气机升降、水谷运化、营卫终始、血液生成等多方面,是脏腑完成各项功能不可

或缺的枢纽,是中医理论中荣卫、气血、津液、表里、阴阳关系的高度概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元气的特性与作用,

对振腹疗法的作用原理进行探讨,总结出了临床基于八纲、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的三焦整体辨证思维。

f羊键词】三焦;形气学说;脏腑推拿;振腹疗法;整体观念

DOI:It).1ooZ5/j.1674.1307.2015.04.013

振腹疗法是中医脏腑推拿领域新流派之一,

以单一手法、单一操作部位治疗脏腑疾病为特点,

该特点是在元气阶梯转输的气机观、三焦统合五

脏六腑的脏腑观和内外协调的经络观三大理论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三焦包罗人体各个脏腑,统领

脏腑之气化、气机之升降、水谷之运化、营卫之

终始,是脏腑完成各项功能不可或缺的枢纽,是

中医理论中荣卫气血津液、表里、阴阳关系的高

度概括。《中藏经》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

也,号日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

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

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

宣下,莫大于此。”本文以《黄帝内经》《难经》

等经典理论为基础,从形气学说角度论述三焦的

生理特性与功能,阐释三焦的整体辨证思维。

1三焦之形

1.1整体三焦

三焦是包于胸腹腔之外的一个大腑,通常将

其定位于脏腑之外、躯壳之内,五脏六腑皆处其

中。《类经·脏象类》云:“三焦者,确有一腑,

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

也。”在人体六腑之中,三焦最大,故《灵枢·本

输》中又称三焦为“孤府”。

1.2分部三焦

《类经图翼》日:“五藏者,肺为华盖而上连

喉管;肺之下,心包所护而君主可求。此即膻中,

宗气所从。膈膜周蔽,清虚上宫。脾居膈下,中

州胃同。膜联胃左,运化乃功。肝叶障于脾后,

胆府附于叶东。两肾又居脊下,腰间有脉相通”,

并以图解的形式描绘了《黄帝内经》所述人体脏

腑在胸腹所处位置。《难经·三十一难》云:“上

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

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

故三焦大体以膈为上、中两焦的分界处,以脐作

为中、下两焦的分界处,即膈以上属上焦,膈至

脐属中焦,脐以下属下焦。

古人根据胸腹的部位和三焦的不同功能,将

相关的脏腑分属于上、中、下三焦。即上焦包括

心、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下焦包括肾、

膀胱、小肠、大肠。历代医家对上、中、下三焦

所属脏腑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对肝属中焦还是下

焦,或从体而言或从用而论,有不同的解读。

2三焦之气

《中藏经》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

道家经典《云笈七笺》言:“夫混沌分后,有天地

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三元之气即

源于下焦的先天肾气,生于中焦的水谷之气,布

于上焦的宗气;三气浑融,是为元气,此气为人

身诸气之本源,营卫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

气……各有异名,然皆为元气所化生。而元气在

人体内运动变化、行使作用的过程,即人体的气

化过程。

体内气机不断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人

体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升清降浊,使“浊阴

2015年4月第34卷第4期BeiiingJoum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pril,2015,Vo1.34I—0.

出下窍”“清阳出上窍”。正如《难经·六十六难》

所言:“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

历于五脏六腑”。人身气机的运行过程涉及生发、

聚合、输布、归藏四个环节,三焦主持诸气,人

身之元气生于斯,成于斯,化物于斯,至其运作

周身,则是以三焦为场所呈阶梯转输式运动。

2.1三焦是元气生成和纳摄之所

《难经·三十一难》日:“三焦者,水谷之道

路,气之所终始也。”《灵枢·刺节真邪》云:“真

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

又称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人之下焦,

为肾与命门所处,先天之本,元气赖之而化,故

称命门;人之中焦,水谷之所处,为后天之本;

上焦者,肺之所处,呼吸而为之出入。三者合一,

先后天混溶,为元气,故称气之始,元气出而充

诸脉,人而纳于肾,归其根,故为气之终,故三

焦是元气的根本。

2.2三焦是元气循行的枢纽

三焦在元气的循行过程中起重要的枢纽作用。

三阳之中,“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

少阳经为元气运行过程中表里之枢纽。三焦外则

达于体表,内则通于六腑,是表里出入必经之地。

故三焦堵塞,出入不调,则寒热纷起,六腑难安,

三焦通畅,元气容平,则寒温合适,诸脉调匀,

水谷津液,各安其道。

3三焦之津液

3.1三焦是津液表里出入的通道,是表里的门户

《素问·灵兰秘典》云:“三焦者,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经脉别论》日:“饮人于胃,游溢精

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液入胃后,去向有三,一是经皮肤

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二是随大小便排出体外,三

是进人人体体液和血液。人所饮之水,在脾胃的

作用下,一部分化为水汽,向上进入肺中。水汽

经肺气推动,进入三焦水道,宣发布散到体表。

出于体表,则为卫气和汗液,经肌肉皮肤吸收为

用,濡养机体,则为血液和组织液,或复为水液

经三焦水道归于体内,体内多余水液,下渗入膀

胱,是为尿液。在此过程中,水液在体内和体表

出入并完成代谢的过程,均依赖于三焦的通路来

完成。故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

用,三焦不畅,水道不通,则有水湿肿满等表现。

故三焦是津液出入的通路,是表里的门户、气化

的枢纽。

3.2元气是津液气化的釜底之火

元气循三焦布散,三焦为水液通行之所,水

液人体,非化气不能行,而元气则是水液化气的

釜底之火。津液经元气蒸化,轻清而上,故能』二

下内外,表里周游,起到濡润、滋养、涵摄、调

温等作用。

4三焦与血液

4.1三焦是血液生成的周转站

血液之生,根于骨髓,成形于脏,资源于腑,

是多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三焦则为此提供至

关重要的平台。《灵枢·痈疽》日:“肠胃受谷,

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

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滓液和调,变

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

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在血液生成的过程中,

营卫气的生化运行、津液的洒陈和调,均有赖于

三焦的气化和运作,三焦不调,则表里不通,津

液难化,新血亏生。

4.2元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源

血液的运行,赖于心肺之气的推动,宗气为

其动力源泉。《灵枢·邪客》日:“故宗气积于胸

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

即是元气的一种,三焦化元气,元气积于胸,抟

而不行者即是宗气,为心肺气之本。“气为血之

帅,血为气之母”,气行而血随之,气耗而血养

之,气血相得,百脉畅通,周身乃荣。

5三焦与经脉

脏腑之间的经络联系,有三种形式,一是脏

腑之间直接相通、互相络属;二是沿着经络走行,

通过其他脏腑出现串联;三是通过体表经络相连。

五脏六腑的这种网络式联系方式,使得脏腑之间

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关联,发生疾病时,相邻相连

脏腑间容易出现相互传变,故治疗上也应相互依

托,相互作用。

5.1脏腑间经脉联系

《灵枢·玉版》日:“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

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五脏之中,心

为君主之官,六腑之内,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

海,气血生化之源,以此为中心略作总结。心与

小肠相互络属,心之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足

太阴脾经气注心中;足少阴肾经气从肺出络心;

足太阳经别当心人散;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足

京中医药2015年4月第34卷第4期BeijingJoum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pril.2015,Vo1.34.No.4

太阳经别贯心等。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其经别

上通于心;手太阴肺经循胃口;足厥阴肝经挟胃;

手太阳小肠经抵胃等。其他经脉如脾与胆、.肾与

膀胱相互络属,心包历络三焦等。由此构成了三

焦内各脏腑之间的网络联系。

三焦内各脏腑的相互关系和三焦间各脏腑的

经络联系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一部分。仲景言“见

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通过五脏间的

相互关系来防治疾病。临床上也可运用脏腑问的

经络联系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5.2三焦与奇经

从三焦的整体性而言,除解剖和脏腑间经络

联系外,冲任督带四脉加强了三焦间各脏腑的联

系。虽然古代书籍并无相关记载,但督脉行于身

后、任脉行于身前,包含关部和胸腹,总督一身

之阴阳,联络上中下三焦三元之气,并加强上焦

与头部的联系;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出胞循脊

中,从腹会咽络口唇,通行于先后天,上灌诸阳,

下渗三阴,乃十二经脉之汇聚,如张景岳《类经》

所云“其上自头,下自足,后自背,前自腹,内

自溪谷,外自肌肉,阴阳表里无所不涉”;带脉横

行腰腹约束诸经,固护下焦生气之源。四条经络

共同为三焦的整体性提供保障。

6临床诊治中的三焦整体辨证思维

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中以八纲辨证为总纲,

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卫

气营血辨证各成体系,各有所长。但各种辨证论

治体系都是建立在脏象学说的基础之上,辨证之

难难在整体把握,临床上并无仅某一脏实或某一

脏虚的病证,而仲景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的论断却无法完美地移植至它脏形证,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辨证论治,其实是建立整体辨

证思维的最关键也是最难之处。

结合上述关于三焦、形气方面的论述,本研

究尝试在八纲、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

诸多辨证方法的基础上,从三焦形的整体性和气

的升降出入两方面人手,建立一种整体辨证思维

模式。临床上笔者将图1所示的脏腑分布和气机升

降,运用在舌诊、脉诊、闻诊和问诊中,依据四

诊所得信息明确某部的表里寒热虚实,推及某部

的升不及还是升太过,降不及还是降太过,升降

乖戾还是升降调和,进而推求其发生、发展和转

归。在用药处方上亦据此进行筛选,易水学派的

学说值得研究,其中张元素的脏腑标本虚实寒热

用药式、李杲的升降沉浮补泻论、王好古的三焦

用药大例均可参考。

上焦心



中焦

下焦肾

图1动态三焦脏腑气化图

在脏腑推拿领域,振腹疗法正是以三焦整体

思维为指导。《难经·三十一难》云:“三焦者,

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

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

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

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

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

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

日三焦。其府在气街。”振腹疗法以此为依据,以

神阙穴附近区域为主要操作部位,以振法为主要

操作手法,上通津液之布散,中以调水谷之运化,

下理水液之代谢,助元气之生成转输,治三焦之

决渎,在内助气血生化之源,在外则通经脉气血

之布。故振腹疗法可以调治脏腑肢体各类病证。

7结语

振腹疗法的理论认为,三焦是元气的根本,

阴阳表里的通路,气血生化的中转,津液水汽的

通路,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提供必不可少的各种场

所和条件,贯穿于人体生长化收藏等生命活动的

始终。脏腑疾病是外感六淫与七情内伤等导致的

脏腑、经脉、血气、津液的失调状态,通过对病

因的对症治疗,消除诱因,同时配合对三焦的调

整,振奋元气,通畅表里阴阳的枢纽,使脏腑恢

复其正常的升降出入,津液气血营卫顺畅不滞,

起到治疗疾病和改善症状的目的。故在治疗上要

知其所出,明其所终,以通其道路,调其升降,

补其虚实,此为振腹疗法整体辨证思维的核心

所在。

参考文献

[1]付国兵,戴晓晖.从元气的阶梯转输论振腹疗法的基

本原理[J].北京中医药,2013,32(4):282.

京中医药2015年4月第34卷第4期Beii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eine,Aoril.2015.Vo1.34。No.4

基于干细胞探讨开通玄府、

补肾培元法治疗银屑病

范瑛庄晨宋坪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758)

通信作者:宋坪,E—mail:songping@vip.126.com

【摘要】造血干细胞(HSC)移植可使银屑病皮损出现不同程度消退,银屑病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增殖、凋

亡及基因表达存在异常。补肾中药可以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并促进其再生,结合前期采用开通玄府法治疗银屑病取得的良好

疗效,提出开通玄府、补肾培元法治疗银屑病的新思路,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验证。

【关键词】银屑病;开通玄府;补肾培元;干细胞;免疫调节

DOI:10.16025/j.1674-1307.2015.04.014

银屑病是常见皮肤病,中医治疗主要从血热、

血燥、血瘀3种证型人手,临床可取得一定疗效,

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获效。近年笔者采用“开通

玄府、通络解毒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

效¨。然玄府的开阖与哪些脏腑相关,何为引起

玄府闭郁的根本因素,能否在现有治疗基础上进

一步提升疗效,值得探索。

1从干细胞移植治疗银屑病得到启示

临床有个例报道骨髓或造血干细胞(HSC)移

植后银屑病患者皮损消退。统计结果显示,目

前全世界有l9例同时患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和银

屑病并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在接受移

植后银屑病皮损出现不同程度的消退。另有临床

报道显示,不伴有银屑病的血液病患者在接受

患银屑病供者的骨髓后,出现了银屑病,且当再

次接受骨髓移植后银屑病复发。骨髓及造血干细

胞与银屑病发病之间可能存在潜在关系。

成体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的

未分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包

括HSC、间充质干细胞(MSC)、表皮干细胞等。

HSC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于细胞。2O

世纪9O年代起,HSC移植已开始应用于治疗一些

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HSC移植已开始尝试用于

少数难治性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寻常型天

疱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蕈样肉芽肿等的治

疗,均取得了一定疗效J。MSC是造血微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外,还

具有特殊的免疫调节能力和低免疫原性。目前西医

学认为,银屑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T淋

巴细胞功能的发挥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

重要作用J。大量研究证实,MSC能分泌一系列细

胞因子,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从而对T细

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另外由于MSC特有

的低免疫原性,近年来已开始应用于辅助骨髓移植

治疗,能够较好地避免移植后抗宿主病的发生【。

目前国内外对银屑病患者于细胞的研究报道

较少,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骨髓HSC定向分

化的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对表皮等作用与银

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有相似的免疫特性J。对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研究发现,其分泌的某

[2]韩振杰.浅谈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与三焦的关系作者简介:国生,男,36岁,硕士,主治医

EJ]·光明中医,2010,25(2):299·师。研究方向:筋伤推拿和脏腑推拿的理论和临

[3]刘舟,张卫华,陈钢·论腠理与三焦的关系[J]·床研究



四川中医,2011,12:48.

(收稿日期:2014-08—25)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