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治疗体会_夏光荣
2017-10-19 | 阅:  转:  |  分享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年8月第33卷8期(总第295期)

JOURNALOFPRACTIC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7.Vol.33No.8

·

988

·

[参考文献]

[1]张啸飞,胡大一,丁荣晶,等.中国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40(3):179-187.

[2]蒋玉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急诊救治的研究进展

[J].吉林医学,2014,35(12):2642-2643.

[3]严刚莉,章嵘,左文娟,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

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634-3635.

[4]庞亚平.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

施及经验[J].中国药业,2014,23(12):116-117.

[5]张治然,吴媛媛,刘晋,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

良反应52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

(11):1204-1205.

[6]瞿学栋,邹华.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

功能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

(9):817-819.

[7]梁延燕,刘兰茹,朱虹,等.基于2010~2011年文

献中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医药

导报,2013,32(6):815-817.

[8]杜海涛,司延斌,庄洁,等.我院125例中成药不良

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

20(10):96-98.

[收稿日期]2017-04-27

临证心得

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是指病程超过2个月尚未痊愈且

仍有额纹浅或消失、面部肌肉松弛、口角下垂、眼睑闭

合不全等症状的面瘫,常见于面瘫早、中期失治误治、

面神经损伤严重的面瘫患者。笔者治疗顽固性面瘫颇有

体会,介绍如下。

面神经损伤部位主要分为茎乳孔以下神经节段等神

经节,部位越向上则提示损害越重、预后越差。面瘫的

恢复还与发病的诱因,年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

病等以及情绪等有关。有明确诱因(感冒、受凉等)、

年龄越小、基础疾病越少、情绪越稳定开朗的其预后越

好,反之其预后越差。

1治疗方法

经过1个月以上早期治疗但面瘫症状改善不明显,

或就诊时已属于顽固性面瘫,应调整治疗方案,选用艾

灸、推拿(詹黄张按摩法)以及水针治疗为宜,可配合

远端扶正穴位的补益针刺手法,但禁用面部电针治疗。

临床操作当中,若不注意针刺的补泻手法,特别是取针

时不及时按压针孔,可导致正气外泄而致虚致瘀,所

以后期要以补虚扶正祛瘀为主。《医学入门·针灸》

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温经

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作用,穴取阳白、四白、

太阳、地仓、合谷、足三里,除合谷为对侧外,其余均

取患侧。为增强补虚的作用,可选足三里、阳陵泉、气

海、关元等远端穴位实施针刺补法。停止面部的针刺以

及各种电刺激,使面部的腧穴、神经、肌肉等休养,并

避免泻法太过加重正虚而使病情迁延不愈,同时防止长

时间电刺激造成医源性面肌痉挛。面部推拿手法以强筋

健肌为主,除治疗患侧外,还应治疗健侧以及颈项部。

手法用中指指腹揉拨双侧眼眶肌腱,拇指指腹向两侧推

上下眼眶,拇指指锋拔月窟穴(在上眉棱骨的内1/3和外

2/3处的凹陷处),用手指指腹或大鱼际揉眼眶及患侧面

部,大鱼际由太阳穴经下关穴、牵正穴、颊车穴、大迎

穴推向颈部,食、中指指腹揉拨双侧颈侧中部,拇指指

腹揉拨后项窝中的筋及后项两侧肌肉(斜方肌颈段),

滑拿胸锁乳突肌,拨缺盆麻筋(拨臂丛神经),拇指指

腹压揉双合谷穴,双拇指指腹压揉患侧足三里。治疗面

部健侧是为了避免“倒错”现象的发生。颈项部治疗则

是出于增强头面部血液循环和防治感冒的目的。后期水

针治疗与早期相比,除考虑营养神经的药物外还应增加

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当归注射液等。选择腧穴比早期更

有针对性,若眼睑闭合不全应选阳白、攒竹、四白、丝

竹空、鱼腰、太阳等眼周穴位,若口角歪斜应选牵正、

下关、地仓等面颊部穴位。

2典型病案

杨某,女,65岁,2015年11月15日入院。4个多月

前,发生面瘫,治疗1个月症状有所改善,但右侧额纹

仍较左侧浅,不能皱眉、抬眉,右侧眼裂增宽,右眼睑

可用力闭合但闭合不紧,吃饭时右眼不自主流泪,右侧

鼻唇沟较左侧浅,右口角向稍向左侧歪斜,鼓腮时右侧

漏气。查血压170/90mmHg,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诊断为顽固性周围性面瘫。面部以及双下肢针刺配合艾

灸,颈面部推拿和面部穴位注射。治疗1个月后,遗留

轻微右侧面颊麻木,咀嚼感时右侧下唇肌无力,右侧额

纹较左侧稍浅,能皱眉,双眼裂对称,但闭合时右眼睑

活动较左侧慢,说话时口角稍向右侧歪斜,鼓腮时已不

漏气。

古某,女,27岁,2013年9月23日入院。2个多月前

出现左侧面瘫症状,因妊娠未及时治疗,现左眼闭合不

全,左侧鼻唇沟较右侧浅,左侧口角歪斜,左侧面部感

觉较右侧麻木,说话及微笑时口角歪向右侧,鼓腮时左

侧漏气。诊断为顽固性周围性面瘫。行面部及双下肢

针刺配合艾灸,颈面部推拿,面部穴位注射。治疗40天

后,双侧面部基本对称,说话和微笑时左侧口角轻微向

右侧牵拉。左眼睑可完全闭合,抬额时双侧额纹对称,

鼓腮时不漏气,漱口不漏水。

[收稿日期]2017-03-19

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治疗体会

夏光荣,王悠杨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推拿科,重庆402260)

[中图分类号]R24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814(2017)08-0988-01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