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陈杰岚说题
2017-10-20 | 阅:  转:  |  分享 
  
2017年娄底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指南(历史)第23页第17题涟源市六亩塘中学陈杰岚命题规律考纲要求
近四年娄底中考考查情况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郡县制18分选择题3分2.汉武帝3.孔
子,仁的学说第26题第1问2分选择题3分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26题第2问2分选择题2分选择题3分
5.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第26题第4问2分第26题12分选择题3分17.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娄底中考指南P23)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
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
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佘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
地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
》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
行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3)材料三中董仲
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原题再现考查的内容均为课标要求的
学科基础、核心的知识。试题设置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考试内容打破了教材的原有章
节,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构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统一”不仅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主题也是当今社会的主题。(3)材
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2017年指南第2
3页第17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
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一、试题背景材料选取围绕“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一主题,符合历史命题的整体性原则。选取三段
材料,符合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史料引用的难易度适合初中生,古文材料的引用同时关注了历史与语文学科间的联系。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佘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
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
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2017年指南第23页第17
题)17.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
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
,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一、试题背景识记层次运用层次理解层次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郡县制是以
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
,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佘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2
)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
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命题者以学生较为熟知的知识点为依托,希望通过本题运用新
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分析、概括、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
养。二、命题立意17.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娄底中考指南P23)
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
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
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佘下的封地分给
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
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4)三则材料反
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三、试题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此问可转述材料内容作答。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
统”措施的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佘下的封地……。”根据所学知识不
难推断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逐步减小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书本上一句现成的话,属于“识记
”层次,容易解答。此问需要学生较高的综合概况能力,但有了前三问作基础就容易得出答案。有利于国家统一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
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
标志。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佘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
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美]斯塔夫里阿诺
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
的影响。(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一读:读问题、材料,明考点、分值四、指导作答解题技巧:一读二定三规范例(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
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定向词(答案来源)定法词(怎么答)定位词(答什么)二定:根据题意回
归课本确定答案标题化、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三、规范(示例)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写草书语言规范: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
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
,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佘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
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
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试题设问与答案间的关联不够严谨。五、改造完善“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原参考答案:“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此答案材料中没有与教材也有出入。学生一读材料就清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考察目标是识记水平,考查角度没有完全从传
统命题方式转变过来。不符合课程改革“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六、拓展价值◇本试题考查的“国家政权的巩固、祖国统一”不仅
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主题也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应该也一定是中考命题的长效热点。翻看全国中考卷以及近十年娄底中考卷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每年都考。13年、14年、16年这三年的中考卷本题考查知识点同时出现)。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儒家推存的“仁义”“诚信”更是我们当今时代的呼唤。因此我们可以变化命题思路、新的有价值的命题材料命出新试题:下面结合08—16年娄底市中考试卷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例1变换问题设置(1)材料中的“臣”提出的建议实施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例2变换题目类型(2014年娄底中考卷选择题2)董仲舒认为,应使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C.科举考试 D.八股取士
献花(0)
+1
(本文系熊谷幽兰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