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了中山门后,我从北大门走了出来,时间已是中午。这两天游览地方较多,早出晚归,感觉有点疲倦,于是决定放缓一下旅行节奏,中午先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参观。中山门离我住宿的旅店并不太远(不到两公里),吃了午餐后我便回到了旅店,美美地躺了半个多小时。下午两点醒后,我走出了旅店,先徒步到伊斯兰教圣地------净觉寺参观。净觉寺位于升州路28号,离我住的旅店很近,走路不到10分钟便到了。该寺是南京最大的清真寺,初建于明朝,现
有大殿、二殿、牌坊、望月楼、南北讲堂、碑亭、水房等,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可能是伊斯兰教的喜庆节日,寺院里外都站满了很多回教徒,其中不少是老外,白人、黑人都有。他们相互拥抱,交谈十分热烈。
净觉寺建于1388年,系明太祖朱元璋敕建,初建时规模宏大,是中国十大清真寺之一。郑和七下西洋时,奏请明宣宗重修净觉寺,使规模再次扩大,占地达40余亩。
净觉寺历史上曾屡遭燹毁,几番复建,现在大部分建筑为清末重建,占地面积已缩至4000余平方米。2007年,净觉寺进行了较大规模维修,现存建筑有院落四进,传统建筑风格,但又融和有伊斯兰教元素。
净觉寺附近居住的回民较多,清真寺旁边形成了专卖牛羊肉食品的回民市场,里面相当热闹。
寺院门口也站满了伊斯兰教徒。由于这里离夫子庙也很近,车辆和游人很多,故街上竟挤满了人。净觉寺面积不大,里面人也很多,我简单看了一下便走了出来。
这时,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我便打起了雨伞,徒步向下一个景点------瞻园方向走去。瞻园离净觉寺很近,走路约10分钟便到了。瞻园位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面积仅25100平方米(30余亩),但名气很大。是南京市现存较完整的明代古典园林,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瞻园由东园和西园组成,东瞻园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水院、草坪区和古建筑区;西瞻园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和静妙堂等景点。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和当代,与江南众多园林一样,园貌历经变迁,沿革相当复杂,这里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清朝为江南布政使办公地,太平天国时期是东王杨秀清王府,民国时又为江苏省长公署等,历史和文化积淀特别厚重。
瞻园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明代,最初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朱元璋称帝后,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将该府邸赐给了中山王徐达居住,后经徐氏七、八、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瞻园先后成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有和府,不过其建筑早已被焚毁。瞻园内现开辟有太平天国历史陈列馆。是中国收藏保管、陈列宣传、调查研究太平天国文物史料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国家设立的唯一太平天国史专题博物馆。
我从瞻园正门进入,先参观了太平天国历史陈列馆。陈列馆由清时期江南行省与江宁布政使署建筑改建而成,五重院落。进门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大炮20门。二进大厅有郭沫若题写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匾额。陈列馆规模虽不大,但设计精致,风格凝重。
该馆陈列面积约3300平方米,收集有太平天国文物4200件套,其中630件套为一级文物。主要陈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玺、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团龙马褂、规条碑、镇库钱、商凭、田凭、史密斯日记和吴煦档案等300多件。太平天国留存下的东西很少,因此,这些文物显得十分珍贵,尽管有的还是复制品。
过去,中共对历代农民起义均给予高度评价,对太平天国运动更是相当重视。建国初期(1950)开始筹建太平天国博物馆。1956年在堂子街太平天国王府遗址成立太平天国纪念馆,1958年迁至瞻园路。1961年改名太平天国历史陈列馆。很多领导人都曾来此参观,并作词提字留念。
陈列馆有4个展厅,分序幕、历史背景、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制度政策、坚持斗争、抗击侵略、保卫天京和前仆后继9个部分,介绍了太平天国历史的全过程。展览采用简史和专题相结合的方式。简史分为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事变、挺进苏浙、天京失陷六部分,各部分以精练的文字资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前后18年的悲壮历程。专题则以太平天国的军事、经济、艺术、对外关系和影响为五个主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客观史实,挖掘历史内涵。
瞻园景区内还设有罗尔纲史学馆。史学馆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了罗尔纲先生在研究和整理太平天国历史资料方面所作的贡献。罗尔纲(1901-1997)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家,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创始人,他主要从事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的研究,其主要论著有:《太平天国史纲》、《太平天国史论文集》《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湘军兵志》和《绿兵志》等。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割剧政权。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和石达开等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并建立“太平天囯”。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改称天京。1864年8月,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这场起义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如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一整套施政纲领、制度和政策、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等。过去,对太平天国运动多正面评价,但新时期以后,史学界持否定意见的人却有很多。认为这个政权存在本质上的缺陷,并无先进性行可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等级森严,当官者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迫害,造成江南地区文化断层;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记载。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贪腐极点。太平天国被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洪
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所有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事实上,这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南京太平天国历史陈列馆规模不如从前,展览内容大为减少,有些展馆如今已另作它用,参观的游人也很少。这些似乎都可以看出现代的很多人对这场起义运动并不怎么认可。
参观了太平天国陈列馆后,我便来到了园林区游览。瞻园并不大,但却建筑精致,小巧玲珑,园内堂宇阔深,湖石奇秀,历史上与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又以梅花坞、木香廊等十八景名闻遐迩。
园林区内有一些中式庭院,青瓦红墙,古香古色。里面现开设有明代中山王徐达史料展和清代布政使衙署展等专题展览等。
徐达(1332~1385)是明朝开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跟随明太祖参加农民义军,夺城掠地,南征北伐,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徐达不仅军功显赫,同时持重有谋,治军严整,刚毅武勇、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誉之为“万里长城”。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朱元璋将自己的住宅(瞻园)赐与了徐达,足见明成祖对徐的钟爱。
清代时,瞻园成为了藩台(布政使)驻地,先后为江南布政使、安徽布政使和江宁布政使衙署。清康熙初年始称“瞻园”,乾隆二十二年(1757),高宗皇帝第二次巡幸江南曾驻跸于此,钦赐“瞻园”匾额。照片上这些古建筑均是当年布政使办公地方。(清同治年间江宁布政使李宗羲奉命重修)
布政使是清代省级主管财政和人事的官员,为督抚属官。瞻园作为清代布政使衙署有两百多年时间,清政府先后任命了147位官员在此为官施政。这些官员中又产生了60多位巡抚和20多位总督和尚书等,其中有很多人在中国清代的历史舞台上曾扮演着重要角色。
江南布政使衙署为清代南京地区仅次于两江总督署的第二大官衙。衙署里面房屋高大、院落多重、红门彩柱、府邸深深。据说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基本完好、形制较为完整的清代布政使衙署。
瞻园有着太多的历史故事,近代史上江南地区的很多事件都与它有关联。该园“以名王之旧邸,建方伯之行台”,为众多名臣显宦治政之所,文人墨客觞咏雅集之地,与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相始终。如细心观察,慢慢品味,你会感受到王朝兴盛之时的辉煌荣耀,也能体会到政权衰败之际的落寞无奈,
门外的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在一处廊檐下躲雨。飒飒风响,庭院鸟飞筑巢,嗒嗒雨声,园林更显幽静。雨中观景,又是一番情趣。
瞻园素以假山著称,由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组成了瞻园的主景。假山主要由太湖石建成,造型奇特,布局险峻,游人至此,无不流连忘返。北假山陡峭雄峙,据载系600多年前明代某王府的一石山,至今仍保留明时期风格。
西假山蜿蜓如龙,石头犹如从土中生出,充满自然野趣。而南假山则是巍峨雄壮,由1800多吨太湖石拼连而成,呈现出层次分明,自然幽深的壮丽景观。
瞻园并不大(比新繁东湖公园略大一点),但却玲珑剔透,特别精致,有着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它继承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传统,着重于运用水景、古树和花木来创造素雅而富于野趣的意境。瞻园巧于借景,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游人漫步其间,或曲径通幽、或柳暗花明,亭台楼阁辉映,景色变幻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确实称得上是江南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参观了瞻园后,我又骑车往西,通过升州路和水西门大街,来到了莫愁湖公园游览。莫愁湖公园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有“江南第一名湖”和“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誉称。公园面积58公顷(870余亩,和成都浣花公园面积相似),其中湖面约33.3公顷。在六朝时称横塘,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是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1929年民国时期辟为公园,建有“粤军殉难烈士墓”和孙中山手书“建国成仁”碑。解放后,莫愁湖畔原有建筑整修一新,并扩大了游览园地,增建了长廊、水榭、湖心亭、露天
舞台等设施,遍植花木,景色更为秀丽。
到了公园大门已是下午5点,雨虽停住,但天空仍然灰暗。莫愁湖公园大门为牌坊式结构,1964年重建,4门柱由石鼓支撑,门额“莫愁湖公园”5字系郭沫若先生1964年书题。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湖、溪、树、草环绕其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湖面十分开阔,景色清新雅静。
莫愁湖公园离水西门很近,秦淮河从南到北汩汩而过,与莫愁湖相互结伴,构成了金陵西郊旖丽的自然风光。公园内景点主要集中在东南园林区,有胜棋楼、郁金堂、华严庵、兰台宫、抱月楼和粤军烈士墓等。
胜棋楼于明洪武年始建,复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1982年,胜棋楼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胜棋楼是一座古朴的两层建筑,楼下陈列着名人字画,楼上悬挂着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达弈棋的画像。楼外两侧槛柱上的楹联云:“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胜棋楼的来历有一段佳话: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筑楼湖上,常召开国功臣徐达到楼上下围棋。徐达虽棋高一着,却不敢轻易赢棋,怕得罪了皇上,久而久之为朱元璋看破。一次他对徐达说:“你每次下棋都故意输给朕,朕赢了也不光彩,你这样做是犯了欺君之罪!”吓得徐达连连叩首。朱又说:“今天你要使出真本事与朕分个高下,无论输赢朕都高兴。”结果徐达果然赢了。
朱元璋说:“卿弈棋如用兵,确实高明,朕不得不服。”徐达却说:“臣用兵、弈棋所以取胜,全仗万岁神威,非臣之力也。”朱说:“此话怎讲?”徐说:“请陛下细看臣满盘棋子的布局。”原来从徐达这边看,始见徐棋子布局竟巧现“万岁”两字,朱元璋龙颜大悦,即将此楼连同整个莫愁湖赐给了徐达。后人于是称此楼为胜棋楼。听了这段故事,我不哑然失笑。看来中山王不仅会打仗,也很会拍马屁,迎合皇上。无怪乎皇上对他信任有加,屡与加奖。明初朱元璋杀了不少功臣,但徐达却能独善其身,恐怕与他平时善于说话、善于揣摸圣上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吧?
胜棋楼西侧是莫愁女的故居郁金堂,“郁金堂”三字为名人刘海粟所题。前堂正中悬挂着画家陈大羽的“金陵第一名胜”山水画,后堂中间是主人起居室,堂中摆设均是一色的清末红木螺钿家具,古色古香。郁金堂西有南北两厅,东西有回廊环绕的赏荷亭,中间是荷花池,池中石上立有一座2米多高的汉白玉莫愁女塑像。
莫愁湖古称横塘,又称石城湖,莫愁湖得名,应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南朝时期,河南洛阳有一女名莫愁,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她聪明好学,采桑、养蚕、纺织、刺绣样样都会。诗文也能吟咏几句,并有采药治病本领。十五岁那年,父亲在采药途中不幸坠崖身亡,莫愁因家境贫寒,只得卖身葬父。当时江南有一个叫卢员外的在洛阳做生意,见莫愁纯朴美丽,很同情她,便帮助料理了爹爹后事,带她来到梁朝京城建康。从此,莫愁嫁进卢家,成了员外的儿媳。莫愁婚后和丈夫恩爱,第二年生下儿子取名阿候。虽然生活富裕,可莫愁时常想念家乡,怀念父亲,只有帮助穷人治病时才感觉快慰,露出笑容。穷人们常说:我们有了病痛,见了莫愁,就什么忧愁也没啦!从此以后,莫愁女的名字就传开了。卢员外曾在梁朝为官。一日,梁武帝闻报水西门外卢家庄园牡丹花开,便着便服来员外家赏花,只见牡丹花交错如锦,夺目如霞,梁武帝惊得如痴如醉,遂问员外此花何人所栽?卢员外跪答此乃儿媳莫愁所栽。梁武帝不禁怦然心动,当即令传莫愁见驾。帝见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颠倒。回宫后寝食难安,命人想出办法,设计害死了卢公子,并传旨选莫愁进宫为妃。莫愁得知,悲愤交加,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石城湖而死。
水榭位于水院西百米处水榭池西畔,又名荷花池水榭。坐西向东,后依翠竹,北有湖石叠山,建筑飞檐翘角,朱漆彩画,犹如天然图画。
莫愁死后,人们深深怀念,为了纪念她,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据说梁武帝闻讯后,自感惭愧,于是写下了《河中水之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候。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寄与了追思之情。
关于莫愁的故事还有不同的版本,人们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和追求都寄托在莫愁身上,从而产生了很多优美动听的传说,让人难以释怀。莫愁湖内湖面宽阔,盛
产莲藕,莲花十顷更是六代名湖引人入胜之处。沿堤而行,到处都能见到莲花。据载远在明清时,莫愁湖就栽植了大量莲花,每逢炎夏,莲花盛开,翠盖红朵,香风阵阵,恍若绝代的凌波仙子,出淤泥而不染。
现在,人们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水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以示纪念。莫愁女塑像亭亭玉立,文静动人,现已为南京标志性景观之一。
赏荷厅处,一位女士拿着一歌本,背靠红柱。正在反复练习吟唱一首歌曲,歌曲舒缓传情,声音悠扬动听,总算给寂寞的园林带来了阵阵生气。
郁金堂东侧有华严庵。华严庵原为三券廊拱门,明清风格。两侧置花岗石狮一对。庭院内配以湖石假山,苍松翠竹,优美雅致。尤以东北隅百年紫藤为贵,老干虬枝却花繁叶茂,实为罕见,庵四周一片静谧。
也许是南京景区太多,或者是下午时间太迟的原因,莫愁湖公园游客很少。我沿湖转了近半圈,路上竟没有看到有多少游人?风扫垂柳,四周一片静寂。
粤军烈士墓位于公园东隅,始建于1912年,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定名,并手书“建国成仁”碑,墓前设置石狮一对。民国37年(1948),原粤军北伐总司令姚雨平又将散葬于莫愁湖畔之53座烈士单人墓、8人墓,及因制造炸弹而牺牲的炸弹营长墓之遗骸,合入粤军墓。并立“重修建国粤军阵亡将士墓记碑”。
1912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指挥张勋举兵南犯,企图镇压。孙中山命令粤军挥戈北伐,结果三战三捷。这次战役对迫使清宣统帝退位起到关键作用。这里所葬就是在这次战役中阵亡的61位将士。1966年“文革”之初,粤军墓被毁,后于1979年重修。
莫愁湖公园里还种植有大量海棠树,春夏季节,海棠花便会盛开,有红的、白的和粉的,姹紫姻红,格外好看。公园湖面开阔,园林树绿花红。清人郑板桥曾赞叹其景曰:“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