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必修5知识点
2017-10-25 | 阅:  转:  |  分享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解三角形(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则有(为的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
变形公式:①,,;②,,;③;3、三角形面积公式:.4、余弦定理:在中,有,推论:第二章数列1、数列中与之间的关系:注意
通项能否合并。2、等差数列: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d,(n≥2,n∈N),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⑵等差中项:若三数成等差数列⑶通项公式:或⑷前项和公式:⑸常用性质:①若,则;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仍组成等差数列;③数列(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④若、是等差数列,则、(、是非零常数)、、,…也成等差数列。⑤单调性:的公差为,
则:ⅰ)为递增数列;ⅱ)为递减数列;ⅲ)为常数列;⑥数列{}为等差数列(p,q是常数)⑦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是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⑵等比中项:若三数
成等比数列(同号)。反之不一定成立。⑶通项公式:⑷前项和公式:⑸常用性质①若,则;②为等比数列,公比为(下标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
成等比数列)③数列(为不等于零的常数)仍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正项等比数列;则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④若是等比数列,则是等比数列,公
比依次是⑤单调性:为递增数列;为递减数列;为常数列;为摆动数列;⑥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是常数列。⑦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
、、…是等比数列.4、非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类型Ⅰ观察法:已知数列前若干项,求该数列的通项时,一般对所给的项观察分
析,寻找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写出此数列的一个通项。类型Ⅱ公式法:若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与的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可用公式构造两式作差求解。
用此公式时要注意结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分为二”,即分段式;另一种是“合二为一”,即和合为一个表达,(要先分和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运
算,然后验证能否统一)。类型Ⅲ累加法:形如型的递推数列(其中是关于的函数)可构造:将上述个式子两边分别相加,可得:①若是关于的
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②若是关于的指数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③若是关于的二次函数,累加后可分组求和
;④若是关于的分式函数,累加后可裂项求和.类型Ⅳ累乘法:形如型的递推数列(其中是关于的函数)可构造:将上述个式子两边分别
相乘,可得:有时若不能直接用,可变形成这种形式,然后用这种方法求解。类型Ⅴ构造数列法:㈠形如(其中均为常数且)型的递推式:(1
)若时,数列{}为等差数列;(2)若时,数列{}为等比数列;(3)若且时,数列{}为线性递推数列,其通项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
数列来求.方法有如下两种:法一:设,展开移项整理得,与题设比较系数(待定系数法)得,即构成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再利用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的通项整理可得法二:由得两式相减并整理得即构成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求出的通项再转化为类型Ⅲ(累加法
)便可求出㈡形如型的递推式:⑴当为一次函数类型(即等差数列)时:法一:设,通过待定系数法确定的值,转化成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
列,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的通项整理可得法二:当的公差为时,由递推式得:,两式相减得:,令得:转化为类型Ⅴ㈠求出,再用类型
Ⅲ(累加法)便可求出⑵当为指数函数类型(即等比数列)时:法一:设,通过待定系数法确定的值,转化成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再利
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的通项整理可得法二:当的公比为时,由递推式得:——①,,两边同时乘以得——②,由①②两式相减得,即,在转化
为类型Ⅴ㈠便可求出法三: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或(其中p,q,r均为常数)时,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时除以,得:,引
入辅助数列(其中),得:再应用类型Ⅴ㈠的方法解决。⑶当为任意数列时,可用通法:在两边同时除以可得到,令,则,在转化为类型Ⅲ(累加
法),求出之后得.类型Ⅵ对数变换法:形如型的递推式:在原递推式两边取对数得,令得:,化归为型,求出之后得(注意:底数不一定要取1
0,可根据题意选择)。类型Ⅶ倒数变换法:形如(为常数且)的递推式:两边同除于,转化为形式,化归为型求出的表达式,再求;还有形如的
递推式,也可采用取倒数方法转化成形式,化归为型求出的表达式,再求.类型Ⅷ形如型的递推式:用待定系数法,化为特殊数列的形式求解。
方法为:设,比较系数得,可解得,于是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这样就化归为型。总之,求数列通项公式可根据数列特点采用以上不同方法求解,对
不能转化为以上方法求解的数列,可用归纳、猜想、证明方法求出数列通项公式5、非等差、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求法⑴错位相减法①若数列为等
差数列,数列为等比数列,则数列的求和就要采用此法.②将数列的每一项分别乘以的公比,然后在错位相减,进而可得到数列的前项和.此法是在
推导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⑵裂项相消法一般地,当数列的通项时,往往可将变成两项的差,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可用待定系数
法进行裂项:设,通分整理后与原式相比较,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得,从而可得常见的拆项公式有:①②③④⑤⑶分组法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
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一般分两步:①找通
向项公式②由通项公式确定如何分组.⑷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
和式相加,就得到了一个常数列的和,这种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特征:⑸记住常见数列的前项和:①②③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
系与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②(传递性)③(可加性)(同向可加性)(异向可减性)④(可积性)⑤(同向正数可乘性)(异
向正数可除性)⑥(平方法则)⑦(开方法则)⑧(倒数法则)2、几个重要不等式①,(当且仅当时取号).变形公式:②(基本不等式),
(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变形公式: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④(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⑤(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⑥(当仅当a=b时
取等号)(当仅当a=b时取等号)⑦其中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⑧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3、几个著名不等式①平均不等式
:,(当且仅当时取号).(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变形公式:②幂平均不等式:③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④二维形式的
柯西不等式: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⑤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⑥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⑦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设是两个向量,则当且仅
当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使时,等号成立.⑧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设为两组实数.是的任一排列,则(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当且仅当或时
,反序和等于顺序和.⑨琴生不等式:(特例:凸函数、凹函数)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有则称f(x)为凸(或凹)函
数.4、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有:比较法(作差,作商法)、综合法、分析法;其它方法有: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
函数单调性法,数学归纳法等.常见不等式的放缩方法:①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如等.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
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步骤: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
.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6、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分解因式,把根
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奇穿偶切),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时同理)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8、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⑴⑵⑶⑷⑸规律:把无理不等式等价转化
为有理不等式,诀窍在于从“小”的一边分析求解.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时,⑵当时,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0、对数不等
式的解法⑴当时,⑵当时,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⑴定义法:⑵平方法: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
有:①②③④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
、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解形如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⑴讨
论与0的大小;⑵讨论与0的大小;⑶讨论两根的大小.14、恒成立问题⑴不等式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时②当时⑵不
等式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时②当时⑶恒成立恒成立⑷恒成立恒成立15、线性规划问题⑴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
域的判断:法一:取点定域法:由于直线的同一侧的所有点的坐标代入后所得的实数的符号相同.所以,在实际判断时,往往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
取一特殊点(如原点),由的正负即可判断出或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即:直线定边界,分清虚实;选点定区域,常选原点.法二:根据或,
观察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若同号,或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若异号,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即:同号上方,异号下方.⑵二元一次不等式
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⑶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为常数)的最值:法一
:角点法:如果目标函数(即为公共区域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最值存在,则这些最值都在该公共区域的边界角点处取得,将这些角点的坐标
代入目标函数,得到一组对应值,最大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法二:画——移——定——求:第一步,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第二步,作直线,平移直线(据可行域,将直线平行移动)确定最优解;第三步,求出最优解;第四步,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第二步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利用的几何意义:,为直线的纵截距.①若则使目标函数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取得最大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取得最小值;②若则使目标函数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取得最小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取得最大值.⑷常见的目标函数的类型:①“截距”型:②“斜率”型:或③“距离”型:或或在求该“三型”的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可结合线性规划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从而使问题简单化.
献花(0)
+1
(本文系岳麓私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