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_广东省理科综合卷文档版(有答案)
2017-10-25 | 阅:  转:  |  分享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3.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

D.0~2s内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14.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15.

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

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

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长



16.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块的动能全部转化成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者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7.

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

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

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



18.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改变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改变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19.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不变,闭合电键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

B.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

C.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

D.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





20.

A.M与N的距离大于L

B.P、M和N在同一直线上

C.在P产生的电场中,M、N处的电势相同

D.M、N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21.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长

C.若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D.若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NH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震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23.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甲>乙>丁

B.原子半径:辛>己>戊

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化合物II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1mol化合物II能与_____mol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3)化合物II可由芳香族化合物III或IV分别通过消去反应获得,但只有III能与Na反应产生H2,II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1种);由IV生成II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

(4)聚合物可用于制备涂料,其单体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仅以乙烯为有机物原料合成该单体,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6分)

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1/4CaSO4(s)+CO(g)?1/4CaS(s)+CO2(g)?H1=-47.3kJ?mol-1

②CaSO4(s)+CO(g)?CaO(s)+CO2(g)+SO2(g)?H2=+210.5kJ?mol-1

③CO(g)?1/2C(s)+1/2CO2(g)?H3=-86.2kJ?mol-1

(1)反应2CaSO4(s)+7CO(g)?CaS(s)+CaO(s)+6CO2(g)+C(s)+SO2(g)的?H=___________(用?H1、?H2和?H3表示)

(2)反应①-③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见图18,结合各反应的?H,归纳lgK-T曲线变化规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反应①于900℃达到平衡,c平衡(CO)=8.0X10-5mol?L-1,计算CO的转化率(忽略副反应,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为减少副产物,获得更纯净的CO2,可在初始燃料中适量加入____________。

(5)以反应①中生成的CaS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经原子利用率100%的高温反应,可再生Ca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CO2可与对二甲苯反应,在其苯环上引入一个羧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32.(16分)石墨在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Al2O3(5.1%)、Fe2O3(3.1%)和MgO(0.5%)等杂质,设计的提纯与综合利用工艺如下:



(注:SiCl4的沸点为57.6℃,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150℃)





(1)向反应器中通入Cl2前,需通一段时间N2,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反应后,石墨中氧化物杂质均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气体I中的碳氧化物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气体II中某物质得到水玻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为:搅拌、________、所得溶液IV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4)由溶液IV生成沉淀V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100kg初级石墨最多可获得V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

(5)石墨可用于自然水体中铜件的电化学防腐,完成图19防腐示意图,并作相应标注。

33.(17分)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H2O2、0.1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①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计实验装置,完成图20的装置示意图。



④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0.1mol·L-1Fe2(SO4)3]/mL



…… 1 a …… 2 a …… (2)利用图21(a)和21(b)中的信息,按图21(c)装置(连能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_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R0为保护电阻,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闭合电建S。

用电压表测量A、B两端的电压:将电压表调零,选择0-3挡,示数如图22(b),电压值为。

在接通外电路之前,为了保证外电路的安全,滑片P应先置于端。

要使输出电压变大,滑片P应向端滑动。

若电源电路中不接入R0,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填断路或短路)。



























(2)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

如图23(a),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N/m。(g取9.80m/s2)

砝码质量(g) 50 100 150 弹簧长度(cm) 8.62 7.63 6.66 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23(b)所示:调整导轨,使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

重复中操作,得到v与x的关系如图23(c)。由图可知,v与x成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成正比。



























35.如图所示的水平轨道中,AC段的中点B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1沿轨道向右以速度v1与静止在A点的物体P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至内工作。已知P1、P2的质量都为,P与A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B段长,g取10m/s2。P1、P2和P均视为质点,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1)若,求P1、P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和碰撞损失的动能;

(2)若P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点,求的取值范围和P向左经过A点时的最大动能E。























36.如图25所示,足够大的平行挡板A1、A2竖直放置,间距6L。两板间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域和,以水平面MN为理想分界面,区的磁感应强度为B0,方向垂直纸面向外。A1、A2上各有位置正对的小孔S1、S2,两孔与分界面MN的距离均为L,质量为m、为+q的粒子经宽度为d的匀强电场由静止加速后,沿水平方向从S1进入区,并直接偏转到MN上的P点,再进入区,P点与A1板的距离是L的k倍。不计重力,碰到挡板的粒子不予考虑。

若k=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若,且粒子沿水平方向从S2射出,求出粒子在磁场中的速度大小v与k的关系式和区的磁感应强度B与k的关系式。



7.A8.C9.B10.B11.A12.D13.B14.A15.C

16.B



17.AC18.AD19.BD20.BD21.AC22.AD23.BC24.BD25.AD



26.

⑴自由扩散(1分)五碳化合物(1分)ATP和[H](2分)

⑵增加叶面积(2分),提高叶绿素含量(2分)

⑶较少(2分)较少(2分)净光合速率(2分)叶面积(2分)

27.

⑴c1和c2(2分)神经递质(2分)感觉(2分)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

⑵98.8%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原因: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8.

⑴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2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DXABXab

⑵Ⅱ—6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差生交换,产生了XAb配子

⑶301/12001/1200

⑷RNA聚合酶

29.⑴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PLBs细胞的脱分化

⑵生长起始较快,快速生长时间较长,PLBs产量较高

⑶①灭菌、冷却②75③PLBs重量和生物碱含量乘积的平均值最大

30.(1)AC

(2)C9H104

(3)或;NaOH的醇溶液、加热

(4)CH2=CH-COOCH2CH3;CH2=CH2+H2OCH3CH2OH,

2CH2=CH2+2CO+O2+2CH3CH2OH2CH2=CHCOOCH2CH3+2H2O。

31(1)4△H1+△H2+2△H3;

(2)a)、放热反应的lgK随温度升高而下降;b)、放出或吸收热量越大的反应,其lgK受温度影响越大;

(3)99%

(4)CO2

(5)CaS+2O2CaSO4,

32(1)排除空气,减少C的损失;

(2)SiCl4+6NaOH=Na2SiO3+4NaCl+3H2O;

(3)过滤;Cl-、OH-、AlO2;

(4)CH3COOCH2CH3+AlO2+2H2OAl(OH)3↓+CH3COO-+CH3CH2OH;78

(5)



(测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或

(测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0.1mol·L-1Fe2(SO4)3]/mL V[H2O2]/mL V[H2O]/mL V[O2]/mL

时间/s

1 a b c e d 2 a c b e f 或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0.1mol·L-1Fe2(SO4)3]/mL V[H2O2]/mL V[H2O]/mL 时间/s

V[O2]/mL

1 a b c e d 2 a c b e f

(2)深从图a知H2O2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从图b也知2NO2N2O4反应为放热反应,

B瓶中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快,相同时间内放热多,因此B瓶所处温度高,2NO2N2O4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大,颜色深

34、(18分)

(1)①②A③B④短路

(2)①②相等③滑块的动能④正比压缩量

35、(18分)

解:(1)P1、P2碰撞,动量守恒

mv1=2mv①

v==3m/s②

碰撞损失的动能ΔEmv-(2m)v2③

解得ΔE=9J④

(2)由于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P在AC间等效为匀减速运动,设P在AC段加速度大小为a,由运动学规律,得

μ(2m)g=2ma⑤

3L=vt-at2⑥

v2=v-at⑦



由①⑤⑥⑦解得v1=v2=⑧

由于2s≤t≤4s所以解得v1的取值范围10m/s≤v1≤14m/s⑨

v2的取值范围m/s≤v2≤7m/s

所以当v2=7m/s时,P向左经过A点时最大动能E=(2m)v=49J⑩

36、(18分)

解:(1)=mv2-0①

粒子在Ⅰ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0=m②

k=1时,由几何关系得

r=L③

由①②③解得=④

(2)2
由②⑥解得v=

粒子在Ⅱ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m⑧

=⑨

解得r=L⑩

由⑧⑩解得B=B0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电话:010-58425260邮箱:editor@zxxk.com学科网?版权所有



































献花(0)
+1
(本文系学习百眼通首藏)